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萬「景漂」匠心築夢成就瓷都藝術蛻變

數萬「景漂」匠心築夢成就瓷都藝術蛻變

在「瓷都」景德鎮,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數萬名陶藝人。他們因為追求藝術夢想而成為「景漂一族」,創造了「景漂」文化現象。當世界最強的手工藝技法遇上一群有創造力、有想法的藝術家,便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景德鎮在成就這些藝術家的同時,也從手工藝之城蛻變為藝術之城。

數萬「景漂」匠心築夢成就瓷都藝術蛻變

-

鄒思維 晨報記者 萬雪

人們常把背井離鄉在異地、異國尋求工作和發展的人稱為「漂族」,比如在北京打拚的外地人被稱為「北漂」,在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打拚的外地人被稱為「南漂」等。在「瓷都」景德鎮,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甚至異國他鄉;他們中既有卓有成就的陶瓷大師,也有嶄露頭角的陶瓷新秀,還有不少熱愛陶瓷藝術但尚未成名的「陶迷」,他們為了心中的陶瓷夢,在景德鎮堅定地「漂」著。

近日,記者在一個周末走近這個「景漂」群體,探尋這一群體的前世今生,了解他們與景德鎮的淵源。

千年瓷都的風景線

景德鎮是一座專情於「瓷」的城市,1000多年來,整座城都在「鑽研」制瓷這門技藝,以至於現在走進景德鎮,似乎依然能在空氣中聞到陶瓷的味道,就連路燈燈柱都是大型青花陶瓷器型。

到景德鎮一趟,總要選幾件精美的瓷器帶回去。在當地人的熱情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景德鎮東市區的雕塑瓷廠,據說這裡有著名的兩大創意集市——樂天陶社創意集市和歸然創意磁場,每逢周末便會開市。

立於創意集市,一眼望去,滿滿都是攤位以及摩肩接踵的人。那些攤位的主人,有年輕的女孩,有中年大叔,還有年邁的老者,攤位上雜陳著茶具、首飾、大件花瓶等這類瓷器。

一位看起來十分熟悉情況的「淘寶客」告訴記者,景德鎮的創意集市有很多,這兩年以陶溪川廣為人知,但這裡比陶溪川的時間更久,已有近10年了。小到幾元錢的耳釘,大到數十萬元的茶具,都能在這裡「淘」到。這些瓷器相當一部分是出自「景漂」藝術家之手,在這裡買陶瓷,既看手藝,又看創意。

數萬人「漂」在景德鎮

「景漂」,對生活在景德鎮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據不完全統計,景德鎮城區人口約有60萬人,陶瓷從業人數近10萬,其中,「景漂」的人數就有近4萬。

聽聞記者專門來到景德鎮尋訪「景漂」,一位熱情的攤主招呼記者來到她的攤位前。這是一個頗有異國風情的攤位,攤上的器具造型古樸、色調簡單素雅、裝飾都以線條為主。「我這出售的瓷器中融入了韓國的飲食文化,像這個長方形帶條紋的盤子,在韓國一般是用來裝壽司、蛋糕的,還可以放水果。」攤主金秀泫來自韓國,因為熱愛陶瓷藝術,2012年來到了她夢寐以求的「瓷都」,「韓國學陶藝的人都知道景德鎮,我來這裡就是來『朝聖』的。」

和金秀泫一樣,「景漂」來到景德鎮大多都是源於對陶瓷藝術的痴迷。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婧婧告訴記者,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興盛,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關注傳統文化。陶瓷藝術作為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瑰寶,逐漸被不同國度、不同領域、不同方向的藝術家重新提及。於是,眾多國內外藝術家、陶瓷愛好者開始關注景德鎮,並紛紛紮根於此進行陶藝創作,從而形成了「景漂」文化現象。

「景漂一族」古已有之

「景漂」一詞源於十餘年前,它與當時被廣泛宣傳的「北漂」「南漂」相比,顯得極為低調。但若追根溯源,「景漂」的概念一直存在於景德鎮陶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

記者了解到,歷史上,景德鎮曾出現兩次人才聚集的現象,分別是在宋代和元代。「宋代,北方制瓷中心南遷,景德鎮有了『集天下名窯之大成』的美譽。元、明、清時期,各地陶瓷名匠匯聚景德鎮,出現了『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盛況。」景德鎮市史志辦副主任李景春向記者介紹道,「元代,景德鎮外來工匠最多時達9萬人,他們帶來了全國各地先進的制瓷工藝,這些人算起來也都屬於『景漂』的範疇。」

