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清夢遠,吹不到王侯——畫僧石濤與靖江王世家(二)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分封24位子侄為親王、郡王。迄至明末,經歷代繁衍,藩王總數約略300,各支宗室更是不計其數,載入玉牒的就達13萬以上,成為明朝統治階層中身份特殊而又數量龐大的人群。石濤出身的靖江王一支,在明朝眾多藩國中國祚最久、勢力最深。石濤雖自幼遇難,被仆臣救出王府,但天潢貴胄的文化基因,為其留下了一生的印記。
皇史宬
中國歷代皇族族譜稱為「玉牒」,
明代玉牒曾存放於皇史宬中。
怒濤寂寞打孤城——靖江王湮滅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靖江王室的衰落,也源自兄弟鬩牆。萬曆三十八年(1610),十一任靖江王朱任晟亡故。由於其嫡長子朱履祥已卒,嫡長孫朱亨歅尚幼,便約定先以其嫡次子朱履祐繼位,待朱亨歅成年後再將王位還予侄子。但朱履祐即位後並未履約,而是冊封自己的庶長子朱亨嘉為靖江王世子。為絕後患,朱履祐父子對朱亨歅極盡迫害,先是將其逐出王府,又設計謀害——或放暗箭、或施毒藥,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朱亨歅不但王位繼承權被奪,而且性命難保,便橫下心來,糾集一眾宗室聯名上疏,控告朱履祐父子以支奪正、以庶奪嫡、篡取王位。朱履祐父子則以重金賄賂朝中權要,使朱亨歅屢告屢敗。萬曆、天啟年間,靖江王府嫡庶爭位,相互訐奏,「迄無寧歲」。
靖江憲定王陵石像生
靖江憲定王陵為十一任靖江王朱任晟的陵墓。
崇禎元年(1628),朱亨歅又向新即位的皇帝上告。正要勵精圖治的朱由檢便命廣西巡撫秉公勘問。之後幾經周折,終於問出了實情。未料想崇禎帝本人也是靠的「兄終弟及」登上皇位,怎好把人家以弟繼兄的王位改判給原主?於是朱亨歅雖打贏了官司,卻仍做不得王爺,只得了個鎮國將軍的爵號,朱亨嘉仍然穩坐靖江王世子之位。崇禎七年(1634),朱履祐卒,朱亨嘉如願襲得王位,並在即位大典時以遲到為罪狀將朱亨歅當場捉拿並幽禁,令國人瞠目。
崇禎帝朱由檢御容像
崇禎十七年(1644),甲申之變,京師易主。次年清軍攻陷南京,南明弘光政權也宣告滅亡。此時的大明王朝「山河破碎風飄絮」,宗室王孫「身世浮沉雨打萍」,各地藩王宗室群龍無首,多有趁亂用權者。據統計,其中稱帝或稱監國者十人,雖無名號但擁權自立者六十餘人,他們相互掣肘、彼此攻伐。靖江王朱亨嘉也不甘寂寞,在王府承運殿宣布「監國」,改紀年為洪武二百七十八年。
躊躇滿志的朱亨嘉計劃擴張勢力範圍,領兵馬由水路出梧州,卻被效忠於南明隆武政權的兩廣總督丁魁楚打得全軍覆沒,朱亨嘉僅帶十數人駕小舟逃脫。不久,粵兵追蹤而至,攻克桂林靖江王府,將朱亨嘉擒獲,械送至隆武政權所在的福建。次年,朱亨嘉被廢為庶人,不久後處死。朱亨嘉之子朱若極剛至齠齔之年,在桂林城破時被人救出,逃往全州湘山寺避難出家,成為我們熟知的畫僧石濤。
幽禁多年的朱亨歅旋即被放出,由南明隆武帝敕封為第十四任靖江王。翌年,隆武帝被清軍捕獲、絕食而亡。明神宗之孫、桂王第四子朱由榔在肇慶被擁立為帝,年號「永曆」。永曆元年(1647),清軍攻破肇慶,永曆帝移蹕桂林,靖江王朱亨歅灑淚郊迎,兩人見面相擁而泣。
靖江王世系
朱亨歅為人仁厚,力主抗清,他與桂林百姓共赴國難,書寫下桂林歷史上悲壯的一頁。此後兩年,清軍三度圍攻桂林,均被城中守軍用火炮擊退。據葡萄牙人史料記載,「南明永曆帝繼位之初,為抵擋清兵向桂進攻的銳利攻勢,兩次命耶穌會士畢方濟於澳門向葡萄牙軍求援,於公元1647年借得葡兵300名攜大炮數門在桂林附近大敗清兵」。此時的桂林成為了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靖江王城出土的南明火炮
