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在手機硬體和體驗趨於相似、技術創新乏力的今天,設計似乎是解決手機差異化的一條明路。尤其當 2017 年旗艦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以「高屏佔比」為特點的全面屏大有一股即將席捲而來的趨勢。

不過,高屏佔比也並非只體現在全面屏上,以努比亞為代表的無邊框也是一種展現高屏佔比設計的方式。來到今年,努比亞的無邊框設計再次出現在了今年的旗艦 Z17 身上,似乎打算以「不變」來應對這個風起雲湧的手機市場。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儘管設計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努比亞 Z17 的身上依然有吸引人的地方,包括拍照、還有性能這些仍然還是它主打的方向。

外觀再續無邊視覺

硬朗、圓潤。這兩個詞算是反義,很難將它們放在同一個句子中,但是努比亞卻把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設計元素融入到這款旗艦的外觀上。而相比上一代的旗艦 Z11,Z17 依然延續著相似的設計。只是在這兩種設計元素的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加強,讓硬朗和圓潤存在感變得更加強烈。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但跟多數採用包裹式設計的全金屬手機不同,努比亞 Z17 採用的是三明治式的設計,中框和後蓋是分開的,正反面均輔以一圈窄邊高光倒角,這樣看起來的感覺就是比努比亞 Z11 更加硬朗。而更圓潤的 R 角、後蓋以及 2.5D 玻璃又讓這硬朗的風格多了一份與之匹敵的圓潤。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這兩種設計元素的融合、配合背面細膩的噴砂工藝也帶來了不俗的手感。在紮實握持的同時,又沒有明顯擱手的感覺。當然,在我看來美中不足的一點,大概就是那個突兀的後置指紋識別吧。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說起來,一向主打拍照的努比亞,這次終於在旗艦的產品上加入了雙攝像頭的設計。在 Z17 攝像頭位置,有一圈紅色包邊。雙攝紅圈,這樣的設計算是低調中略帶一絲招搖了。

不過,遺憾的是這一次努比亞 Z17 取消了 3.5mm 音頻介面,想要使用普通耳機來聽歌,你可能需要額外接多一個轉接器,而這個轉接器也是隨機附贈的附件。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和之前的幾款產品一樣,努比亞 Z17 正面仍然採用了「真·左右視覺無邊框」設計,點亮屏幕,這種無邊框的熟悉感再一次撲面而來,正面看上去,視覺衝擊感頗強。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這種無邊框技術來到努比亞第三款沿用的旗艦上,已經足夠成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毛病了。比如早前 Z9 上屏幕邊緣出現的彩虹紋,現在在 Z17 身上已經變得沒有那麼明顯了,除此之外,整個無邊框的屏幕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詬病。

另外,邊緣手勢的功能也隨之無邊框一起出現在了 Z17 的身上。包括雙擊邊緣返回、在邊緣上下滑動切換應用、在邊緣反覆滑動清後台、在兩側邊緣同時上下滑動調節亮度,隨機還新增了一個 FIT Card 的功能。

打開這個功能後,在屏幕內從邊緣向內劃,就可以呼出 FIT Card。整個操作的感受有點像是在 MacBook 的觸摸板上雙指滑動呼出 MacOS 的通知中心那樣,只不過操作從雙指變成了單指。在這裡可以查看提醒事項、最近文件、查看管理出行狀態、查看系統狀態、清理運行內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細節上,努比亞 Z17 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機身背面的天線看起來更加簡約,常見的三段式變成了僅剩底部一條天線,而上半部分的天線被隱藏在機身的底部。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同時,努比亞 Z17 還支持戶外防水能力,不過並沒有 IPXX 等級的防水標準,長期泡在水中會有很大幾率有進水的可能性。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從整體的設計上來看,努比亞 Z17 在延續了 Z11 設計風格的基礎上,又在細節上做了一些改進。無論是外觀,亦或是手感相較於上一款產品都有明顯的提升。

玩法多樣的相機,虛化有好有壞

在努比亞的旗艦機上,攝影似乎一直是產品的主旋律。拍星軌、多重曝光、電子光圈、克隆、光繪,這些年圍繞在努比亞拍照上的功能算是越來越豐富了,這其中離不開努比亞在相機硬體方面的堆砌。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這次努比亞 Z17 的雙攝採用的是與今年多數旗艦相同的廣角+長焦方案,使用的是 2300 萬像素+1200 萬像素雙彩色攝像頭。主攝像頭為一顆像素 1200 萬的索尼 IMX362,這正是 Galaxy S7 / S7 edge 上用的 IMX260 的公開版,所以在努比亞 Z17 身上也具備了全像素雙核對焦的功能。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副攝像頭則使用的是 2250 萬像素的索尼 IMX318,這顆用在鎚子 M1/M1L 身上的 Sensor,質素還行,作為一顆副攝像頭也無可厚非。那麼既然如此,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 Z17 的自拍表現到底怎樣。就目前 Z17 的自拍表現來看,算是中規中矩,像自動美顏、自動瘦臉的功能都用上了,至於能不能討好小姐姐們,恐怕得讓她們自行判斷了。

