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離開水就會死?也有可能變成人
一個人在適合的環境里做事,叫「如魚得水」。仔細想想,魚「得水」很正常吧?要是離了水才大事不好了。不過科學家會告訴你,還真有魚能離開水生活,而且多虧了3億年前上岸的魚,才有了我們人類——人正是從魚進化來的。本周博物課堂就帶你穿越一回,看看魚是怎麼變成人的。
你可能覺得魚要離開水,最關鍵是肺呼吸,其實那時候肺不是啥稀罕物,好多魚都有,唯獨肉鰭魚類,靠著強健的肉質的魚鰭「爬」上了岸,成功擺脫了對水的依賴。
後來,為了走路方便,船槳似的鰭變成了足,一對胸鰭變成前足,一對腹鰭變成後足,四足動物就這樣出現了。
人也是一種四足動物,只是我們把前足叫「手」,後足稱作「腳」。人類相當於「超級改進版」肉鰭魚,比如你現在就在用「胸鰭」玩手機,用「腹鰭」走路。
光是學會走路,上了岸也走不遠,因為下一代一時半會兒離不開水,產卵還是得在水裡,就像青蛙那樣。為了適應乾燥的陸地,卵逐漸有了保水用的殼,比如雞蛋。那麼問題來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還得從蛋裡面的「羊膜」說起:
一個雞蛋的結構,硬殼裡面有4層膜包著胚胎,換到人身上相當於胎盤。圖片來自:圖書《征途: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羊膜圍成一個空腔,也就是「羊膜腔」,裡面充滿羊水,保護著胚胎,就不怕脫水了。小雞能在沒水的陸地上出生,都是羊膜的功勞。
已知最早的有羊膜的卵,是距今2億年前的恐龍蛋,而家雞的祖先8500萬年前才出現,比蛋晚了1億多年。
下次再有人拿這個問題考你,你反手就是一句「先有蛋,才有雞」甩過去。
這下爹媽和孩子都能上岸生活了,只能算剛在陸地站穩腳跟兒,離站上食物鏈頂端還有點遠。要能吃,先得牙口好。
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的隊伍才開始逐漸壯大。我們崛起的一大原因,就是牙齒開始分工合作了——一張嘴裡能長三種不同的牙齒:門齒負責切割,頰齒嚼碎食物,犬齒用來戰鬥或者梳理皮毛。
在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之間,牙齒的差別越來越大,甚至用一顆臼齒就能鑒定是哪種動物,「北京人」就是這麼被發現的。
圖片來自:圖書《征途: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北京人」是幾十萬年前生活在周口店的古人類——「北京直立人」,他們身材矮小,外形有些像猿猴,卻會點火、用石頭做工具,偶爾還搞個燒烤馬頭轟趴。
不過,我們還不知道「北京人」有沒有創造語言或藝術,但他們確實是人類的一員。
周口店動物群復原圖:3個北京人坐在火堆旁,另一個北京人站著,小心觀察山洞外碩鬣狗的動向。 圖片來自:圖書《征途: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所以,人類這就站上了食物鏈頂端?呵呵,把「北京人」拖回洞里飽餐一頓的碩鬣狗第一個不答應,上面那個支離破碎的頭骨就是證據。
那如今的我們,到底是怎麼來的?從魚到人的進化之路,三言兩語可講不完,不妨周末來博物課堂,中國古動物館王原館長帶著15塊中國化石,帶你一起展開這場漫長的生命之旅。
主講人介紹
王原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喜歡研究化石青蛙和化石蠑螈。發現和採集了很多重要的脊椎動物化石,著有《征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7月9日(周日) 19:30 - 20:30
博物課堂直播間
參與方式
TAG:博物課堂 |
※誰說魚離不開水,非洲有一種魚,沒有水也能存活,距今已有上億年
※鱷魚離開了水還有多大戰鬥力?疣豬也敢懟它!
※魚離開水後很快死了,是因為缺氧死的,還是因為缺水死的?
※魚離開了水會死,水沒了魚卻……
※這條魚離開水4年,被晒成魚乾竟還能活?放入水中後神仙都不信!
※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他是上癮了么?
※這幾種魚離開水不僅「活蹦亂跳」,第五種更是能上樹「喝果汁」
※魚離不開水,貓離不開魚
※這種方法讓魚離開水5天不死,是怎麼做到的?看完長見識了!
※釣魚人的癮到底有多大?一個魚竿好幾萬,為了釣魚離婚都願意
※這種魚離水4年都死不了,被稱「魚堅強」,非洲人挖它就像挖土豆
※七成國王企鵝即將滅絕 氣候變暖魷魚離開被餓死
※為什麼用肺呼吸的鯨魚離開了海洋會因為擱淺而死亡呢?
※神奇!這種魚離開水依舊能生存,在泥土中休眠期長達四年!
※為了保證魚的鮮活,漁夫用一條繩子,讓魚離水10小時不會死
※抵抗不了「刷禮物」獲取營收的誘惑 下架的鬥魚離上市又遠了一些
※140多鯨魚離奇擱淺,最終只能安樂死,原因成謎
※職場老將肺腑之言:員工離開團隊,就像魚離開了水
※水滴魚離水自動卸妝,網友:沒見過這麼丑的魚
※這種魚離開水幾分鐘就會死 漁民朋友們的寶貝 一斤價值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