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反傾銷第一人」陶景洲的高考與「後高考」時代

「中國反傾銷第一人」陶景洲的高考與「後高考」時代

陶景洲,圖由本人提供。


人物 |「中國反傾銷第一人「


陶景洲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取得學士學位後,被教育部派往法國學習,成為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研究生。現為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負責亞洲業務開拓的執行合伙人。曾獲得「中國反傾銷第一人」、「亞洲地區最優秀的仲裁律師」等稱號。

1977年對中國和陶景洲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這一年,中國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陶景洲從安徽縣城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這個走出過國務院總理、法學泰斗和眾多企業高管、知名律師的班級,被稱為法律界「黃埔一期」。

「確實像一個新的起點,可能由於中國當時人才缺乏,百廢待興,於是好像我們總是第一批,對吧?」40年後,在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的北京辦公室,陶景洲對南都記者說。

陶景洲見證並親身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批公派留學研究生,促成法國行政法院和中國最高法院首次接觸,第一個取得法國律師資格的中國人,「中國反傾銷第一人」。

懵懂、摸索、開拓、建樹,像一面鏡子,陶景洲的個人際遇折射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

高考往事

」完全不知道國際商法和海商法是何物「

畢業前陶景洲(左二)在北京大學南門和何勤華(左一,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劉鳳鳴(左三,美國通用電器全球副總裁)、徐傑(右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顧雪挺(右一,珠海市科技局原局長)合影。圖由本人提供

陶景洲來到北大法律系後才發現,從安徽考來的三人第一志願都不是法律系。他填的中文,李克強(國務院總理)報考了歷史,張恆山(中央黨校教授)報的哲學,剛好是當時大熱的「文史哲」。

此前他在老家安徽界首縣20公里外的農村,每日干著「計工分」的活兒。有一天,突然發現周圍的知青都回城了,才知道高考恢復了。趕緊回家,複習了一個多月參加高考。

19歲的陶景洲堅持「非北大不讀」,不料父母想留他在身邊,悄悄把第一志願改成安徽省內的學校。經一位在教育局工作的叔叔提醒後,才又改了回來,結果順利收到北大法律系的錄取通知書。

當時北大法律系的全稱叫「政治法律系」,屬於絕密專業,政審要求嚴格,而陶景洲入學前已經是中共黨員了。

最初,他對法律毫無概念,提到法律就想到刑法,「中國法律史上一向重刑法、輕民法」。民法學家朱啟超在課上講所有權、私有財產,陶景洲很困惑,「到底什麼是私有財產?因為沒有任何具體的經驗來對應」。

雖然北大法律系是文革中少數免遭解散的政法院系之一,在上世紀70年代末,學科重建仍然艱難。陶景洲等第一批學生拿到手裡的課本,多是蘇聯的或者解放前的老課本。

陶景洲在北大的課堂筆記。圖由本人提供

1979年,上「國際商法」課程,陶景洲和幾個同學到榮毅仁創辦不久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實習。雖然名叫信託投資公司,但成立之初,連具體做什麼業務都不清楚。陶景洲這些實習生,就在諮詢部翻譯關於中外合資經營的法律文件,由於正式的法律文件還不多,也翻譯一些內部規定。

上「海商法」課程,陶景洲又和同學跑去天津新港考察。在內陸長大、只見過小帆船的他,看到停靠在港口的一艘艘輪船,才明白「吃水」的意思,「國門初開,我們這些學法律的,完全不知道國際商法和海商法是何物」。

正是這批人,後來被稱為中國法律界「黃埔一期」,成就斐然,83名學員里,有國務院總理、法學界泰斗,還有眾多早期開拓中國法律事業的優秀立法者、法官和律師。

遠渡重洋

」這時候回國是自欺欺人「

本科畢業時,陶景洲又趕上一個「第一批」。中國決定派出第一批「出國預備研究生」。這是什麼概念,陶景洲當時想,大致類似「庚子賠款」培養赴美留學生,都是公派留學。巧的是,將陶景洲引入比較憲法、比較行政法領域的龔祥瑞教授,正是1935年考取庚子賠款的公派留學生。

報考比較法專業的有三人,陶景洲、王紹光(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講座教授)和王建平(在北京當律師)。兩人安排學英美法系,一人學歐陸法系。但那時三人學的外語都是英語,教育部說,陶景洲你年紀最小,就去法國。

1989年,陶景洲在巴黎寓所。圖由本人提供

初到巴黎,新鮮事物像潮水一般幾乎將人淹沒。陶景洲發現,法國的法律研究跟國內「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差距好比「小孩子打架和拳擊手搏擊」,「我們的民法(研究)這麼一小冊,人家關於民法總體介紹的著作可能就這麼厚。」陶景洲兩手一比。

更要命的是語言關,在國內集中培訓一兩個月,趕鴨子上架出了國。第一次去導師家只能說英語。每天帶著錄音機上課,回來反覆聽。「當時的我,不僅語言不通,而且囊中羞澀,那種孤獨、壓力與無助,現在想想還感到後怕。」

