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太極拳者比較困惑的問題:獨立拳式動作如何站穩?
太極拳明顯的獨立拳式主要是金雞獨立、分腳、蹬腳、擺蓮。由於太極拳練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鍛煉由傳遞性的力量也就是「氣」和「勁」引起動作,從而掌握太極拳特殊的沾粘連隨與發勁技能,也以此鍛煉全身特殊的動態放鬆,因此太極拳的鍛煉速度主要就是象抽絲般的緩慢。這樣一來,凡是向前後左右邁步伸腳等在其他拳術中不屬於獨立的動作,在太極拳中也表現為獨立動作了,所以太極拳中的獨立動作尤其多。有很多太極拳習練者在完成獨立動作時往往感到站立平穩維持勉強甚至難以維持的情況,甚至有不少練太極拳幾十年的資深者與某些名師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尤其常見的在向前邁步落腳時頻頻表現為如沉重有聲,不能悄然無聲地將腳輕緩著地,其實就是反映了身體重心有些離開了後腳,因而後腳站立不穩,前腳是帶著部分身體重心著地的,這樣的表現顯然是不符合太極拳之獨立站立穩定要求的。太極拳獨立動作穩與不穩不僅反映了步法功底的紮實不紮實,而且反映了勁與氣由腳而起的水平如何。可見達到獨立站穩是太極拳鍛煉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很多太極拳鍛煉者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
加入太極養生微信群方法
先關注太極養生堂,然後
回復:群或微信群
人要達到盡量最穩固站立的目的,就運動力學的角度而言,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盡量增大下支撐面;盡量使得身體的重心垂線落在下支撐面的中心;盡量降低身體重心;盡量使神經協調處於最佳狀態,尤其是使得耳內的平衡器官處於最佳生理狀態。以上四個條件是相互有關、不能截然分開的。
太極拳獨立動作站穩的基本方法要領其實就是盡量符合這四個條件。基本方法大致是:
整個獨立過程全身盡量松沉。具體地說就是要在放鬆的基礎上自覺地使得軀體的所有肌肉都象是僅僅依附在自然豎直的脊柱上,除了頭與脊柱,從頭頸上緣開始的所有肌肉都因此而始終向下沉垂,尤其是兩肩、兩胯(髖關節);整個軀體沒有為了維持站立穩定的橫向用力緊張;胯的松沉要使得軀體象是被吊放到著地腳的大腿上端,因此臀紋溝處會感到尤其的受擠壓,這樣會感到全身的內力象流水樣能夠順流沉降到獨立腳,獨立腳的腳底會感到象是灌了鉛一樣的沉重,或者說會感到獨立腳的腳底有很大的壓強,就象腳與地面吸附住了一樣,這種感覺很多近代太極拳家用「腳入地三尺」來形容。這是身體內部在自覺的神經作用下內力沉降引起重心下降的反映。當然,這種反應是太極拳諸多要領長期綜合鍛煉的結果,太極拳初學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就能夠在短時期內掌握的,但是能夠這樣的松沉是獨立動作站穩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現代太極拳界有人說腳要有如踏在厚厚地毯上或厚厚草地上的綿軟感覺,這種感覺顯然反映了全身沒有松沉的重心飄浮,與「腳入地三尺」正好相反。必須明白沉是放鬆引起的,但是如果沒有自覺的沉的神經反應,放鬆是不一定會沉的;養生氣功往往就是放鬆而不沉的。因此,這種說腳要有如踏在厚厚地毯上或厚厚草地上的綿軟感覺,顯然是將養生氣功沒有沉的放鬆與太極拳沉的放鬆混淆了。對於太極拳而言,這種說法明顯是誤人之談。
