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美援朝期間的周恩來

抗美援朝期間的周恩來

朝鮮戰爭爆發時,周恩來任政務院總理,還兼任中央軍委主持常務工作的副主席。在這危急關頭,周恩來受毛澤東委託,主持中央軍委會議,直接領導東北邊防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組建,參與抗美援朝的決策。周恩來還具體部署志願軍部隊進入朝鮮,事無巨細,悉心關照,並按照斯大林的意見,「統一指揮」中朝部隊,保證了抗美援朝決策的貫徹實施。周恩來的參與決策和親力親為,是舉世矚目的抗美援朝戰爭能夠獲勝的重要因素。

抗美援朝期間的周恩來

組建東北邊防軍

1950年7月1日,美國首批參戰部隊在釜山登陸。7月7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由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研究保衛國防、組建東北邊防軍問題。

根據美國軍隊武裝侵略朝鮮的新形勢,為防患於未然,應付最壞情況的發生,周恩來傳達了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會議初步商議了邊防軍所轄部隊與部署、指揮機構設立以及領導人選配置、政治動員與後勤保障、車運計劃與兵員補充等相關問題。

7月8日,周恩來接見定於當日出發赴朝鮮的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柴軍武一行。他指出,現在美國地面部隊已經在朝鮮參戰,美帝國主義必糾結更多的國家出兵,所以朝鮮戰爭長期化很難避免,這就會帶來影響全局的一系列複雜問題。現在朝鮮人民處在鬥爭的第一線,要向朝鮮同志表示支持,看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做,請他們提出來,我們一定儘力去做,保持兩黨兩軍之間的聯繫並及時了解戰場的變化。

當天,周恩來約見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介紹中央在朝鮮內戰爆發後對時局的估計和對策。他指出,我們看待當前國際形勢,只有堅持「懼無根據,喜不麻木」的態度,才是正確的。目前,我們在外交上要譴責美帝國主義侵略台灣,干涉中國內政;在軍事上陸軍繼續複員,加強海軍、空軍建設,推遲解放台灣的時間。

7月10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再次主持中央軍委會議,最後商定組建東北邊防軍的各項問題。

根據7日、10日兩次會議精神,中央軍委於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一、抽調第13兵團(包括第38軍、39軍、40軍),第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這些部隊最遲限於8月5日前抵達指定地點,完成集結。二、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三、以15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13兵團領導機關,以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沛然(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13日,周恩來將《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送毛澤東審查並函告《決定》起草的簡況,毛澤東當天批示:「照此執行。」

這樣,東北邊防軍宣告正式組建。周恩來以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的身份直接領導東北邊防軍的組建工作,對東北邊防軍領導機構的組成、抽調部隊、運輸組織、整訓工作、武器裝備調整和兵員補充、後勤供應等都有具體細緻的落實方案,組建工作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組建東北邊防軍本來是應對朝鮮內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但是,朝鮮戰場上朝鮮人民軍被美軍遏制了攻擊勢頭,由優勢轉為劣勢,動用東北邊防軍的可能性在增大。

至9月初,周恩來多次召集中央軍委有關部門開會,商談加強東北邊防軍的問題,並起草《關於加強邊防軍的計劃》。決定將東北邊防軍兵力逐漸增加到11個軍36個師。《計劃》對邊防軍兵員補充、武器調整、彈藥補充和後方勤務等重要事項作了詳細規定。

周恩來還就組建更多的空軍作指示:空軍要設法在航空學校第二期學員畢業後,即組建一個建製為3個團的噴氣式殲擊機航空師。

協助毛澤東決策

9月15日拂曉6時30分,美軍第一陸戰師所屬第五陸戰團首先在朝鮮半島蜂腰部的仁川登陸。16日,洛東江前線美韓軍共10個師大舉反攻,朝鮮人民軍進攻釜山失敗,戰局急轉直下。

10月1日,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麥克阿瑟狂妄地向朝鮮發出「最後通牒」,要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鬥」。

