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南京院新辦公樓生成記

南京院新辦公樓生成記

文 / 藍健、張建忠

- 前言

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院)新辦公樓的設計要從一張以麻雀為主題的照片講起,照片拍攝於新辦公樓的五層庭院。

辦公樓里的新「居民」——麻雀

2015年秋天,南京院由南京市中心新街口遷至南京市白下高新園區內一棟新建的辦公樓內。隨著時間的推移,初來乍到的新鮮感已漸漸褪去,唯留下的是人、環境、建築之間的和諧共生。

迎來朝陽的南京院新辦公樓

一年多來,麻雀已經在此安家,並從最初人近則飛的驚鳥變為安心停留和歡唱的「居民」,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原本以為只存在於我們兒時的記憶中,今天又成為了現實。很欣喜,我們能與鳥兒共存於這片土地上、這棟建築中,由此關於設計過程的點滴記憶也在建築的生機中再次被喚醒。

· · ·

- 設計背景

回顧整個設計過程,貫穿始終的設計理想已逐步實現,整個設計按照我們的預期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建設用地面積約1.48ha,南窄、北寬,長邊臨運糧河,對面是一片公共綠地,約400m外有滬寧高鐵橫穿而過,遠處綿綿丘陵地貌清晰可見。

總平面圖

項目用地雖然不規整,但卻有著毫無遮擋的河景盡覽、遠山層疊的景觀優勢。這裡是城市中難得的一處避開喧囂的角落,遠處疾馳的高鐵似乎也放慢了腳步來迎接這種寧靜。

在這樣的環境中,建設一座在環境中生長、與環境共存、有生命的建築是這塊土地給予我們的啟示。隨著對「建築、人和自然」這一命題認識與思考的加深,我們賦予了建築作為生命體的本質內容,使建築在全生命周期內的變化與平衡符合可持續性及和諧共生的原則。首先,根據公司近、遠期的發展規模以及建築限高等建設條件的變化控制建設節奏,通過分期建設的方式以應對未來設計市場的變化;其次,將通用性原則應用於設計單元中,標準化設計辦公單元採用矩形大空間,平面方正、柱網規整,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可持續性同樣表現在建築生長方面,審視建築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變化,我們在建築布局、空間環境、綠色技術等多方面引入和諧共生的理念,使新建辦公樓在生長的過程中與環境(土壤、空氣、陽光、生物和水)和諧相處、共生共存,通過新陳代謝的過程與環境產生動態平衡,成為一座有生機的建築。

· · ·

- 地域性表現形成建築的內涵

生於斯,長於斯。地域性不僅是建築生命體的身份標誌,同時也作為建築的內在氣質而貫穿其中。當我們面對緩緩流動的運糧河,腦中浮現的是昔日川流不息的船隊、跨河而過的小橋和河邊一座座散落的人家。小橋、流水、人家,是人們對江南水鄉的印象,或許也是關於基地的昔日記憶。自古以來,河道是孕育水鄉人的命脈,在承載交通的同時,以其共享的資源和空間為人們提供了生活需求和交流場所,河水與建築相互依存而產生的和諧成為布局構思的基礎。

辦公樓大堂

規劃結構以一條自由轉折的線性公共空間串接起若干獨立的功能單元,類似水鄉建築布局的構架。公共空間依勢轉折、自然生成,形成流動的線性空間,如河道般充滿了方向和寬窄的多變性。空間節奏隨著這種不確定性發生變化,形成門廳、交通空間、交流平台等空間變奏。我們將接待區、交流區、會議室、報告廳、咖啡廳(兼閱覽室)、展廳以及健身房、餐廳等配套空間穿插其中,使之成為設計師日常工作、生活、交流、鍛煉的場所。

1 設計及配套單元空間;2 消防控制室;3 電梯廳;4 室外停車場;5 晒圖房;6 貯藏室;7 打圖室;8 備用空間;9 發圖室;10 展廊;11 門廳;12 教室;13 報告廳;14 展廳;15 咖啡廳

一層平面圖

5個設計及配套單元沿用地周邊設置,單元空間依附於公共空間,或依其而建、或伸入其中、或以橋相連,形成「魚骨式」布局的變化模式。3座6層標準設計單元由東至南沿運糧河展開,因地勢而形成的錯位布局使3個單元均得到東南向的景觀與陽光,如同植物對陽光的趨向性的自然狀態一樣,最大限度地獲得日照和景觀。配套單元與遠期擬建的高層辦公單元設置於用地西側,總體布局東低西高、順應環境,使運糧河沿岸山水外景一覽無遺,人、建築、環境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生動的畫面。

