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李經梧老師所藏《太極拳秘宗》!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 四家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

李經梧老師所藏《太極拳秘宗》!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 四家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

筆者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呂德和師兄引薦於李經梧(1912-1997)老師。後天忝列門牆;親承教誨;得窺太極堂奧。

1989年冬有一次去北戴河見老師(筆者當時生活工作於秦皇島市),恩師取出《太極拳秘宗》囑我抄錄一份,並再三叮嚀說:「你有文化(恩師十分尊重文化人),要認真研讀,要多琢磨,太極道理盡在其中啊!」

我一看是一本很舊的手抄本線裝書;雖不破,但邊角已毛邊。恩師還要求抄完即送回,可見他對此書的珍重。我當時是用鋼筆抄錄的,月余後便將原書壁還。老師告知,這本秘譜是趙鐵庵師爺珍藏的,臨別鄭重贈他,時約在1945年秋。

我的抄本一直珍藏身邊,偶爾取出翻閱。2003年非典時期居家不出,筆者又以毛筆小楷重錄一遍。適有文雅堂主人來訪建議正式印行,我未允,他又提出用宣紙模擬印刷若干,我同意,於是加上朱絲欄原大印刷20冊,分贈幾位師兄同門及個別太極友人,今手頭僅存兩本。

就我所知,老師此書很少示人,便是弟子學生也不是輕易得見。老師允我回去抄錄,足見厚愛。在當時,有關秘本面市甚少,益見珍貴。尤覺可惜的是,恩師1997年5月2日歸道山後,此舊本已不知去向。亦曾詢問老

師次子樹峻師兄及長女美江師姐,均言不在手中。好在恩師命我手錄一遍,得以存稿。冥冥之中,因緣甚妙。筆者雖不材,但少年嗜武好文,近年尤潛心於太極拳習研,偶筆之於文,當年師命或屬偶然,而正緣此才使珍貴文

獻仍保存下來,以供世人研究。恩師所囑望於筆者,復何敢辭!恩師辭世已十三載,旋又近清明節,筆者僅以此文紀念恩師。他日或師藏本又能拂塵面世,深期望焉。

李經梧老師所藏《太極拳秘宗》系32開本大小,線裝手訂,深紫紅色書皮,約一厘米厚,毛筆小楷,字跡端秀

尾頁原跋文為:「民國癸酉重陽前七日;鐵廠(音an)兄授以拳術並屬抄此譜,遂不敢計字之工拙,敬錄以呈。後學弟金宇宗繕本。」

由此跋文看來,當年趙鐵庵命金宇宗抄錄了這本秘譜。但趙給金的底本是何人所藏已無從知曉。

有一點是肯定的;金抄本是照底本抄錄的「繕本」;應該是全貌,就如筆者當年抄錄時一字不漏一樣。因此,雖非原本,但其抄錄皆忠實底本卻是一致的。

1993年,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集》曾摘錄了部分《太極拳秘宗》內容。

2007年當代中國出版社的《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也選錄了部分《秘宗》內容,但均非全貌。

在今天,所謂「秘笈」「秘譜」均已披露於世,已無秘可言。先有吳公藻1935年出版《太極拳講義》,但未收入有關內容。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再版《吳家太極拳》(前書更此名)時增附楊班侯傳吳全佑之「手抄秘本」,即李經梧師所藏本之泰半內容,名為《太極法說》(為論述之便,以後簡稱「吳本」),封面有吳鑒泉親筆簽名。扉頁吳公藻記曰:

「此書乃先祖吳全佑府君拜門後由班侯老師所授,是於端方親王府內抄本;在我家已一百多年。公藻在童年時即保存到如今。」

1985年上海書店又影印出版仍名《太極拳講義》。此書所附《太極法說》算空白頁計47頁;相比於李經梧師所藏本(以後簡稱「李本」)缺少前邊約三分之一內容。2005年香港楊氏太極拳創會會長馬偉煥先生轉贈我一

本有楊振基、裴秀榮夫婦簽名鈐印的《楊澄甫式太極拳》(再訂本)。此書由楊振基演述、嚴翰秀整理,2000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初版於1993年)。在該書影印的「家傳古典手抄太極拳老拳譜」後楊振基記述

「手抄本太極拳老拳譜32解長期在我母親處保存,1961年末我要去華北局教拳,母親將此手抄本交與我,

由於此本作為自己的內修本也就沒有外傳,今趁出書之機把它公布,讓廣大愛好太極拳者藉此有新的思索和提高太極拳理論水平,這是我所盼。」

該書影印「老拳譜』為42頁(以後簡稱「楊本」),其抄錄內容與「吳本」完全相同(極個別字有別)。

2008年,太極拳研究家路迪民先生由西安惠寄所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2008年3月人體版),其中在「經論譜」部分亦以「楊式太極拳老譜」收錄「楊本」,加以標點和誤字改正,並附影印原件,可惜字太小且印刷不清。路先生有篇關於「老譜」的《附考》,很有價值。他說:

「《楊式太極拳老譜》,最早見於楊澄甫所著《太極拳使用法》(1931年),其中載有老譜16篇,沒有統一篇名,且分布不集中。《大小太極拳解》在76頁,《八門五步》等15篇在119-125頁。在後來出版的《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又把該部分內容去掉了。」

此外,楊振鋒先生所著《中國楊氏太極》(1997年8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李立群先生所著《吳式太極推手彙編》(2005年1月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等書也選入相關內容。楊著放在開首「楊式太極要論」部分仍稱「太極拳老譜三十二解」,並標明「楊澄甫傳」。而李著則作為「附錄」選入,略加註釋,並標題為「楊鈺(班侯)傳(楊澄甫、吳鑒泉收藏)《太極法說》(另名:楊班侯全體大用訣)」。

上述楊家所藏與吳家所藏本內容幾乎無異,只是個別字有訛誤而已。

此外,顧留馨先生在《太極拳研究》(1964年人民體育出版社)中也選錄「老譜」14條,注云:

「此譜系沈家禎從楊澄甫處抄得,共有43篇論文,據云由其祖楊祿禪傳下,何處得來不知。」

還有就是吳圖南先生在民國時期所著的《國術概論》以及後來的有關吳式的著作中(如《吳圖南太極精髓》、《太極拳之研究》等),也多處涉及」太極拳源流與歷史」等內容,而這些內容又都在「李本」中所有。

關於「程靈洗」、「許宣平」、「夫子李」等內容,零散見於前人著述中都明確地稱為「宋氏家傳源流支派論」;董英傑先生在《太極拳釋義》(1997年香港版)中則改為「宋氏太極拳源流支派論」。而「李本」則為「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署名「宋遠橋緒記」。這部分內容是「楊本」和「吳本」都沒有的。

「李本」實際上包括了」宋氏家傳譜」與「楊式太極拳老譜」(吳家稱」太極法說」)兩部分內容。這是目前所知惟一的一本「兩全本」。

關於「吳本」來源,吳公藻先生明確記述是全佑得自楊班侯的端王府抄本。路迪民先生也考證:「楊家將此譜長期保密,說明吳家所藏,不是後來從楊澄甫處得到的」(見《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而且楊振基先生的記述也佐證了這一點。不過;「楊本」與「吳本」內容卻無差別。

據說吳圖南先生早在清末時期(約1908-1909年間)就從一友人處得到了《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並自抄留一本,同時又抄兩本分送乃師吳鑒泉和楊少侯,之後又給紀子修、許禹生各抄一份。此事見於(太極拳之研究)。該書是吳圖南先生的弟子太極拳研究家於志均先生2008年贈送於我的。該書由吳圖南講解、馬有清編著,商務印書館(香港)公司2005年出版,吳圖南還與當時這些太極名家去訪「宋氏源流」的傳人宋書銘。

所謂「宋氏」的始祖是明代嘉靖年間的安徽人氏宋遠橋。而當時為袁世凱幕僚(相當於機要秘書)的宋書銘即自稱是宋遠橋的十七世孫。他精研易理;擅太極拳,拳式名三世七,因有37式故名。吳圖南等人拿著從友人處所得書去訪宋書銘,宋也出示了同樣內容的書,但題為《宋遠橋太極動源流支派論》,且吳鑒泉、紀子修.許禹生、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多與之推手而不敵(見許禹生弟子王新午1927年所著《太極拳法闡宗》)。

據《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所言及李師融.李永傑考證:「宋遠橋既得許宣平『三世七』之傳,又得張三丰『十三勢』之傳」(見《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台北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6月版)。因此,《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是一件珍貴的太極史料與研究文獻。也就是說,「李本」在目前面世的同樣版本中;它是相對來說內容最全面的一個手抄秘本。

有必要對趙鐵庵略作交代。趙鐵庵是吳氏拳的第三代傳人,他是清光緒年間生人,為吳氏太極拳「南吳北王」吳鑒泉、王茂齋兩位宗師的入室弟子,也是頂門高足。

據說,他當年學吳氏拳時,六個月都學不會一個「攬雀尾式」,老師說:「你就甭學了。」但趙說:「老師那我就跟著吧。」於是此後練拳最早一個來,最後一個走,認真刻苦,寒暑無間,又加天資淳厚,先師王茂齋,繼拜吳鑒泉,為習武終生未娶,終成爐火純青之功夫,盡得吳氏拳奧妙。

據李經梧師說,趙鐵庵長於「七星手」,李師曾在太廟(今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親見趙用吳氏「抱七星式」將一個來拳場挑事的壯漢放出近兩丈遠,壯漢被發出傾倒在紫藤花架上,時正紫藤花盛開,花朵被震得漫天飛舞,散落一地,而壯漢已不能動彈。

據某吳氏傳人告知,當時王茂齋有三大高足之說:一為次子王子英,一為趙鐵庵,一為修丕勛。而吳鑒泉南下傳拳(原是應弟子褚民誼之請擬委之出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後因故未能就任,此事允另文介紹)時,便邀趙鐵庵陪同南行教拳。抗戰勝利後,趙擬隱退。有種說法,趙先生去了重慶後轉道赴台灣,但已更名改姓。另說抗戰後不久去世,因其生平行跡神秘,待考。