同一天,斯大林給中國領導人發來要求中國出兵的電報,希望中國立即派出至少五六個師到三八線,以便朝鮮組織起保衛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戰鬥。深夜,金日成緊急約見中國駐朝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請求。金日成還派出特使、勞動黨中央常委、內務相朴一禹赴京,送來請求中國出兵援助的親筆信。

接到金日成請中國派出援軍的請求,毛澤東無法入眠,叫秘書打電話通知朱德、劉少奇和周恩來來一趟,商量對策。大家一直談到天空泛白,對調動中國部隊入朝參戰有了初步方案。毛澤東說:「恩來,這一仗,看來是躲不過去嘍,我們要把我們的想法與斯大林同志報告一下,必須要取得他的支持!」

周恩來對毛澤東說:「主席,你看,我們可以發個電報給斯大林,電報是不是這樣說—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將預先調至東北的12個邊防師於10月15日開始出動,抵達北朝鮮的適當地區,不一定要到三八線,主要目的是遏制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面情況,以等候蘇聯武器的到達。蘇聯武器到達我軍裝備起來後,我軍即可配合朝鮮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毛澤東表示贊同。

一夜未眠,10月2日,毛澤東立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出兵援助朝鮮的問題。

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吃驚地發現,他認為出兵朝鮮已經是十萬火急的事了,但對出兵朝鮮持懷疑和反對態度的同志不在少數,會議沒有能夠形成決議,因此決定10月4日再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出兵朝鮮作戰問題。周恩來受毛澤東委託,派飛機至西安接彭德懷到北京開會。

10月3日,金日成再次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10月4日—5日,毛澤東繼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在4日上午的會上,毛澤東說:「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但大家對出兵朝鮮意見還是不能一致。

下午開會,周恩來表態支持出兵。而這次會議上,支持出兵態度最堅決的是彭德懷,他對出兵援助朝鮮問題早已經過反覆考慮,胸有成竹。他對毛澤東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

最後,政治局經過充分討論,認為大敵當前,情況危急,咬著牙也得打這場戰爭,已經沒有多少迴旋餘地。會議終於統一認識,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為貫徹落實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重大戰略決策,10月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黨政軍高級幹部會議,研究部署志願軍入朝作戰事宜。會上,周恩來強調了出兵決策的正確性,他說:「現在不是我們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敵人逼著我們非打不可。我們的自衛是正義的,正義戰爭最後一定會勝利的。現在朝鮮政府一再要求我們出兵援助,我們怎能見死不救呢?黨中央、毛主席決心已定,因此現在不是考慮出不出兵的問題,而是考慮出兵如何爭取勝利的問題。」

周恩來接著指出,美國雖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但它侵略成性,沒有人民的支持,失道者寡助,在政治上是孤立的,在本質上是虛弱的,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在軍事上,戰線太長,後方太遠,兵力不足,士氣不高,同盟者內部矛盾重重。因此,在朝鮮人民處境危急,我國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我們儘管有許多困難,也決不能坐視不顧。出兵參戰,既是朝鮮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需要,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當前和長遠利益的需要。因此,只有出兵參戰才是積極而正確的決策,「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長驅直入,一直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撤退下來的一小部分朝鮮部隊退到中朝邊界地區,眼看就要被美軍趕過鴨綠江,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危在旦夕。

三八線,是中國領導人決定出不出兵的一條底線。一旦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勢必出兵。

8日,毛澤東以軍委主席的名義發布了《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與蘇聯談判

10月8日,周恩來受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委託,與前往蘇聯治療休養的林彪一起飛往莫斯科。次日,在布爾加寧的陪同下,再飛蘇聯黑海之濱的克里米亞,與正在那裡休假辦公的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商談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爭取蘇聯給予中國武器裝備援助及向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的問題。

周恩來是談判高手,確定的會談策略是:中國能不能出兵,關鍵要看蘇聯的軍需後勤提供是否有保障。中國經濟百廢待興,抗日戰爭加解放戰爭已經打了11年,軍隊是成長起來了,作戰經驗豐富,但軍備不足,要與美國打的是一場現代立體戰爭,毛澤東的觀點是戰之要勝,如果打不勝,這場戰爭就不能打。打勝,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力應該沒有問題,最可擔心的就是軍備供應,而這隻能要求斯大林出大力氣了。

