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困難者福音!PUMA ONE 17.1評測
本次到手測試的是PUMA ONE 17.1 AG,由肆客足球提供,十分感謝!
自從PUMA在2014年高調簽下阿森納球衣贊助之後,近幾年在足球裝備上的商業投資是越來越多,看似有與Nike和Adidas三足鼎立之勢。之前的速度型足球鞋evoSpeed系列、力量系列evoPower和觸控型evoTouch系列都廣受市場好評。一方面,evoSpeed系列去年推出的「因為材料太輕薄,只能堅持十場球」的超超超超頂級evoSpeed SL(super light=超輕)讓市場看到了PUMA背後研發團隊運用高新材料給球鞋減負的超強實力,另一方面,evoTouch系列緊跟「襪套大流」,也用高質量的K皮和舒適的襪套evoKNIT初代俘獲了不少中場大師的心。
然而,就在evoSpeed、evoPower和evoTouch兵分三路浩浩蕩蕩掃蕩足球裝備市場的時候,PUMA突然宣布了同時砍掉evoSpeed和evoTouch ,兩者合體,誕生了全新的ONE。不得不說這令人非常意外,相比其它廠家比較穩妥保守的「砍一上一」產品系列策略,PUMA這個「合二為一」的舉動顯得尤為大膽激進。
不得不提的是,PUMA在新產品的推廣上也頗為用心,早早就為旗下的年輕小妖們準備了特別個人定製的鞋盒,還附上了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的小玩具spinner輪盤。阿森納潛力小將Cohen Bramall和前阿森納青訓Isaac Hayden都收到了邀請,前往領取了大禮包為PUMA代言。
同時,在這次的革新創造上,PUMA也充分吸取了頂級球員的經驗和意見建議,特別邀請了阿森納傳奇亨利大帝和馬競頭牌格里茲曼一同作為ONE的設計師,這兩位新老法國神級技術型前鋒的加入,使得球鞋的速度屬性和觸控屬性有更進一步的結合。
PUMA ONE將作為evoSpeed和evoTouch的優化結合體,使球鞋適合更多不同類型的球星,打破傳統的速度、控制分類,讓速度型選手能享受柔皮的觸感,觸控型大師也能擁有Pebax速度型大底的強力回彈。從前場到後場,從中路大空霸到邊路小快靈都能兼容。
據介紹,PUMA ONE主要圍繞Fit,Feel和Fast三個關鍵設計:
Fit=貼合:以二代evoKnit為核心的一系列產品細節,對更多的腳型予以包容,使球員更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命碼數。
Feel=觸感:介紹里並沒有提到K皮,到手後證實是質量很高的超柔小牛皮,並不遜色於K皮,讓觸接球有完美的體驗。
Fast=急速:廣受各大廠商好評的Pebax合成尼龍大底,回彈和都很給力,成為貝萊林不在話下。
初拿到手,這鞋給我更多我的感覺是升級版的evoTouch,暫時並沒有看到太多evoSpeed的影子,要說是二者結合體的話,用小牛皮部分和後半部分人造革的走線作為分界線,似乎看到了一絲線索。
【Fit】
一般來說,新鞋我都會穿薄的球襪在家撐上幾天才敢下地。由於種種因素球鞋到的比較晚,為了更快的出測評,我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在手上把玩,也沒有機會在家撐鞋。正好周一晚上一場球,帶上相機和鞋,急匆匆就出門了。球襪的選擇很單一,就是T家神襪,因為沒撐鞋,就帶了薄的,一路上憂心忡忡,心想今天直接上新鞋腳丫子要受苦了。
急匆匆趕到球場,穿好球襪,把鞋帶全部鬆開,接下來就是見證evoKnit 這個襪套到底靈不靈的時候了。一腳捅進去,從腳背處把evoKnit襪套一下一下往上提,驚!大驚!瞬間完美合適,並沒有以往新鞋的擠壓感。不同於Nike和Adidas部分系列緊繃的襪套,ONE的腳背部分,evoKnit 面積更大更深更加舒適。以往在穿Nike毒蜂、刺客和Adidas X的時候,擔當鞋拔子的食指都是「白指頭進紫指頭出」,剛穿沒多久的日子裡,每次穿脫都是一場小戰役。
