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喬琦:中國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策略詳細解讀

喬琦:中國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策略詳細解讀

北極星環保網訊:2017年6月12日,在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組織召開的國際清潔技術峰會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台第二屆年會第三方治理國內外經驗分享及工業園區環境治理技術選擇分會上,中國環科院副總工程師喬琦發表了題為《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中的問題與策略》的演講,重點就我國工業園區發展現狀、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策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工業園區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重要的承載單位,也是下一步工業環境污染防控的重點,喬琦總工程師長期研究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喬總精彩的演講內容。

一、我國工業園區的概念

我國工業園區不同於國外園區公司化運營,是國家有建制的區域,是政府的派出機構,具有特殊的含義。

我國一些論著解釋工業園區,就是指工業企業相對集聚,有比較完善的技術實施,和高效齊全配套服務體系的工業製造生產區域。伴隨著多年的經濟改革,功能逐漸多元化,不再單單是製造業為主,還有高新技術聚集區和經濟聚集區。我國80%的排污企業都在工業園區,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二、我國工業園區發展現狀

工業園區發展歷程。隨著1978年鄧小平南巡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國家戰略,1979年創建的蛇口工業園區拉開了工業園區建設的序幕,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吹響工業園區創建的號角。在探索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等需求之下,1984年在總結上述園區運營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第一批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在東部地區)正式由國務院批准創建。1988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從此我國工業園區的創建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工業園區的數量每年飛躍式的增長。

伴隨而來的,園區建設中的土地問題,規劃問題,逐步顯現,特別是1999年到2002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國外向型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期,生態工業,清潔生產以及循環經濟等理念逐步引入了中國。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對工業園區進行了第一次考察和調整,園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優化整合的階段。2003年後,省級及以上的工業園區開始科學化發展,進入國家規範管理的序列,而省級以下稱之為工業集聚區,主要由市鎮縣圈地而建,沒有納入園區管理範疇,環境污染問題總體較大。

工業園區總量多,監管難。截至2016年,全國國家級的工業園區共595家,分布在30個省市自治區,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約1700多家,省級以下的工業集聚區7000餘家,大量脫離國家監管的工業集聚區帶來各種不可預見的問題。按地域分布,東部園區居多且經濟指標較好,中部西部較少,發展能力偏弱,很多西部園區的環保部門依然有招商引資的職能,這也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過程。

工業園區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承載平台。工業園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世界第二,僅占國土面積萬分之四的省級以上的工業園區,外貿出口佔了16.8%,外資利用佔了總數的37%,進出口總額佔了18%,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總產值遠遠高於國家的平均水平。2014年215個國家經開區生產總值之佔了26.2%,財政收入佔了10%,高新區114個國家高新區,工業增加值佔了全國的19.3%,由此可見,工業園區是一個經濟增長級,成為地區經濟支柱,對國家改革開放、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些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等方面,不可迴避的遺留了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園區環保管理能力參差不齊。一是很多工業園區沒有設立專門的環保機構,環保職能設在建設局、安監局或規劃局,有的甚至沒有專職人員,很難滿足監管要求。二是工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沒有銜接,且規劃環評本身可操作性不強。三是環境污染問題重視不夠,重經濟輕環保,片面追求GDP增長。

2、省級以下工業集聚區存在監管盲區。省級以下工業集聚區沒有納入國家管理序列,經濟體量小,人員能力弱,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這類園區的綠色發展需要專業第三方提供管家式服務。

3、工業園區管理方式存在漏洞。一是多數園區由管委會管理,監管職能各地不一,容易權責不清,管理不善,狀況不明。二是環評監管作用有限,讓步於經濟發展,導致環境風險事故頻發。

4、污染治理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園區管理人員環保知識水平有限,出現污染治理設施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造成設施閑置或處置能力達不到要求。

5、國家園區環境管理機制不健全。目前工業園區統計數據五花八門,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提交對象,數據的口徑都不一樣。很多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數據極為匱乏,很難對園區的綠色發展狀況進行績效評價,環境監管困難重重。

