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名氣」怎麼這麼大?徐巷為何「姓徐」?句容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不!
「地名本尋常,亦可窺滄桑。」
村落地名,不僅是地理信息標誌,更是一份鮮活的歷史人文記憶。
每個地名都記錄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或史實,
蘊藏著一種特有的地方文化,
寄託著遊子們那一縷揮之不去的鄉愁。
身為句容人,你知道你所生活之處的地名從何而來?今天,小句來做一回「翻書黨」,為你「科普」一些句容特色地名的由來。
1
啣水沖的美麗傳說
啣水沖有四十多戶,一百多人口,是華陽街道城上行政村一自然村。
啣水沖雖小,卻是個古村落,《弘治句容縣誌》記載為「鹹水沖」。句容地方話「啣」和「咸」都念hán,漢字改革後,「啣」字被「銜」字代替;但村民仍然習慣寫「啣」字。
為什麼村名叫「啣水沖」?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原來這裡向北1公里,有個村子叫老合村,老合村原名叫「老鶴窩」,《弘治句容縣誌》記載為「老鸛窠」。村子的西邊有一座百家山,仙鶴常來做窩,當地仙鶴又叫老鶴,故名「老鶴窩」。後來「鶴」誤寫為「合」,成了「老合村」,現隸屬於西崗行政村。
傳說有一年,一隻在這裡做窩的老仙鶴孵了一窩小仙鶴。這年大旱,老合村地處崗坡,本來就缺水;老仙鶴在村上找不到水喂小仙鶴,急得飛出去到處找水,飛到南邊1公里處的村子,在這個村子的西面一個沖子里找到了水源,老仙鶴就一趟一趟銜了水來喂小仙鶴。隨後,老合村的村民跟著老仙鶴找到了水源,解了燃眉之急。之後就把這個村子叫「啣水沖」。
2
甪里先生與六里甸
六里甸是下蜀鎮六里行政村的自然村,位於下蜀集鎮南面3公里處。民國時期這裡設甪里鄉,1950年8月改為六里鄉,建隊改為六里大隊,現為行政村,村名均取自六里甸。
六里甸原為「甪里墊」,元《至大金陵新志》中作「六里店」。甪里是複姓,甪讀lù。
相傳漢朝初期,有四位高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四人為躲避戰亂隱居商山。四人德高望重,又極富盛名,時人稱為「商山四皓」。後經張良推薦,四人扶助漢室,得以重用。「四皓」中的甪里先生當時就隱居於此。村南曾有石碑一塊,上書「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甪里先生有一後裔是位老中醫,醫術高明,為人慈善,給人看病,童叟無欺。有些窮苦百姓沒有錢付藥費,他總說「葯你拿去,錢我給你墊,等你有錢時再給。」窮苦百姓不勝感激,口口相傳,都稱其「甪里墊」先生。十里八鄉的群眾,大病小病都來找他診治。以後就將此村叫「甪里墊」。
《弘治句容縣誌》載:「甪里丹井在縣治譚家橋澗底今存,相傳甪里先生煉丹於此,其井圓者、方者凡十餘。」志另載:「宋丞相曾布墓在縣北甪里店。」這裡「墊」寫作了「店」。因「甪」字是生僻字,不為一般人所識,句容方言「甪」與「六」音相似,又因村在下蜀鎮南六華里處,故後名為六里甸。
3
鮑子安起兵建鮑亭
寶華鎮鮑亭村是個古村落,《弘治句容縣誌》記載中,鮑亭是琅琊鄉二十五村之一。2004年3月,鮑亭村改為社區。
鮑亭地名的來歷要追溯到唐朝。唐朝,有個大將鮑子安,鮑子安老營駐地龍潭。古時,龍潭屬句容,包括現在的鮑亭。684年,皇后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雖說李旦當了皇帝,但所有軍國大事由武則天處理,李旦毫無實權,淪為傀儡。690年,李旦乾脆讓位於母后武則天。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武周」。
