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喜歡怎樣的實習生和新人?
經驗
心理
觀點
技能
前段時間畢業季,跟一位同業hr交流,發現一些現象還是蠻明顯的。
現在的孩子非常優秀,優秀到感覺不真實。20出頭,履歷亮眼,有想法有觀點,目標明確,在投資這個行業的發展甚至遠超從業多年的人。
他提到新招的一個90後,專業知識強,邏輯清晰,很有職業素養,看起來就像浸淫職場多年的「老手」。所有面過他的人,都很喜歡他。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跟咱們畢業時的素質不可同日而語。」朋友如此總結到。這也是我近年來的感受,「沒有拍不死的前浪,只有不努力的後浪」。
而想要浪得好,浪得大,浪得強勢,最好做好以下背書:
1. 教育背景(或者說知識結構)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聲音,「學歷不重要,學校也沒那麼重要。」現在回過頭來看,學歷和學校至少在兩個節點上非常重要。一是尋找第一份工作時,學歷和學校還是最直接、有力的敲門磚,尤其越是大企業、崗位越專業,考量比重就越大;一是在職場的發展難易上,工作幾年後,一個清華北大中等水平畢業生跟一個一般專科中等水平畢業生,他的起點、知識體系、自我要求、同學圈校友圈、格局思維等都會越來越顯性,成長的速度和難易當然就不同(不談個例)。
可以說,一個人的教育背景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他的起點、選擇權、資源分配、成長速度,從而影響一個人的天花板有多高。所以,一個好的教育背景總不是壞事。
尤其年輕人進入職場時,手握最前沿、最先進、最流行的知識和趨勢,這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之一。之前聽過一個小故事,某公司要對歷年來的業務數據進行完整性的統計、分析,這下子讓部門主管犯了愁,反而部門裡一個新晉「小鮮肉」自己設計了一個運算軟體,做了一個模型,兩天把結果提交了上去。「知識就是生產力」,它完全可以轉換為職場資本。
2. 專註
所有的成功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這個「人和」就是指一個人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說專註(專業)程度。
之前面試過一個畢業生,做過家教地攤,也做過策劃公關,還在銀行實習過,但是一旦進入更深入一點的分析,就弱勢了。她這樣解釋,「作為大學生,要想跟工作多年的行業人士競爭,只能靠多實習積累一些經驗」。這是一個誤區。年輕人跟行業人士並不是在一個維度競爭,招聘單位更多是看你的「閃光點」,或者說你的深耕能力。不需要你什麼都涉及,但是你是否在某個方面做到極致了?
所以,方向(目標)就很重要。就像開頭提到的那個90後,大學四年,他把所有時間、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金融素養和專業能力上,所有的實習都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根本不去做橫生枝節的事。同樣的時間,是用在一件事上,還是很多件事上,結果當然不一樣。Jack曾說過,「不知所以然的人會說,那是「運氣」,或者那是走了狗屎運的人才會有的「天賜靈感」;而我們知道的是,如果那回報真的來了,只有一個名字,叫做「必然」。」
3. 學習能力
有一段話,「新一代幾歲想到的事情,我們或許二十幾歲才想到。年輕人二十幾歲考慮的東西,我們或許過了三十五歲才懂。覺得有點道理。」
據說,個體的智力水平在20多歲的中期達到頂峰,然後開始緩慢衰退。別看MBA、博士的title光鮮,實際上比起23、4歲的「小孩」們,並無優勢:記憶力、理解力、對知識的好奇心、邏輯能力……經驗的積累並不能彌補大腦的生理性衰退。
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公司之前推行互聯網金融的項目,老闆直接決定,全部啟用80後、90後,所謂「資深人員」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用老闆的話說,「年輕人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是我們這些老人比不過的。」果然,不到1年的時間,這個項目就成為超過很多傳統項目的重要收入貢獻點。
尤其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這麼快,經驗反而在迅速貶值,拼的就是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網紅、新媒體……這些新生事物,是年輕人的天下。20出頭,體力和智力都處在最好的時候,這就是年輕的資本。
4. 跨界能力
現在年輕人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有才華。這得益於他們成長於更為優渥的物質環境和更開放的培養體系,琴棋書畫、科技藝術、數理手工……總有一些技藝拿得出手。我們這些「老年人」則不同,小時候根本沒條件,除了學習就是家務,完全比擬不了。
