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29 感遇 其一-蘭葉春葳蕤 張九齡
本期唐詩:《感遇 其一 -- 蘭葉春葳蕤》 唐 張九齡
1 詩詞文本
2 詩詞視頻 -- 朗讀版
3 詩詞視頻 --吟唱版
4 詩詞鑒賞
感遇 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4-1 詩詞含義
《感遇·其一》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的一首詩。此詩採用比興的手法歌頌春蘭、秋桂,從而抒發詩人的情懷。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慢政事,寵仁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十分不滿,於是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詩人托物言志,以春蘭和秋桂的芳潔品質,來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春蘭和秋桂不因無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質,來比喻自己的志潔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懷。
4-2 詞句注釋
(1)蘭:此指蘭草。 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2) 桂華:桂花,「華」同「花」。
(3) 生意:生機勃勃
(4) 自爾:自然地 。佳節:美好的季節
(5) 林棲者:山中隱士
(6) 坐:因而
(7) 本心:天性
(8) 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9)聞風:聞到芳香。
4-3 白話譯文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5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後,他又於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見《八哀詩》)。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祿山任平盧將軍,在討伐契丹時失利,張守珪奏請朝廷斬首。之前,安祿山曾入京朝見,拜見過時任宰相的張九齡。張九齡頗有識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祿山是奸詐之徒,斷定日後此人必會作亂。宰相張九齡對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此次適逢安祿山干犯軍法,被押送京城,奏請朝廷判決。張九齡毫不猶豫在奏文上批示,為嚴肅軍紀,將安祿山斬首,奏文說:「穰苴出軍,必斬庄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華夷之辨,看了批文後說:「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唐玄宗沒有最終批准,卻為示皇恩,將安祿山釋放。最終安祿山反叛,重演了西晉末年,羯族石勒反晉亂華的一幕。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他請求回鄉拜掃先人之墓,因為遇到疾病而五月七日去世,終年六十八歲,皇上贈封他為荊州大都督,謚號叫文獻。
在他死後不久,曾被其斷言「必反」的安祿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張九齡,追贈其為司徒。
TAG:豆芽養成記 |
※古詩文賞析:感遇·其一(張九齡)
※古詩文賞析:感遇·其二(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鑒賞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四)》鑒賞
※《感遇十二首·其一》朗誦:王著坤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二首《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鑒賞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四首《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古詩文賞析】感遇·其二
※【古詩文賞析】感遇·其一
※感遇詩:《鄉愁》
※「經緯之才」陳子昂·其二:《感遇》既是借古諷今,又是以詩言志
※詩風詞韻 感遇·其一
※生肖狗情感遇小波折?
※當關曉彤撞衫小野馬,當少女感遇上泫雅風,粉絲:我選擇原地美死
※哈登手感遇冷火箭6連勝遭終結,單節20分無力回天狂暴戰士累壞
※張繼科錄節目遇豪車女粉絲一路跟隨不想搭理 賈乃亮強刷存在感遇尷尬
※當東方靈感遇到中國創造,原來「傳統」最時髦
※賢人君子潔身自好,孤芳自賞、不求人知之詩《感遇》
※當遙感遇上AI,農田植保竟然可以這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