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緣格局 | 印度距離亞洲第二強國還有多遠?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編譯自美國斯特拉福戰略預測公司地緣政治系列印度篇,並在做圖上予以增補
文字 | 製圖 | 編輯:孫綠
圍繞著廣闊且乾旱的亞洲內陸,亞洲大陸的周邊分布著幾塊富饒且相對獨立的地理板塊:
伊朗高原、南亞次大陸、中南半島、中國
。每個版塊也發展出了各自的文明體系。
亞洲沿海幾大板塊
▼
南亞次大陸與印度
南亞次大陸主要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其北側為高大的
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西北為
興都庫什山脈-伊朗高原
,東面以山脈相隔於中南半島,南面被海洋所包圍。
南亞次大陸與周邊
▼
在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之間,水資源充沛,使得這塊土地擁有
印度河、恆河
兩大流域,並且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印度12.67億、巴基斯坦1.85億、孟加拉國1.59億
(2014年)。
東亞、南亞、東南亞人口分布
▼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口
▼
孟加拉國極高的人口的密度,人地矛盾緊張
▼
人太多,以至於土地和火車都不夠用....
▼
印度內部分為四大區域:
一、北部山脈區,從阿拉伯海直到孟加拉灣,在北部包圍著次大陸。
二、北印度平原,從德里東南部沿
恆河流域
向東直到緬甸邊境。三、半島部分,以丘陵為主的
德干高原
為其主體,向南深入印度洋。四、西部沙漠,位於北印度平原與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之間。
印度四大地區
▼
巴基斯坦位於印度河流域,
沙漠與南部的沼澤
將其與印度相分割,北部的旁遮普為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的連接點(兩國的政治中心也在這一區域兩側),這裡也是從巴基斯坦入侵印度的通道(如歷史上的中亞民族)。
印巴之間——燈光圖
▼
印巴之間——衛星圖
▼
孟加拉國是南亞次大陸的第三大國家,孟加拉國約等於
恆河三角洲
。只佔據這樣一條大河的三角洲部分,加上高強度的降雨,孟加拉國以相當密集的人口(1.59億,2014年)承受著頻繁的水患,且基礎設施落後。
孟加拉簡直全是水啊!
▼
全是水!
▼
尼泊爾和不丹王國背靠喜馬拉雅山脈,是南亞次大陸與中國西藏的緩衝區,印度在尼泊爾和孟加拉國之間以狹窄的通道伸向他不安定的東北各邦。
印度東北部狹窄的連接部
▼
中、印、歐之間
雖然南亞次大陸與歐洲、中國同樣屬於歐亞大陸邊緣的重要板塊,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歐洲有著高度分化的人群並形成不同的民族國家,而印度則長期
高度碎片化
且不斷變動,南亞次大陸內部的政治疆界似乎總在不斷變化,而不像歐洲那樣穩定的分裂
與中國那樣穩定的統一
。
其主要的歷史原因在於歐洲大陸有大量的地理障礙,導致各版塊可以
獨立發展
,而中國主要經濟區相距較近,對外又有大漠高山作為保護,內部易於形成長期統一
。
歐洲格局
▼
中國格局
▼
南亞次大陸內部雖然沒有阻礙統一的明顯障礙,但是
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德干高原
之間又相對獨立,兩大流域之間有沙漠阻隔,可以長期對峙,而恆河流域並沒有很好的辦法向的高原滲透,德干高原內的大量次級板塊難以被北印度強權所同化。
印度格局
▼
印度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周圍,由於其河流體系的
分散
(德干高原的存在大大加劇了半島周圍各區域與北印度之間的分散),這有利於印度多元文化
的興起,如旁遮普、古吉拉特
等,這些文化也成為如今印度各邦的由來。
印度主要城市分布
▼
這些相對獨立的區域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
印度中央政府
來平衡之,而英國殖民者帶來的文官體系、統治技術
以及激發起來的印度民族主義
,才使得現代印度得以實現。
南亞次大陸人口密集,其周圍區域則資源匱乏,人煙稀少。因此印度也很少去開拓周邊山區,只要能解決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關係,印度就不存在什麼挑戰了
。
閃亮富饒的南亞次大陸
▼
印度的地緣目標
一、掌控
恆河流域
,寬闊的恆河平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印度必須掌控恆河流域腹地,由於來自支流和下游的挑戰者眾多,多股勢力聯合是可行的辦法。二、從恆河核心區向周邊的自然邊界擴張,向東至緬甸邊界,向北至喜馬拉雅山腳下,向南控制
德干高原
,向西直到印巴之間
的沙漠地帶,由於這包含了大量不同民族,需要以寬鬆的方式加以控制。三、越過沙漠地帶和旁遮普地區,控制
印度河流域
,並控制通向興都庫什山脈的交通要道(白沙瓦、奎達
),防止來自中亞的入侵。四、當控制整個南亞次大陸之後,印度可以放開手擴張海軍,參與
印度洋
的霸權角逐,由於印度的經濟與人口體量遠超印度洋周邊對手,將具有巨大優勢,但鑒於其地域的封閉性,對印度洋的控制必須依靠大量周邊盟友以及大量分散的軍事存在來保障。