(soccerreviewsforyou 視頻中截取)
evoKnit給我的體驗就是,這雙鞋似乎已經跟著我磨合了一段時間了。特別是那向上提襪套的一下,腳背處豁然開朗。
擁有了新鞋本不該出現的高度舒適感,讓我擔心它的包裹性和穩定性會不會有所犧牲。畢竟我們更在意的是磨合過的腳感,而不僅僅是第一次的體驗。但當我提完襪套開始拉緊鞋帶,在拉到了三個類似Nike Flywire技術的鞋帶扣之後,我的憂慮蕩然無存了。
兩隻鞋上都有三個類似Nike Flywire的鞋帶扣,印象中以前有一款PUMA KING也有類似的設計,外側兩個,內側一個。主體一直延伸到鞋的底部,可微調。稍微拉緊後,明顯感覺到三條韌帶一樣的東西從腳兩側包裹上來,牢牢貼合住足弓周圍。evoKnit給鞋中部提供的多餘空間一下被收攏了,而腳背在彈性襪套的罩下依然舒適。
用一個詞概括Fit這一點就是:似曾相識。它像一雙已經穿過好幾場的老戰靴,免去了Nike傳奇系列或Mizuno Rebula皮球鞋一黨漫長痛苦的磨合期。但由於小牛皮天生延展性不如K皮,目前還不清楚磨合後期球鞋的合腳感是否會比裝載K皮的傳奇和Rebula舒服。
【Feel】
PUMA ONE並沒有沿用evoTouch的K皮配置,選用的是比較頂級的高度鞣製的小牛皮,手感也是極其好的。相比evoTouch,ONE的鞋頭的皮層稍微厚一點,但這並沒有難倒PUMA的工程師們,JP275的鞋身重量僅為215g,只比超薄K皮的Nike傳奇7(208g)重了幾克而已,另一邊又略勝Mizuno Rebula(230g)一點。
捏捏捏捏……(soccerreviewsforyou 視頻中截取)
PUMA ONE選用的小牛皮捏起來是要比傳奇次頂的小牛皮高級不少的,薄度雖然比不上正兒八經的K皮,但是觸感已經無限接近。不過正是因為比K皮略厚,在發力的時候皮面包裹面積會更大,受力更完整,在長傳和射門力量方面都表現不俗,隱約看到了其中evoPower的神奇技術。顛球和觸球受益於優質的皮面,自然是停球技能+5的節奏。
走線附近有兩條很淺很淺的疑似是起固定作用的膠線,不確定實際用途是什麼。鞋頭有防磨損的塗層,為的是避免皮球鞋掉皮「禿頭」的尷尬。仔細看了一下鞋頭和大底的結合處,憑我穿了多年傳奇的經驗來說,處理得似乎一般,有可能稍稍遜色於Nike Tiempo系列,不知道是不是樣品鞋的緣故。不過開膠是皮製球鞋的通病,個人認為Nike在處理開膠方面領先一些,運氣好的話帶膠粒的場子能撐個十場,不知道這雙PUMA ONE能夠支撐幾場?
用一個詞概括Feel這一點就是:中規中矩。雖然沒有沿用evoTouch的K皮,但皮質感覺還是很不錯。疑似代入了皮版evoPower 的黑科技,在皮面包裹的受力面積大,發力完整是比較突出的體驗。
【Fast】
鞋底採用的是各大廠商寵愛的Pebax熱塑性彈性體合成尼龍大底,簡單的來說就是材料輕,回彈飽滿,高彈性,高強度及高柔韌性,以及擁有卓效的減震性。
和以往PUMA的鞋不一樣,這次AG的底跟FG的底幾乎是一樣的,有微小的區別,AG比FG稍短一些,中線上AG底要少了兩三顆幫助抓地的圓釘,除此之外基本一樣。最前面兩個釘採用了類似刀釘的設計,理論上在直線上的優勢要比圓釘大,但是變向或是逆向的抓地穩定性就不如圓釘了。近年來由於高質量人草的普及,刀釘基本上都告別主流市場了,我們平常踢的人草偏軟,對刀釘是非常的不友好,所以ONE這次前釘刀釘的設計真的很迷,建議平時踢7/10分以上人草的球星可以直接選擇FG,長度更長一點,在偏軟人草上的抓地能力會比AG表現更加優異。
腳掌處的幾顆圓釘還是比較主流正常,後跟的釘長度也比較合適,整體來說還是很優異的大底。