四、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策略

工業園區承載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集中的環境污染源,是環境污染的高發地,綠色發展對工業園區尤為重要。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化建設,是國家大力發展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通過工業共生的理念,引領工業園區提高綠色發展程度,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走新型工業道路,因地制宜,分類選擇綠色發展模式。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園區,是綠色發展非常重要的途徑,很多園區在探索中已經獲得了有益的實踐。

生態工業園與循環化改造園的區別。創建生態工業園的核心是生態化理念如何指導園區,與發改委的工業園區循環改造有所區別。發改委的工業園區循環改造重在支撐項目的資助,而生態工業園則在更宏觀的層面提出構建框架並指明方向。前幾批發改委循環經濟改造選的園區,無一例外都是國家級生態工業園。

生態工業園的指導思想。生態園區建設,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的一種理論,推崇企業之間形成很好的共生和合作關係,通過物料和能源的集成利用,把一個生產工藝的副產品變成另一個工藝的原料,實現園區物料高效流轉,資源能源最大化利用,污染物最小化排放。一個理想的生態工業園區,應該實現物質的閉環循環,和能量的多級應用。在我們國家的生態工業園,因為技術條件和管理條件等原因,不能做到理想化,因此需進行分類指導,無限向理想化目標前進。如中西部地區有強烈的經濟增長需求,因此創建應立足於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係,把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發展模式轉變為可持續發展模式。

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我國的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是1999年廣西貴港生態工業園區創建的。此後,環保部會同商務部和科技部,在標準化建設和管理辦法上不斷總結研究,管理辦法進行了多次修改。2015年對標準和管理辦法進行了最近一次的修訂,本次修訂吸收了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標誌著生態工業在生態文明的旗幟下,進入了新的規範化、特色化、示範化、能進能退的發展階段。目前為止,共有93個工業園區創建了國家生態示範園區,其中48家滿足了標準要求,實現了規劃中的重點任務,有總結有積累,具備一定的傳播性,通過了三部委的驗收,獲得了命名。93個工業園江蘇最多,浙江第二,山東第三。上海第四,廣東第五,西部地區如甘肅青海等地目前還是空白。

標準驅動提升是生態工業園的主要目標。目前創建的生態工業園區綜合利用效率水平比較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了90%,平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4.1%。三部委強調生態工業園的創建為寬進嚴出,制定嚴格的標準,樹立標杆,創建園區需不斷通過重點項目的實施,不斷完善園區建設,努力實現標準要求。

生態工業園注重環境管理。園區需做好規劃環評的落地,並與項目環評密切銜接,促進產業結構、土地利用、招商布局等方面更加合理。園區還應完善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防控機制,完善環境監測和監管體系,建立工業園區環境信息統計機制,並探索污染治理與排污許可證機制的結合。

(來源: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環保技術國際交流合作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極星電力網 的精彩文章:

龍凈環保獨特管理創新:解放思想 黃金萬兩
仟億達集團與錦屏縣就林業碳匯項目達成合作
污泥處置橫跨三大產業污泥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四川要求1.3GW風電以0.2元/千瓦時價格參與豐水期居民生活電能替代掛牌交易
龍凈環保用80億元開啟「十三五」新征途

TAG:北極星電力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城區綠色農業發展方興未艾
將環保理念引入建築業:朗綠專家來德國解讀綠色建築
雅安:實施「六大工程」 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
建好綠色數據基地促進衛星產業發展
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打造金壇可持續發展「綠色引擎」
德國工業城市埃森的綠色轉型
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綠色創新,為北京軟體產業發展護航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
北新建材研發總部大樓被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授予「中國綠色建築示範工程」
叢林中的綠色幽靈:詳解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
讓綠色金融推動隴原綠色發展
綠色品牌鋪就發展底色——舒蘭市生態文明建設綜述?農業篇
發展綠色新科技倡導綠色新生活
報告稱: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綠色發展優勢明顯
石化行業推動綠色發展
漢能聯合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發展全球綠色建築
荊楚文化亮相國新辦 綠色發展促美食增鮮
綠城中國的綠色步伐
散文:我們的綠色辦公區
中國湖北省做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