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批評,不慚愧!

無批評,不慚愧!

前兩天,本教授被一位大學同學批評了,而招致批評的,正是「本教授」三個字!

現今這個社會,只要不觸及個人利益,熟人之間滿是客氣,誰也不得罪誰,陌生人之間多是冷漠,誰也不關心誰!然而一但觸及利益,熟人選擇對簿公堂,陌生人則以可能訴諸暴力以釋放戾氣。於是,尋常日子裡,那種或委婉、或尖銳的批評漸漸成為稀罕物。被批評之時那種臉上火辣辣、心裡毛躁躁的味道,被批評之後深以為辱、立志奮進以雪前恥的雄心也漸行漸遠,成為兒時記憶之一。

批評,如果按照雙方關係來看,約略可以分作五種:親子、師生、上下級、夫妻和其他。

父母批評子女,多是集中在品行養成、日常舉止和為人處世上的瑕疵,為著子女的長遠著想,也為著家族的榮耀考慮,批評通常是切中肯綮,不會吹毛求疵。一個人從父母那裡收穫的批評多寡,取決於父母的責任心、脾性以及自己的上心程度。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般父母都很知趣,對成年子女不會指手劃腳,否則極易自討沒趣。

老師批評學生彷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能是因為一來上學時間較長,二來上學階段正是淘氣惹禍的年齡,三來老師要樹立自己的威嚴,如果不懂「殺雞給猴看」的道理,學生便不好管。筆者上小學時就因為數學成績不佳,被老師當眾撕碎卷子砸在臉上。

等到踏上工作崗位,通常情況下只要不出大的紕漏,都不會被領導批評。在一些政治生態不正常的單位,上下級之間有說不盡的微妙。對員工來說,上司的客客氣氣未必是好事,而雷霆之怒反倒未必是壞事,因為被領導批評往往意味著「入圈」,可能重用。那些深諳此道的人,常為遭到領導批評而竊喜,甚至有人四處張揚。

成家之後,來自老婆的批評,是以一種叫作「嘮叨」的形式呈現的,內容不外乎不講衛生、不做家務、藏私房錢、多看了別的女人兩眼、不管孩子學習。至於嘮叨的激烈程度,視過錯大小、認錯態度以及老婆心情而定。據說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妻子煩死人的嘮叨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如果真是這樣,我懷疑他有受虐傾向,畢竟啰嗦重複的嘮叨與理性深刻的批評是兩碼事兒!細分一下,叮囑式嘮叨嘮叨也許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但指責式嘮叨就不一樣了。有統計顯示,在離婚人群中,有22.3%的男性都強調自己遭遇過嘮叨類的心理虐待,因為不能忍受老婆的嘮叨而引發感情裂痕,其殺傷力可見一斑。

面對這種種批評,人們會做出怎樣的心理反應呢?

對父母的批評,服也好,不服也好,通常不敢造次,因為父母敢批評你,就一定有招法收拾得了你。所以,頂多翻翻白眼,小聲嘟囔兩句。

對老師的批評,隨著年級升高、老師更換,很快就成過眼雲煙,比如對那位撕我卷子的老師就並不忌恨,現在甚至忘了TA的名字和性別。

對領導的批評,表面上默不作聲,恭順至極,甚至佯作慚愧狀,其實在心裡早把對方罵了個祖宗十八代,等到「批評」這一儀式結束,該吃吃,該喝喝,只是下次工作中稍微注意一些。

至於老婆的批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也許是多數男人的處理方式,因為每天的「產量」太大,不排出去腦袋會脹的,命不好的話碰上齶舌肌特別發達、語速極快的老婆,你的耳膜就必須加速進化才能適應。

以上數種批評往往觸其表,而難入其里,更談不上觸及靈魂。

我今天要說的批評是能讓人心頭一顫、臉皮發燙、激發如孟子所說「羞惡之心」的那一種。

現在是和平年代,大多數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處世哲學,捧場的多,批駁的少,就連親子、師生之間也流行西人倡導的所謂「賞識教育」,說什麼「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育理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是正常的,這也是對以往棍棒教育的反動嘛,不必大驚小怪。在職場上,人們習慣於被捧,以致於沒有聽到讚揚就認為是無聲的批評。微信的朋友圈裡,不時有人顯擺某一條收穫了多少個「贊」。