李經梧老師的「李本」即是當年趙鐵庵臨別贈與他的珍貴禮物。今日太極拳界知道趙鐵庵的人不多了,可

在當時他可是吳門翹楚。武學研究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儘管趙鐵庵後來可能與大漢奸褚民誼有往來,在政治上有不夠光彩之處,(他與褚同為吳鑒泉弟子;是同門師兄弟),但他的武功是理應客觀看待的。據舊本(太極功同門錄》(1929年印,為吳氏同門)載,第一代為吳全佑,第二代為王茂齋、吳鑒泉、郭松亭,第三代第一人排的就是趙鐵庵,足以說明他在吳氏門的位置。而在印譜的1929年,李經梧還未入門,所以譜上未列名,但趙鐵庵門下已有九位弟子(今皆未聞有傳人出現),可是趙鐵庵卻將這本太極拳者珍如拱壁的秘本送給了李經梧。

從《同門錄》也正可印證李師生前所說趙鐵庵是王茂齋、吳鑒泉共傳頂門大弟子的史實。正如前述,「吳本」比「李本」少了一部分「宋氏源流」等內容,那麼趙氏所藏本之由來我們不易確定了。但是據吳圖南所記述,當年吳鑒泉去訪過宋書銘,吳圖南還曾將從友人處得到的《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手抄轉送給吳鑒泉一本,不知何故,「吳本」卻沒有這部分內容。吳公藻記述他家藏本是「吳全佑府君拜門後由班侯老師所授,」那麼合理的解釋是,當吳家得此譜本時,吳圖南從友人處所得本以及宋書銘家藏本都還未出現。全佑拜楊門是在十九世紀後期,而吳圖南得譜據其自述是在光緒末年或宣統初年(1908——1909),宋書銘出示家藏本約在民國初年(李師融、李永傑考為約1916年前後),因此。現面世的「吳本」或即確如吳公藻所記述,是很早的。

顯然,「吳本」出於「楊本」。而吳圖南本未見過影印本,來處無法詳知。「李本」是趙鐵庵所藏,但趙氏當年何所得也無法確知。不過以趙鐵庵當年的吳門身份,他的藏本來路推斷有三:一是得自吳家,但是將不同時期先後兩部分內容讓金宇宗合抄於一本上了。二是得自老師王茂齋門,但目前未知同門一脈有此譜傳出。三是將

「吳本」與宋書銘家藏本同樣得到而合抄於一本。關於第二種可能的說明 因為據說當年名滿京城及北方的王茂齋也曾去訪問過宋書銘,並有過切磋交流(據王茂齋弟子修丕勛之傳人戰波先生說),那麼,宋氏將「宋氏源流」本轉抄於王茂齋之可能不是沒有。無論如何,這是一本難得的武學文獻,對於研究太極拳史和太極拳功

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所以,前邊這樣啰唆地說明相關問題,只有一個目的,即僅可能提供可信的史實和儘可能多的信息,供熱心人士探究,因為,學術乃天下之公器。

關於李經梧老師所藏《太極拳秘宗》(原封面名)的相關介紹就到此。下邊主要是依據自己粗淺的理解對這本舊譜略行注釋。由於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太極拳功深奧玄微,筆者的武功實修與武學知識皆有限,一定有不少淺陋,僅供高明指教。

《李經梧太級內功及所藏秘譜》

李經梧在武術上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

四家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

《李經梧太級內功及所藏秘譜》

為《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的姊妹篇,

由李經梧的弟子梅墨生和李經梧次子李樹峻編著。

書中集中展示了李經梧的武術文獻和太極功夫,

收錄李經梧傳太極內功、手抄《太極拳秘宗》

及箋注、李經梧陳式太極拳經典拳照,

為太極拳的修練者提供了難得的參考和借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李雅軒太極大師心得體會42條,適合太極拳初學和進階研讀!
很多初學太極拳者比較困惑的問題:獨立拳式動作如何站穩?
大師姐陳娟獲得全國運動會陳氏太極拳第一名
愛書法擅長太極,能文能武,書作法度嚴謹雄勁瀟洒,充滿書卷氣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楊班侯楊式太極拳《太極九訣》詳解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
我與古法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的松、柔、活怎麼練?
李亞萍:從傳統楊式太極拳的弓步看圓襠
楊式太極拳北京汪永泉傳承的基礎理論、心法
太極美女冠軍吳阿敏簡化8式太極拳演練欣賞
吳式太極拳之雙擺蓮
吳式太極拳之合太極
楊露禪——武術家,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式太極拳奠基人
氣功陳式太極拳
李亞萍:傳統楊式太極拳虛步要領
太極大師王戰軍叫板徐曉冬:陳氏太極拳的精髓是實戰!
陳來:朱子《太極解義》的哲學建構
太極大師王戰軍提示徐曉冬:常練太極的人身體非常健康!
龐大明:楊式太極八段錦講義(三)
康偉聊太極-陳式拳的纏絲勁
回顧吳京心酸成名經歷,最愛《太極宗師》的楊昱乾!
吳式太極拳之金雞獨立
太極內丹真功:崔彥星最新演繹原生態趙堡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