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

——— 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齊玉新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從中國書法史學的角度做縱向梳理,如果以書體的演變與進化做為一條主線的話,我們會發現,漢末隸書受時代實用的需求,分成了章草和楷書兩條線向下繁衍,當時的書體衍化或可稱之為一種書體的進化,因為那時的所謂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實用為目的,為實用服務的自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現至篆、隸、楷、草、行各種書體完備這一書法史的跨越與進化,其推動力完全是社會實用的作用,任何一門藝術也是如此,滿足實用是藝術最強有力最徹底的推動力,藝術往往也是在實用基礎上建立起來並為實用所服務然後逐漸與實用分開的,這也證明了哲學中的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原理,精神永遠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在書法史上,書體的衍化完成之後,其藝術性也隨之完成了其基礎性的完善,可以說書法史上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主要發展書體,如秦之篆,漢之隸,魏晉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因而也形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書法特色,即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態的特徵。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宋以前,中國書法史上的各種書體已基本完成了其進化的過程,但實用的目的性卻給中國書法烙下了深深的實用痕迹。楷、行或行草書做為最具實用性的書體成為每個古代書家的必修之課、必備之技能,自鍾繇起至明末的王寵,書法史上湧現出的每一個大師、大家絕大多數都是集楷、行於一身的書家,尤其是小楷更是做為每一個書家的強項在藝術領域開花結果,成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寫經卷的最具實用性和欣賞性的書體。較之唐楷,小楷似乎在書法史上更具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小楷的表現形式和表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傳達了書家的素養、學識與藝術技巧,是最能表現藝術家心性的書體。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明以降,書法做為一種藝術形式越來越由文人士大夫開始走向平民百姓的生活,因此書法作品的形式。開始受到社會文化、社會環境的影響與欣賞者的要求,明清的高堂庭舍對作品的幅式、形式、效果提出了該時代所需要的要求,自然在長幅巨制的要求下小楷顯然退居次要地位,點畫奪目、結體奇肆的丈二條幅佔據了書法創作的主要形式。當代的中國書壇,尤其是自九十年代以來這十餘年間的中國書法走出了中國書法史上極其繁榮的局面,尤其是佔主流的展覽主義和展廳效果,使一部分書家在書體的百花齊放、極力追求視覺效果衝擊力的同時,冷靜地為自己的創作另闢蹊徑進行定位。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紹興,自古多文人雅士。按照當代文藝學的定位劃分,朱勇方,做為一個新生代書家在喧嘩的當代書法展覽主義籠罩之中,憑藉自己練就的一手奇逸雅緻的小楷,衝擊被行草統治的當代書壇,奪得一席之地,確立了其小楷書法在當代書壇的地位。他的小楷書法近兩年接連獲得了全國首屆扇面書法大展銀獎、七屆中青展提名獎、八屆中青展二等獎。