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日常詩意的發現與捕捉丨李少君

日常詩意的發現與捕捉丨李少君

詩人要有某種獨特的才華,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方式,比如赤子之心、童心、跳躍性的思維、想像力、聯想能力、頓悟、高度濃縮的情感等等,是個人性情的展現,對外界的敏感與領悟,而很多人,也許飽讀詩書,卻不一定能寫好詩,「非關書也」。當然,也不宜將此過於神化玄幻。事實上,也有很多人經過不斷的努力,或生活中出現意外變局,突然有所感悟,詩越寫越好。

詩有神秘的一面。詩無法計劃,沒有一位詩人確切地知道自己下一首詩什麼時候寫出來,這就是詩的神秘性。一首好詩是非常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一次獨一無二的創造,不可重複,一旦重複就變成了陳詞濫調。詩最講究獨創,無法強行獲取,有賴神靈附身,比如偶爾一瞥的震驚,比如毫無準備的邂逅,比如深夜的往事回憶,或凌晨的靈光一閃,人們對詩的敬畏,其實是對這種可遇不可求的靈感的敬畏,是對不可預料無法重複的突發的神奇的創造的敬畏。

廢名對舊體詩和新詩有個分析比較,他說舊體詩由於形式就是詩的,所以怎麼寫都可以。新詩由於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反倒必須有一個詩意,然後圍繞這個詩意來散發、展開,組織修辭,只要這個詩意存在,這首詩就成了。

按一般理解,詩意,就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對於現實或想像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在情感立場上,有深情讚美的,有熱情歌頌的,也有批判反諷的,等等;在表達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有用象徵或隱喻手法的,等等。

詩意被認為是一首詩最重要的元素,所以,《現代漢語大詞典》補充解釋:詩意,就是詩的內容和意境。

我覺得詩意應該是超乎尋常的,或人性的細微幽微美妙之處,是充滿想像空間的,比如對日常世俗的超越,奇特的細節,微妙的氛圍,來自自然的一縷芳香,生活的脫軌,靈魂的出竅,情感的突然積蓄爆發等等。比如某天你突然看到一幕,與你平時不一樣,你就感覺到一種新的感受,產生新的情緒或情感,這可能就是一種詩意。

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式,朗誦了巴西詩人卡洛斯·德魯蒙德·德·安德拉德的經典詩篇《小花與醜惡》,寫詩人在沮喪甚至絕望之時,突然當街發現了一朵花,「它的顏色毫不起眼。/它的花瓣還未張開。/它的名字書中沒有記載。/它很醜。但它千真萬確是一朵花。」這首詩立即獲得了強烈的共鳴。

近些年,巴西無論經濟還是社會狀況持續惡化,貧民窟、毒品犯罪、貧富懸殊問題突出,但奧運會的舉辦,又給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之光,所以,即使在灰暗、惡劣甚至有些殘酷的現實中,詩人並沒有徹底放棄希望,當看到一朵花當街綻放時,詩人欣喜若狂,他提醒所有人予以關註:「請你們安靜下來,停下手裡的生意,/我確信一朵花正當街綻放。」詩人從中看到了生活的光亮,呼籲已經灰心的人們重新樹立信心和理想,詩人接著寫道:「它捅破了瀝青、厭倦、噁心和仇恨。」這首詩,渴盼希望,嚮往美好,打動和激勵了無數巴西乃至全世界的人民。

對於詩人來說,這就是詩意,這就是詩。人們讀了,也從中感受到詩和詩意。

詩意,可能是一個細節,凝聚情感和記憶的細節,比如米沃什有一首詩《偶遇》,裡面寫到一個細節,一個人在路上看到一隻兔子跑過,伸出手指了一下,整首詩圍繞這個手勢展開,回憶、懷念、含蓄而韻味無窮。

詩意,也可能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情緒,詩人沉浸其中,獨自吟詠,比如拉金的詩歌《為什麼昨夜我又夢見了你?》:「為什麼昨夜我又夢見了你?/此刻青白的晨光梳理著鬢髮,/往事擊中心房,彷彿臉上摑一記耳光; /撐起手肘,我凝望著白霧/漫過窗前。//那麼多我以為已經忘掉的事/帶著更奇異的痛楚又回到心間/——像那些信件,循著地址而來,/收信的人卻在多年前就已離開。」