武則天以周代唐,大殺唐室宗親和功臣。傳說鮑子安與駱宏勛二人義憤填膺,輔助太子李旦,在揚州舉旗反周,後至鄭州兵敗。699年,廬陵王李顯被武則天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705年,宰相張柬之等起兵發動政變,擁中宗李顯複位,廢周為唐。李顯即位後,仍舊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與韋後勾結,朝政被皇后韋氏把持。710年,李顯被妻子韋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害。於是,鮑子安在龍潭鎮保李旦,再次起兵復唐。鮑子安再次起兵復唐時,就在此處紮營,並建有郵亭,故得名鮑亭。鮑亭即鮑子安老營駐地。
鮑亭之後分建二村,按上下位置,分為上、下鮑亭。但鮑亭現今已經沒有一個鮑姓的村民了。
4
陳武為什麼名氣大
陳武庄是原陳武鄉、現邊城鎮一自然村。位於句容城東北13公里、陳武集鎮的北面一兩百米處。
陳武庄並不是陳武集鎮及鄉鎮所在地,但奇怪的是,歷史上鄉名、鎮名卻偏偏以此庄命名。民國時期設陳武鎮、陳武鄉,1958年建社,公社駐地開始在趙莊,後來在段巷裡的馬路邊上新建集鎮,還是以陳武庄定名陳武。
陳武庄是古村落,南宋紹興年間建村。村名來歷要追溯到宋朝的陳文琥。陳文琥祖籍河南固始縣陳集鄉朴樹灣村。1112年,考中徽宗政和榜第七名進士。1128年,陳文琥任句容縣令。當時句容縣衙設在琅琊界,即原黃梅琅琊界村,黃梅的陳巷、北巷、南巷之陳姓屬其後裔。陳文琥第四子名陳應玘,當時管轄句容東鄉陳武地區。有一武姓夫婦,生一女無子,應玘相中其女,贅入武家,男陳女武,兩姓結合;又子在前,女在後,即陳在前,武在後,故取名「陳武」二字為村名,這就是陳武庄村名的由來。
陳應玘是陳武庄陳姓的始祖,現在陳武庄村北200米處有應玘夫婦的合冢。
5
顏真卿後裔後顏村
白兔鎮行香行政村有一個自然村叫「後顏」,「後顏」是《弘治句容縣誌》記載的古村落,時屬來蘇鄉。後顏村在龍山之北約3里的地方,過去又叫顏家村。村名源於唐代書法家、政治家顏真卿及其墓葬。
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顏魯公祠記》載:「顏真卿死後其子護喪葬句容虎耳山。」現存封土徑4.5米,存高2米。前為神道,南宋時尚存石龜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現已不存。《弘治句容縣誌》記載:「縣東三十里來蘇鄉有尚書顏魯公墓」 「……(顏真卿)德宗時為李希烈所殺……詔子顏碩護喪還至句容葬於來蘇鄉虎耳山。子孫迄今成族。」
顏真卿祖籍山東,後居西安,死後為何「歸葬虎耳山」?
顏氏先祖早就南遷,東晉南渡時,隨王室渡江,遷居於建康(南京)、江乘(句容北)一帶。幾代先祖死後均葬於今南京老山南麓。一直到唐朝,顏真卿在京任職時,才移居京兆萬年(今西安市)。平定「安史之亂」之後,曾一度來昇州(今南京)任刺史;此後即使調任他處,也多次來句容,憑弔其先祖。
顏真卿來句容時,曾經到過虎耳山,看中這塊風水寶地,遂將顏氏部分家族遺骨(九墳十八墓)安葬於此。還說過:「顏氏祖籍於此,我百年之後若能長久安歇於此,是一大幸也。」顏真卿被害後第二年,他的兩個兒子顏頵、顏碩按父親遺願,護喪把顏真卿歸葬於句容虎耳山。墓旁建有顏魯公祠。祠里有人看守。
葬父之後,子孫就搬來定居於此地,慢慢發展成族,成了村莊,所建村以顏姓定名叫顏家村。再以後,後裔越來越發達,人多了,分居兩村,村西的叫西顏村,原來的顏家村成了後顏村。後顏,意思是顏的後代。太平天國時,為逃兵災,大部分顏氏後代從後顏村遷移到7.5公里外現在的格橋頭村。格橋頭現屬邊城鎮橋東行政村。至今,村中顏氏還保存著《顏氏家譜》。
6
攀龍附鳳得徐巷
徐巷位於二聖集鎮以西,西靠赤山湖,是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明清時,徐巷名義城村。村名最早出現在元《至大金陵新志》,福祚鄉有義城裡。弘治志記有義城裡也有義城村。
原名義城主要源於古老拱橋義城橋(即今二聖橋)。義城橋後來被記作義成橋。義成橋就在村的東邊,與村僅隔一個田沖。橋為三孔石橋,古橋年代久遠,迄今保存較好。
