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玩古董交流:一文不值之物有可能是無價之寶

古玩古董交流:一文不值之物有可能是無價之寶

古玩古董交流:一文不值之物有可能是無價之寶

收藏,其實完全是個人的雅好。評價一件藏品的好壞,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某些人眼裡不值一文的東西,在你眼裡也許就是無價之寶。關鍵是這件藏品在你 心中佔據什麼位置,能帶給你哪些滿足,是一段記憶,一刻寧靜,一個懸念,還是一種雅趣。本期「品藏」講述了幾位普通人的收藏故事,他們都算不上收藏家,但 他們對藏品的珍愛、理解、執著,恰恰使某些一擲千金、不求甚解的買家汗顏。生活里因為有了這些藏品陪伴,便充滿了愉悅身心的氛圍。任性地按自己的愛好收藏 心裡喜歡的東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而不在乎別人提出的真假、貴賤、新老等等質疑,由人評

百年愛琴

步雄

家傳有一把老京胡,迄今已近百年。是民國時,家父在北平的一個舊貨攤上淘得的。琴筒中有一標籤:「北平和平門外南新華街竹蘭軒,徐蘭元選造」。

徐蘭元是一位有名的京劇藝術大家,作為琴師,被梨園界譽為「胡琴聖手」,曾為譚鑫培、梅蘭芳兩位京劇藝術大師操琴。上世紀二十年代,徐先生經營了京胡製造銷售的老字號「竹蘭軒」,地點就在和平門外南新華街路東,數十年中為專業琴師們提供了不少名琴。

父親酷愛京胡,先後置了十幾把,惟對它不離不棄。賣家講,這把琴曾經為梅先生伴奏過,父親置之一笑。其實,喜歡它非因「名歸」而是「實至」。父親評價:「其音域寬,如草原放馬,縱橫無度;其音質好,立而不燥,賽過潤嗓的秋梨膏,若登劇場,必驚四座。」

父親對京胡頗有見地,比如京胡好,首先好在「擔子」。擔子天然長成,要長成一定的規格和尺寸才堪大用,從上到下分為四截,尺寸分別是:80厘米、90厘米、 100至110厘米、110至120厘米。還有從京胡的弦軸可以判斷出京胡的年份,以前的老軸是16瓣或12瓣軸,現在的多為8瓣軸。還有蒙皮上鱗片的多 少也有諸多講究,多了、少了都不好,以七至八片最佳等。可惜我缺少品鑒樂器的慧根,其他的大多淡忘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父親的兩 個好友時常在我家雅聚,父親的胡琴,李勛叔叔的月琴,張聲炎大爺擅長唱老生,緊拉慢唱,猶如天合,人稱中國人民銀行的「梨園三傑」。「文革」期間,三人都 被「下放」,父親去了一家商店,張聲炎做了小學老師,李勛背負了很大的罪名,為彼此安全計議,三人暗約不再來往,從此天各一方,再未謀面。父親心愛的「響 器」自此失聲,偶爾,他會取掉碼子,用一根竹筷墊起兩根琴弦(為了壓低音量)低吟一曲,咿咿呀呀滿是愁思。

形勢好轉後,他曾放聲拉 過一段時間,京劇曲牌《夜深沉》是他的最愛,其端坐如鐘,凝眉展臂,忽而淺吟低訴,忽而響遏行雲,直拉得雙目含淚。或許年事已高,或許睹物思人情不堪負, 突然就不拉了,只時常從琴套中把那愛琴慢慢取出用細布擦拭。還記得他最後一次為那老弦上松香,松香爆燃時的縷縷異香仍舊鋪滿我的心底。

父親於2002年去世,那把傳世京胡始終陪伴著我們,儘管琴套已經脆化,那琴卻是一座永恆的紀念碑,鐫刻著它與主人相濡以沫的日子。

藏飾之謎

于海東

那年去宜興丁蜀鎮,看望紫砂大師汪寅仙后,閑逛進了一家名為「何閣」的古玩店,裡面擺滿各種雜項,其中一件老藏飾引起了我極大興趣。沒想到就是這串充滿謎團的老物件,竟然成了我惟一一件來自西藏的收藏品。