詩意,也可能是一種強烈感受,一段深刻的感情,讓詩人反覆回味、加深;詩意,也可能是腦筋急轉彎,或有點類似「禪」的頓悟,觀念的轉變,邏輯和思維方式的轉換;詩意,也可能是一個突然的想法,一種新的理念,帶有理想色彩和烏托邦性質;詩意,也可能是對某種舊的僵化的習見的反撥、糾正冒犯乃至顛覆,當然背後可能是人性的挖掘和人性的深入、改變或進步;詩意,也可能是一種自由的意志或追求,衝破束縛的解放感,人性和生命力的釋放;詩意,還可能是一種大的關懷,一種情懷,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

另外,還有歷史及地域原因,一個國家民族的詩意與另一個國家民族的詩意不一樣,因為歷史的經驗與文化沉澱不一樣。中國自古山水詩就興盛,而在西方,直到但丁,才開始在詩歌里描繪山,因為在歐洲基督教文化里,山是神靈居住之地,不可打擾。直到現在,歐美詩歌文學中的山還不同於中國,在歐美,有自然與人的一種對立關係,山水與人是對立乃至對抗的,而在中國,天人合一,山水和人是和諧共處的、融合的。

具體到對山水的描繪,及山水給人的感覺感受,我舉一個例子,不同民族國度的詩人,都是描繪自然的「靜」,但也有不同的細微的差別。

中國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一種中國美學的空靈悠遠,在大自然中,人的寂靜,心靈的寂靜,顯得深遠。

葡萄牙詩人佩所阿的詩句:「在綠蔭覆蓋的公園的長椅上,世界上所有的寂靜都跑來跟我坐在一起」,則是一種深沉的孤獨感,一種與世隔絕的深刻的孤獨。

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句:飛機在降落時,「直升機嗡嗡的聲音讓大地寧靜」,則很有現代感,突出機器聲與人內心渴望回到安穩大地以求安心的對比。

特立尼達島的詩人沃爾科特的詩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漁民,意識不到他們正在穿越的寂靜」,既肅穆又迷濛,還有某種夢幻感,彷彿一幅印象派的畫。

美國詩人羅伯特·潘·沃倫的短詩《世事滄桑話鳴鳥》:

那只是一隻鳥在晚上鳴叫,認不出是什麼鳥,

當我從泉邊取水回來,走過滿是石頭的牧場,

我站得那麼靜,頭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樣靜。

多少年過去,多少地方多少臉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謝世,

而我站在遠方,夜那麼靜,我終於肯定,

我最懷念的,不是那些終將消逝的東西,而是鳥鳴時的那種寧靜。

沃倫描述的這種寂靜有一種直抵內心讓人震動的力量,是人在經歷滄桑後嚮往的境界,一種真正的內心的安寧,這樣的寂靜如古寺鐘聲一樣深遠而悠久的力量,長久地存儲於記憶之中。

人們經常說好詩難以翻譯,其實,有些詩意是可以傳遞的,比如「靜」這種感覺,人皆有之。而詩,本就需要人內心安靜時才寫得出來,所以詩人對寂靜總有獨到而深刻的感受。

當然,世界各民族的語言之美是很難翻譯的,比如音律,比如氛圍感,比如一些語言本身含有的深層內涵。

所以有人說,能翻譯的是意,難以翻譯的是美。

我理解是一個個人敏感性和情感的問題。詩人比一般人敏感,也比一般人多情。而寫詩,必須有情。

魏晉被很多人認為是人的覺醒或者說人的自覺的時期,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里也這麼說,宗白華先生說:魏晉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內發現了深情,二是對外發現了自然。表面上說這是兩個發現,其實我覺得是同一個發現。因為自然可以理解為人對自我的一種深層發現。為什麼說發現了深情?因為在魏晉時期,時局比較動蕩,許多人命不保夕,深感生命短暫,就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人生的意義的結果,發現感情非常重要。只有感情才使我們留戀、牽掛這個世界。所謂:「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李澤厚先生甚至提出「情本體」的概念,他認為中國文化不是自然人性論的欲(動物)本體,也不是道德形而上的理(神)本體,而是情(人)本體。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情」。他說:人活著,惟一真實的就是積澱下來的你的心理和情感。只有「有意味的情感」,才能消滅虛無。所以,回到日常生活,以「眷戀、珍惜、感傷、了悟」的態度,面對現實人生,「推動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確實,我們想想看,人類幾千年,很多東西都消失了,物質外在的東西都消失了,但文字和詩歌會留下。一般的文字你也不會去看它,只有那些滿懷深情的文字和詩歌才會讓你反覆去閱讀、背誦。那些偉大的詩歌,過了上千年,你讀了仍然感覺就是寫的當代,因為寫出了人的深厚情感。