因此,周恩來此行,就是要求蘇聯出動航空兵給志願軍提供足夠的空中掩護,幫助志願軍掌握制空權。

周恩來是務實的,在與斯大林見面後沒有唱高調,沒有痛快表態中國準備出兵,而是充分提出這場戰爭的重重困難。更何況,中蘇剛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血與火的考驗來了,周恩來要試試斯大林這個「同盟」者的決心有多大,是不是真的敢於拋灑熱血、義不容辭。

在10月10日的會談中,斯大林說,北朝鮮最多還能撐一周時間。周恩來強調了出兵的困難性,他說,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出兵援助朝鮮的問題,出兵,是在蘇聯能夠迅速提供中方所需的裝備前提之下,中國軍隊特別需要的是蘇聯提供空中掩護。同時,需要蘇聯援助中國軍事裝備,提供各種類型的武器彈藥,還要提供陸軍輕武器的製造藍圖供中國仿造;反之,如果這方面的條件得不到保證,要中國出兵就顯得比較為難。參加會見的林彪本來就不願意打這一仗,當然也心照不宣,附和周恩來的觀點,一起強調出兵困難。

斯大林皺起了眉頭,心中很不痛快,本來他認為周恩來、林彪是來向蘇聯通知出兵的,怎麼還會有這麼多講究?

10月11日,周恩來與斯大林又進行了整整一天的會談。斯大林表示願意提供16個志願空軍團協同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但要蘇聯立即出動空軍協同志願軍作戰有困難,原因是蘇聯遠東空軍還沒有準備好,要能夠作戰,需要有兩個月至兩個半月時間才能裝備起來,並詢問能不能由蘇方提供戰機,由志願軍來組建自己的空軍?

周恩來很明白,斯大林還是不想蘇聯直接捲入,便直率地否定了斯大林的這一主張,他濃眉一挑,對斯大林說,這樣做是不太行得通的,將飛機接運到中國,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況且,中國也沒有航空兵,要中方人員現在駕駛作戰飛機投入戰鬥,不太可能,何況還有一個由中方付款的問題,這在財政上更會帶來很大問題,必然極大地影響中國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

斯大林悶悶地聽著,搖搖手說:「你說得有道理,但蘇聯的情況明擺著,不可能直接進入朝鮮作戰,蘇聯完全可以滿足中國所需要的飛機、大炮、坦克等軍事裝備,但蘇聯空軍沒有準備好,須兩個月或兩個半月才能出動。」

周恩來還想作最大的爭取,對斯大林的「結論」不置可否。這次會議結論分別打電報正式通知北京和平壤。

爭取蘇聯空軍掩護不過是一個減少犧牲、增加勝算的額外條件,而非毛澤東考慮參戰的必要條件。周恩來在與斯大林的談判周旋中,很好地把握了毛澤東這一決策的精神,既維護民族利益,又體現了國際主義精神。

周恩來向斯大林提出8個問題請求答覆,其中有蘇聯政府除派出志願軍空軍參加朝鮮的作戰外,可否加派掩護空軍駐紮於中國近海的各大城市?蘇聯政府的援助,除飛機、坦克、炮類及海軍器材外,中國政府還請求在汽車、重要工業兵器及其他兵工器材方面,也給予信用訂貨的條件,並隨電附上中國政府第一批關於各種炮類及附屬器材的訂貨單。

周恩來於10月18日返回北京,當天出席毛澤東主持的再次研究出兵援朝等問題的中共中央會議。會上,周恩來介紹了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會談的情況。

10月18日,「聯合國軍」佔領平壤。當晚21時,毛澤東電令鄧華等13兵團領導同志:「4個軍及3個炮師按預定計劃入朝作戰,自明晚從安東(今丹東)和輯安(今集安縣)開始渡鴨綠江」。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率先從輯安渡過鴨綠江,後續部隊從安東、河口(即寬甸縣長甸鎮河口)以及輯安入朝作戰。為了保密,渡江部隊每日黃昏至次日凌晨4時行動,5時以前隱蔽完畢。

是時,美軍已經佔領了平壤,朝鮮政府遷往江界市。南朝鮮陸軍第六師的部隊已進抵鴨綠江畔楚山郡,美國空軍飛機多次進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市附近的機場與交通線。美軍消滅朝鮮似乎就在眼前了,但他們不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開進朝鮮,迎面而來!