不過,一個簡單的事實擺在那裡:我們凡人都是會犯錯的,而錯誤不被指出來就難以糾正,進而可能釀成大禍。

「忠言逆耳利於行」是有道理的,聽不得忠言,下場便如皇帝的新裝一般,丟人丟大發了。何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每一對關係中,通常批評都是單向的,即上對下,而鮮見下對上提出批評,也許是不敢,也許是不願,也許是為了看笑話。

某小說描寫了這樣一位局長向副市長彙報情況時,把「兢兢業業」念成了「克克業業」,出了洋相,一怒之下召集會議,追查責任。

尹秘書說:「這次事件的主要責任在我。彙報材料是我執筆的,我字寫得太潦草,把『兢兢』寫得分了家,像四個『克克』字。孟局長過目時,塗掉兩個「克」字。我也沒敢作聲。我今後要認真寫好漢字,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我想問題不在這裡,」孫處長點上一支煙說,「我想不管是誰,再『兢兢』也不可能讀准所有漢字的發音。問題在於漢字本身就存在嚴重缺陷。『兢』,為什麼就不能念作『克』呢,為什麼就不能少寫一個『克』呢?」

「深刻。」李副主任說,「孟局長把『兢』念成『克』,顯示了超前意識,精簡機構之後,必然要精簡漢字。」

曹副局長清了清嗓子,說:「我們馬上要進入新世紀,新的世紀要求我們有新的思維。通過廢「兢」為「克」的討論,我們應該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敢於打破舊框框,不要人云亦云,固步自封。」

孟局長聽得眉開眼笑,最後作總結髮言:「今天這個會開得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大家統一了思想,統一了認識,這對開創我局工作新局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文化有「為尊者諱」的傳統,但斷不是這個諱法,問題是一定要指出來的,哪怕是私底下。官場上,儘管一再提倡「紅紅臉、出出汗」,但在「一把手」獨尊的背景下,沒有人敢批評,於是出醜的必定是尊者。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佩服古時進諫者的膽量與納諫者的肚量。

《韓非子》記載一事: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興正濃時,他得意地說:「哈哈!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一言九鼎,無人敢違!」盲人樂師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太師,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我氣得要撞他。」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嘛。」師曠說:「喲!這可不是做國君的人應說的話啊!」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晉平公說:「放了吧,我要把師曠講的話當作一個警告。」

若是把晉平公換作這位「孟局長」,恐怕師曠在年底的技術幹部考核當中,要認真考慮如何面對「末位淘汰」了,依局長的智商,定會把這事做得滴水不漏、冠冕堂皇,讓你有苦說不出,即大義凜然地維護了制度的尊嚴,又悄沒聲息地報了一箭之仇。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設計中,對皇權能形成制約的,是相權與諫權,那些冒死諫言的儒生士大夫和武將屢見不鮮。筆者在讀《通鑒》中專門搜羅此類,以為專成一書亦非難事。

子女與父母、學生與老師、下級與上級、丈夫與妻子(有人說家裡不是講理的地方,息事寧人為好,不過這樣慣下去是要出問題的)之間的逆向批評是彌足珍貴的。聽到來自弱勢一方的批評,也許愕然,也許震怒,也許如芒在背,但細思極恐,因為人家說的居然是對的耶!如果批評者是我們特別在意、特別親近的人,更應以誠敬心收納逆耳之言,立生慚愧心,進而徹底反省,必有大收穫,應該感謝對方才是。

中國哲學以儒佛道為主幹,儒家講修身,道家講修道,佛家講修行,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從道德、智慧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前進。用牟宗三的話說,中國哲學就是講生命成長的。在這條漸趨精進的道路上,慚愧心是必不可少的。佛教中有一則公案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打坐是修行的重要一途,目的是為了入靜,打過坐的人都有這個體會,往往未能入靜而先入夢,未見本心卻見了周公。