義城改為徐巷是民國後期的事。原來該村住著徐姓和夏姓兩個大的家族,而徐姓家族勢力大,氣場足。據說汪偽時徐姓有人擔任過偽鄉長,民國時徐姓有人擔任句容縣參議員。徐氏家人還有個顯赫人物徐應鵬,是民國總統蔣介石的外甥女婿。 徐應鵬,徐巷村人,航空官校四期畢業,曾任國民黨空軍飛行第八大隊大隊長。在抗日戰爭「八·一四」與日本空軍空戰中立功,後來在一次空戰中全身被燒傷,跳傘得救,是一位空軍英雄。後升任國民黨空軍第五路作戰處上校處長。
所謂攀龍附鳳,有基於此,村子自然以徐姓為主,更名徐巷。
7
百丈圩里百丈村
百丈是郭庄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郭庄鎮西北部。明代,百丈一帶為布政里,《弘治句容縣誌》所載,時屬臨泉鄉。布政里得名於此地一吳氏「布政司」的爵位。布政里更名百丈村,源自於百丈圩。
古時,百丈圩屬赤山湖範圍。古代赤山湖很大,是「上元、江寧、句容、溧水四邑之水所歸宿」之處,湖面十分廣闊,橫跨上、句、溧三縣,煙波浩淼,接天連地。甚至在唐宋時期,整個赤山幾乎立在水中,唯有南麓趙巷一條窄窄的山路可以上山。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八月丙戌,命崇山侯李新,往溧水縣督視有司開胭脂河。」 胭脂河開通後,溧水、高淳諸湖之水,不再向東繞道臨泉鄉進入赤山湖,百丈圩才從湖水中漸漸全部露出。儘管此處地勢低洼,但因土地肥沃,再加上溝河縱橫,不易受旱,人們還是爭相前來開墾、種植。
百丈圩湖水未疏通之前,原先四周僅較高地方,有少數幾個村莊。後來湖水疏通退後,經過數十年,發展到了18個村莊。18個村的村民齊心協力,採用分段承包法,築了圩埂。因百丈圩圩埂四周各約百丈,故此圩稱為百丈圩。百丈圩十八村,上圩九村、下圩九村。1958年建隊時,將百丈圩內7個自然村組建大隊,因處於百丈圩定名百丈。
8
喊出來的白馬庄
白馬庄位於茅山以北,是原春城鎮,現茅山鎮永興行政村一自然村,永興村駐地。
《句容地名錄》載:白馬庄,傳說過去此處養過白馬,故得村名。但談到白馬庄的來歷,村中老人並不這麼說。
代代相傳,白馬庄最初叫戴國,後來叫白茅庄,最後演變為白馬庄。明代時,白馬庄居住著200多戶人家,當時叫戴國。所謂國,就是比村莊還要大的村落。村中有東西巷、南北巷,縱橫交錯,皆依崗築室而居,一片古式建築群。村上戴姓人家是大戶,人口眾多。據老人講,太平天國時期,戴國的人與房屋被全部殺光、燒光,村成為一片廢墟,戴國從此消失。現在村上老年人對戴國遺址上的地塊,習慣地稱為戴國或戴國崗。
《朱氏宗譜》中記載:朱秫,「居劍塘因游茅山,見其山明水秀,土沃風淳,遂卜居於白茅庄之始祖,子孫世居焉。」朱秫是朱熹第十五世孫,從江西徽州婺源搬遷到靠近張廟的劍塘(鈐塘),一次到茅山遊玩,路過此地,看到這裡沒有人家,田塊雖荒蕪,但風水頗佳。隨即把家遷移到這裡,耕種田地,繁衍成族。當時村子建在戴國遺址附近,還沒有村名,朱秫就同幾個兒子商討村名,因這裡靠近茅山不遠,又是不毛之地,就起名為白茅庄。
1938年夏,陳毅率領新四軍挺進茅山。一天,陳毅和時任團長的段煥競來到白茅庄村,看該村地理位置好,距茅山10多公里,既安全,又便於行動,就住了下來。新四軍和地下黨經常出入該村,陳毅還定了一條聯繫暗號:「牆頭上扣馬——白馬庄」。一來二去,將白茅庄喊為白馬庄,一直沿用至今。白馬庄是新四軍喊出來的。
9
因唐朝皇妃得名的唐陵
唐陵位於茅山西南,是原磨盤鄉、今天王鎮的一個自然村。唐陵是個古村落,《弘治句容縣誌》上記載,時屬承仙鄉。
村名的來歷,與此處的一座陵墓有關。
傳說唐朝有位皇帝的妃子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這位妃子是位出類拔萃的女子,美麗又賢惠。
因為她才貌出眾,被選入宮中做了妃子。在宮中生活簡樸,吃的是粗茶淡飯;她知道百姓的甘苦,曾多次幫百姓講話,因此百姓都稱她為「賢妃」。