這 是個很有講究的老藏飾。當時我只覺得它就是一件看著挺少見的項鏈才上了手,至於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珠子倒沒有太多注意,說它是件老藏飾,除了編織繩有點兒 新色,29顆大珠和118顆小珠個個透著一股子老氣兒。大琉璃珠分為圓和長圓兩種,色澤如焦糖,圓珠顏色略深,小珠則呈一團漆黑,亮光內斂,溫潤如夜露。 出乎意外的是,珠串里竟然還藏有三顆小天珠,兩顆一對的紅白三眼天珠,一顆橢圓形玫瑰色纏絲天珠。三眼天珠上下各有兩個綠松石六角墊片,不過半個指甲蓋大 小,包漿卻很明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用老天珠來裝飾項鏈,不說奢侈也足夠令人咋舌的了,但偏偏看上去還絲毫沒有顯擺的意思,好像就是為了搭配起來好看而 已。

反覆把玩中,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還是那個形似虎斑貝的吊墜,不僅個頭碩大,而且所用材質令人費猜,初看有點兒像不知名的寶玉 石,摸上去卻無石頭的冰涼感。從其質感和觀感來看,與犀牛角的質地特徵最為接近,具有通體密布的竹絲紋,不同於水晶金髮絲的根根直線,而是茂密如鬃,呈倒 伏狀覆蓋整個墜面,再看,金絲無風自盪,頓覺心生動感。由於年代的關係,金絲以外的部分在歲月的沉澱下呈現出棕褐顏色,唯有絲紋依然金黃明亮,清晰可辨。 吊墜被鑲嵌在一個銅鎏金帶紅藍綠三色琺琅彩的精美墜托上,背面正中位置上,焊有一個類似家族徽記的看似簡單卻很難一下子準確形容的複雜圖案,經過長時間佩 戴,圖案中間原有的琺琅彩已經磨損殆盡。明知道這是一件有點兒來歷的老藏飾,真想弄明白最初為何會選擇如此搭配的用意卻並不那麼簡單。直到今天,藏族女性 在身著傳統服裝的時候還是喜歡佩戴這樣大吊墜的傳統藏飾,但已經少了舊時西藏貴族用品的珍貴與稀罕。

我完全沒有想到要弄清楚一件帶 有徽記的老藏飾會費盡心機而毫無結果,網上查不到,古玩城看不到,直到腦子一動想起進西藏博物館去看看,最後把館藏上網的老藏飾反覆查詢了幾遍,仍無可以 作為比較的類似吊墜。實在無計可施時突生感悟,老物件講究一個緣分,心裡知道是個好東西就夠了,有的秘密永遠屬於過去。剛想明白又冒出一個念頭,如今的它 除了收藏之外還有什麼用?譬如,那兩顆三眼天珠可以給女兒做成一對耳墜,纏絲天珠當成項鏈墜,剩下的老琉璃珠穿成纏腕的手串。再想想那顆還沒弄明白的原配 吊墜,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只有接著繼續探尋,不受任何干擾地獨自把玩可以看得更仔細,琢磨得更透徹,也許有一天什麼都會弄明白的。

至今,這串攜帶著神秘天珠的老藏飾,依然被我家那尊施永高大師雕刻的龍眼木大佛戴在身上。

別樣萌趣

李曉濱

初見李建軍是一個暖意融融的秋日午後,他的朋友都叫他大兵。走進大兵的客廳,不似尋常故作仿古的中國風,也不走被眾人標榜的日式的禪意風。在這個處處藏著驚喜的房間里,所有的小物件都保有各自靈魂,它們本應毫不相干,但彼此之間又產生了奇異的和諧。