斯大林得知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入朝,感動得掉下了眼淚,連聲說,還是中國同志好,中國同志好。

組織抗美援朝

鑒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舉北上,直撲中朝邊境,毛澤東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渡江後放棄原先與彭德懷議定的防禦戰計劃,改為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方針。

周恩來立即進行全國社會和輿論的總動員。10月21日、23日,周恩來邀郭沫若、馬敘倫、章伯鈞、王崑崙座談抗美援朝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回答問題,指出:一部分人中存在著親美、崇美、恐美和對中朝兩國力量估計不足的錯誤思想。通過此次座談,大家取得了抗美援朝問題的共識。

10月24日,周恩來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作題為《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報告,他指出,由於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正處在困難時期,我們如坐視不救,敵人必然繼續前進,咄咄逼人,直到鴨綠江邊,然後再做第二步文章。所以,我們要理、要管。只有管,才能使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讓它知難而退,然後可以解決問題。不過,我們在國內要鎮壓敵特的搗亂破壞,鞏固廣大人民內部的團結,經濟建設不能停止,重工業要有重點地恢復,水利、鐵道、紡織這幾個方面的建設要毫不動搖地進行,並且要照顧到人民生活的改善。

強龍出擊,氣勢如虹。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突然對敵軍發起攻擊,打響了入朝作戰的第一槍,用了一個多小時便佔領了溫井,殲滅敵軍。志願軍首戰告捷,將美韓軍隊擊退數十公里,中朝邊境的壓力頓時減輕。

到11月,蘇聯遠東空軍準備完畢,開始飛到朝鮮北部上空作戰。朝鮮人民軍退到中國境內的部分主力部隊也整編完畢,準備投入作戰,朝鮮空軍也有一部分部隊可參加作戰。而迅速組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也開始升空,可以邊訓練邊參加實戰了。於是,中、朝、蘇三方作戰部隊的協調指揮成了作戰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11月中旬,毛澤東致電斯大林,建議由金日成、彭德懷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組成三人小組,統一指揮中、朝、蘇三方部隊在朝的作戰。斯大林複電表示同意並提議這個三人小組應「由中國周恩來統一指揮」,並將同一電報發給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從此,周恩來肩負起中、朝、蘇三方部隊在朝鮮作戰的協調指揮重任。

11月15日晚,周恩來會見斯大林私人代表沙哈羅夫,得其報告:斯大林來電建議,為增強蘇聯空軍在中國志願軍後方對美空軍的作戰,擬增派120架「米格-15」噴氣式飛機,分兩批來華,增加到別洛夫空軍師中,並由此成立軍一級的指揮機構。周恩來與沙哈羅夫確定:蘇聯空軍除使用安東、鞍山、遼陽、瀋陽的機場外,並在安東附近再修一個機場供其使用。

周恩來把戰爭的方方面面問題全部考慮到了。一是做好做實東北後勤保障工作,動員各方力量投入保障。二是於11月初指示相關部門,立即著手建立第一批共有10萬床位的醫院,明年一季度再建第二批10萬床位的醫院,為收治志願軍傷病員做好充分準備。三是協調各民主黨派發表宣言,闡明中國人民對於朝鮮問題的嚴正立場: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自願的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任務而奮鬥。四是為了防止美國軍隊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空襲,指示相關部門協調建立全國性防空組織,除北京外,各大行政區,主要是沿海的東北、華北、華東、中南也都要建立,建立健全大城市、工礦企業的防空措施。五是開展支前運動,向東北地區增派幹部,加強力量。六是叮囑志願軍司令部注意防空安全,指示:「為保證志司指揮部機關及其領導同志的安全,中央責成志司黨委應形成決議,規定志司駐地應經常變動,電台應分散安置,防空洞必須按標準挖好,並布置地下辦公室。凡遇敵機來襲,負責同志必須進入地下室,任何同志不應違背。」

