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譚鐵牛:模式識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導語:關於模式識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本文作者:恆亮
7 月 7 日,為期 3 天的第二屆 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在深圳如期開幕。當天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IAPR Fellow 譚鐵牛為大會帶來了題為《模式識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的主題演講。
概念
譚鐵牛院士首先解釋了模式識別的概念,他稱:「世上萬物,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的都是一種模式,而對這些模式進行分析與處理,進而實現描述、辨識、分類、解釋,這就是一種模式識別」。
歷程
隨後譚鐵牛院士簡單回顧了模式識別學科的發展歷程,並將其簡單分為以下三大階段: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混沌出生,開天闢地:奠定了模式識別學科的數學基礎,開創了若干應用;兩千年之前,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模式識別的理論大大豐富;新世紀至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數據的興起給模式識別的發展帶來契機。
現狀
談到模式識別現今的發展,譚鐵牛院士總結了四個觀點:
面向特定任務的模式識別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有的性能已可與人類媲美;統計與機遇神經網路的模式識別目前佔主導地位,深度學習開創了新局面;通用模式識別系統依然任重道遠;魯棒性、自適應性和可泛化性是進一步發展的三大瓶頸。
未來
面向未來,譚鐵牛院士認為模式識別領域有如下值得關注的研究方向:
從神經生物學領域獲得啟發的模式識別;面向大規模多源異構數據的魯棒特徵表達;結構與統計相結合的模式識別新理論;數據與知識相結合的模式識別;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模式識別。
總結
最後譚鐵牛院士用三句話對現場演講進行了總結,他表示:
模式識別是人類最重要的智能行為,是智能化時代的關鍵使能技術;魯棒性、自適應性和可泛化性是模式識別面臨的三大瓶頸;向生物系統學習、結構與統計相結合,數據與知識相結合,並充分利用海量的互聯網數據,是特別值得關注的研究方向。
更詳細的內容詳見雷鋒網的深度報道。
雷鋒網原創文章,網站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歡迎熱情討論,轉發分享~
?
※惠普筆記本被政府蓋章存隱藏鍵盤記錄器,怎麼回事?
※金出武雄教授演講:戶外機器人系統 | CCF-GAIR 2017
※UCL 教授汪軍:多智能體強化學習的兩大挑戰 | CCF-GAIR 2017
※曠世科技孫劍:計算視覺的革命與挑戰 | CCF-GAIR 2017
※360副總裁顏水成教授:深度學習的研發目標及1×1的卷積的功能 | CCF-GAIR 2017
TAG:雷鋒網 |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趙方慶團隊發表識別非編碼區致病性變異的新成果
※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外媒:中國面部識別技術出口非洲,巴網友:中國科技太強大了
※王爾玉:語言與語義識別的技術發展與趨勢
※海康威視攜「人臉識別」「校園安防」助力智慧校園建設研討會!
※漢柏科技邱召強:實現人臉識別技術產業化發展
※王生進:當前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航企新科技: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區塊鏈
※華懋寵物醫院:如何識別拉布拉多和金毛的區別
※德國弗勞恩霍夫光子微系統研究所:在無線射頻識別感測器系統中應用區塊鏈技術
※阜外醫院王浩等研究稱,術中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可即刻識別人工瓣膜功能異常
※美國防部與谷歌展開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識別航拍圖像中的物體
※韓媒:韓國防部召見中國武官抗議飛入「防空識別區」
※權威舉辦 | 「生物特徵識別」學科前沿講習班
※多模態視頻人物識別的關鍵技術與應用-愛奇藝技術沙龍
※栗寶鵑:海洋探測技術在溢油檢測和識別中的應用
※韓媒:中國軍機進入韓「防空識別區」
※「生物特徵識別」學科前沿講習班
※韓國防部召見中國駐韓大使館武官 抗議軍機飛入「防空識別區」
※韓方召見中國武官抗議軍機三入韓「防空識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