沿通道的山水長卷內景

源自江南水鄉的地域性主題並非只體現在辦公空間的整體布局上,同樣應用於敘述性空間中,以空間尺度和空間印象的方式來體現地域文化。例如,設於中庭中的枯山水長卷則體現出中國山水畫山巒疊嶂的韻味。空間主題的建立預示著公共空間不僅承擔著水鄉建築中河水的角色,同時其空間氣質也是建築生命體的精神所在。

空間內外滲透

休閑區

展廳

功能布局不僅強調解決功能需求,通過創造出符合設計師心理需求的人性化辦公環境、注重辦公環境與周圍環境的良好鄰接關係,由此在創造出高品質辦公空間的同時,與周邊環境形成文化共存的融合關係。

· · ·

- 建築圍護結構的生機表現

作為與環境直接接觸的部位,建築表皮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等被動式技術是我們優先選擇的方向。通過辦公區的開窗設計使過渡季節室內換氣次數達到2次/h以上,利用自然通風減少了空調開啟時間,通過複合技術解決不同場所的採光需求。

夏季一層室內速度雲圖(1.2m高度處)

夏季一層室內空氣齡圖(1.2m高度處)

過渡季一層室內速度雲圖(1.2m高度處)

過渡季一層室內空氣齡圖(1.2m高度處)

沿河的錯位布局使辦公單元具有優越的景觀與日照條件,在辦公區採用大面積玻璃幕牆設計,保證良好的自然採光與觀景條件。而對於管理辦公區間接採光的中庭走道空間以及大進深的羽毛球館,則通過設置屋頂光誘導系統以改善自然採光。此外,下沉式庭院與自然採光井的靈活設置,不僅改善了地下室採光、通風效果,而且為餐廳、車庫創造出富有生機的景觀空間。

光誘導系統

下沉庭院的景觀綠化僅僅是建築生態系統的一個局部,不同樓層的屋頂花園、綠化空間組合形成的綠化體系是項目的鮮明特徵。除了常見的屋頂花園做法,我們將綠化空間植入建築,人的行為路徑在綠化空間中上下轉折、曲徑通幽,在空間收放的過程中延伸至屋頂開放空間,在空間秩序中隱含了江南園林中層次分明、抑揚頓挫的特點。

下沉庭院

花壇、假山、木凳、台階、橋、榭(架空休閑區)等園林元素點綴在不同的綠化空間中,產生出多元化活動的場所空間。

空中庭院-榭

GIF/1024K

空中庭院-東、西、南、北院

整體綠化景觀採用喬灌木復層綠化,地面停車位均鋪設植草磚;場地綠化與屋頂花園形成的複合綠化體系緩解了場地周圍的熱島效應;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新的生物棲息地,形成隨處可見綠色、可聞花香、可聽鳥鳴的共生環境,隨著建築的生長而越發生機盎然。

北側外景

建築造型採用極簡風格,白色外牆瓷板、白色塗料、白色窗框、白色欄杆的運用體現出我們對純粹性的追求,白色材料的高反射率同樣符合建築節能的要求。疏密不均、大小不一的方形窗(或窗洞)與錯動的瓷板幕牆分格縫組成線性公共空間的外在肌理,透過窗洞可以看到內層的白色塗料表皮,兩層表皮之間嵌入綠化空間,植以竹、爬牆虎等植物,待枝葉茂盛之時,建築將充滿綠色與生氣,隨著時光的推移,也將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內形成生長變化的印跡。

· · ·

- 綠色技術的適宜應用

圍護結構體系滿足了《江蘇省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中65%的節能標準規定,南京地處夏熱冬冷地區,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技術手段之一,也是本項目的節能特色。

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是結合結構基礎形式、因地制宜確定的。根據地質報告,本工程必須採用樁基,結合管樁孔內埋置地源管,無需另打地源管井,可進一步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及建設投資。

1 熱平衡冷卻塔;2 接自來水;3 水源多聯機室內機;4 水源多聯機主機;5 接自來水;6 循環水泵;7 一級分集水器;8 二級分集水器;9 地下三井串聯樁基換熱器單元(100個)

淺樁基埋管水源多聯空調系統流程圖

空調能耗是辦公樓能耗總量中佔比最高的一項,辦公區與公共交流區負荷特點與運行時間存在區別,本項目夏季空調計算冷負荷為2 309kW,冬季空調計算熱負荷為1 155kW,其中公共交流區的空調冷負荷為488kW,空調熱負荷為390kW。根據計算,利用空心樁埋管的地源熱泵系統,冬季供熱能力接近390kW,可滿足辦公樓33%冬季熱負荷的需求,同時與公共交流區的熱負荷相當。因此,設計中將更具靈活性的空氣源熱泵多聯空調系統應用於設計工作區,而將制熱效率更高的樁基埋管地源多聯機空調系統應用於熱負荷強度更大的公共交流區。樁基埋管系統在300個22m深的預製空心樁中布置雙U換熱器(後灌入細黃砂,頂端灌注水泥砂漿),每3個樁基內的換熱器串聯(克服樁短不足,提高換熱系統的換熱溫差),形成100個高效樁基換熱器單元。創新性的換熱管串聯連接設計使得樁基埋管換熱技術同樣適用於淺樁基條件。