在長篇巨制的展廳中、在點畫奪目的作品面前、在行草書的長槍大戟之下,小楷作品無論從作品形式、幅式上都是顯得那樣柔弱和纖細,然而勇方,一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書家卻殺上來了,因此他的小楷書法近年深為書界所重視。拋開當代書壇的外在因素和客觀現象,從書法藝術研究的角度來定位研究他的小楷書法,應該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歷史上的小楷大家皆有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魏鍾繇的隸意朴茂,晉二王的淡遠空靈,唐以歐陽詢為代表的小楷法度森嚴,元趙孟的小楷在二王遺風中尋求柔媚,明王寵和黃道周上溯魏晉以散淡奇逸出之,幾千年來中國的小楷書法取法總是從鐘王的身上建立自己的風範。勇方的小楷走的依然是這條路,但在這條路上,他自有他的聰明與機智,他先用鐘王建立了自己小楷書法藝術殿堂牢固的地基,以這種魏晉小楷的逸致為底蘊,大膽地從六朝碑版中去挖掘營養,尋求自己小楷的表現手法和氣骨,形成了他自己小楷的獨特表現語言--魏晉逸致,碑版風骨。自晚明尤其是清以來,文化的更替與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擴展,給書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書法開始了其由純正向兼容性和包容性的進化與發展,當代書法展覽主義,對中國的當代書法的巨大變化與發展起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家們對展廳效果的追求其實就是對個性的追求、對個性表現語言的追求與張揚。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篆與隸的融和,篆、隸、魏碑與行草書的融和等等,各種書體表現了歷史上各個朝代所無法比擬的空前的繁榮,各種技法表現了歷史上各個朝代所無法比擬的空前的豐富。然而,於小楷書法融和以隸、行草之意古已不鮮,但碑版書法自清末興起後,尤其於碑版書法對小楷書體的融入古來極少見。勇方的小楷書法這樣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在他的一件類似學院派的作品題款中他寫到:"吾學書近習魏碑,似頗有所得,對於用筆之速度把握已自然由快捷至沉穩,於線條質量之錘鍊亦多有體悟,今作此斗方,以顯吾之書路源流也。"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勇方諸體皆擅,但小楷書法應是他書法藝術中的鎮宅之寶。他的小楷書法,從用筆上看,線條犀利,有刀刻斧劈的感覺,是碑版書法的典型表現語言。當代書法用碑版筆法意趣的很多,但大多上吸取了碑版筆法的用筆或質感,因而顯得過於蒼勁與枯澀,殘垣斷壁的衰敗氣象過濃,勇方的小楷在取碑版筆意上,很講究碑版筆法的方折、刀刻之趣,於犀利的同時又是乾淨利落的,因此用筆的金石氣很重,視覺效果很清晰,並且筆畫的形狀也極為講究,形很美,尤其是在碑版筆情意趣之中,巧妙地運用了鍾繇《薦季直表》的厚重筆意,所以線條不時又以豐滿凝重顯現,粗細對比強烈,於整個結字的黑白調節趣味橫生。一個時代的審美傾向的形成是和該時代的社會環境、文化、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我一直覺得民眾的審美之於物體外觀比較趨向於明快簡捷,對物體形的喜好是直線、方折,在對物體內在美的理解比較趨向於一種易於理解的奇肆與怪異,事物要有變形但不能太過,這種審美心理的形成又可能源於現代商品外觀和包裝設計以及現代國外設計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潛移默化,審美對於現代人來源,人們更加喜歡快餐式的東西。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古代過於抽象、深奧玄虛的文化藝術一方面可能需要很高的學養才行,另一方面人們面對緊張的生活節奏而無時間去理解和接受。