回到後置攝像頭上,努比亞 Z17 的表現有值得稱讚的地方,不過一些場景下仍有提升的空間。比如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照片整體的銳度讓我很滿意,但則飽和度比較低,照片的風格看起來不是濃妝艷抹的那種。同時,偶爾畫面還會出現稍微過曝的情況。

在光線不算充足的陰天下,Z17 把暗部的噪點控制得不錯,而照片的銳度仍然表現搶眼。

來到今年這個雙攝成風的時代,努比亞 Z17 還在人像模式上加入了 AI 演算法。跟其他雙攝手機在拍攝人像時不同,努比亞 Z17 依靠的是 AI 演算法,它會自動識別出主體並加以虛化,但這樣的模式有一點詬病,它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待系統分析出主體後,才能得到效果較好的虛化。倘若你快速按下快門,可能虛化的輪廓會出現不規則的情況。

除了傳統的拍照,努比亞 Z17 還繼承了以往那些豐富的拍照模式,比如時光、手持防抖、拍星軌等等。相比普通的手機來說,這些功能大大增加了相機拍照的樂趣,不過針對手持防抖這項功能來說,還算是實用,在構圖合理的情況,你很容易利用這個模式拍出車燈流水的效果,但白天用來拍水柱的時候,可能是我設置的問題,出來的效果並不怎樣。

至於拍星軌這個模式,或許是因為這幾天廣州天氣不好,我在天台守了幾個晚上,很遺憾依然沒能成功拍下一張帶有星軌的照片。

不俗配置+NeoSmart 智慧引擎,體驗如何?

作為 2017 年上半年發布的旗艦,努比亞 Z17 的配置自然也沒有讓人大跌眼鏡。除了搭載了高通驍龍 835 移動平台以及 8G 運存,還配備了高通最新的 QC4+ 快充技術。具體的配置,如下列表:

  • CPU:高通驍龍 835
  • GPU:Adreno 540
  • 運行內存:6GB / 8GB RAM (LPDDR4X)
  • 存儲容量:64GB / 128GB (UFS 2.1)
  • 屏幕尺寸:5.5 英寸 康寧第三代大猩猩玻璃
  • 屏幕解析度:1920 × 1080
  • 屏幕材質:LCD
  • 屏幕像素密度:403 PPI
  • 後置攝像頭:2300w+1200w 2 倍雙攝變焦,全像素雙核對焦
  • 前置攝像頭:1600w
  • 機身尺寸:152.66mm × 72.38mm × 7.6mm
  • 系統:nubia UI 5.0(基於 Android 7.0)
  • 電池容量:3200mAh
  • 快速充電:高通QC 4+ 快速充電技術
  • 移動網路:雙卡雙待、全網通

配置整體看上去還不錯,但 Z17 身上還是留有一些遺憾。首先就是在發布會上努比亞推出了 8GB 運存版本的 Z17 ,但截至本文發稿時,這個深藍色 8GB 運存版的 Z17 仍未對外發售。所以本次愛范兒(ID:ifanr)拿到的也是一台 6GB+64GB 版本的曜石黑 Z17。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其次,宣傳的高通 QC 4+ 也只是 Z17 手機端支持,而隨機附贈的電源適配器並不支持 QC 4+。換句話說,就是這個 QC 4+ 快充技術暫時還不能在 Z17 身上體驗到。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不過,儘管我手中的這台 Z17 只是 6GB 運存,但它的體驗依然不俗。在「驍龍 835 + LPDDR4X + UFS 2.1 + Android 7.1」的加持下,無論是啟動 APP、多任務切換,還是運行各類遊戲,都很快。這樣的感受,讓我想起了以前從機械硬碟換到 SSD 的爽快感。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當然,這裡也有值得稱讚的細節,比如 Z17 在頂部是配備了一個紅外,像這種功能雖然算不上很重要,但有時候臨時遙控各種家電也蠻實用的,畢竟這樣的功能聊勝於無。此外,Z17 還加入了全功能的 NFC ,這意味著未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可以用 Z17 充當公交卡。

系統方面,來到今年基於 Android 7.1 的 nubia UI 5.0 上,努比亞也在系統中加入了智能 AI 引擎——NeoSmart 引擎,而它主要是圍繞省電、流暢和穩定做一些優化,能夠深度學慣用戶的使用習慣,為手機量身定製優化方案,它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清理系統上的垃圾以及後台的應用讓手機保持省點和流暢。

