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課研究之國內課程標準關於「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梳理與啟示

一課研究之國內課程標準關於「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梳理與啟示

1

向你介紹我是誰

大家好!我是「一課研究」第8組的學員方美華,來自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岩寺小學。很高興再一次與您在一課研究的微信中相遇,請您多多指導!

2

本期內容有哪些

聽一聽:增之一分則太肥,減之一分則太瘦,你能接受的一分是多少

讀一讀: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關於「近似數與 估算」的教學要求梳理與啟示

看一看:笑話一則

3

輕輕鬆鬆聽聽書

4

堅持閱讀八分鐘

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關於「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梳理與啟示

20世紀,關於小學數學,我國頒布了20餘個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2001年,我國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11年,教育部又頒布了《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我對這些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一、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一)20世紀最初的9個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均未提及「近似數與估算」相關內容

在20世紀初的1902年,我國就頒布了《欽定蒙學堂章程》《欽定小學堂章程》,之後又在1904年頒布了《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1912年頒布了《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1916年頒布了《國民學校令施行細則》《高等小學校令施行細則》,1923年頒布了《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小學算術課程綱要》(俞子夷起草)和1929年頒布了《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小學算術》。近30年時間,一共頒布了9個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在這些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都沒有提出與「近似數和估算」相關的教學要求。

(二) 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與「近似數和估算」相關教學內容的提出

1932年頒布的《小學各科課程標準 ·算術》中,在「第一、二學年的作業要項」中提出「兒童生活中所用物品的調查和估價。在「第三、四學年度的作業要項」中提出 「家庭學校所用物品的成本、工價、時值的估計調查。」1936年頒布的《小學算術課程標準》僅僅在「第一、二學年的作業要項」中提出「兒童生活中所用物品的調查和估價。」

在1932年頒布的《小學各科課程標準 ·算術》中,首次出現了和「近似數與估算」相關的教學內容。

(三)接下來的4個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均未提及「近似數估算」相關教學要求

在1941年頒布的《小學算術科課程標準》、1948年頒布的《算術課程標準》、1950年頒布的《小學算術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和1952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中,都沒有提出「近似數與估算」相關的教學要求。

二、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教學要求與內容

縱觀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通過對比發現:

(一)「近似數與估算」教學要求主要包括:根據需要把一個數用四捨五入法省略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商的近似值;學會簡單的估算。

(二)「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數的近似值;加減法的估算;小數的近似值;積和商的近似值;乘除法的簡單估算。

(三)2000年以前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求近似數的方法一般採用「四捨五入法」,沒有提及「去尾法 」和「進一法」。

(四)「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內容的年段安排:五年制小學一般安排在三、四年級學習,六年制小學一般安排在三、四、五年級學習,現在使用的教材一般安排在二、三、四、五年級學習。

三、國內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教學要求的學習啟示

(一)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內容的出現是一個曲折反覆的過程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與估算」教學內容的出現,是一個「無—有—又無—穩定出現」的過程,這個曲折反覆的過程,說明了「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內容的出現經歷了一個困難的過程,當時估算教學沒有獲得一致的認可,但有部分先驅認為小學生很有必要學習與生活相關的估算內容。

(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第一次正式出現「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是因為數學學習的需要

1956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中「第六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提出了「求近似商」的教學內容。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教學大綱中僅僅提出了「求近似商」這個與「近似數和估算」相關的教學內容。在數學教學中,不管是加法、減法還是乘法計算,都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但是,在小數除法中,所得的商不一定是有限小數或者循環小數,此時,「求商的近似數」的出現,無疑解決了教學中的一大阻礙,滿足了對運算結果表達的需要。

(三)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 「近似數與估算」的教學要求由固定向靈活轉變

在2001年之前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求「數的近似值和積、商的近似值」一般都是運用「四捨五入」法。但是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中提出「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由此可以看出,估算的方法是根據具體的情境和具體的問題,靈活選擇,不再指出運用「四捨五入」法了。

(四)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的「近似數」與「估算」地位的演變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 「近似數」的教學要求在1956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中出現「求近似商」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近似數」的教學地位一直很穩定。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 「估算」的教學要求在1963年頒布的《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中首次提出「加減法的估算」和「乘除法的估算」後,1978年和1986年頒發的兩個教學大綱中,都沒有提出相關教學內容。在1988頒發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中六年制的三、四年級均提出了「學會乘、除法的簡單估算」。1992年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中提出「乘除法的簡單估算」,但這是選學內容,不作為共同要求,不作考試內容。2000年頒布的《九年級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中提出「大數目的估算」。

在2001年和2011年頒布的課程標準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估算」這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並且強調「靈活估算」,這與時代的發展,生活的需要是分不開的。數學教學內容的演變史就是社會生活的演變史。

由此看出,「近似數」的教學要求在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的地位一直是穩固的,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估算」在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的地位逐漸由輕到重。教學中,重視估算的教學,讓學生靈活掌握估算方法,作出合理解釋,非常重要。

5

笑一笑

一天,我們正議論姚明是如何如何高時,我身旁平時最愛抬杠的四川MM又抬杠了:「姚明算什麼高,我們家鄉有個人比他高多了。」

「誰?」我們齊聲驚問。

「樂山大佛」她得意地說。

眾人都暈,有兩個戴眼鏡的連眼鏡都掉了下來……

一GG不服氣:「不就七十多米嘛……」

卻被這個四川MM打斷:「才七十多米嗎?」

另一人很有把握地說:「是71米。」

「所以說,你們這些人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不懂」這個MM振振有辭,「人家坐著是71米,那麼站起來呢?」

眾人跌倒在地……

「你倒是讓他站起來呀!」

這個GG還是不服氣。「咳,人家在江邊一坐就是一千多年,風吹雨淋的,早得關節炎了。有本事你去坐幾年試試!」

眾人徹底無語了……-

審核人: 伊秀君 王 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課研究 的精彩文章:

一課研究之「求商的那些事兒」

TAG:一課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要求申請者來自相關背景專業 課程著重實操及財務問題分析
舞蹈課的基本要求
法國夏季溺水人數增加 總理要求學校加強游泳課教學
關於規範群眾性游泳競賽活動名稱的相關要求
IBDP與普通課程孰深孰淺?看看這門學科的要求
不同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數據要求
做私人教練的要求
中央電腦採購徵求意見:沒要求國產操作系統
2011版歷史課程標準《中國近代史課程內容要求》
「評劇皇后」不僅對藝術要求嚴格,而且對待感情專一認真
關於跑步的基本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要求以及工作步驟
中國永久禁止出境的三大特級文物,周總理曾經要求搞懂其中一原理
中興要求全體員工重學歐美法律,合規考試要考滿分才算過關
中國商務部:美國回應WTO屬「程序要求」,中美尚未展開任何關稅談判
習練太極基本要求和要領及注意的相關細節
俄總統普京要求成立本國強大的國際研究中心
關於嚴明「五一」端午期間紀律要求的通知
根據對目標作用和戰術技術要求的不同,不同類型戰鬥部的結構和作用機理呈現不同特點
四款連體褲的裁剪圖與工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