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張傳票,看自媒體與大企業的相愛相殺
自媒體也成了「高危職業」,近來又一樁很有爭議的訴訟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手機領域的KOL、微博自媒體建華wei業,因為在微博上發文批評小米存在虛假營銷、欺詐消費者等問題,收到了小米的傳票。
建華wei業和小米的訴訟案已經拉扯了相當長的時間,2016年小米就起訴了建華wei業的運營者李展。整個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小米說建華wei業侵犯企業名譽,誤導消費者;而建華wei業同樣在微博上經常與粉絲分享案件的進度,並稱小米存在「以大壓小」的嫌疑,對於自媒體正常的反面意見不能接受,並曝光了很多事實上的證據,包括央視《新聞直播間》對小米凈化器的曝光、《法治周末》頭條報道證明小米黃牛黨亂象,以及若干份小米敗訴的判決書證明小米虛假宣傳。
案件進行到前兩個月,一審法院海淀法院以「缺少事實根據」為理由做出了不利於建華wei業的判決。雖然微博上已經有些網友開始曬判決的具體結果,甚至包括具體的賠償金額,不過建華wei業也在微博上表明,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收到判決書。
訴訟到了這裡,因為終審判決還沒有進行,我們也很難說孰是孰非。從事實上來看,建華wei業提供的證據也很有說服力,包括央視等主流媒體曝光小米產品、營銷專題。也正因為這一點,建華wei業對於海淀法院以「缺少事實依據」為由判敗很不服,提起了上訴。不僅如此,還在鄭州法院對小米進行了反訴,可以說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而在建華wei業訴苦的長博文《寫在與小米二審開庭前》當中,他還提到了更有意思的一點:在他和律師在鄭州法院進行了反訴之後,此前一直拖沓的二審,非常巧合地加快了進度,並且是在朝陽法院。
建華wei業在博文中隱約透露了無奈,作為勢單力薄的自媒體,面對小米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原本就在法務團隊上不能比。而且,小米方還故意卡著反訴的開庭時間,利用自身在當地法院的優勢,以此提高判勝幾率,期望在反訴案開庭之前一錘定音。
建華wei業的訴苦,其實說白了就是大企業在當地法院的「司法遊說」優勢。所謂的「司法遊說」,就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通過庭外遊說活動,讓法院盡量做出己方有利的判決。具體到企業身上,遊說的資本則是在當地的納稅、帶動的勞動力等指標。毋庸置疑,像小米這樣大企業的「司法遊說」資本,要比建華wei業這樣的自媒體人大多了。
其實不用奇怪,「司法遊說」一直是存在的狀況,也被很多人吐槽過。很早之前,Pingwest就曾發表過文章,曝光騰訊的「司法遊說」:騰訊不管大小案件,只要在深圳南山法院開庭,勝率總是高的出奇。我們熟知的快播案、劉春寧內部腐敗案,其實初期都是在南山法院進行的。包括當年的QQ「珊瑚蟲」外掛案、騰訊對《計算機世界》那篇具有爭議性報道《「狗日」的騰訊》的起訴案,以及「3Q大戰」的起訴與判決。
著名的媒體人、TechWeb創始人祝志軍甚至曾經在微博上吐槽:「誰要跟騰訊玩命,就讓它跟騰訊公司旗下的深圳南山法院玩命」。著名科技評論人洪波(Keso)也曾對此發表評論表達不滿。
也許正因為這幾年中國科技企業的快速壯大,讓企業訴訟媒體人的案例越來越多。遠的不說,就一年來,就有美團點評起訴自媒體互聯網分析師于斌」造謠,索賠1000萬;百度起訴自媒體「GQ實驗室」名譽侵權,索賠500萬;滴滴起訴公眾號「眾程」侵犯名譽權,索賠15萬元;瓜子二手車起訴自媒體「互聯網一些事」侵犯名譽權;摩拜單車起訴自媒體「磐石之心」侵犯名譽權,索賠100萬……
有的人會說,這是中國科技公司在法律維權意識上的進步,我看到的是媒體人與企業方關係的轉變。與當下企業動輒起訴媒體人的狀況相反,互聯網發軔時期的媒體人擁有非常強的話語權。那時候的互聯網企業也都還在艱難中前行,所以才會有坊間流傳的一些事,譬如周鴻禕親自跑到donews創始人劉韌家裡安裝音響。
一直以來,媒體都被稱作「第四權力」,記者被冠以無冕之王,早些年的科技媒體也的確享受了這樣的地位。20年過去了,媒體還是當年的媒體,只不過當年襁褓中的互聯網初創公司轉眼成了絕對的資本力量,如今的媒體人也就失去了話語權。其實從這個角度來推測,自媒體雖然老是被人詬病信口開河、標題黨橫行、內容監管鬆散,但很少有人會真的造謠生事,惹禍上身。