獨立時承擔體重之著地腳的腳趾自然地不同程度地蜷屈,因而趾肚著地。也就是古太極拳經典拳譜所謂的「五指抓地」。這是由於全身松沉引起身體重心下降與勁(氣)從腳而起自然地局部沒有用力所引起的,不是腳趾主動用力的蜷屈。「五指抓地」會有腳與地面吸住的感覺。平常人向前走路的著地腳五個腳趾幾乎是不承擔體重的,僅僅向前步行中的後腳在離地時腳趾才著地,而「五指抓地」使得五個腳趾成了下支撐的前緣,成了承擔體重的一部分,從而使得下支撐的面積增大。雖然每個腳趾肚著地後之腳底面積平均前緣向前或許僅僅增長2公分多點,但對於承擔整個體重的一隻腳而言,所增大的面積對於穩定身體重心也是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尤其在推手中是否有「五指抓地」而與地面相吸的感覺,沉穩程度是不一樣的。此外,凡是腳趾放鬆了,腳趾必然是自然蜷屈的,不可能是舒展的。因此,許多近代太極拳家都對「五指抓地」很重視,如牛春明、劉晚蒼、劉石樵等先生,都尤其明確地強調「五指抓地」(或稱「五指扣地」)。現代太極拳界有人說「五指抓地」有違松沉,這種說法是沒有拳經與人體運動力學根據的,也是將養生氣功沒有沉的放鬆與太極拳沉的放鬆相混淆的說法,對於太極拳而言,也是屬於誤人之談。
獨立時,胯、膝、踝關節不能完全挺直,應保持似直未直、似彎非彎的自然豎直,這樣,既似乎是直立的,又是有彈簧般的感覺,古太極拳經典拳譜所謂「五指抓地上彎弓」之「上彎弓」應該包含這樣的意思。腿腳的這種狀態不僅有利於腳下的勁力容易上傳,而且有利於全身重心容易下降與調整,體重容易通過腳弓的中央均勻分布到五個腳趾與腳跟,容易使身體重心垂線準確地落在下支撐面的中心也就是腳弓的中央(這個部位在近代武術語言中被稱為「湧泉」)。如果腳、腿、胯完全挺直,人身體重心垂線準確地落在下支撐面的中心往往就會有困難。
獨立動作中身軀上升可以配合增加腹壓的呼氣,上升的身軀要始終保持自然豎直,不能先前俯再豎直。金雞獨立與分腳等拳式是弓步的前腿蹬直、身軀上升成為獨立這種拳式,在身軀上升時應該配合增加腹壓的呼氣,這樣做也可以使得身體重心下降,就會有象乘突然上升的電梯,身軀往上升,體重往下沉如水向下流瀉的感覺,從而增加站立的沉穩度。
獨立動作整個過程做到勁(氣)從腳而起,尤其是獨立時的手和另一腳的動作。無論是提膝還是分腳、蹬腳拳式等,活動的腿腳與手臂不要主動用力,必須是由著地腳的沉蹬下撐引起向上傳遞的勁力通過腰骶部再傳遞到需要活動的腿腳與手臂,腿腳的提膝或踢、蹬活動都應感到有一種感覺從著地腳的腳底象抽絲樣地貫通到活動腳的末端與手臂的末端。這樣,一方面增加了站立的沉穩度,有著地腳入地三尺之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活動的腿腳和手具有更強大的力量。在實戰應用中,勁從著地之腳而起不僅可以使得活動的腿腳提起很輕靈,有比局部用力更大的力量,而且著地腳可以帶著軀體迅速彈跳離開,從而有效地避免發生「雙重」。這種勁(氣)從腳而起的反應也必須是在有了一定松沉功底基礎上經過長期鍛煉才能漸漸掌握的。
獨立形成的始終,活動腳的提起胯必須內縮,腳的向前活動必須是同側胯反方向的內縮所引起的。這一點十分重要,是孫祿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反覆強調的一個內容,其作用和效果是:
這是勁力由下往上順遂傳遞的需要;
容易調整身軀位置,使得體重略有後移而有利於全身重心垂線自然落在下支撐面的中心,從而使得在提膝、分腳、蹬腳時身軀不致後仰還可以略有前傾;很多人在提膝、分腳、蹬腳時上身後仰,身軀發生僵硬,活動腳之胯沒有內縮是重要的原因。
