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七大宮廷政變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七大宮廷政變

一、西漢「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首,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統領的六個王國參與。

當時,由於天子奉行黃老之道「無為而治」,使劉姓宗室諸侯的勢力日益壯大,於是驕縱起來,處處與朝廷對抗。

漢文帝時期已感到同姓藩國的威脅,便開始了削弱諸侯勢力的行動。到漢景帝初年,全面實行削藩政策,引來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因細故紛爭用棋盤擊死了吳王的世子。

七國之亂

劉濞(前216年-前154年),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侄子,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被劉邦封為吳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削吳詔書一到,劉濞憑藉他的實力,即在廣陵(現江蘇揚州市)招兵買馬,聯合其他不滿國家削減他們權力的六個王國,打著「誅晁錯,發稷社」的旗號起兵反叛,欲奪景帝帝位,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

二、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司統治階層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內部混戰,前後歷時16年(291-306年)之久,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了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歷時16年之久的內亂。

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代,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而當時的痴呆皇帝司馬衷則成了權力爭鬥全過程一個實實在在的傀儡玩物,這可以說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選定的接班人是其一生最大的敗筆!

八王之亂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司馬衷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

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不久,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

司馬倫篡位後,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迎惠帝複位,殺死趙王司馬倫。之後,惠帝司馬衷即成為勢力強者或捷足先登者挾持對象,以他皇帝身份和名義號令天下。而且都城也忽東忽西,一會兒洛陽,一會兒長安。

直到永興三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攫取朝綱,一場亂戰總算終結。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但他這位傀儡皇帝在這場大亂中苦不堪言,身心打手傷害;當年十一月,司馬衷突然吃麵餅中毒而死,終年48歲,據史學家分析,乃東越王司馬越下的毒手。

三、唐朝「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持下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玄武門之變

天下平定後,李淵寵妃怠政,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後果。李淵想使太子、秦王、齊王各謀其位,相安無事,結果相反的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皇位明爭暗鬥,你死我活。而太子面對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意欲儘快除之。

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犯邊,李建成趁機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藉此把秦王府的精兵驍將掌控於自己手下。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恭、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君綽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最終被亂軍殺死。

李世民隨即派心腹尉遲恭帶甲入宮報告李淵,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將他們處決,特派我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3天後,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並頒詔書將所有軍政事務交由太子處理。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時年29歲的李世民即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

四、唐朝「神龍政變」

天授元年(690年)重陽節,67歲高齡的武則天正式實現她的女皇夢,自號「聖神皇帝」,以十一月為歲首改旗幟尚赤,建立大周王朝。唐朝皇帝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為皇太孫。

武則天改唐為周后,立即啟用武氏子侄為宰相、為將軍,臣下有功者也賜姓武,又免去天下姓武的田賦,改文水縣為武興縣。顯然,她想傳為於武氏子孫。

當時,武則天有意立武三思為太子,於是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作為一個堅定的李氏支持者,勸說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

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則天終於派遣徐彥伯將廬陵王秘密迎回神都洛陽,氣死一心想當皇嗣的武承嗣。

武則天晚年,得益於女兒太平公主介紹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悉心侍奉,授之於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文武大臣深為二張干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籌備後,宰相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左威衛將軍發動軍事兵變,並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殺死了二張兄弟。病榻上的武則天被迫遜位,唐中宗李顯複位,李唐政權再度重建。

五、唐朝「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又稱「唐隆之變」,發生在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

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後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後一族掌握。中宗七女安樂公主利用中宗墨敕納賄賣官,甚至要開創「皇太女」的先例。武三思在韋後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沆瀣一氣,大肆打壓張柬之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

先天二年(713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之間的矛盾陡增並出現白熱化,雙方都在聚集力量,伺機發動軍事政變。但還是李隆基先發制人,迅速撲滅了太平公主及其全部黨羽勢力,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

至此,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得以終結,由唐玄宗李隆基開啟了唐朝中興的「開元盛世」時代!

六、唐朝「甘露政變」

中唐時期,天子只是宦官手中用來爭權奪利的玩物,稍不愜意,就可以廢舊立新。唐敬宗李湛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殺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的擁立下當上了皇帝,是為唐文宗。

文宗是唐朝中後期有所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慣宦官的胡作非為,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而「甘露政變」就是由他發動的,旨在懲治宦官,奪回權力的一次政變,但可惜是安排欠周密而以失敗而告終。

大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文宗上朝,李訓指使手下官員奏稱,左金吾大廳後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李訓說這是祥兆,就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賀。

文宗命李訓率領百官去察看,李訓回來又說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驚訝,命仇士良、魚志弘帶領眾宦官去復看。李訓事先已經在左金吾衙門埋伏了了親兵幾百人,當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訓的黨徒禁衛軍將軍韓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門口時,韓約顯得神情很緊張,臉色都白了,這使仇士良產生了懷疑。

甘露政變

這時,一陣風吹動了門邊的布幕,仇士良等見裡面埋伏了許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將文宗推入軟轎抬著就走。李訓追上去拉住轎子不放,被一個宦官當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擁著轎子逃入宮內。

李訓見計謀敗露,化裝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軍大加搜捕,屠殺了朝官1千多人,並於終南山追殺了李訓。鄭注聞變,引兵退迴風翔,也為監軍張仲清所殺。

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事變以後,文宗就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集團專權,朝中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對此一籌莫展,只是飲酒求醉,賦詩遣悉,自嘆受制於家奴,還不如周赧王、漢獻帝兩個亡國君。不久,文宗李昂含恨而死。

七、明朝「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緊握皇權31年得朱元璋,離開了憂心忡忡的皇太孫,長辭人世。22歲的建文帝朱允炆登上明朝第二代皇帝的寶座。而身居北平的叔叔燕王朱棣,也正日夜窺伺著侄兒的皇位。這樣,朱姓皇族中一場爭奪皇權的血戰就一觸即發了。

有識無膽、仁柔寡斷的建文帝即位後,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說朝廷出了齊泰、黃子澄等壞人(他們主張削藩),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借口,削去建文年號,自置官署,布告天下,下令揮師南下討伐,史稱「靖難之役」。

1402年六月初三,朱棣揮師渡江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成為明史一大懸案。但是歷時三年之久的朱姓皇權內的奪權之戰,終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靖難之役

同年,43歲的燕王朱棣在文武群臣的擁戴下登上皇帝的御座,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

朱元璋最初設計的制度終於釀成大禍

1421年,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南京為留都。

靖難之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不久爆發的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朱元璋最初設計的制度終於釀成大禍。

從上述介紹的政變中我們不難看出,政變包括了皇族兄弟、外戚集團、異姓將相甚至是草芥平民。

「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役」都是藩王之亂,而「玄武門之變」、「神龍革命」、「唐隆政變」、「甘露政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宮廷流血政變,而且都發生在唐朝,我們不得不驚呼:唐朝宮廷政變何其多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關羽一直排名蜀漢武將第一嗎?
乾隆封他為戰神,世人卻罵他漢奸
故宮九龍壁里藏著驚天秘密 誰下令燒造九龍壁
洪承疇究竟為了什麼投降滿清?

TAG:一眼流年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八大帝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十大最古老城市 你去過嗎?
中國歷史上最帥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五大宮廷政變,第3場骨肉相殘,爭議最大!
中國歷史上六大復辟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皇后都是誰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盛世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亂政太監
中國四大名錦誰的歷史最為悠久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八大飯局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空城計
中國史上最冤5大忠臣,第一個影響了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餿主意」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遺憾
中國歷史上十大「怪癖」皇帝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宦官是誰
三國歷史上最大的蠢材——曹丕
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四位山東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