勇方的小楷用筆恰恰和當代的審美傾向有了契合點,明快簡捷同時又不乏碑版的奇逸和魏晉的雅緻。在結字上,他的小楷具備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魏晉意趣。一些字的結體他處理成比?quot;呆"、"憨"、"笨"的形,這種結體恰好是魏晉小楷乃至魏晉書法的整體氣格--高古、靜穆、平和、沖淡。二是碑版意趣。這個特徵是他小楷結字最顯著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他把字的型處理得很有欹側感,或左倒或右傾,而且把碑版書法的擅於造勢之特點完全借鑒過來,使字的重心總處於偏移的位置,因而從審美上給人的感覺每個字好象總要動、總在動。甚至一些字的結體常有逸筆出之,既大膽又聰明,耐人尋味。這個結體特徵總不免讓人想到《張猛龍》、想到《爨龍顏》和上古的刻碑摩崖。三是現代意趣,這也是勇方小楷一個個性之處。在結字上,勇方借簽了當代流行書風的特徵,對一些字傾斜角度、較虻拇 恚 砸恍┲釗緋ず嶙蠓龐沂鍘⒆蟾哂業偷陌才哦加幸恢"反"常規的味道,這些處理很前衛,這在古代傳統小楷書法中是找不到蹤影的。上述三個結字特徵,構成了朱勇方小楷的獨家特色--魏晉逸致,碑版風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用紙上,他善於用一種類似新聞紙的東西書寫,這之於他的小楷表現可能是一種他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和方式,對於此,我覺得很好,一個書家在潛心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僅要在書法本體上創新,而且還要於工具、於載體上探索創新之路。明清生紙的使用使書法的表現出現了一個墨色變化豐富、筆墨技巧精彩紛呈的境界。近些年,對硬筆書法的發展,我一直在撰文指出,硬筆書法的藝術性難以再提高,並非全是工具性能對表現的限制,在工具創新和用紙上也要研究和考慮,如果毛筆現在也往熟紙上寫,恐怕毛筆的藝術性也會打折扣的。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當代書壇的浮躁心緒和急功近利意識很濃烈,因此在行草書法萬馬奔騰聲中,能靜下心來搞小楷書法的人如鳳毛麟角,可是二十幾歲的勇方坐下來了,我覺得他的內心一定很恬靜,他的頭腦也很聰明,因此他成功了,他在一個很少有人走的路上發現了一片新的景色並描繪出來給大家看。對於他在小楷書法的研究,勇方自己在《我學書路上的"三次衝擊"》中談到:第一次衝擊是九O年受急功近利的影響,他的行草書被"習氣"所籠罩,苦不堪言之時嘗試寫小楷。第二次衝擊是九四年開始,他在博取一家的同時雜臨百家,並且很多的時候。反而得益於一些不喜歡的帖,從這些貼中找到了感覺。第三次衝擊是近年開始注重學書的方法問題,注重準確的臨摹,分析的臨摹和背臨。一個書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方法、悟性、資質、勤奮、環境、師承、書路等這些因素的具備有可能成就一個成功的書家,勇方可能就具備了這些條件,他在新生代書家中是讓人羨慕的。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客觀地分析研究朱勇方的小楷書法,仍有一些不足存在,主要體現在表現手法過於單一,因而內涵欠深隧。一是一些用筆技巧單一,缺乏變化和隨意感,用意太重。二是過分表現碑版意趣的結體,注重欹側之餘做得有些過,如一些變形比較誇張,追求"巧"、"趣"的同時反而露出了刻意安排的痕迹。三是結字在追求和表現淡雅與恬靜之餘,整體氣象有鬆散的感覺,整幅作品氣不聚。這些問題對於勇方的小楷書法今後的發展而言,可能是比較矛盾的,任何一種書體、一種風格和一種流派在其發展至完善的路途上,都會面臨各種不好調和的矛盾,把矛盾調和了,使矛盾達到了和諧狀態,完美便出現了,勇方還太年輕,我期待著他的發展,期待著他小楷書法中矛盾的調和,用勇方自己的話而言:前方山高水長。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附:朱勇方 我學小楷的體悟