一天,她隨聖駕來茅山巡遊,不料身染重病無治而故。臨終前,請求皇上把她安葬在家鄉。皇上答應了她的要求,安葬那天,十里八村的人都趕來送葬,哀慟哭別,草木動容。
時間推移,這裡漸成村落,因唐妃與其陵墓,因此村莊得名唐陵。
《光緒續纂句容縣誌》記載:「唐陵,唐代一妃葬於此地,故名唐陵。」
後來這裡造一廟,名唐陵庵。《弘治句容縣誌》載:「唐陵庵在治東南六十里承仙鄉,元至元間,道士趙宗岩建,今歸青元觀。
10
以古城東門命名的東門社區
東門社區以古城東門命名。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句容城有五門六關。五門,是句容城的五座城門,六關,是城外設的六道關口。東門在五門中最具人氣。東門位於東大街的東端,是進城出城的要道。過去南鄉、東鄉人進城上街,常州、蘇州、杭州人去南京路過句容,北鄉、西鄉人,甚至南京人上茅山敬香,都要進出東門。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城牆,並題城門額:太平門。但民間仍稱東門。自東門設太平門後,歷古以來,每逢春節年初一早上,居住在城裡的男女老少,無論是官商富戶,還是平民百姓,均出太平門,跑到東門橋上,祈盼禱告,新年一家老少平安無事,這成了句容城一道年俗。直至古城牆拆掉幾十年後,居住在城裡的一些老居民,仍保留著這一習俗。
寧杭公路開通後,車站就設在東門,更讓這裡車水馬龍,人流如潮。1954年,句容城牆開始拆除,北門、南門、西門一個個不復存在,最後留下了東門城樓。殘存的東門城樓1979年拆除,1982年擴建商場時,殘留的東門北側一段城牆全部被拆。作為城門的東門雖然遠去,但它卻作為地名留存了下來。這一帶有東門橋、東門市場、東門水岸……直至今日,句容城有了太大發展變化,但東門人氣依然很旺,逢年過節,東大街至東門一段,商鋪攤位個挨個,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走路都能走出一身汗。
11
石獅取自南康郡王墓前石刻
石獅村地處句容西部,離縣城8公里,北與江寧上峰毗鄰。 石獅地名來歷於境內一對南朝梁代蕭績墓前的古迹石刻—石獅。
其實石獅不是獅,而是南朝巨型石刻辟邪。辟邪名稱古老又生僻,逐漸被人淡忘。因其形似獅,以為是石獅,故人稱其為「石獅子」,並得地名。
這對石獅在句容城西北9公里石獅溝村的開闊平地上,系南朝梁代康王蕭績墓前的石刻。與帝墓陵前頭上長角的石天祿、麒麟不同,這對石獅頭上無角,稱作「辟邪」。「辟邪」,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種尊奉的神獸。安置於康王蕭績墓前,作為侍衛與儀仗。蕭績(505-529年),是梁武帝蕭衍的第四個皇子。據史書記載,蕭績非常孝順,由於母親董淑儀去世,哀傷過度,於梁中大通元年(529年)病故。他死後,蕭衍念他生前曾表示非常羨慕其兄蕭統(昭明太子),能跟「山中宰相」陶弘景讀書,所以特地將他葬在陶弘景修鍊的句容,按制其墓前設置辟邪。
蕭績墓石刻是全國現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為宏偉的一處。1956年江蘇省列為一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江蘇省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歸入南朝陵墓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家住石獅附近的村民,都奉石獅為神靈,把它當神獸。一般生下嬌慣的孩子,都要來給石獅掛紅,認石獅做乾爹乾娘,以免病消災,這在當方成了風俗。每當看到石獅身上返潮「冒汗」時,就知道天要下雨了。於是多少年來,這對石獅便成了附近村民的「氣象台」。當地有民謠說:「石獅常泛青,遍地出黃金。」意思是說,如果石獅身上時常泛潮,甚至長出青苔,表明這一年雨水充足,必然會獲得豐收。
12
養馬養出馬埂村
