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傳記 鳩摩羅什大師

傳記 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大師

文 / 車如舜 摘自《禪機妙悟》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義教規誠然包含著濃厚的迷信色彩,但是如果武斷地把佛教與迷信等同,那是不科學、不公正的。佛教與人類社會,與文化傳統,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其積極意義是不可低估的。我們現在要講述的鳩摩羅什大師的故事,就是上述論斷的一個有力例證。

鳩摩羅什(344—413年),一稱鳩摩羅耆婆,或稱羅什,意為「童壽」。東晉時後秦僧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他祖上原為古天竺人,世代任國相。祖父鳩摩達多雖身居高位,但洒脫豪放,不為禮法所拘,名重於世。他的父親鳩摩羅炎,聰慧機敏,品德高尚,完全可以嗣承父業,繼任國相,但卻離開塵世,出家為僧,並越過蔥嶺,到達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龜茲王曾聽說過他的事迹,很為敬慕,親自到城郊迎接,拜他為「國師」。國王有個叫耆婆的妹妹,年方二十,聰明好學,過目成誦,很多國家的王子派人來求親,她都未同意。但對鳩摩羅炎卻一見傾心,後來竟逼著與他成親。他們生下的他一個孩子就用父母的名字合稱為「鳩摩羅耆婆」(鳩摩羅什)。

羅什七歲時隨母親出家,誦習佛經,很能理解其中深奧的含意。因為羅什的父親是國師,母親是王妹,生活享受豐厚,不利於修鍊,母親便帶著羅什離開龜茲,渡過辛頭河,來到廚賓國。羅什拜在該國名德法師盤頭達多門下為徒,極受法師器重。羅什當時才九歲,便能面對好些成年僧人,詰難辯論,毫無懼色,廚賓國王也很敬重他,每天供奉他臘鵝兩隻,米面三斗,酥油六升,又派五個僧人,十個沙彌供他調遣。這樣過了三年,羅什隨母回到龜茲。後到沙勒國,該國的見喜法師對國王說,羅什來到我國,一定要加以禮遇和厚待,這樣,一方面使沙勒的僧人們都感到自己比不上年幼但法高的羅什,以激勵他們刻苦學經,力求上進;另一方面,出身龜茲的羅什來沙勒,沙勒尊重他,也就是尊重龜茲國,必然能增進兩國的關係。沙勒王採納了見喜法師的建議,設大法會,恭請羅什升座講經。龜茲王聞知此事,果然派重臣為使,與沙勒國交好。羅什講經之餘,又能虛心向各方高僧學習。有一年,羅什隨母親到鄰近的溫宿國,該國有個僧人英秀神辯,聞名各國,他揚言如果有人能在講經論法上超過他,就把自己的頭割下來。羅什與他論辯,幾個回合下來,那個僧人自愧不如,連連謝罪。羅什以仁愛為懷,不讓他踐誓。反而與他交好。當時莎車國王子須耶利蘇摩舍國出家,專習大乘。—直專習小乘的羅什,深受啟發,便悉心向蘇摩求教,廣泛誦習大小乘經論。羅什二十歲時,在龜茲國王宮受具足戒,從卑摩羅叉法師學《十誦律》。龜茲王特地為羅什設「金獅子座」,用羅馬產的錦緞裝飾,請羅什講經。羅什曾與他的啟蒙老師盤頭達多辯論大乘教義。達多法師說:「大乘說一切皆空,太可怕了,哪有丟掉所有的經典而去追求『空』的呢?這樣做就象傳說中的一個狂人,他讓紡織師傅紡線,紡得越細越好。那師傅加意紡線,細如微塵,可是那狂人還是嫌粗。師傅大怒,便乾脆用兩隻空手比劃著說,這根線物別細,該合於你的要求了吧。狂人說,我什麼也沒有看見啊。師傅說,這根線極細,我這麼高明的工匠還看不見呢,何況一般的人。狂人聽後大喜,也用手比劃著接過那根並不存在的線,看了一番,又交還給師傅。」達多法師接著對羅什說:「你所講的大乘,也是如此吧。」鳩摩羅什對達多法師深深施禮,恭敬地說:「老師,大乘主張『一切皆空』,是指我及塵世間的喜怒哀樂、恩怨毀譽、利害得失、休戚禍福,都因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易幻化,如過眼煙雲,並無常恆堅實的自體。所謂『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當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放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至於我佛點化頑冥、普度眾生的經義法言,則非但不空,而且普照環宇、永存不滅。」羅什誠懇的態度,透剔的說理,反覆的論證,使達多法師深為信服,他深有感觸地說:「老師誠然比學生強,但在某些方面,老師確有所短,學生反而能開啟老師。這個道理現在得到了驗證。我打心眼裡覺得,我是羅什小乘師,羅什是我大乘師。」此後,西域各國僧俗人眾無不敬佩鳩摩羅什,每當羅什講經時,諸王甚至都長跪在座側,讓羅什踏著他的肩背登上法座。