周恩來主持成立中朝聯合司令部,統一作戰指揮。12月上旬,周恩來受毛澤東委託,與金日成在北京協商,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的人員,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雄(朝方)任副司令員,朴一禹(朝方)為副政治委員,統一指揮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境內一切作戰及其有關事宜,聯合司令部的一切命令均經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下達。經周恩來與金日成協商,在聯合司令部之下,於1951年3月中旬和8月上旬,又先後組成了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和戰時管理朝鮮境內鐵路運輸的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解決了中朝兩軍作戰的統一指揮問題。

有周恩來的悉心協助,毛澤東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每一步就顯得十分得心應手。毛澤東幾乎每天都要拍電報給彭德懷,對他的彙報進行答覆,對前線情況進行分析,對彭德懷的作戰計劃予以定奪,並在總體戰局上作出預判和決策。

從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先後進行了5次大戰役,中朝部隊共殲敵23萬多人,把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以南,保證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繼續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恩來的交涉下,蘇聯終究是給予了積極支持,也作出了相當的犧牲。在兩年零8個月的朝鮮大空戰中,蘇聯空軍先後有12個飛行師、2個高炮師、1個航空技術偵察師先後從中國境內出擊朝鮮上空參戰,參戰總人數72,000人,1952年一年就達26,000餘人。蘇聯空軍共擊落美國各種飛機1300多架,其中有200架「超級空中堡壘」—B-29型轟炸機,共犧牲了135名飛行員。蘇聯還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2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

也正是因為朝鮮戰爭的鮮血凝成的友誼,中蘇關係緊密起來,從1952年起蘇聯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建設全面的工業體系,這些援建項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幾十個工業項目被合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重點項目,為中國冶金、石油、礦山採掘、煤炭、發電、電力裝備、機械製造、紡織、造紙、製糖、航空、航天、交通、國防兵器製造等方面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從此開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建設。

責任編輯 趙曉帆

郵箱 zxf2014@wsjh.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中共第一批黨員印象記
《新華字典》小史
梅蘭芳和他的子女們
諸葛亮隨身攜帶羽扇,並非是用來涼快,而是有特殊意義的!
二戰期間,兩個理論一字之差,讓日本搜尋多年卻無緣大慶油田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抗美援朝期間,到底有多少志願軍犧牲在朝鮮?
美國稱朝鮮最後時刻取消冬奧期間美朝會談
抗美援朝期間,黨中央為何連續給彭老總發了兩封電報,讓他回國?
訪談|齊錫生:抗戰期間的中美合作與矛盾
齊錫生:抗戰期間的中美合作與矛盾
抗美援朝期間,彭德懷一句話讓美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曾經的清朝八旗子弟,抗戰期間,皇帝成傀儡他們卻成烈士
抗戰期間蘇美對華航空幫忙
抗美援朝期間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戰報
周杰倫新年期間帶家人巴黎度假,幸福美滿!
民族英雄劉永福,甲午期間赴台抗日,台灣淪陷後仰天捶胸嚎啕大哭
抗美援朝期間,陳賡用這戰術把美軍打的團團轉!
抗美援朝期間,被俘的國軍將領紛紛支援,為前線炒乾糧捐衣物
抗美援朝期間,彭德懷問消滅多少美軍合適,毛主席伸了一根手指頭
抗戰期間,中國的和尚道士在抗日,那日本的僧侶在幹什麼
國慶期間,錢財來勢洶洶,迎來新希望,下半年,3生肖枯木逢春!
羅志祥周揚青紀念日隔空秀恩愛,連秀七年,分手期間也堅持表白
老照片:抗戰期間的中國軍人
抗戰期間大漢奸劉雨田,曾給日軍買飛機,死前大喊日本會為他報仇
抗日戰爭期間,韓復榘因為什麼被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