對於大企業自身而言,起訴自媒體就像「獅子搏兔」,最後即使得到補償,也彌補不了龐大法務團隊的開支。而且,難免被輿論口舌「以大欺小」,企業的外在形象甚至會因此變得更差。
相比發傳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另外一些企業的做法比較隱蔽,通過資本的力量把控企業輿論,如阿里此前就曾大量收購、入股各大媒體,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其實不管是直接起訴,還是通過資本力量影響喉舌,對互聯網崇尚的言論自由都有一定反作用。每個企業家都會說中國的商業輿論環境比較複雜,總會有人出來挑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每個在中國創業的企業家都要有的覺悟,龐大的中國商業消費市場的背面,就是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所以說,也許自媒體人的批評意見會有些刺耳,甚至有的有失偏頗,但也不能形成「不能容許市場上存在刺耳聲音的自大」。
談了很多自媒體與企業方「相愛相殺」的話題,其實最好的做法一直都擺在企業面前,那就是坦蕩做企業,不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媒體輿論上,踏實做好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才是根本。
事實上有一些崇尚低調、內斂的企業,走的就是這條路。如出身帶著軍工基因、堅持產品品質堅如磐石的華為,在這個互聯網紛擾的時代,不盲從、不蹭熱點,以品質說話,在所謂「互聯網手機」概念鼎盛時低調潛行。幾年過去了,沒有人再提曾經的各種噱頭,華為在手機領域也後發制人,成為行業領先者。
再比如被稱作「深圳小蘋果」的大疆無人機,很早前就是國際上罕見擁有很高讚譽的中國製造企業,是國外無人機玩家心中的絕對明星。但是大疆很少藉此炒作宣傳,因此在無人機玩家相對較少的中國,知道的人還是偏少。
由此來看,將精力放在產品上的企業,才能在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也保持著非常內斂厚實的企業形象,媒體也很少有挑刺的聲音,這才是解決媒體與企業間摩擦的最優做法。
※華為:小米你看我亮銀版上市了!
※號稱配置「三年不落後」小米Note 2被米6「插刀」無奈降價
※為什麼魅藍E2會比小米5X更值得買,看了這個就知道了
※小米科技內控總監劉少順:起承轉合的財務人
TAG:小米 |
※隨著物聯網的出現,「雲計算」的接班人也誕生,各大企業爭相研發
※相比傳統車企,小鵬更像是一家「以慢制快」的互聯網企業
※和大型企業相比,小企業可能並不是安全的薄弱環節
※企業家詩人|盧霞:早知勿種相思骨,淡看閑雲不動情
※自如事件引發的思考,消費者的利益才是一家企業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需要真相,電影企業不能再這樣殺雞取卵
※中國五大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恆大地產稱霸,你買過他們的房子嗎
※中國富豪爭和企業家相選擇外國護照,原因何在?
※土耳其企業家:我們的發展壯大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造福世界的一個縮影
※中國企業大變革,大企業逐漸失去活力,輕鬆的工作環境最受歡迎
※保健品誇大宣傳,其實也不算新鮮事,一百多年前這家企業玩得很6
※歐盟表示頭疼:反傾銷也阻止不了中國電動自行車企業的「碾壓」
※此人出身貧寒,卻打拚出一家百年歷史的企業,背後故事可謂傳奇
※直銷企業「如新」業務員去世前細節披露:有病不吃藥,每天對著視頻大喊大叫!
※業績下滑侵蝕數家電子製造企業,這些因素影響大!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機械製造業出海企業如何垂直化掌控海外客服與售後
※對,沒聽錯,傳統企業要反擊數字巨頭了
※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信息化轉型有哪幾大趨勢?
※大家都在積極發聲的時候,這些互聯網企業在悶聲發大財!
※「前有狼,後有虎」,佛山製造企業的轉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