然而只手難撐天,永曆四年(1650),降清名將孔有德終於攻克桂林門戶嚴關,南明守軍潰退。靖江王朱亨歅不肯出逃,他先攜兩子到宗廟哭祭,後與宗室六人靜坐於承運殿中,遂為清軍所俘。為使靖江王等人歸附清朝,孔有德軟硬兼施,進行了四十多天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朱亨歅不為所動,終被縊死在王府西門外民房之中。至此,靖江王國宣告滅亡。從洪武三年(1370)朱守謙受封靖江王起,靖江王國傳十一世,十四王,存世二百八十年,是國祚最長的明朝藩國。
靖江王府遺迹
清軍佔領桂林後,靖江王府成為孔有德的定南王府。不出兩年,歸附南明的農民軍領袖李定國反攻桂林,清軍不敵,孔有德火燒王府後自刎而亡。
眼空兜率是前身——靖江王后裔
靖江國滅之後,宗室們或散聚民間,或遁入空門,其中不乏文化藝術造詣深厚而在後世揚名者,最為突出的當屬畫僧石濤。
因晚明宗室紛爭而帶來的家仇,加之明清易代伴隨的國難,期間曲折跌宕、史事紛紜,石濤的身世一度含混不清、莫衷一是。就連他的生年,也有崇禎三年(1630)、九年(1636)、十三年(1640)、十四年(1641)、十五年(1642)、十六年(1643)等諸多說法,需綜合其詩文、題識、信札真跡,並結合時人史料筆記來綜合考量。石濤在《鍾玉行先生枉顧詩》中提到自己「齠齔遭險難」,也就是五六歲剛開始換牙時其父朱亨嘉被擒、遭滿門抄斬。據《明史》及清人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可知,其父被擒是清順治二年(1645),上推五六年,即明崇禎十三年前後,約略是石濤生年。另有《庚辰除夜詩》為石濤「周花甲」生日所作,成詩的「庚辰」年即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上推一個甲子,亦可知石濤生於崇禎十三年。此外更有《原濟山水圖冊》之題識,以及石濤致八大山人索畫《大滌草堂圖》的信札等石濤親筆,可推斷其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十二月除夕之夜(1641年2月9日)——這或許是有關石濤生年較為可信的一種說法。
朱亨嘉被擒時,尚為幼童的石濤被宮中仆臣救出,逃往全州湘山寺剃髮為僧。之後的幾十年間,為躲避災禍,石濤對自己的身世諱莫如深。有關他的早年生平,主要記錄在李驎所撰《虯峰文集》的《大滌子傳》中。但此書在清代遭到禁燬,所識者寥寥。《大滌子傳》本身也因他人轉寫之故而與史實略有抵,以致石濤早年經歷愈加深晦。
全州湘山寺
湘山寺位於廣西桂林全州縣湘山之麓,初名「凈土院」。素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名剎」之雅稱。
據這部主人公的「口述自傳」《大滌子傳》所載。石濤自桂林輾轉武昌,「十歲即好集古書」,「暇即臨古法帖」,頗為早慧。然而平靜的學習生活並未持久,石濤很快便進入了身似孤鴻的漂泊狀態。他「從武昌道荊門,過洞庭,經長沙,至衡陽,」後在崑山拜禪宗35代釋本月禪師為師,法名元濟,這也是其印章「善果月之子天童忞之孫原濟之章」的由來。
康熙五年(1666),石濤與師兄喝濤奉師命雲遊天下,來到皖南宣城,住錫於敬亭山廣教寺。當時的宣城人文薈萃、詩人云集,書畫藝術領域也在全國頗有影響。石濤在宣城結交眾多名士,唱和切磋。以黃山、敬亭山為師,雲遊寫生,開闢了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名的「黃山畫派」。在宣城的十五年時間,石濤度過了人生和藝術上的黃金時段。