在體驗過程中,Z17 的省電、流暢以及穩定的確存在,但究竟是不是這個 NeoSmart 引擎作祟,我們無從考證,因為這樣的體驗,在今年多數的旗艦上基本都能感受到,你很難區分這樣的體驗究竟是硬體的功勞,還是 NeoSmart 的作用。更何況實際把玩這款手機的時間還不算很長,能不能達到官方宣傳的『久用如新』可能需要待時間來驗證。

在 nubia UI 5.0 上,加入了不少有趣的功能。例如從小紅圈部分向上滑動的話,則會直接啟動分屏模式。當然了,像紅包助手、文件快傳、智能截屏等功能在 Z17 上也有。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此外,還有一個類似 3D Touch 的功能,可以對桌面的應用呼出子菜單,但不同的是觸發的機制不同,iPhone 上的是通過壓感實現,而 Z17 則是通過長按。

當然這個 UI 有詬病的地方,它最大的問題是,在努比亞 Z17 的 UI 上,會出現煩人的推薦應用,它出現系統自帶的桌面文件夾里,只要你點開,底部便會出現一些推薦應用,如果一不小心點到它,那麼就會下載到一些你不需要的應用。(在系統設置中,找不到關閉的選項)

像我這樣重度的系統潔癖患者,倘若不小心下載到不需要的應用,恐怕我手中的這台手機逃不了一次刷機的宿命。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總的來說,nubia UI 5.0 帶給我的使用感受尚可,拋開我個人不太喜歡的應用推薦,這個 ROM 確實也沒有其他太多的毛病。至於續航,Z17 的表現基本上還不錯,對於我這種輕中度用戶來說,這樣的續航足夠讓我用上一天半。而快充的表現則是 QC 3.0 的水準,在充電速度上,與其他搭載 QC 3.0 的旗艦如出一轍。

寫在最後

以一款國產旗艦機來說,努比亞 Z17 無論是在外觀設計、還是主打的特色功能上,都有它可圈可點的地方。單單憑藉著豐富的拍照模式,它足以吸引一小部分喜歡追求趣味拍照的用戶,但這也可以說是努比亞向來的賣點之一。而作為一個售價 2799 元的旗艦手機,它除了應用推薦這點缺陷之外,其他的諸如硬體配置和綜合體驗也還不錯,至少不會讓你感覺到在體驗上比較糟糕的問題。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而回到設計本來來說,以無邊框這種「不變」來應對全面屏的爆發,可以說有好有壞,自從努比亞 Z9 橫空出世到現在,無邊框技術已經在努比亞的幾代產品上得以發展,這樣的設計雖說具有一定的特色但也會讓用戶審美疲勞,逐漸失去了驚艷的感覺。不過好的一面是,這樣的技術經過了幾代產品的發展,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比起毫不顧忌地涌去全面屏,這樣的做法起碼保守穩妥。

至少努比亞不必擔心在新的設計(全面屏)上,遇到一些未探索到的潛在問題。

努比亞 Z17 體驗:「執守」無邊框以對「全面屏」,但它還能驚艷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蜘蛛俠的奧迪 A8 有多厲害,三天後我們西班牙見!
打造 100 兆瓦的蓄電系統要多久?馬斯克:只要 100 天
打造 100 兆瓦時的蓄電系統要多久?馬斯克:只要 100 天
把普通雨天照片做出末日效果,懂這個技巧就行了

TAG:愛范兒 |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對你「情根深種」的男人,會帶你這3個「無與倫比」的體驗!
魅藍S6體驗:側面指紋會是全面屏手機的天才想法嗎?
噓!在vivo X21上的這些功能,雖然官方都不宣傳,但使用體驗暴強
你以為全面屏就是影音體驗的巔峰了?
魅族首款全面屏:魅藍S6能否力挽狂瀾?體驗告訴你這些槽點的真相
天國拯救的設計,比你想得只有更奇怪:你可以體驗做一個文盲!
有的人正臉好看,有的人側臉好看,無死角到底是什麼體驗?
今日互動:很能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胃滿了,嘴還可以再吃點!
爐石傳說:對面法爺體驗到什麼叫絕望,無盡火球也是無用!
魅藍S6體驗如何?總體感覺也許不錯,但這四點還是被吐槽
女孩身高1米5以下是什麼體驗?網友:矮就算了,還不好看
忘我無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全面屏這樣玩我也是服了,體驗不一樣的魅藍S6
摩羯在愛的「初體驗」之後,都在想些什麼?
這些難以置信的旅遊體驗,你只有在曼谷才能感受得到,它是?
穿上「明星的心頭愛」,還比她們穿的好看是一種什麼體驗
世界太大,他想去看看:或許,活著的真正意義就在於體驗!
6英寸的全面屏,這是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摳門的對象,是怎樣的體驗?——屎
如果把這一切都當做體驗,或許我們就能放下執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