據介紹,歷史上有名的「景漂」藝人不在少數,其中以「珠山八友」極具代表性。「隨著清代皇家御窯廠的衰落,一大批優秀的陶瓷藝術家流落在景德鎮。」李景春告訴記者,「當時,景德鎮出現了一個由民間藝術家組成的『月圓會』,即『珠山八友』,他們都不是景德鎮人,但他們在景德鎮創作了不少陶瓷文人畫。曾有人評價他們推動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第一次文藝復興運動。」

為夢想「以瓷換米」

近4萬人蜂擁至景德鎮,他們是如何在這裡生活和進行創作的呢?為一探究竟,記者走訪了「景漂」聚居的三寶村、老鴉灘、樊家井等地。接收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夢想」是「景漂」族提及最為頻繁的詞語。的確,「瓷都」密集的藝術家群體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景漂」們實現理想的沃土。不過,與「北漂」「南漂」一樣,「景漂」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生存。

記者了解到,在景德鎮,老廠村是草根陶瓷文化的代表,在這個因瓷而生的城中村裡,星星點點地分布著許多簡陋的陶瓷作坊,聚集了數千「景漂」。對於這些沒有名氣、沒有背景的陶瓷藝人來說,是堅持藝術品創作還是生產市場需要的生活用品,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他們不得不向後者妥協,「以瓷換米」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來自廈門的「景漂」李虹乾脆在老廠村開了一家名叫「以瓷換米」的陶藝店。「我們必須先賣瓷器養活自己,生存下來才是第一位的,然後才能考慮藝術發展。」李虹說,「只有經受住現實的苦,才能享受未來實現夢想的甜。」

手工之城蛻變為藝術之城

景德鎮為「景漂」提供了舞台,讓他們能夠在這裡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同時,「景漂」也為景德鎮千年積澱的傳統風格帶來了清新之風和全新的理念,使景德鎮從傳統的手工藝之城正在向藝術之城蛻變。

瓷畫家藤町來自杭州,現已廣為人知的他曾經也是一名「景漂」。「漂」在景德鎮的這些年,他充分汲取養分,實現了自己的藝術夢想,同時還研創了一種陶瓷顏料「泥中彩」,這是一種新的、可直接在坯體上繪畫的陶瓷顏料。「泥中彩」的誕生對陶瓷繪畫產生了直接影響,有了這種陶瓷顏料,就算不懂陶瓷工藝的藝術家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

此外,在「景漂」群體中,還有數千名來自國外的陶瓷藝術愛好者,他們聚居在三寶村,荷蘭雕塑藝術家威爾便是其中一位。「景德鎮優秀的工匠幫我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變成了現實。」威爾說。國外藝術家帶來了各國優秀的文化與新奇的想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拓寬了景德鎮陶藝創作的視野。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數以萬計的「景漂」大軍帶來的是八方的陶藝家,他們在景德鎮感受到千年陶瓷文化,觸摸到世界八面來風,也將景德鎮精湛的陶瓷作品帶向世界各地。

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讀江西 的精彩文章:

江西地理讀本·贛地邊界遺珠

TAG:晨讀江西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年瓷都探秘:釉料才是景德鎮瓷器之魂,施釉就是給陶瓷穿外衣
他「漂」在瓷都景德鎮十載,堅持良工,把泥土幻化禪機,是手藝也是守藝!
景德鎮為何能成為「瓷都」,從漢至明清的陶瓷各有何特色?
有一種瓷被稱「假玉器」,卻為景德鎮打下瓷都基礎
世界瓷都——景德鎮
瓷都「的瓷器值得我們認識
弄丟了瓷都的名號,江西花巨資建造青花瓷建築!卻被吐槽
千年瓷都景德鎮
瓷都景德鎮十大瓷廠生產的寶貝!你還記得嗎?
我們生活中的古瓷,古瓷都有哪些魅力呢?
老照片:古老瓷都的民國氣象
北看故宮,南訪古窯,走進世界瓷都,感受古老陶瓷文化的魅力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不老傳奇
保護千年古鎮 重現瓷都風采
每一件陶瓷都有它的魅力特徵,不同的品種與色彩,造就它的價值
陶瓷都知道,陶瓷雕塑你知道是啥嗎?
瓷都江西景德鎮四個值得一去的人文旅遊景點,愛人文的別錯過了
凌晨3時來瓷都景德鎮趟「鬼市」 也許能「撿」到元青花瓷片
你知道嗎?玻璃、塑料和陶瓷都可以仿製寶石
世界瓷都的稱號為什麼被景德鎮給玩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