屈指算來,我寫小楷已近十年了。我是學寫行草書「誤入歧途,走投無路」時,在書友的啟發下,才掉頭主攻小楷的,不料這一寫竟一發不可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這些年學小楷的一些體悟簡要敘述,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學寫小楷,用筆、紙、墨有它的特殊性,不少初學者為此常常傷透腦筋,我就經常碰到請教有關這方面問題的書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所以我想先重點就此談談。

寫小楷的筆我試過很多,現在我定做了「朱勇方小楷」筆,頗好用,選一支得心應手的好筆,是寫好小楷的前提。

一般認為寫小楷適宜用熟宣,生宣不宜,但我曾在第五屆全國展的作品集中讀到安徽楊興玲介紹的寫生宣小楷的一個用墨小竅門:即用一得閣和中華墨汁相摻,兩者一濃一稀,書寫時不滲也不滯。一試效果真頗好。

我自己一般喜歡用半生半熟的糟底宣、包皮紙等。前些年在絹上寫小楷,我特別得心應手,感覺即使是一個極微妙的動作,也能在絹上分毫不差地表現出來,而且絲毫不滯,寫來甚是愜意。我在第七屆中青展、世華展、首屆扇面展上的獲獎作品都是在絹上輕鬆地完成的。

第八屆中青展時,我在絹上寫總覺得不如意,自己也搞不清是什麼原因。所以我又試著在新聞紙、鉛畫紙上書寫。寫得多了,自然對此有了些偏愛,總覺得既經濟實惠,又效果不賴,新聞紙上寫小楷唯一的缺憾是作品墨色顯灰些,似乎對筆畫力度也有一些影響。在鉛畫紙上寫小楷,自我感覺不錯,線條甚黑亮,頗見神彩。用墨不很講究,用瓶裝的曹素功、中華墨汁等倒出來便寫,如氣候乾燥,時間稍長後墨汁濃度增厚可稍加些水,但要適當,否則,墨太淡則傷神。

書友對我在鉛畫紙上寫的小楷,均頗看好,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會有被人認為在鉛畫紙上顯得不莊重、不嚴肅之嫌。

確實,上輩子留下來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讓人在大腦里根深蒂固。以前人們發現小楷不宜在會滲化的生宣上書寫,所以才選擇了不會滲墨的紙來寫,而當時不會滲墨的紙無非是熟宣、絹、皮黃紙等。而現在不會滲墨的紙形形色色,數量更多,我想只要寫出來效果好,又何必再去斤斤計較別的呢?

學小楷我主要取法魏晉一路較高古的範本,鍾繇的及一些寫經殘卷我看得較多,並在實際書寫中有意地向他們靠攏,努力追求那種高古的氣息。至於歷代一些名家小楷作品,我也看得不少,有時看得忍不住手癢就寫上幾張,但大多只是「聞聞」它們的「氣息」,感染一下後也就罷手了。

目前我寫小楷正努力在點畫和結體上提高它的豐富性和隨意性。我喜歡把小字當大字寫,力戒局促,增強虛實對比和動感,在魏晉小楷清逸古樸的基礎上,加之寫經的真率,碑的稚拙爽利,質樸勁辣。

小楷章法我追求字形疏密參差,整體隨意自然如古人手札般渾然天成。所附作品即是在此觀念目標觀照下的產物,自知距離尚遠,但我仍將努力不懈追求。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靈性的書寫----朱勇方的小楷書法

朱天曙 (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後) 談朱勇方的書法

勇方兄生於江南勝地紹興,這裡鍾靈毓秀,給歷代文人以熏陶。王羲之在《蘭亭序》中。曾對稽山鑒水作了精彩的描述,發現了自然美的真諦,並把自然與人生精密結合到了一起。正是這種自然之美,使得他「盡山水之游」,超然物外,勇方兄生於斯,長於斯,長期涵濡浸染,自然體現出江南人特有的細緻和靈性,這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勇方兄長於小楷和行草,極少涉及篆隸,筆法純熟。小楷作品取法鍾繇二王一路。多見鋒棱,自然大方,得靈秀之氣。小楷中又能多變,或重抒情,或顯理性。但無不發腑心,得於手。行草更見多致,以二王書風為本,漸參明人之風姿,又能超於規,生意外之趣。