鳩摩羅什不僅聲震西域,而且也名揚中國。前秦的苻堅就曾遣使邀請羅什。後又於建元十八年(382年)派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臨行時苻堅還特意叮囑呂光:「此次西伐龜茲,非貪其地。朕聞西國有鳩摩羅什大師,深解法相,善析陰陽,為後學之宗師,朕甚思之。賢哲者是國之大寶,若克龜茲,則用驛車急送羅什來。」後呂光率軍破龜茲,找到了羅什。呂光見羅什年輕面嫩,貌不驚人,想試探他一番。合強令羅什與龜茲王的女兒成婚。羅什拒而不受,言辭甚苦。呂光卻說,你的德行,超不過你父親,你父親出家後尚且娶了親,你又何必推辭呢,呂光用酒灌醉了羅什,接著把羅什和龜茲王的女兒一起關在密室中,遂使羅什「破戒」。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後秦王姚興派人迎接羅什來到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姚興以國師之禮相待,請他住進西明閣及逍遙園,譯述佛教經典。鳩摩羅什回顧佛法東傳以來,自東漢以至魏晉,三百餘年,經論漸多,但由於佛法義理玄深,又限於梵漢文字之適譯多所艱難,眼下的經卷實難令人滿意.所以他決心帶領一班人馬,依據梵文原本,對照舊譯經卷,先後譯出《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經論著述多部。

鳩摩羅什大師神思敏銳、學識淵博、見解獨到、文才卓絕,對梵學、漢學造詣很深,加之他生性寬厚仁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充分調動和發揮弟子們的才思能力,譯出的佛經達數十部三百餘卷,而且盡量忠實於原作,文義圓通。羅什大師曾說:「改梵為漢,失其文義,雖得大致,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羅什和弟子們通力合作,嘔心瀝血,重譯經論,的確力避舊有經論的疵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使得「眾心愜服,莫不欣贊」。

後秦王姚興常對羅什說:「大師聰慧穎悟,天下無人能匹,如果一旦去世,恐怕後繼乏人了。」於是便從宮中挑選美女十人,逼令羅什接受,以便「傳宗接代」。羅什有口難辯,此後不住僧坊,別立官舍,過著與—般僧人不同的生活。但作為高僧,他內心的苦楚隱衷的確難以言狀。每次講經時,他總是說自己「譬如臭泥中生蓮花」,告誡僧俗大眾「但採蓮花,勿取臭泥」。不久後,大師心力交瘁,於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圓寂,享年七十歲。

鳩摩羅什大師一生,在我國佛教史、哲學史、文化史、翻譯史方面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他的品德學識、治學著譯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其意義和影響十分深遠。對大師的生平思想和他的譯述成就,歷代雖有所探討研究,但尚嫌粗疏,還需有志者探幽發微,深入繼承,古為今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傳記 德山禪師軼事
故事 平等的智慧
發菩提心的因緣
故事 將軍與禪師
文摘 絲路華雨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傳承祖師傳記《更欽篤布巴大師本生傳》1:覺囊遍知法主禮讚文
大師畫集——亨利·馬蒂斯
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視覺影像
構圖大師 阿諾德·紐曼
記憶大師是誰?記憶大師為什麼而奮鬥?
俄羅斯大師風景
宇宙大師史蒂芬·霍金
傑瑞·穆勒《市場與大師》讀書筆記
爵士樂吉他大師 邁克·斯特仁
風城之子 傳球大師,史蒂夫-納什高清手機壁紙獻上
慧遠大師畫傳
為什麼大師都愛掃街?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密集嘛
送別國學大師饒宗頤 牢記大師精彩教誨
京劇大師梅蘭芳
克羅埃西亞當代藝術大師——斯蒂林諾維奇
洛桑陀美上師:「為什麼宗喀巴大師被稱為雪域聖哲之首?」
幽默大師魯迅
遊走在藝術電影邊緣的大師——亞利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
羅傑狄金森告訴你攝影大師是如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