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說話晚一點是正常的?聽聽專家怎麼說

孩子說話晚一點是正常的?聽聽專家怎麼說

寶寶出生後,身體機能是一個逐漸發育完善的過程,其中寶寶說話的早晚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事。有不少家長覺得說話晚正常,甚至有人說越晚越聰明。真的是這樣的嗎?寶寶說話晚跟智力發育有沒有關係?聽聽專家怎麼說

孩子智力發育正常標準

1個月:會開始微笑。

2個月:俯卧扶起時能抬頭,會對人微笑,會注視人的面容以及玩具,眼、頭會隨著光轉動。

3個月:仰卧扶起時頭不下垂,能認識奶瓶,能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轉頭。

4個月:坐位抬頭會自由轉動,開始能用手握東西,能發出咿晤的聲音,能抓面前的東西。

6個月:能翻身,扶持腋下能站,能跳,能用幾個手指握物,並能伸手抓東西,聽到呼喚時有反應。

9個月:能坐穩,能爬,能認出親人和陌生人。

12個月:能站立,扶床沿或攙著手能跨步,會用拇指、食指揀小球,能放下手中東西。

15個月:會獨走,從坐位站起,能指出自己的眼、鼻等,能用姿勢表示要大、小便,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

18個月:能爬台階,扶著欄杆上樓梯,會用鑰匙,會翻書,能認識圖中的部分東西。

24個月:會跑,扶著欄杆下樓,能站著踢球,會說5個字的短句,會戴帽子、提好褲子,白天能控制大、小便。

如何判斷孩子智力發育落後?

不會笑。正常的寶寶2個月會笑,4個月可被逗得大聲發笑,而智力低下的寶寶,一般不會笑,或只會無目的的傻笑。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6個月後仍不能注意到大人在和他講話,對周圍的人和物注意力差,目光獃滯。

餵養困難。給6-8個月的寶寶喂米飯、饅頭等固體食物時,常出現噁心和嘔吐,咀嚼能力差,經常有嗆咳的現象。

動作發育遲緩。4個月仍不能抬頭,10個月仍不會獨坐,12個月後不會用手指捏東西;不能站立和走路,只能坐著或躺著;開始走路時,兩腳仍到處亂踢;走路左右搖擺、扭曲,步伐不穩、關節僵硬;手不能拿物,上肢難以伸展,往往合併有軀體或肢體畸形等。

語言發育遲。1歲後,仍不能有目的的發音,有時可有無目的的亂叫。此外還有受刺激後不會立即啼哭,而要隔一會,或反覆刺激後才能啼哭。哭的聲音與正常寶寶不同,常出現刺耳的尖叫,或哭聲無力。對周圍的任何環境都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對玩具的興趣也很短暫。清醒時伸舌、流涎,甚至延續至2-3歲。不能辨別親人和陌生人。

孩子語言發育進程

1個月以內:可以一些喉音,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母音。

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噠噠等。

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1歲半左右語量開始明顯增多。

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2歲半左右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什麼原因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生理因素。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例如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心理因素。如果寶寶得了孤獨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會說話。

家庭因素。大多數寶寶不肯說話是家庭環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經常把寶寶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寶寶習慣了聽,就不願開口了。一些家庭包辦過多,家人太勤快,在寶寶沒有完全表達出意願的時候,家長已經按照自己的意識幫助寶寶表達,讓寶寶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機會。

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寶寶說話或把寶寶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另外,寶寶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音不準的現象。

如何判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1、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1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比如當你說「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辭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

6、4歲時還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應儘早帶寶寶就醫。 家長通過什麼方法引導孩子說話?

1、和寶寶說話時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2、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寶寶互動,盡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3、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寶寶說話。

4、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等,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寶寶有缺點錯誤,不要當著陌生人指出,應尊重寶寶。多表揚、給寶寶信心,鼓勵多說話,多做積極的暗示。

5、隨時隨地訓練語言能力。當寶寶注視一個物品、參加某個活動、玩遊戲、聽音樂等等都是訓練說話的好機會,告訴寶寶「爺爺在過馬路、奶奶在澆花、這輛汽車開得好快」等等。

6、和寶寶一起讀書。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里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對小一點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里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里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鐘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

7、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培養與小夥伴說話的願望。

8、在寶寶說話時,家長不要打岔,讓他自己把話說完。如果有一個總替寶寶說話的快嘴媽媽,寶寶就可能永遠都不善於表達了。

9、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家裡,爸爸媽媽盡量多講話,讓寶寶聆聽別人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媽媽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
孩子是不是說話晚?看這兩個指標!
這兩類家長帶的孩子說話晚,想要說話早,別讓他們帶
聽說,這樣說話的父母都失去了孩子
你們家都這麼說話嗎?
小孩早說話好,還是晚說話好?主要取決於家長的這一行為!
你以為孩子在聽你說話?錯了!他在聽你的潛台詞
想要孩子的說話方式討人喜愛,媽媽應該讓孩子做好這幾點!
聽我說說話吧!
「別說話,聽我說」
想和你說說話,也想聽你說說話
這樣「好好說話」,讓他乖乖聽你的
主人:你說你跑哪了,弄這麼臟!狗子:我真跟你說話,你受得了嗎
我就是聽不上你說話,說啥都煩!
寶寶說話晚是正常的嗎?7個方法讓孩子說話!
孩子說話慢是怎麼回事?
「別這樣跟我說話!我不是小孩子!」
妹子說話你都聽不懂,那讓她如何與你愉快玩耍
你好,你在聽我說話嗎?
塗磊說:聽男人說話,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要聽他沒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