印度地緣目標
▼
印度面臨的困境
印度地緣政治的特點是:
與外部相對隔絕、邊界有爭議、人口龐大、中央政府的統治
。這些都導致了印度不穩定的政治狀況:對中央集權的反對
。在歷史上,印度的政治體之間分分合合,且這種破碎很容易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比如英國對印度的殖民。雖然英國幫助印度建立了較為現代的中央政府和國家機器,但統一地區差異
的難度(比如語言和宗教)遠大於建立稅收體系和官方語言這種表面上的統一。
英國殖民印度
▼
印度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
阿富汗-巴基斯坦,
二是海洋
。印度歷史上的應對方式是融化入侵者,通過印度社會的複雜性
淹沒征服者或使其難以真正控制,印度文化由此得以保存。
但現代印度在成功實現了對內控制之後,確實可以以其巨大的規模對外自主,斡旋於強國之間,甚至躋身強國之列。
印度總理莫迪與習大大
▼
11至18世紀之間,穆斯林進入印度。穆斯林曾經入侵併佔領巴基斯坦,其後繼者則在幾個世紀內建立強大的莫卧兒帝國。
統治北印度的莫卧兒帝國
▼
但穆斯林並不能真正征服印度教徒,只能利用印度
內部的不團結
來維持合作與統治。此外,掠奪印度的財富
是最重要的(英國簡直就是海上來的莫卧兒),讓印度教徒皈依伊斯蘭教則退居其次。
伊斯蘭教的滅佛行動
▼
類似的做法,歐洲勢力也進入印度,其主要目的也是經濟利益,英國對印度的統治確實是相當成功的。
大英帝國與其印度殖民地
▼
現代印度源於大英帝國的崩塌。英國放棄印度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商業原因:控制印度的代價已經超過所獲的利益,
英國喪失制海權以及印度內部的抗議與不合作
,使得英國得不償失。伴隨著英國的退出,南亞的地緣格局也發生變動。
甘地如是說
▼
印度的獨立一方面使其統一於
單一政府
之下,一方面導致了印巴分治
。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印度河流域以及恆河下游,從印度分離出來,組成另一個國家,後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當今南亞次大陸的格局由此奠定。
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印度一度認為巴基斯坦應當回歸,加上巴基斯坦在地理、人口、經濟上的劣勢,雙方已經進行了四次戰爭,多是因為
克什米爾
。兩國在這種緊張態勢下都將自己發展為有核國家。
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爾
▼
印度的腹地是
恆和平原
,巴基斯坦的腹地是印度河山谷
,兩者之間的土地並不難以穿越,兩條河之間的距離也不到200英里。相距如此之近,加上印度的廣闊國土,巴基斯坦自然始終處於緊張狀態。
真是太近了(⊙v⊙)!
▼
喜馬拉雅山一側的尼泊爾、不丹都無法對印度構成威脅,但是中國就不同了。
印度一直視中國為威脅,兩國也是潛在的競爭對手。但中印邊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最高海拔的山地之間,長期在這裡駐紮軍隊是很困難的,因此兩國一直被這道高牆所阻隔。
在乃堆拉山口印度和中國的官員。乃堆拉山口重新開放後,2006年許多雙邊貿易協定。該山口開放預計,以增強該地區的經濟在不斷發展,發揮中印貿易中發揮關鍵作用。
▼
但是,如果西藏地區成為中印之間的緩衝地帶,印度可能會藉助
西藏地區
對中國構成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印度會對X獨運動有興趣,這當然是中國政府所無法接受的。
中印之間
▼
反之,中國也可以藉助印度內部的分離勢力來削弱印度的勢力,比如兩國對尼泊爾的爭奪。
很想知道他倆在聊啥
▼
但對中印雙方來說,這都只是一種
防禦手段
,並不會真的發動軍事行動。西藏地區乃中國固有領土,對這一事實的懷疑是毫無意義的。
雖然印度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但由於巨大的地理障礙,雙方的地緣格局不會發生變動。
印度媒體對於中國的報道主要分成兩個陣營 - 唱衰中國的和支持中國的。
▼
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其國家戰略在冷戰中逐步成形。對印度來說,與蘇聯的關係似乎頗為重要,兩者並無意識形態上的共識,印度只想在
美蘇爭霸
的環境下獲取最大的利益,蘇聯無法入侵印度,這很安全。
1988年印度從前蘇聯租借670型核潛艇
▼
而美國海軍獨步全球,印度人有理由相信美國是繼英國之後的
全球殖民者
。印度為了維持自身的獨立,除了加強內部聯合之外,與蘇聯結盟並以此要求美國的讓步,在美蘇之間獲取最大利益,是個不錯的選擇。
美國的應對策略則是
與巴基斯坦聯合
。這可以起到兩個作用:平衡納賽爾領導的左翼阿拉伯國家主義對穆斯林世界的影響、在陸地上牽制印度。巴基斯坦位置孤立,且面臨蘇聯和印度的威脅,自然不會拒絕美國的幫助。
美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導彈與攻擊直升機
▼
這就造成了複雜的地緣形勢:
由於蘇聯不直接與巴基斯坦接壤,所以無法直接威脅之,而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就使得
阿富汗
變得非常重要。蘇聯很早就試圖影響阿富汗,並最終發動入侵阿富汗的戰爭。。走進了這一帝國終結者。
這是怎樣一種關係?