勇方兄筆底靈性十足,假以時日,以凝重端其形,以篆隸閎其意,以學養富其胸,鋟鋟乎,不可限量矣。

2007年8月於清華園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朱勇方談小楷

小楷之體肈於漢代隸書、行書,故其體勢初為方扁,其用筆多具隸意,靈動宕逸。今見最早之楷書大家鐘太傅所書《宣示表》、《薦季直表》、《力命表》等帖「容貌若愚」,古樸典雅,線條多取橫勢,雖無波挑,然極具隸意,此為小楷之初變也;王右軍小楷《黃庭》、《曹娥》及《樂毅》其體勢化扁為縱,用筆汰盡隸意,遒緊縝密,纖勁清麗,含蓄挺秀,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此為小楷之又一變也;王大令《洛神賦十三行》清新奇逸,勁直疏秀,氣骨雄駿,窮微入聖,此為小楷之三變也。小楷之變備矣,故古今書家皆師之。通觀之皆外至柔而內至剛,體貌雖變,而氣格超邁,境界俱高,魏晉超逸自信、古樸典雅之意氣已臻極致。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後之學魏晉小楷者多有所偏,甚或多有所謬。趙子昂小楷師法「二王」,於《洛神賦》獲益最深,備盡楷則,筆力柔媚,流利中寓綿勁,精美至極。然趙書傷於意韻,失於「有我之境」。張宗子云:「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有我之境」必有真氣,方可師之。祝枝山能得奇崛之氣,而失之無魏晉古法,得其散而罕其逸。文衡山得之和雅,而殆於專謹,雖為文人,尤近工匠。唯雅宜山人本於大令,以拙取巧,故神韻超邁,蕭散自然,唯惜終染唐楷風氣。果亭山人取法太傅,超越唐宋元,率意為之而古樸稚拙,間有「以行為楷」之意,曠放散淡,風格獨特。惟其用筆趨向一極,故只可賞而不可習。黃石齋小楷直逼鐘王,體貌雖古,而傷於拘謹,倔強無潤,氣韻平淡。論及功力學養,元明諸家不減魏晉,遠勝六朝,然雅緻不逮魏晉,意趣不及六朝。六朝寫經筆意純樸,變化莫測,或散逸,或粗獷,或朴茂,或古拙,或生澀,或奇崛,意趣盎然,境界全出,自有格調。

小楷用筆,於精微處求變化,或露鋒、或藏鋒、或方筆、或圓筆,點畫俱足,不余不欠,變化萬千,藏者含蓄,露者精神,方者勁利,圓者豐腴。用筆貴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太有意則淺薄,太無意則荒率。大者如粟,小之若塵;長者如釣竿,短者如點;細者如毫髮,粗者如籀。大者如山之渾厚,小者如玉潤,一一觀之,無不圓成。

圓者,形圓、勢圓、氣圓也,吾謂之「三圓」。於形易識,形圓則潤,形圓則厚。然勢、氣何以圓?勢者,筆勢也。點畫之勢態,取其運動感與方向感,勢之圓,非形態之圓,實為心態之圓,「藏頭護尾,力在字中」,有「到位」、「圓融」之意;小楷之點畫,筆斷意連,氣韻通暢,了無阻礙,氣貫點畫之中。氣分陰陽二氣,有聚散之別,同氣相斥謂之散,異氣相吸謂之聚,氣散則虧,氣聚則圓,氣虧則點畫浮滑,氣圓自能圓厚,小楷點畫之廣大備矣。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小楷結體貴在「大氣」。夫小楷求工易就,大氣難臻。人謂其大,常以橫勢為喻,故大氣之結體宜取橫勢,得其寬闊宏大之意。取橫勢,一在拉長主筆橫畫,細而長,極力舒展,密其上下,橫橫緊密,不使縱高,求其寬綽,內密外疏,如:《薦季直表》之「貴」、「素」、「事」、「言」等字密而疏。二在縮短縱畫,左右拉開,虛其中宮,造型橫勢空間增大,故字形亦得其方扁,內疏外密,如:《薦季直表》之「作」、「俾」、「許」等字疏而密,與此相類者尚有包圍結構,如「困」、「圖」、「國」、「關」等字,橫細豎粗,橫虛豎實,以方扁出之,方中寓圓。密而疏者,大氣外揚;疏而密者,大氣內含。三在變縱斜畫為橫畫,或平捺,如北魏《大慈如來告疏》「大」、「是」、「各」、「道」等字變斜捺為橫畫。四在左右宜平衡,隋唐之前,偏旁意識甚少,偏旁大小無拘,如《薦季直表》之「錄」、「報」、「謹」,《宣示表》之「絕」、「疏」等字左右並驅,既增其橫勢,又具古樸之意,此「古樸」亦有大朴不雕之大氣。雕琢過甚,則「弄拙成巧」,必致小氣。「既雕既琢,復歸於朴」方得小楷旨要。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六朝小楷備盡各體,貴在融合通變。篆畫中實而體虛,隸畫中虛而體實,草畫中虛體亦虛。楷參篆意而質古,楷參隸意而朴茂,楷參草勢而靈動。蓋小楷非通乎古而融合諸體不以為變,書小楷若書大篆,不拘大小、欹側、虛實、疏密;書小楷若書隸,寬綽有餘,古樸大方;書小楷若書行草,生動活潑,結體因勢立形,體無定法。小楷通變方臻妙境。

