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了,劉禪樂不思蜀是真傻,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來
話說蜀國滅亡後,司馬炎以勝利者的姿態請劉禪吃飯,席間故意表演原來蜀國的歌舞,蜀國的舊臣聽到後都悲傷不已,唯獨劉禪一個人談笑自若。炎哥覺得奇怪啊,有天就問他:你想念蜀國不?劉禪沒心沒肺地說:「這裡多爽啊,想蜀國幹嘛呢(此間樂,不思蜀)?」
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典故。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劉禪的這番話當成忘本的表現,認為這恰好說明了劉禪胸無大志資質平庸,嘲笑了他一千多年。不過現在也有種說法,說這是劉禪聰明的表現,他這是故意裝傻,以免引起司馬炎的猜忌,對他痛下殺手。
那麼,樂不思蜀的劉禪在這件事上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呢?
在弄清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看看另一位亡國之君的表現。
孫皓,這哥們是吳國的亡國之君,他投降晉朝後,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有次,司馬炎得意洋洋地孫皓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作為亡國之君,孫皓本該謙卑地表示謝恩,沒想到他竟然反唇相譏道:「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
孫皓在晉朝一直很囂張,還多次當眾懟晉朝的重臣,按說這樣一個刺頭,司馬炎應該對他痛下殺手。然而結果卻是,孫皓得以善終。
事實證明,司馬炎根本不會對投降他的亡國之君痛下殺手。孫皓之所以敢如此囂張,也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儘管是亡國之君,但生命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
大家一直有個誤區,以為新朝廷建立後,前朝皇帝就一定會下場凄涼,因為要斬草除根嘛!其實,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晉朝以後,宋武帝劉裕帶了屠殺晉恭帝的壞頭,在晉朝以前這樣的現象實在不多見。魏國取代漢朝,漢獻帝劉協封萬戶,尊山陽公,得以善終;司馬炎取代魏國,魏國亡國之君曹奐比他還多活十二年。
劉禪即便不清楚孫皓的事情,也應該清楚漢獻帝和曹奐的結局,尤其是漢獻帝,他的善終已成為歷史。因此,說劉禪是為了自保而裝傻,這從情理上說站不住腳。如果事實真是這樣,那也不能說明他聰明,只能說明他是自作聰明,其實還是犯傻,這麼明顯的道理還不明白,非得裝傻讓自己貽笑千年。
陳壽在《三國志》中也說了,「劉禪任賢相是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這當然是比較委婉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說他資質平庸。任賢相都成不了英主,這還不夠平庸?陳壽下這樣的結論,肯定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這是綜合了劉禪一生的所作所為。而有人僅憑一個故事,就吹捧劉禪為聰明人,實在太過草率。
※最討厭宋江的梁山好漢,因看透其陰謀憤怒退夥,結果活到八十二歲
※看慈禧如何吃垮清朝:每年吃掉30萬斤水果,過個生日花了20億
※康熙和蘇麻喇姑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別逗了,真相能噁心死你!
※一三百年王朝的開國皇帝,死後卻被葬屍麥地,千年來任人踐踏盜掘
TAG:周知惟 |
※「此間樂,不思蜀」——劉禪是否真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劉禪樂不思蜀?關鍵時刻就能看出來 開門迎降 原來他生父竟在這裡!
※劉禪說完「此間樂,不思蜀」後,還說了另外一句,這才是他的智慧所在
※劉禪的樂不思蜀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阿斗的過人之處!
※因為「樂不思蜀」,阿斗被說「扶不起」, 這其實是他的智慧
※因為「樂不思蜀」,阿斗被說「扶不起」,這其實是他的智慧
※劉禪回「此間樂,不思蜀」險被殺,但後面這一句,才真正救他一命
※情人就是靠這些,讓男人神魂顛倒樂不思蜀的,你可知道?
※劉禪說自己樂不思蜀,第二次又改口了,這樣做太聰明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人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劉禪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但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
※劉禪說過樂不思蜀的話,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證明他是大智若愚之人
※劉禪看似愚蠢懦弱樂不思蜀,其實他很聰明,三個字救了自己一命
※劉禪樂不思蜀是真傻?投降後,他在門匾留了三個字,才得以善終
※投降魏國時,劉禪說出「樂不思蜀」,誰勸他應該表現得悲傷一些?
※用這幾種辦法減肥,會讓你越來越胖,很多人還樂不思蜀
※我們都知道劉禪說過「此間樂,不思蜀」,但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
※劉禪真的傻嗎?他不但聰明過人而且是深謀遠慮,為何樂不思蜀呢
※劉禪的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你真的認為自己讀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