玄關的右側是舊式木板門改造成的屏風,方格間掛著兩隻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做驚訝狀的鯉魚吐水,這是大兵在閩南古城泉州閑逛時從地攤上低價收來的清代工藝品。它雖非名貴古董,但這種逐漸被人遺忘的樸拙的民間手工製品似乎在一照面時就為大兵的家奠定了隨心自我的格調。

大兵的大茶桌看似尋常卻暗藏玄機。粗糙的長塊木頭未經過多的打磨,靜靜地橫躺於此,隱約能看到木頭本身的紋理,桌沿因為來往茶客的摩挲而顯出溫潤的光澤。桌 旁細瘦的太師椅,沒有繁複雕花,沒有清漆色澤,寂靜地排列一旁。大兵頗為有趣地在茶桌上安置了許多小萌物,簡單的茶盤外側放置一方舊時用來壓炕席的黑石 板,板面只有簡單的雕刻紋路,但是曾經的主人卻用心地將把手雕成一隻小獅子。大概它頗為討客人歡心吧,小獅子頭頂的花紋已快被磨平。在它身邊,一隻來自山西的沙岩小獅子站在黑石板上,兩頭石獅完全不似京獅的怒目威嚴,反而有著幼獅般的憨態。它們大致也有著上百的年紀了吧,卻依然以懵懂、好奇的姿態看著這個 世界。茶桌右側的綠植不是現下流行的多肉,而是大兵在斷裂的城牆石磚上挖孔簡單培育的,別樣的搭配有一種奇異的美感。

城磚邊放著一 個殘破的紫砂壺,這是在燒制中開裂的壺,大兵找人用鐵釘鋦了起來。紫砂壺玲瓏剔透的體態在茶水日復一日的浸潤中隱隱泛著光。它原本應是被拋棄的殘缺品,幾 十枚整齊的鋦釘卻給了它不同於普通紫砂壺的意趣。茶桌的另一邊,大兵放置了黃泥粗製而成的收音匣子,它本來更適合放在黃土窯洞里,大兵卻有自己更獨特的想 法,他計劃著,在空匣子里藏一藍牙音響。沏茶之際,醇醇老歌從泥匣子中緩緩放出。收音機上倒置著一方馬鐙,馬鐙底盤裡,點燃的檀香氤氳裊裊,倒墜的鈴鐺已 被檀香熏出歲月的痕迹。早已失去實用功能的馬鐙被大兵拾來,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茶室靠窗的大玻璃窗下,錯落地擺滿了小植物。湊近一 看才發現,花盆大有異趣。有被大兵從海南撿回的盤根錯節的樹根,簡單的幾個挖孔即讓其變成了獨一無二的燭台。從山西拆遷處搶救回來的水紋屋脊瓦,被現代農 業淘汰的舊時豬食槽,只是種上簡單的綠植,它們便有著不同於普通盆栽的滄桑與美感。這些本是塵歸塵、土歸土的廢棄物,但都在這個寧靜的空間重生了。藝術與 生活,過去與現在,在這個空間里渾然一體,毫不突兀。

泥匣子、殘磚、破損的紫砂壺,坐在木椅上,整個人都陷入一種舒緩的平靜當中,沏一杯清茶靜候知音的到來。我們期待生活的精彩正如我們期待新茶入口時滿溢的香氣,但喝到最後,只有無味才是茶的真味。唯有靜下心來,才能感受到那些簡單的、帶著萌意的藏趣。

圈椅偶記

曾力

在我折騰大半年才裝修完畢的老宅新家裡,終於有了一件可心的圈椅。

提 起這把椅子的來歷,還得從今年6月說起。我在保利大廈觀看《盛哉大明:文明璀璨的明代特展》時,無意中發現展廳內有一把仿明式的蘇作紅木圈椅。正好看累 了,就落座在這把圈椅上。無論是靠背板的曲線形設計,還是輕盈下傾的扶手,乃至緊湊的椅身,所有的細節設計都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即興為這把圈椅創作了一首 詩:「火中取蓮度蒼生,鐵骨丹心邁征程。紅塵歷劫猶道場,從容應對映心燈。」只是可惜,這把圈椅不是我的。