揉揉揉揉……(soccerreviewsforyou視頻中截取)
前掌的柔韌性還不錯,回彈感覺是稍稍遜色於此前evoSpeed系列的,有可能是加入了中底的緣故,犧牲了部分回彈,增強了緩衝。
還有一點能看到速度的地方就是略微有點像evoSpeed的後跟了。但ONE後跟的人造革塑性有些許偏直,對腳後跟的包裹和鎖定跟evoSpeed不大一樣,還需要時間適應一下。另,與evoSpeed不同,足跟保護做在了中間層,並沒有與大底連成一體。
PUMA ONE此次配備了兩雙鞋墊,帶標籤的是隨鞋身一起。摸起來感覺像人造麂皮,摩擦力相較於另一款SL鞋墊略勝一點。有SL標籤的鞋墊意在更加輕,鞋墊上有打孔。目測日後發布的PUMA ONE SL將會把這一雙SL鞋墊放在鞋裡。
圖源:soccerreviewsforyou
總的來說這兩雙鞋墊還是比較良心,相比一些廠商單純的EVA鞋墊,多加一層針織層還是要高級許多。如果需要摩擦力強一點的球星可以不用換鞋墊,就用鞋裡類似麂皮層的即可,如果體重較輕喜歡更輕便的則可以自行換成滿是洞洞的SL鞋墊。
用一個詞概括Fast這一點就是:穩紮穩打。也許是為了跟PUMA ONE SL超輕版本區分開來,ONE在速度上的設計比較沉穩,在沒有破壞球鞋整體體驗的情況下做到了儘可能的輕快。如果說ONE是把Feel這一點做到了極致,那麼我猜測ONE SL將會主攻Fast,假設能移除中底並把小牛皮換成K皮,是否創皮製足球鞋的重量記錄突破200g大關,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總結打一下分,直觀一點
設計:8/10 還是顏值頗高的一款鞋,給8分
舒適:8.5/10 得益於evoKnit,包容的腳型更廣
包裹:7/10 鞋帶扣對足弓部的包裹效果很好,後跟鎖定一般
抓地:6.5/10 有點迷的前掌釘設計,AG對於偏軟人草場地不太友好
觸球:7/10 傳球停球觸感中等偏上,但裸腳感不明顯
發力:8/10 皮面吃力完整,射門和長傳發力表現都比較滿意
耐久:6/10 皮質球鞋通病,但其實不影響實戰
還等什麼,穿上你的PUMA ONE踢球球去吧。
TAG:楊華評論 |
※2017《GEEK》編輯選擇獎:AMD Ryzen 7 1800X
※潮流人士腕間選擇 宇舶Big Bang「獨立義大利」迷彩腕錶411.YT.1198.NR.ITI16
※緩震或支撐的跑鞋選擇亞瑟士 GEL-NIMBUS 20及GEL-KAYANO 24
※礦潮下的折中選擇—MAXSUN 銘瑄 1050Ti終結者 顯卡 上手體驗
※理查德米勒RICHARDMILLE最強RM055經典 明確的選擇
※預算5000,你會選擇iPhone8還是華為Mate10 PRO
※浦科特M9PeG 512GB硬碟評測:64層3D快閃記憶體,更主流的選擇
※無反大光圈新選擇 適馬16mm f/1.4 DC DN評測
※MIUI 10還是MIUI X?米粉的選擇亮了
※PhotoshopCC2018升級19.1版,選擇主體一鍵構圖
※4.2英寸的iPhone SE2你會選擇嗎
※HTC旗艦降至4399元,和華為Mate10 Pro相比誰更值得選擇?
※誰才是運動愛好者最佳選擇?1MORE iBFree Plus還是魅藍EP52
※給你3200元,選擇VIVO X21還是小米MIX2?
※小米7,小米MIX2S,魅族15PLUS,華為P20該如何選擇
※4GB+64GB才是最佳選擇!紅米Note 5版本選擇攻略
※小米絕佳選擇!5.5英寸+4G+64GB+對焦雙攝+MIUI 9系統,僅1199
※低調BOSS的選擇2018款大眾全新T6商務車
※小米MIX 2S,華為P20系列同日PK,你會選擇誰?
※三星S8Plus進入低價期:這次我選擇華為mate10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