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參黃芪,強心補氣最佳搭檔
2017年
7月9日
党參黃芪,強心補氣最佳搭檔
劉冰燕心臟病方葯100講(11)
「古方人蔘即党參」
大家或許並不知道,在唐代以前,中醫典籍里所說的「人蔘」,其實不是現在的東北人蔘,而是党參。所以中醫界有句話叫作「古方人蔘即党參」。
党參原產山西長治地區(該地區在秦代時屬上黨郡),此地原來也產五加科植物人蔘。如梁代,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云:「人蔘生上黨及遼東。」這說明人蔘、党參這兩種不同植物的藥材在古代山西長治地區皆有野生。但五加科植物人蔘因過度採挖,日漸稀少,直至清末已經絕跡。
很長時間党參與人蔘混稱、混用。直到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以新增品種,且又原產於上黨郡,故定名為「党參」。隋代將上黨郡改為潞州,宋代改為潞安,故又稱「潞党參」。
各種党參在新中國成立前根據粗細、大小都分有很多規格,尤其北京地區習慣應用的潞党參較為特殊,它根據根條大小,分為異王、老條、中條、白黨(最細的)。其中除白條黨外,均用紅土將表皮染成紅色,以此為產品標誌,實際對質量毫無益處(新中國成立後已將此陋習廢除)。
中醫認為,党參性甘,平。歸脾、肺經。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黃芪治好胡適病
黃芪入葯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就將該品列為上品,黃芪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藥物之一。據對全國330位國家級名中醫的問卷調查,有139位名中醫認為黃芪最臨床擅長應用的藥物之一,列居第1位。可見黃芪在當今中醫臨床上的重要地位。
黃芪主治水腫,尤其是下肢水腫,古稱黃耆。《本草綱目》解釋說:「耆,長者。黃芪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黃芪素以「補氣諸葯之最」著稱,《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南方人還稱黃芪為「北芪」,這是因為黃芪產自北方的緣由。我國山西綿山地區的黃芪質量最優,故又稱為綿芪、綿黃芪。
1920年胡適先生(北大校長)因勞累過度,得了消渴症,胸痹還伴有水腫,到協和醫院治療,久治無效。一朋友建議他服中藥試試,胡認為「中醫無科學系統,殊難信用。」經友人一再勸說,胡勉強從之。於是求診於北京名醫陸仲安(人稱陸黃芪)。陸診畢曰:「此易事也,可服黃芪湯。」胡適服藥後,「病竟豁然愈。」
後來,胡適的朋友馬幼漁(北大國文系主任)的弟弟得了水腫病,腿腫得很厲害,眼睛都睜不開,找了很多醫生看,都沒有效果,胡適推薦找陸仲安看病。重用黃芪,不出百日,豁然而愈。
從此胡適改變了對中醫的看法,尤其喜歡這個黃芪,勞累的時候,經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感覺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若洪鐘,滔滔不絕。他還把這個訣竅告訴北大的其他老教授。還到處呼籲,要好好研究黃芪這個葯。
強心補氣,一對最佳搭檔
党參和黃芪可以組成一組「對兒葯」,党參強心補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心臟感受風濕之邪,功能下降,選用党參補益心陰,與黃芪相互為用,共建強心補氣之功,可以說是一對最佳搭檔。
劉冰燕主任中國中醫泰斗,原國家衛生部第一任中醫司司長呂炳奎老中醫的關門弟子。中醫副主任醫師 天津敬善堂心臟瓣膜病首席專家 曾任醫院院長 中國中醫學會分會理事 先後撰寫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入選多部名醫典錄。
劉主任從事臨床內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長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主治心臟瓣膜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尤其擅長心臟瓣膜病的非手術治療,善用中藥秘制膏方調理,堪稱一絕。2016年前累計觀察近5000例心臟瓣膜病,曾親自跟蹤北京、天津兩地心臟瓣膜病患者上千人,對心臟瓣膜病的非手術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最好的健康在餐桌上!老中醫幫你開補氣養血的粥方
※想要養生,那就先從補氣健胃開始吧!
※清晨拍拍手,補氣疾病走!簡單得效果難以置信
※黃芪是個寶,補氣效果好,若能巧搭配,更能抗衰老
TAG:補氣 |
※党參黃芪紅棗茶:補氣養血又強身
※「補氣聖葯」黃芪:這樣搭配泡水喝,滋補效果更佳!
※黃芪,補氣之「長」
※堅持喝黃芪水,能補氣強心?那麼黃芪水能長期喝嗎?
※補氣昇陽的黃芪
※人蔘、党參、孩兒參、黃芪皆為補氣要品,補氣有何區別?
※三伏天最適合補氣,黃芪的黃金搭檔,價格便宜效果好!
※黃芪補氣,紅棗補血,兩者結合,是對女性最好的養氣補血茶!
※黃芪補氣健脾湯
※黃芪不但能補氣生血,黃芪還能增強抵抗力!
※立秋補氣吃黃芪粥
※黃芪不但能補氣生血,黃芪還能增強抵抗力
※三伏補氣,宜食黃芪粥
※黃芪不只補氣,還修心
※黃芪——中藥的補氣王,氣血不足,選用黃芪,可得到有效改善
※滋補保健葯膳黃芪當歸燉烏雞,補血補氣更補腎
※黃芪:補氣昇陽,固表止汗
※補氣強身食黃芪,有這些癥狀的人適合!
※補氣養顏、強身健體的神葯-黃芪
※西洋參與黃芪結合,打造益氣強心「黃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