在袁巷的東北,有一座山,海拔362.8米,因山形狀像馬,故名馬山。馬山的西面有個自然村,叫馬埂。
《句容縣地名錄》載:馬埂,在馬山下游,曾打過一個壩埂,村在埂下,得名。
光緒志記略,清朝後期,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後,一部分太平軍退守至此,他們在這裡依山用石塊和黃土磊起大埂,建了兩個土圍子圈養戰馬,當時形成為東、西兩個馬院子。
馬埂村西北有一個土崗,當地村民管它叫馬堆。相傳,太平軍曾在此集中掩埋戰馬屍骨,日久成塚。還說在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天王寺一帶的動靜,太平軍士兵還拿它當瞭望台,在上面設了瞭望哨。
太平天國硝煙散盡,這裡已是荒無人煙。此時,河南光山、安徽安慶、蘇北等地遭遇災荒,許多人家舉家逃難,來到句容。其中有姓程的和姓彭的兩戶來到了今天的馬埂村,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在這裡落了戶。面對那大埂般的馬圈子,就為這個地方取名為馬埂。抗戰時期,又有一戶董姓逃避戰亂在這裡安家。聚集成村後,村以地處馬埂被叫成了馬埂。至20紀末,馬埂已擁有300多戶,1000多人口。
13
赤山湖南岸的赤岸
赤岸地處古代赤山湖南岸,唐宋時期蘆亭是個渡口,《光緒續纂句容縣誌》載,赤岸得名於唐代大詩人王維過蘆亭《送封太守》詩:
忽解羊頭削,聊馳熊首轓。
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
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
百城多侯吏,露冕一何尊。
詩中丹陽郭是指古代的丹陽郡,在今江寧與安徽當塗交界的小丹陽鎮,六朝時丹陽郡治所廢。赤岸村是以詩中的「赤岸」而得名。
※《戰狼2》已破40億!馮小剛:那是不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
※撞臉吳亦凡、鹿晗?快看這些比男生還帥的女孩子
TAG:FFC組合 |
※萬盛這些地名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你所不知道的地名演變史,「吳忠為什麼叫吳忠」
※你是哪裡人?我是荊州的。荊州不是古地名嗎?難道還存在嗎?
※尼瑪縣?太監弄?滿屏都是尷尬,你又知道幾個詩一般的地名?
※你知道定西各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台州「黃岩」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多少?
※崇明那些稀奇古怪的地名傳說你聽過幾個?
※北京這些奇葩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太有意思了!
※涵江地名背後的故事,原來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三亞這些地名的由來,你都知道幾個
※崇明這些稀奇古怪的地名你聽過幾個?
※含谷地名來歷不簡單,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撫順帶有「高麗」字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閻錫山最迷信!因為忌諱,改了兩個地方的地名,還做了這件荒唐事
※娛樂圈十位名字裡帶地名的明星,你還知道哪幾位?
※解答:為什麼明朝以前用秦、晉地名封王,清朝卻改成了恭、睿這樣的「吉利話」?
※你的家鄉有哪些奇葩地名,敢不敢曬一曬?
※這些「雷人」的地名,別想歪了……網友笑噴了!你有沒有被雷倒!
※常熟這些地名怎麼來的?史上最全解釋來了!
※北京的地名為什麼這麼土?不是三里屯就是十里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