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國家資助體系撐起無數學子夢想

國家資助體系撐起無數學子夢想

近日,復旦大學一位博士生的自述文章,講述了自己通過享受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得以順利求學的經歷。該文引發了社會公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注。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過自身矢志不渝的努力,依靠助學貸款的資助,受惠於獎助學金的幫扶,免除了學習和生活的後顧之憂,最終成長成才,可喜可賀。

正是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勵志故事,生動演繹了國家資助政策體系的人文化關懷。如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獎助學金,蓄積向上的動力,勇做生活的強者,使資助成為「上進」的一種表彰形式,是一種發展型的資助。國家在保障學生學業並提供物質資助的同時,要堅持扶貧和扶志相結合的原則,更加註重以精神培育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卸下他們的思想包袱,喚起健康陽光的心態,促進資助工作向生態型資助轉變;學校創新利用新媒體打造學生樂於接受資助的新模式,著力開展有個性、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把資助活動升華為教育活動,真正成為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標。

當下,不論是學前班的娃娃還是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不論是發奮讀書的初中生、高中生還是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只要上學有經濟困難,國家都會提供適當幫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資助政策幫助無數學子及其家庭圓了大學夢,也激發了更多青少年學生勇於上進、力爭上遊的信心。正所謂「仗劍走天涯,拼的是才華」,大量優秀學子實現了成功蛻變、華麗轉身,一些人甚至成為獎助學金的捐贈者,變成勤工助學崗位的提供者,化作資助育人的推動者。最終,推動了社會的共享發展,形成了扶貧濟困、團結友愛的社會氛圍。社會在正能量作用之下變得文明發達,學校在資助育人模式之中堅持立德樹人,家庭在利好政策惠及之中顯得生機盎然。

復旦那位博士生在文章中說,他慢慢懂得並相信制度是脫貧的最大法寶,就像國家助學貸款這樣的政策一樣。如果沒有國家助學貸款,他現在或許是另外一個人,但恐怕不是他喜歡的那一個。平實的語言背後,透露出他內心的自強和篤定,表達了他的感恩之心、有為之志。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极參与的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資助政策體系,以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為己任,設計推出了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以及校內各種獎、助、補等全方位的資助體系,並提出了「三不愁」舉措,即:入學前不用愁,助學貸款解煩憂;入學時不用愁,「綠色通道」可以走;入學後不用愁,各類資助全都有。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在感受到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綠色通道」等多種資助舉措融融暖意的同時,家長和學生也要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當前恰逢招生季,有不法分子可能通過冒充教育部門、學校、基金會等工作人員,以發放獎學金、助學金、教育退費等為名,欺詐學生和家長。

為此,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近日發布2017年第5號預警,公告所有資助項目均不要求學生預先交納任何費用,也不要求在自動取款機或網上進行任何操作。在加大警示教育的同時,家長和考生也要主動了解國家資助政策,通過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官網、「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工作熱線電話等通道,以及向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和同學等多方求證,防止上當受騙。當然,國家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改號軟體、偽基站、病毒應用程序等方面的查處及過濾力度。

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要通過規範資助管理制度和資金管理,加強資助機構建設,實施資助精準認定,確保政策宣傳到位。政策落實方面要不留死角,從應對詐騙的「亡羊補牢」轉為「未雨綢繆」的工作機制,從而讓資助體系真正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服務。

(作者張立遷,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07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青年志願者汛期在行動
校風影響家風 教育改變民風
「三有」或成為體育課的新模式
英國私立學校學生數創新高
北京市首屆旱地滑雪青少年邀請賽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