可以有效地使得活動腳能夠輕靈提起、移動、落地如無聲等。
這種胯內縮要求另一側著地腳的胯並不轉動,而且內縮往往必須由著地腳內側的腹股溝領先開始向內縮,順序向活動腳一側的腹股溝後縮,最後帶動活動腳的胯,有一種弧形內縮的感覺;不是活動腳一側的胯領先平板地向後轉。這種技能也不是有的初學者一蹴而就地就能夠掌握的,也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才能形成的。
整個獨立過程保持精神放鬆。太極拳單腳獨立活動能夠穩固,肢體必須具有以上六個因素協調配合,這種協調配合是必須經過長期鍛煉,至動作達到十分嫻熟後形成不假思索的條件反射才能實現的,而這種條件反射能夠正確地進行是需要精神、神經的支配不受干擾這樣條件的。除此之外,人能夠站立平衡還依賴於內耳平衡器官的正確正常工作,內耳平衡器官的工作如果受到了心理、情緒等干擾發生了紊亂也會造成站立不穩。精神放鬆則是消除對精神、神經的干擾、使得神經反應與內耳平衡器官處於最佳生理狀態的重要條件。所以,太極拳鍛煉必須保持精神放鬆,要求最終能夠達到「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這種精神放鬆也與心理素質有關,有的人在某一熟悉的場地、或周圍無人觀看、或早上、白天之時,練拳獨立能夠穩固,而到了另一處不是很熟悉的場地、或周圍有人觀看、或夜晚之時,練拳獨立就會莫明其妙地發生不穩,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於環境不適應或心理緊張等所引起的神經反射協調性變差與內耳平衡器官工作狀態變差。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是要加強練拳鍛煉,使得動作更純熟,從而提高這種神經反射的協調能力;二是要增加各種環境練拳的經驗,提高抗干擾的精神心理能力與心理素質;三是要保持良好、愉悅的精神放鬆狀態。
現以金雞獨立與右分腳大致過程為例談談以上方法要領在完成拳式中的具體體現:
㈠金雞獨立
(由左仆步、左肘位於左腳外側、左手腕位於左腳內側、右勾手在右後側的拳勢開始)身軀松沉與腰骶後撐引起右腳向後蹬撐,由右腳而起的勁力推動右胯承載著身軀向前向上移動,帶動右腳尖向前轉從而形成左弓步,左臀紋溝凹陷加深,同時由右腳而起的勁力與左腳的前撐推動左胯向內縮、身體以右胯為軸左轉、推動左掌向前向上穿至左膝上方,手指與鼻同高;右臂則由於轉身而內旋,形成反勾手。
左胯略沉,右腰骶繼續後撐、右腳繼續向後蹬撐,由右腳而起的勁力推動右胯繼續前移、左胯繼續向內縮、身體以右胯為軸左轉至身軀朝向左前方(東北方),左腳尖被轉胯帶動外撇,左手被轉身帶動內旋掌心向下向左胯側下降,右手被轉身帶動外旋掌心向內向身軀右側下降,身體重心被完全移至左腳上方,使得感到軀體象一具沉重的濕棉包被吊放到了左大腿的上端沉甸甸地往下壓,左大腿的臀紋溝處會尤其感到擠壓承重,使得感到右腳的內力象水樣流向左腳,從而感到此時左大腿十分沉穩牢固承載著軀體,左腳感到由於承擔到了身軀的重量而沉重,左腳的五趾自然蜷曲而趾肚著地也感到承擔到了體重。
左腿向下蹬撐,軀體尤其再放鬆,左胯再略沉,勁力由左腳而起傳於腰脊,從而作用軀體以左胯為軸向右轉至身軀朝向東偏南,著重在於右胯尤其向右後轉而內縮,由右胯的內縮帶動右膝往前上提,也就是右胯的內縮運動方向與右膝的運動方向完全相反,並且右胯的向後運動是因,右膝的向上運動是果;必須感到右膝的上提對於身軀的中正直豎絲毫沒有影響;右胯的向後運動也帶動右手隨右膝的上提而上穿到與鼻同高,同時也帶動左手下按至左胯前方,左腿也自然蹬直,這一過程可以配以呼氣。