太陽能及其他技術

除了採用地源熱泵技術以外,本著節能、適用、實用與經濟原則,在綜合技術、經濟與節能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屋麵條件合理利用太陽能技術,包括以地下室照明為光伏發電系統、以健身房淋浴熱水與洗手間台盆熱水為對象的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其中健身房淋浴熱水系統設輔助熱源,洗手間台盆熱水只採用太陽能供熱,改善用水舒適度。室內氣流組織優化、辦公單元空調系統劃分、排風熱回收與通風量按需控制及節能型燈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高於一級能效指標的空氣源、水源多聯機空調設備、節能型變配電設備、節能水泵與風機設備、空調系統與電梯系統等自動化監控系統,以及雨水收集系統、靈活隔斷、土建裝修一體化的常規綠色技術均在項目中有所應用,適宜綠色技術的應用使建築在全生命周期內得以高效運營。

室內空間

咖啡廳

延伸至屋面的庭院

總而言之,技術不是目的,盲目地堆砌技術也不是綠色建築正確的設計方向,「度」的把握以及技術應用的針對性、合理性是我們在綠色建築設計中真正應該思考的重要方面。

· · ·

- 結語

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是綠色設計追求的境界。

建築不是孤島,建築的位置屬性決定了與環境的物理聯繫以及與環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之間的精神聯繫,同時又給環境留下新的印跡。

綠色建築設計可以在環境中汲取營養,同時也應該能反哺環境。建築與環境的和諧應體現在物質與精神層面,對環境深入、全面的研究是做好綠色設計的必修課。

建築要保持獨特的藝術屬性,更應堅持科學屬性,現代建築離不開現代技術的支撐。綠色建築追求建築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的不可再生資源消耗與最小的碳排放,同時要滿足人們健康、舒適、高效的需求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和諧,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月夜下的南京院新辦公樓

我們希望離開了城市中心喧鬧繁雜的環境之後,

在這塊安靜的土地上,

沉下浮躁的心,

安安靜靜地做設計。

· · ·

項目信息

業主: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地點:南京市白下高新園區

建築設計: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項目負責人:藍健

設計團隊:藍健、李永漪、沈勁宇

總建築面積:34 430㎡

設計時間:2010

建成時間:2015

攝影:姚力、藍健

作者

藍健

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建築師、研究員級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代表作品:南京德基廣場、崑山花橋蘇豪國際商務廣場、南京報業大廈、南京市水科院圖書資料館、南京祖堂山老人福利院、宜興保利藝術館、連雲港花果山國際酒店等。

張建忠

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暖通專業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

=====================

《建築技藝》近期活動:

====================

《建築技藝》代理產品:

產品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技藝》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衡設計集團招賢納士——五湖四海,位等你來!
在天堂里讀書是怎樣的體驗?這些震撼照片告訴你
「都市更新·人文深圳」 主題論壇在深圳東部華僑城成功舉辦
古根海姆效應:奧地利波拉-德謝羅文化中心
比利時亨克私人住宅:讓建築慢慢變老

TAG:《建築技藝》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校園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香港珠海學院新校舍/案例
小型公共建築設計:南京紫東國際招商辦公樓/案例
校園公共建築設計:北京大學法學院綜合辦公樓/案例
高層辦公樓建築設計:北京「墨色山水」朝陽公園廣場??/案例
豐島區政府辦公樓導視設計
多層辦公樓建築設計:巴西聖保羅UNE 辦公大樓/案例
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西班牙新聖露西亞大學綜合醫院/案例
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案例
高層辦公樓建築設計:大連理工大學創新大廈/校園建築
日本三越伊勢丹正式宣布出售新宿站南口附近的辦公樓
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英國利茲大學綜合廣播大樓/案例
山東濱城一村委辦公樓道被堵成宣傳牆 消防隱患揪心
多層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泰國佛統府皇家檔案中心/案例
全球辦公樓最貴的城市:香港三連冠 北京高居第三
工業廠房建築設計:印度尼西亞KL辦公樓/案例
產業園+辦公樓建築設計:?奧地利林茨科技園/案例
陝西靖邊縣教育局帶領學校出租辦公樓一至三層經商
去年北京辦公樓銷售面積降七成
高層綜合辦公樓建築設計:上海奧克斯創研製造產業園/案例
靚麗的多層科技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