陶景洲在巴黎大學城的住房卡。圖由本人的提供

國家規定的兩年留學時限快到,駐法使館教育處通知,可以回去了。「我說,我不回去,法律沒學好,語言沒學好,文化沒學好,這時候回去是自欺欺人。」

好,再延長半年,可是不能再延長了。

那時國家的外匯儲備有限。1981年中國外匯儲備27億美元,現在3萬多億美元,而陶景洲這批留學生的生活費是每月1800法郎。

要留下來,必須自謀出路,陶景洲當下決定找工作。四處碰壁,別人勸他去超市做售貨員,他堅持只搞法律。

陶景洲和導師龔祥瑞教授在巴黎蒙馬特爾高地,1984~1985年間。圖由本人提供

有同學捎給他一張關於中國投資的研討會傳單。陶景洲一看,裡面有兩家律所,心想或許它們對中國有興趣,便投去簡歷,不料石沉大海。

陶景洲理解為什麼留學生找工作難:僱用外國人,需要律所在那個國家有市場,上世紀80年代初,法國在華市場剛剛萌芽。

終於,在導師丹克(André Tunc)教授的推薦下,陶景洲進入讓代(Jeantet & Associés)律師事務所實習,成為第一個在法國律所實習的中國學生。

陶景洲在恩師André Tunc家吃新年蛋糕,1989年1月。圖由本人提供

國際橋樑

穿皮夾克「獨闖」中南海

1986年,陶景洲促成了兩件大事,也都數得上「歷史首次」。

一件是幫助義大利時裝巨子貝納通進入中國市場。貝納通公司的人到法國,和讓代律所談在法國投資的生意,見到陶景洲這個28歲的中國年輕人,便隨即談起早已感興趣的中國市場。

當時中國零售行業不對外資開放,只允許外資在中國生產,不能在國內銷售。陶景洲去威尼斯見了貝納通兄弟中排行老大的公司董事長露西阿諾·貝納通(Luciano Benetton)本人,商量著,務必得去一趟中國。

陶景洲想引見貝納通給紡織部(後於1993年撤銷)部長,他想起在政府工作的同學。一身「留法范兒」、穿著平時的皮夾克,陶景洲就去找同學,被中南海保安一揮手擋在門外,「你找誰?」同學當時的職務是領導秘書,畢業就出國的陶景洲「當時還不知道秘書是什麼」。

最終紡織部部長和貝納通見了面。貝納通拿出威尼斯商人的務實派頭,指著行李袋裡的服裝樣品告訴部長想做多少件在中國賣。陶景洲趕緊攔住貝納通,「中國人談生意,不適宜和部長談這麼具體的細節」。

最後,陶景洲成功幫助貝納通公司聯繫到駐華外交人員服務部,和免稅品公司合作,在裡面開設了一個櫃檯。貝納通成為最早打開中國市場的時裝品牌之一。

貝納通先生對陶景洲讚許有加,在他的自傳第一頁便提及這位讓他印象深刻的中國留學生「讓自己學會怎麼和亞洲人打交道」。而陶景洲那位同學,多年後下海,不忘開玩笑:「(下海)都是因為陶景洲,穿那種奇裝異服到中南海找我!」

像陶景洲這樣的留學生,在國門初開時成為稀有的「橋樑」。

同一年,陶景洲在國際學術刊物《國際比較法學評論》上發表了《中國的最高人民法院》,被法國行政法院研究部部長注意到。法國行政法院一直想和中國法院交流,但苦於沒有途徑。中國最高法院當時也在思考,是否和法國一樣,單獨設立一個行政法院。

通過陶景洲,雙方搭上了線。

中國事業

「反傾銷第一人」已20年不做反傾銷

上世紀90年代初,陶景洲強烈地感到自己應該回國了。已經在法國做了幾年律師,處理的第一件官司就是北方工業公司出口的自行車質量糾紛,陶景洲在亞歐大陸另一端觸摸著中國走向世界的脈搏。他相信,未來的市場一定是在經濟上比較開放的國家。

1991年9月9日,陶景洲回到中國。

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正在中國尋找可以開拓中法市場的人選,與陶景洲一拍即合。他白手起家,所幸中國企業在海外遭遇的反傾銷調查陡增,業務紛至沓來。由於上世紀90年代初集中地做了一批反傾銷案,陶景洲收穫「反傾銷第一人」的稱號。

不過,圈外人較少注意到,「反傾銷第一人」已經二十年不做反傾銷案。

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陶景洲發現做反傾銷案的律師多了,市場變飽和了,以前一個公司的案子律師費可以收20萬美元,一下子降到1萬美元。

陶景洲轉身投入國際商事仲裁。相比反傾銷,仲裁針對有任何有合同關係的雙方,不找國家的法院,而是找第三方仲裁機構,更靈活。陶景洲認為國際仲裁更有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設有體育臨時仲裁院,陶景洲成為國際體育理事會任命的十二位仲裁員之一,並審理了北京奧運會的第一個仲裁案件。

此外,陶景洲回國後一直從事跨境投資、國際兼并收購業務。

回國初期一個較大的案子是麥當勞在北京第一家分店。陶景洲的工作是負責起草合同,因為麥當勞開店須和中國企業合資。「麥當勞是一個符號,只有在消費水平逐步上升,而且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時,麥當勞才會進來。麥當勞進來時中國並不是那麼開放,但這肯定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陶景洲把自己的事業分為兩個階段,前十年,幫助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包括歐萊雅、家樂福、可口可樂等知名品牌。後十年,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到2016年,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對外直接投資連續13年快速增長,創下1701.1億美元歷史新高。

而對於個人的選擇,陶景洲很有自信:「永遠找到未來的市場在哪裡,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裡。」

采寫:南都記者 程思煒 發自北京

編輯:李湘瑩 實習生 劉黎明

南都高考往事1977目錄

高考40年:那些受益者、追隨者與叛逆者

陳平原:77、78級大學生是在一個不幸的時代找到了一個好位置

劉海峰:沒有高考,「讀書無用論」一定會盛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怒懟!佛山一小區整棟樓業主被首層鄰居這一舉動震驚了,有關部門介入調查
貫通啦!港珠澳大橋今天震撼揭秘!它為何讓全世界驚嘆?
廣州飛針女俠:非遺傳承人陳秀華給自己「飛針」,46歲時順利生下健康小千金
讓熊孩子安全過暑假 防範危險意識莫缺位
深圳十大最美觀景酒店 你都住過嗎?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