當這些「特長「跟商業環境產生連接時,奇妙的化學反應就產生了。比如精通法律的財務人員,熟諳互聯網技術的金融人士,擅長繪畫的文案策劃……你與眾不同,你有不可替代性,這就是價值。
5. 品牌管理
之前公司新招了一位畢業生,一年內成為團隊主管,表現特別優秀。有工作多年還只是普通員工的老人來抱怨,表示不服。我只問了他一個問題,「公司所有的管理崗都是競聘上任,你連報名都不敢,是否有立場指責一個靠實力取勝的人呢?」
在實際管理中,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有一種近乎本能的表達慾望,不僅是指他們會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需求,還指他們會積極把握一切場合展示自己的能力。公司之前因為一個新案子,需要從各個部門抽調人員組成一個臨時團隊,案子結束後就解散。而且,在跟進新案子的同時還要保證本職工作正常推進,也幾乎沒有額外的補貼。這個畢業生是唯一一個入職不滿半年,主動要求加入這個項目的人。
職場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你要被信任受重用,不是看資歷不是看關係不是看學校,而是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這個價值就體現在你的工作中,但是做好工作只是第一步,如何在那麼多做好工作的人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你跨前一步,主動展現,起碼知道有你這個人。這就是自我品牌管理。
「敢表達的人就是搶戲,書里是這樣,影視劇里是這樣,現實生活也是這樣。」
6. 選對行業、公司和崗位
當然,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地利」,這個「地利」指的就是匹配度,即一個人選對行業、公司和崗位,他的成功速度可能會更快。
在我初入信託公司工作時,江湖流傳著一個「傳說」。一個前輩在信託剛剛起步時,從銀行系統轉到信託系統,恰逢公司舉集團之力支持信託發展,投入大把的資源。那時候從業人員又少,很多資源就被分配到前輩身上。很快,信託業迎來爆髮式增長,畢業不到2年的他一下子從月薪萬元飛躍到年薪百萬。等到我入職時,信託非理性發展的階段已經過了,價格跟價值基本匹配。
「趕上好時候了」。很多人都這樣評價。你說他本身的能力有多強,自己的資源有多少?不見得。但是,他提前走到了風口上,自有公司和行業趨勢拖著他起飛。不管是運氣也好,實力也罷,他都成了「傳奇」。
所以,我們在選擇一件事、一個行業時,它的發展趨勢很重要。同樣的能力,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待遇前景可能天差地別。
說了這幾條,有人可能會很沮喪:我已經來不及了,怎麼辦?
年輕人後來居上靠的是專註、選擇和年輕的資本優勢。但是,能量的積累,不在於出世的長短,而在於目標的專註(專業)。想太多,事太雜,總是分心,凡事淺嘗輒止,是對精力的耗費。聰明的人,懂得選定目標專註深耕。這需要我們有清醒的自我認知,確定好自己的方向。
在此基礎上,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同更發達的城市(北上廣深)和人鏈接。不要被一個「數字」綁住了手腳,時刻準備打破自己的「舒適區」,主動融入這個時代。
精品課程推薦
每天利用碎片時間進步一點點
※人過30,外地城市的工作機會該不該去?
※我理解你的「要強」,但你的身體理解么?
※你最討厭的那個人,不過是另一個自己
※開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TAG:職場實用心理學 |
※實習就是體驗職場上人情冷暖的的開始——實習生,你被欺負了嗎?
※《實習生》你要做一個心靈比身體更衰老的人嗎?
※看電影聊職場,電影實習生~教會你職場,如何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高盛實習生們的世界觀和我們沒什麼不一樣?
※漫畫,新任實習生!
※老闆!這樣的設計實習生我真的帶不動!
※畢業季的你最需要看的就是這檔「實習生就職秀」!
※回憶實習生的生活,張藝興「哭了」
※爆笑,老闆娘叫新來的實習生去修會議室的空調,實習生說不會
※編程難在哪裡?一個美國實習生的故事
※娛樂公司新招進來的實習生,有了異心
※我為什麼拒絕給這樣的實習生轉正?
※新媒體實習生,專欄供稿人,商務實習等崗位
※如何「修鍊」成奢侈品行業經理人?從實習生到副總裁的她這麼說
※希望你是那個主動學習的實習生
※扎心了,新招來的實習生工資比我高!
※怎樣成為蘋果的設計實習生?看看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美國實習「星級」最高的公司!實習生的血淚:落差就是這樣拉大的!
※實習采編、新媒體運營實習生
※招募:你好,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