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佛陀對眾生調伏自心法門傳下的法旨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陀對於弟子須菩提上述的回答很滿意,所以讚歎印證須菩提說:「你說的對呀,那些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們,應該像這樣生出清凈心,不應生出貪嗔痴的世俗心,不應生出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之心,心要無所牽掛執著,方能安住」。
《金剛經》開宗明義就是圍繞須菩提在法會一開始啟問佛陀的「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問題,到了現在,佛陀算是對心的調伏有一個小總結,如何安住其心,就是要生清凈心,那如何生清凈心呢?就是要「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所謂的色生心,就是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之心,貪執於一切為實有,要麼為名,要麼為利,老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這個意思。
而
人又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藉助這些身體器官接觸到世間萬事萬物,糾葛其中,生起眾多煩惱絲。與之對應的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苦:
色:是外在表象的世界,具體到佛教,對於色的描述,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對布施對象外在形象、顏色的貪執,比如,覺得乞丐衣衫襤褸、形象醜陋就不給予布施,就是住色法了。
聲:指耳朵能接收到的聲波,聽到的聲音,具體到佛教,對於聲的描述,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對布施對象外在聲音曼妙、悅耳動聽的貪執,比如,誰說話順耳就高興,誰說話逆耳就生氣沮喪,這就是住聲法了。
香:指鼻子能聞到的東西,具體到佛教,對於香的描述,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對布施對象外在香臭去貪執,比如對有香氣的異性、居室的喜愛就是住於香法了。
味:指舌頭所嘗到的味道,具體到佛教,對於味的描述,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對布施對象外在的酸甜苦辣之味貪執,比如,飲食應該食素,不要茹葷腥;飯菜只是飽腹而已,味道的可口與否只是一瞬之間的感覺,並不真實,追求味覺就是住於味法了。
觸:指身體所能感覺到的境界,佛教中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對布施對象外在大小、輕重、光滑粗糙等表象的貪執,否則就是住於觸法了。
法:是關於思想、觀念、精神方面的意識境界。對於法的描述,多是告誡佛弟子們不要痴迷於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諸法的貪執,佛陀在教言教義里說,即使是佛法,也只是人渡河時候的船而已,你用船渡過河上岸了,就不要再背著船在陸地上走了,就要把船捨棄了。
佛陀在這裡再次告訴我們眾生修行的無上法門,遠離奇巧方便,調伏內心才是正道。
紛繁複雜的世界和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漸漸背離了自我;
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曾憑欄沉思,多了一份對內心寧靜的渴求;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每天陪您用豁達、快樂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學會了這款餡餅的做法,路邊攤賣的餡餅真難下咽
※人生在世,進也難退也難,多站樁,多打拳!
※清代民國銀元—上門收購同城交易
※油菜花已盛開!遇見最美的青海湖,赴一場花的盛宴
TAG:全球搜羅 |
※念佛法門中的存想攝心法
※俞募取穴法——《針灸心法淺談》讀書體會
※佛法就是心法
※道偉法師|道場是傳佛心法的地方
※妙華法師:佛法說到底 就是心法
※翟玉忠:《本經陰符七術》是縱橫家的心法
※柴天鱗:書法是書自己的心法,而非他人的心法
※為什麼古人說:技法易教,心法難傳?
※佛法只是心法,如離心法,一切都非佛法
※王陽明:書法和心法
※愛上閱讀的心法與方法
※針灸心法,治氣守神——《針灸心法淺談》感想
※心中心法修法儀軌
※如何將苦「交給」阿彌陀佛??法藏法師修心法要?凈土教理篇(2)
※《天鷹門大易心法》
※瞭然法師丨禪心法要丨人間佛教
※陳瑤《櫃中美人》自帶主角光環,再續《無心法師》玄幻魅力
※《王陽明:一切心法》
※心中心法修持法要
※馬克思的讀書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