▼
另一方面,從中國的角度,當時中蘇關係已經秘密惡化,相比於美國,蘇聯與印度的親密關係令中國感到更加不安。因此,中國也轉而支持巴基斯坦。這就導致:
共產主義的中國與資本主義的美國共同支持巴基斯坦的軍事獨裁政權,而蘇聯則支持民主政權(哪怕是表面上)的印度。
從印度的角度看,中、巴、印之間的結合部——
克什米爾地區
,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奪取全部克什米爾,則可以大大阻斷中巴之間的交通。
克什米爾地區地形圖
▼
克什米爾地區衛星圖
▼
當1992年蘇聯崩潰時,印度失去了平衡美國的籌碼,並且發現
親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政權在阿富汗崛起
(之前則是親印度的蘇聯威脅著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地緣形勢改善,不再被印度及其夥伴兩面夾擊。
而在2001年,基地組織對美國的襲擊使得美巴關係跌至冰點,美國與印度達成利益一致,他們都要求巴基斯坦加大力度打擊極端伊斯蘭組織。
奧巴馬和印度總理莫迪(左三)周一在新德里共同出席共和國日閱兵式。
▼
雖然在打擊基地組織以及制衡中國方面,印度都與美國達成共識,但印度的基本地緣環境仍然沒有改善,
他並沒有真正統一南亞次大陸
,孟加拉國的存在遲滯了印度東北部的穩定與發展,而擁有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也會獲得其他國家的支持以制約印度的崛起,這使得印度在陸地上無法統一南亞次大陸,並制約其進一步向印度洋的擴張。雖然印度已經在增強海軍力量,但其基本利益和重大任務仍在於國內的民族、文化、國家認同方面的整合,畢竟印度作為一個統一民族形成的時間還不夠久。
END
※即使衰落一百年,英國仍然控制著這些至關重要的基地!地球知識局
※澳洲最有錢的城市,無數富豪趨之若鶩是為了
※和中國搞摩擦?印度先把國內的這攤事解決了再說
※貪污小學生午餐費,學校財務主管挪用40萬隻為奢侈旅遊
TAG:地球知識局 |
※不止是印度,亞洲這個國家的貧民窟和河流,比印度的還過分!
※亞洲海軍強國排名,印度連第二都沒有?看完後印度人抗議了
※印度和中國各佔一部分的湖泊,差別之大讓印度人著急了
※印度和中國差不多?印度女子從中國回國後,對印度媒體大大不滿!
※印度姑娘到中國遊玩後,怒罵印度媒體,中國比印度好太多
※厲害了!中國成為亞洲第一航母強國:印度日本這三點比不上
※印媒:中印兩國巨大差距正讓印度高層感到心寒
※印度對中國圖謀不軌,菲律賓:珍愛和平遠離印度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雙航母的國家,我們離雙航母艦隊還有多遠?
※這個西方國家反對中國軍艦進印度洋,理由卻讓印度想哭
※印度洋是印度的?按這個邏輯,那南中國的海呢?
※印度:印度所有領域超越中國,差距正在減少!中國:要有自知之明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雙航母國家,我們離雙航母艦隊還有多遠?
※這個國家反對中國軍艦進印度洋 理由卻讓印度想哭
※印度海軍並不是一無是處,這個方面比中國強太多
※中國軍隊究竟世界第幾?印度日本其實還差得遠
※英國殖民印度數百年,臨撤出還分裂印度,印度人為何不恨英國?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有什麼關係?意想不到的關係
※印度的南亞村霸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印度高層心碎了:中國和印度差距太大,10年超越如今卻成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