小楷之章法常用者約略有二:一為「縱有行,橫有列」,此格多有縱橫界線,字距緊密,行距略疏,明代人常用,然易傷於韻與和。二為「縱有行,橫無列」,此格為歷代人常用,可分為有縱界線與無界線者,有縱界線者字與字變化豐富,意趣盎然,各就其勢,參差起伏,修短合度,神完氣足,行行有致,晉唐人寫經及元人手卷,多用此法;無界線者更具變化,字距行距無定法,疏密不拘,隨心所欲。此法多見於魏晉名帖、敦煌殘經卷,自由率真,行距不勻,字有疏密。若行距寬,字宜疏,墨宜勻;若行距緊,字宜密,墨宜變。凡此種種,皆得「氣、韻、和」三者之秘也。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時人多重行草之用墨,然小楷用墨亦有其法。執其濃淡枯濕,呈現無窮韻味。用墨者猶如人之化妝,善用墨者,「濃妝淡抹總相宜」,濃則令其活,淡則令其華,枯則令其朴,濕則令其潤。墨活得其韻,墨華得其神。寫小楷筆中蓄墨不可過多。欲書先調墨,先飽蘸墨,然後再吸出,復蘸墨於筆尖,令墨從筆尖入,後於筆鋒出。墨有「老墨」、「嫩墨」之分,老墨即宿墨、濃墨,嫩墨為新墨、淡墨。用不同而質有別,老墨以朴茂勝,墨痕圓綻、沉實;嫩墨以光彩勝,色澤奇麗、飄逸。書於熟絹者以濃墨為宜,書於半生半熟者則濃淡適宜。古人善用淡墨,水墨得當,古而媚。善用墨者,濕筆取韻,渴筆取氣。不善用墨者,濃則傷韻,淡則傷神,神韻不存,則無生氣。歷代善用墨者當推元人倪高士,高士惜墨如金,蒼潤相間,墨色淡雅、秀潤,常以枯筆運行,猶如其畫中之枯筆皴擦,「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細審其筆畫,「虛而實」,有透亮之感,墨韻宕逸,與其用筆之澀感相表裡。筆墨之道備矣!

小楷宜熟中生,熟者,了於心中,心手雙暢。《書譜》云:「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信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後,瀟洒流落,翰逸神飛。」熟則使轉自如,形勢出矣。然又不可太熟,流於熟,易入俗,不見新意,難得天真,故小楷忌熟宜生。董思翁云:「作字須求熟中生。」生則無定法,本於熟中之法。熟得巧,生得拙,得之「大巧若拙」之境方得其要,小楷之新意出矣!