情,應該是詩意中最重要的要素。古典詩歌有一個基本準則:有感而發,觸景生情。這個「景」,就是一種現場感,你看到一個現場,打動你了,你產生了感情,你用語言包括藝術語言把這個感情留下來,就變成了一首詩歌。所以,詩歌或者藝術,可以說是形式化的情感,或情感的形式化。

有情才有意,意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情感。比如說你對某個人有好感,你的情感指向他,這個就是意。人生的意義也是如此,你深情地投入了生活,你熱愛你身邊的人,熱愛你的家庭,熱愛你的工作,熱愛你居住的城市所在的地方,真正地投入進去,它最後就會自然產生一種意義。你的人生就會有意義。即使你不在了,這種意義的作用還會持續下去,你寫出的詩歌會感動人,你言傳身教示範的孩子,學生會努力積極向上,你的友人家人會懷念你。所以,人生的意義,其實就是深情地、執著地、投入地生活著,指向一個方向和目的。

當然,寫詩還需要語言的天賦、修辭的訓練,以及技巧的積累,能夠把情轉化為藝術,轉化為詩。所以,詩和藝術,可以說是情感的形式化,或形式化的情感。而如果沒有詩的天賦,也可以深情地做別的工作,同樣有意義。

詩,感於心動於情,心統情理,但詩更重情,當然也融合理,最終上升為意。

詩歌,包括藝術,最能打動人之處,還是在其中蘊藏的深沉情感。這些情感喚醒人的經驗感受。

沈從文先生在研究古文物時描述:「濃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處時,即一塊玩石,一把線,一片淡墨,一些竹頭木屑的拼合,也見出生命洋溢。這點創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優美偉大的另一面」。

沈從文更進一步分析說:「生命在發展中,變化是常態,矛盾也是常態,毀滅是常態」,但惟有有情的文字或藝術,是惟一可能為歷史留下意義的媒介,「可望將生命某一種形式,某一種狀態,凝固下來,形成生命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通過長長的時間,通過遙遠的空間,讓另外一時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轉,無有阻隔」。情被保留在某種形式中,歷時空而久遠,隔代流轉,並感動後世。

確實,詩歌和藝術的本質,是情感依託一種形式的搖曳與洋溢。情乃藝術之第一要素幾乎是公認的原則。

當然,這個「情」,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小情小感,它也可能是情緒,或情況,或情景,或情調,還有情懷。

里爾克說「詩是經驗」,這個經驗,我理解就是沉澱的情感。如果沒有情感的糾結,誰會記得生命中經歷過的一般的人和事呢?你最記得清楚的,一定有過深刻的情感交集。

所以,情,是詩歌和藝術的源泉。詩意,就是情轉化的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李澤厚|蘇軾的意義
我喜歡一座斷裂的山勝過一座 完整的山丨每日好詩
吳投文詩集《看不見雪的陰影》出版,歡迎訂購

TAG:中國詩歌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常生活里的非日常美與詩意,尋找與觀賞
沈復: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你的詩意和遠方
背對時代洪流,平視日常生存里的涓涓詩意
李健與孟曉培愛巢:別人眼裡的詩意,不過是他們的日常,真羨慕
《阿拉姜色》好:將信仰袪魅,描摹日常的詩意與蒼涼
《阿拉姜色》:將信仰袪魅,描摹日常的詩意與蒼涼
貼詩意的春聯,過詩意的年
做詩意的人,過詩意的年!
野薔薇 詩意的日子
從《臨安春雨初霽》看陸遊的詩意與失意
走心的前衛復古設計,在現代的詩意中捕捉歷史的風韻!
詩意的巴黎公寓,詩意的生活篇章
詩意橫溢的秋
隈研吾:「詩意的時刻源於日常」
初冬,那些許的冷意與詩意
《詩經·關雎》:詩意的存在,詩意的棲居
趙佶的詩意和遠方
虔誠的祈禱 詩意的日子
李太忠將軍的詩意情懷
古往今來日常生活中的詩意,盡在「歲朝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