高峰妙禪師於在西天目山的懸崖上打坐,因為他發願,如果睡著便墮入山澗,粉身碎骨。這樣可以促使自己提高警覺,不要貪睡。忍到第八天,實在受不了了就在坐禪中睡著了,身體向前一傾,那一剎那,他心想跌落萬丈的山澗,絕沒有生存的希望。絕望之時,一雙手在虛空中將他托住,送到懸崖上。他驚喜地問:「哪位善神救了我?」空中回答:「護法韋陀。」他聽到韋陀之言,頓生驕傲心:「韋陀菩薩!在這世界上,像我勇猛精進的修行人,能有多少?」韋陀菩薩說:「像你這樣的修行人,有牛毛之多。你生出貢高我慢的心,我在八萬大劫中,再也不護你的法!」說完之後,轉身而去。

高峰妙禪師一聽,慚愧萬分,痛哭流涕。又想:韋陀菩薩不護我的法,我也要參禪打坐,修行道業。因此,打起精神,開始坐禪。坐了不久,忍不住困,又睡著了。於是又墮落山澗中。他想:這回一定沒有希望,性命也完了。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又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將他托住,送到山上。他又向虛空中問:「是哪位護法?」答道:「護法韋陀。」「你說在八萬大劫中不護我的法,為何你現在又救我?」韋陀菩薩說:「你剛才生了一念慚愧心,那一念慚愧心的功德,已經超過八萬大劫的時間。」

禪宗認為,我慢是禪修的障礙,慚愧是成佛的資糧。真正的修行人,不能沒有慚愧心。

之所以寫這個文章,是因為前天一位大學同學在微信中對我進行了批評,認為自言「本教授」有驕慢之嫌。我趕緊翻看了公眾號所發的文章,發現不存在這個毛病,略微鬆了一口氣。又看朋友圈裡的發言,確實有!臉上一熱,頓如針扎一般坐立不安,因為有位名聲不佳的同事喜歡在別人面前自稱「本教授」,洋洋自得。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沾染此習氣,可見學好不易,學壞不難。還有一次課後,一學員說他學過中醫,告訴我課件當中講「病與證」時錯用為「征」,當時沒太當回事兒。後來看了劉力紅《思考中醫》對這個「證」的詳細解釋,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低級的錯誤。如果沒人指出來,將會繼續貽笑大方啊!遂想起看過上面一今一古兩例,適足以說明問題,亦與讀者諸君共勉。

謹以此文作為學習中國古代哲學後的第一篇作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坡村舍 的精彩文章:

TAG:半坡村舍 |

您可能感興趣

打不得,罵不得,怎麼批評才有效?
批評與自我批評,令人愛無能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格鬥狂人批評方便和一龍,遭粉絲聲討,問心無愧不會屈服
陳思和:我做文學批評,不怕被批評
輕生是因為家長批評不當,如何批評才能既有用又不傷害孩子的心理
雜談梁冬:無論你批評的是多麼醜惡的現象,你在批評的過程中產生的憎恨、嫉妒和傲慢,都會成為你自己的「惡」
對不起!棗陽的麵條,不接受批評!
張三丰對道佛兩家修鍊的批評:修鍊,不可執於有為,亦不可著於無為!
對不起,你的批評指正,我不喜歡
吳亦凡被官媒批評,說他不知反思,不夠謙虛
不怕別人批評
反思一下吧,不是誰都願意批評你的
不接受批評,一被批評就努力讓人好看的星座
天秤座 愛情禁忌:不能形象不好,不能過多批評
?對方行為令人生厭,憋住不說難受,批評不合適,心理學咋解決?
上海生煎?你愛批評不批評!
張藝興為何批評馮提莫,知道真相的我們哭笑不得!網友:批評的好
為什麼你的批評不管用?
下屬不服氣你批評的三個理由,不知道可能會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