當小楷書法被追逐鴻篇巨製的當代書法家們不屑為之時,我們捧出了小楷精心之作,讓人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驚喜、激動和慰藉。

小楷書法作品書寫內容,貌似重複的抄錄詩詞經卷,卻蘊藏著作者內心隱秘的藝術創作理想和精神追求及性情品位。開始時,嘗試小字的書寫,都為修鍊心性,結果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成百上千的作品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創作的勤奮,意志的堅定,以及書寫這些作品時的用情機智和專註。運筆沉著而又變化多端,氣酣墨暢而又神定氣足,謀篇布局精巧中流露華嚴莊重之氣,有大家風範。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小楷書法難在精緻,細而不弱,粗而不肥。難在端正中見靈動,小巧中見大氣,筆墨酣暢而氣韻生動。難在有韻味有變化有風度,不刻板不做作不輕佻。

小楷書法應在筆墨起止轉折處交待非常清楚,筆路清晰可辨,切鋒中鋒最為突出,外方內圓,保證字形的乾淨利落和精幹勁挺。最大限度地發揮毛筆的特性,盡量製造筆墨效果,在點線的細節上精心安排,毫不含糊,細微處可以看到運筆用墨的技巧變化和抒情傾向,不按慣性抄錄,但也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手下之筆運用自如,開合疏密盡在掌握之中。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小楷書法作品,字雖小卻不寒磣、不孱弱、不萎靡、不局促。線條飽滿,氣度不凡,轉鋒方折運筆有神,結字方圓兼顧,自然而又充滿拙氣,運小字如做大字,有開闊氣和豪氣,筆墨在精緻中求變化,大小極力錯落,伸縮、穿插、避讓,收放合度,通篇之字在整飭中見變化、見跳蕩,搖曳而不失莊重。節奏感強烈,氣韻流暢,沉著而激情蕩漾。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小楷書法比大字書法來得更輕鬆更自如,更見心性。宜有明清人小楷書法的方整,也有魏晉人小楷書法的雍容自信,更有現代人對書法形式的高度重視,有高古氣而具典雅意味,有形式而具現代感,吮吸諸家而自具風神,小楷書法能達到如此水平,可稱上品。 (朱勇方)

魏晉逸致 碑版風骨——朱勇方小楷藝術研究斷想

1971年生於浙江紹興。先後畢業於上虞師範學校、杭州師範學院美術系,現為越社主持工作負責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成員,蘭亭書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天目書院書畫社秘書長,紹興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紹興市墨趣會副會長,紹興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浙江省基礎教育地方課程《書法》一、二分冊主編,浙江省新編《寫字》教材編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范仲淹《道服贊》墨本欣賞
元代~錢選《浮玉山居圖卷》
中國繪畫成因與世變
辟穀,即避開五穀雜糧~如何辟穀?
人體穴位全解析——頭痛腦熱備用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魏晉風骨——孫文佳書法藝術欣賞
漢風遺韻,中華風骨——蔣彥紫砂藝術
仰望商周古籀 致敬秦漢風骨——李敬偉篆書藝術小記
王羲之的魏晉風骨與書法境界 王岳川
風骨:魏文帝曹丕的建安風骨
長安風骨——王西京絲路風情寫實人物藝術品鑒
魏晉風骨之 靈動飄逸
袁正宏教授:「師者風骨育桃李 醫道精誠懷天下」
魏晉風骨今何在 史航對話《廣陵散》主創
劉炳南:人文情懷 畫品風骨
談書法藝術之「風骨」
82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藝術人生」:有風骨 無媚骨
魏晉風骨,建安之韻
陳忠實趣事,「灞橋老漢」風骨記
蔡元培書法:清秀儒雅的文人風骨,有筆墨飄逸的娟秀品質
唐代為什麼推崇牡丹:雍容華貴呈吉祥,傲視群芳有風骨
樓蘭殘紙書法:與陸機《平復帖》、王羲之手札類似的魏晉風骨
七言勵志對聯,蔣少軍書法的魏碑風骨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 「育良書記」張志堅 一代演員的風骨
新古風國漫《魔道祖師》的情懷與風骨:縱馬江湖道,俠義英雄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