敬亭山廣教寺
廣教寺位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南麓,始建於大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為江南千古名剎,曾與九華山化城寺、黃山翠峰寺、琅琊山開化寺合稱四大名寺。
康熙十九年(1680),39歲的石濤離開宣城,寓居南京。此時,他已「融古法為我法」,融匯南宗北宗之技,進入「用無不神,法無不貫,理無不入而態無不盡」的自由境界,成就了一種恣肆、洒脫的藝術新風尚。在此期間,石濤先後於南京、揚州兩度迎接康熙皇帝南巡,並寫詩頌讚,自稱「臣僧元濟」。後又北上燕京,結交權宦,以期為朝廷所用。居於日下時,石濤完成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山水畫作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並與王原祁合作繪畫,兩種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成就了別具一格的傳世作品。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
晚年的石濤終於結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定居揚州,建「大滌草堂」,似為滌去奔波名利的身心之累。隨著人到晚年,他對自己的前朝宗室身份也不再隱晦,其畫作中出現了如「靖江後人」「若極」「贊之十世孫阿長」等表明身份的印章。
「靖江後人」印
石濤還曾作詩一首,贈予同為皇明宗室的八大山人:「金枝玉葉老遺民,筆研精良迥出塵。興到寫花如戲彩,眼空兜率是前身。」名義上是寫給八大山人,其實也是對自己身世的回顧。「金枝玉葉」指出自顯赫家族,「遺民」指前朝遺存下來的孤臣孽子。之後的「筆研精良」「出塵」「興到寫花如戲彩」,說的是繪畫技法已盡出色且頗具名氣,繪畫之時繁華爛漫。最後卻筆鋒一轉,「眼空兜率」的凄苦之情躍然紙上——由天潢貴胄到山間畫僧的人生轉變,想必足以令石濤感慨一生吧!
石濤像
石濤像,出自《清代學者像傳》,清代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責編:周煒文
TAG:故宮宣教 |
※桂林風光之靖江王府
※「廣西」桂林風光之靖江王府
※江蘇靖江盆景藝術大師盛定武樹石盆景欣賞
※江蘇靖江,隸屬於泰州市,位於長江北岸!
※我的家鄉在靖江
※湮沒在荒草與歲月中的悲歌:明朝第七代靖江安肅王陵現狀考察
※跑遍龍袍靖江無錫蘇州上海五城,找一籠完美的蟹黃湯包
※王凱瘦好多;武大靖江疏影;美人魚2還是林允演
※靖江王陵近在眼前,你不來看看?
※打卡香港國際旅遊展,姜堰、靖江成焦點
※靖江:自然山水的微縮景觀,江邊新城的歷史往事
※海安撤縣設市,北沿江勘探開標,靖江差距越來越大……
※靖江民俗:送灶神
※靖江寧:二月二,龍抬頭,好兆頭!你理髮嗎?
※靖江:從紡織明星到造船領頭羊,這座城市除了山水還有文化傳奇
※靖江重回雨季,氣溫又會大跌!靖江的小夥伴,請記得春捂……
※靖江小哥模仿韓劇搭訕漂亮姐姐,結果被甩了兩巴掌,還被當街……
※沿江高速迎來巨變!靖江去上海必經之路!
※靖江馬橋夫妻離婚「情斷義絕」:橫幅、垃圾堵門,只因…
※靖江一爸爸帶異性回家,被兒子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