㈡右分腳
(由左弓步、身軀朝向東北方、兩手將合抱於胸前開始)軀體重心完全移於左腳上方,軀體尤其再放鬆,左胯略沉,使得感到軀體象一具沉重的濕棉包被吊放到了左大腿的上端沉甸甸地往下壓,左大腿的臀紋溝處會尤其感到擠壓承重,感到左腿承載著軀體十分沉重穩固,左腳的五趾因而自然蜷曲趾肚著地感到承擔到了體重。左腿垂直向下沉蹬,勁力由左腳而起,傳至腰脊作用於左胯使身軀以左胯為軸向東略偏南右轉;由左腳上傳的勁力促使兩手合抱於胸前。
左腿繼續沉蹬,左腿由屈變為自然蹬直,使得身軀上升,並使由左腳而起的勁力帶動右胯再繼續內縮,以此帶動右膝提起,身軀朝向東偏南;右腿腳完全放鬆,
左腿繼續沉蹬,促使勁力繼續上傳,頭頂尤其維持既不下沉又不上升,由於全身尤其放鬆下沉而感到頭有上方頂住和被吊住的感覺,而左腳有向下落地生根的感覺,上傳的勁力於是引起兩臂前後分開,同時上傳的勁力促使右腳以膝為軸向東偏南方向伸踢。必須注意右腳的伸踢不要主動,必須是由左腳上傳的勁力通過腰脊所催動的。此時也可以配合呼氣。
以上所述的過程都是一氣呵成的,幾乎是難以作明確步驟劃分的,因此,上述過程的步驟不是絕對的;但要想能夠達到獨立穩定,這些細節都是不能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是這些細節要領都必須是在動作純熟的基礎上達到不假思索的協調,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穩定獨立的技能。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李雅軒太極大師心得體會42條,適合太極拳初學和進階研讀!
※大師姐陳娟獲得全國運動會陳氏太極拳第一名
※愛書法擅長太極,能文能武,書作法度嚴謹雄勁瀟洒,充滿書卷氣
※馬保國宣稱混元太極包治百病,準備廣收學員 拳迷直呼回家吧你!
※想練好太極拳,必須要搞清這3個問題!
TAG:太極 |
※淺談太極拳的練勁——兼論初學太極拳應把握的要害問題
※自學太極拳的朋友們注意了,這些問題不弄明白太極拳難有進益
※一個哲學問題:我打自己一拳很痛,我究竟強壯還是虛弱
※練太極拳四大問題之我見
※這傷腎的三大習慣很有可能就是造成你男性問題的根源,注意點吧!
※異性之間,愛的越深,越會「不羞不臊」地問這些問題?
※初學跑步如何循序漸進?這個問題很重要!讓我來為你們解答!
※減肥最重要的問題!減肥前做好功課很必要!
※為什麼以太坊傳輸太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減肥誰都會,但如何更好更快的減肥?這個問題很少有人知道!
※不知道阻抗重量如何選擇?看完這個技巧,你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為什麼好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練瑜伽,如果不注重這些方面的問題?你將很難提高!
※健身減肥可別再問這些傻問題了,你的決心比啥都重要
※如何找出自己跑步的問題?一個動作就足夠,很多人都做不到
※為何兒童上學交朋友很重要?處理不好將會導致一系列問題行為
※學習命理困惑多,不妨先解決這三個問題
※學會彼此體恤,很多問題都會逍遁無形
※身體動不動就上火?注意了,這是你的生活方式有問題
※異常出汗,提示健康的問題,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