之後,我又去國博參觀了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傢具珍品》專題展,一位講解員詳細地為我講解了展廳內每件明清傢具的選材、款式、工藝、審美、鑒定等諸多專業知識。當時,我很自然地 再次湧起收藏一把老圈椅的衝動。當然,最好是黃花梨的圈椅,因為我喜歡這種材質的花紋色澤。

功夫不負有心人,朋友還真的給我按圖索驥地推薦了幾款明式圈椅。其中,一把據稱是清代的花梨木圈椅,以極高的性價比引起了我的關注。然而,等到真的見到這把從福建運來的圈椅時,我卻大失所望:圈椅表面新刷了一層清漆,可惜了。

黃花梨或花梨木傢具一般都是塗蠟,而不是刷漆。因為這類木材木質堅硬、色澤華麗、幽香可人,日久天長更別有一番古雅的情趣。刷漆後,既看不出圈椅的包漿,木質的油潤感也蕩然無存。

好在這把牡丹紋明式圈椅的品相良好、造型優美、自然老化痕迹明顯,最重要的是其靠背板上有十組行雲流水般飄逸的「鬼臉兒」花紋。

為了弄清這把圈椅的材質、年代,我請了幾位行家鑒定,他們認為是花梨木材質、民國以前製作的老傢具,但目前市場上花梨木傢具很多,在確認不了黃花梨時,一般統稱為花梨木。黃花梨經濟價值很高,但是花梨木就不值錢了。

我 又諮詢了中國古典傢具收藏家隋立川先生。他認為這把明式圈椅至少是清代早期製作的,是黃花梨材質的傢具。因為他在王世襄先生生前與其探討相關話題時,王老 認為在民國時沒有「黃花梨」一說。現在人們所說的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傢具,其實在明清時期都屬於花梨木傢具。換言之,如果我這把圈椅是清代早期製作的 花梨木傢具,自然就是當年人們認可的黃花梨傢具。

在王世襄先生的專著《明式傢具珍賞·製造傢具的珍貴木材》章節中,專門闡釋了黃花梨名稱的歷史演變過程。他的結論是:「黃花梨古無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以黃字,主要藉以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

不管這把刷了清漆的圈椅是什麼材質的、什麼年代的,我都視作珍寶。適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卦文化觀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母錢?母錢有哪三種?
宋代五大名窯瓷器——鈞窯鑒賞!
高古玉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投資價值?
2017年哪些錢幣最熱門!大清銀幣、光緒元寶、袁大頭
誰說年輕人不玩古董,80後富二代收藏家大盤點!

TAG:八卦文化觀 |

您可能感興趣

文玩是一種藝術文化交易!實際上無價的!多少人被古玩累倒摸不透
文玩和古玩無可比性
古玩撿漏知識之古錢幣,也許你身邊就有,價值很大!
古玩古董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炒」的
你喜歡的可能不是古玩,而是漏兒
古玩老古董不能隨便玩
收藏無罪,古玩城購物何罪之有? —— 延安倒賣文物案判決之後
古玩,玩的是情致
在古玩交流會上見到一個銀質的老物件,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古玩交易市場賣的物件,看著像古物,其實是做舊的工藝品
古昌雅成——古玩交易「有價無市」該如何出手?
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一個景泰藍的老物件,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一些古錢幣,雖然都是普通的,但是品相不錯
你收藏的是文玩還是古玩,自己都分不清
全面凈化古董古玩交易平台!古錢幣,瓷器不成交不承擔任何風險
古錢幣為什麼成為古玩交易黑馬,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物以知為貴!
文物與古董古玩有何區別?
同事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一些古代的銅錢,不知道是真是假
讓你一見傾心,為之震撼的古玩是什麼?
古玩收藏品你能知道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