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完全暴露了大明朝的體制性弊端

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完全暴露了大明朝的體制性弊端

文/杜雅萍

萬曆年間援朝鮮,為後來東亞三國之間的博弈打了前哨。島國日本只有通過朝鮮做跳板才可能佔有夢寐以求的大陸,而中原王朝則需要倚重朝鮮,拒敵於外。從朝鮮的角度考慮,日本對其有吞併之心,而明王朝則只是一種鬆散的朝貢屬國關係,加上文化歷史原因,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朝鮮必然緊抱明朝大腿。

1、壬辰倭亂

1592年,大名鼎鼎的秀吉發兵朝鮮,當時朝鮮國王李昖把朝鮮搞得亂七八糟,稍微抵抗了一下就被號稱15萬,其實只有三分之二的倭國遠征軍團滅了。情急之下,朝鮮國王向萬曆皇帝上表請援。

1592年,萬曆二十年,放飛自我的皇帝早就不管事了,朝廷里人浮於事,官員們都忙著撈錢混日子,承平日久,武備廢弛,遼東戰端已現,而朝廷除了加稅外,並沒有其他的有效的軍事改革或練兵以應對北方以及東南沿海的危機。

此時,1588年,秀吉統一了日本,權力自征伐而來,便無法停下來。1592年4月12日,遠征軍渡過對馬海峽,13日凌晨搶攤登陸,一路披靡,僅20天,在5月2日拿下了朝鮮的國都漢城,6月15日攻陷平壤。

事實上,秀吉在出兵朝鮮前一年,即萬曆十九年(1591)年6月,曾派出使者宗義智通出使朝鮮,送上國書:「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而直入於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意思是我要從你們這裡借道,打過山海關,吞併明朝,實現東亞共榮。

朝鮮國王看了看,沒當回事,呵呵一笑而過。既沒有回復日本,也沒有通知明朝,且沒有備戰,當秀吉的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陷朝鮮全境,明朝君臣看到來自朝鮮的急報,一樣一臉懵逼,馬上派出救援的幾千人,結果吃了敗仗。

戰還是和?朝廷分兩派,主戰派上疏談到朝鮮對拱衛京師的戰略意義:朝鮮幅員東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從西北長白山發脈,南跨全羅界,向西南,止日本對馬島,偏在東南,與釜山對。倭船止抵釜山鎮,不能越全羅至西海。蓋全羅地界,直吐正南迤西,與中國對峙。而東保薊、遼,與日本隔絕,不通海道者,以有朝鮮也。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我救朝鮮,非止為屬國也。朝鮮固,則東保薊、遼,京師鞏於泰山矣。今日撥兵協守,為第一策。即議撤,宜少需時日,俟倭盡歸,量留防戍。

萬曆看到說倭國過了朝鮮,京師就有危險,下決心派兵援朝。然而,戰爭不是那麼簡單的,打仗就要花錢,花很多錢,如果能議和,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簡直是上策中的上策啊。

議和需要人才,沈惟敬及其倭國好基友小西行長上線了。

2、一對奇葩:沈惟敬與小西行長

既然是辦外交,就得找個會外語的。一介布衣、嘉興人沈惟敬因為會日語,被推介到兵部尚書石星那裡,不知何故,石星啟用了沈惟敬。浙江人朱國祚對石星說:「此我鄉曲無賴,因緣為奸利耳,公獨不計辱國乎?」他勸誡石星謹慎選人,畢竟是外交大事,出了什麼差錯,有辱國格。

然而,沈惟敬還是上任了,以翻譯充任武官,到1593年,戰局陷入膠著狀態的時候,這個翻譯直接成了中方談判的全權代表了。

1593年5月8日,豐臣秀吉會見了明朝使團。這次會談的主角是沈惟敬和小西行長。兩人都是商人出身,對於外交缺乏理解,導致此次和談以一種過家家式的過程,成為外交史上啼笑皆非的事故。

為了停戰,雙方都提出了條件。豐臣秀吉的要求是:1、迎明帝公主為日本天皇后;2、發展勘合貿易;3、明日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4、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日本;5、朝鮮送一王子至日作為人質;6、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7、朝鮮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這七條相當於中日雙方瓜分朝鮮,因為朝鮮之前是明的屬國,沈惟敬一看,這報上去朝廷肯定不能夠接受啊。而且因為他身份特殊,這麼報上去肯定會被參劾,認為他辦事不力。如果不同意,秀吉又不停戰,當時沈惟敬的判斷是停戰為先,便答應了秀吉的條件。

沈惟敬對同行的謝用鋅、徐一貫等人說謊,詐稱豐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稱臣,請求封貢,並退出朝鮮。

與此同時,他請倭國和談代表小西行長斡旋。奇葩的是小西居然與沈惟敬合謀,對上司也說了謊,說明朝同意了豐臣秀吉的七條建議,只需派使臣與明使一道去北京請大明皇帝最後批准。

明朝朝廷除了沈惟敬外,以為秀吉稱臣;秀吉以為明朝屈服。雙方在謊言的基礎上達成了微妙的平衡,兩位奸商摒棄外交中的第一原則——信譽,以達到完成休戰這一階段性kpi。

1594年10月,日本議和使者小西如安到了北京,答應了石星提出的三項條款:1、日軍在受封后迅速撤離朝鮮和對馬;2、只冊封而不準求貢;3、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

為了圓謊,沈惟敬假造日本降表,上報給朝廷。明朝君臣大為滿意。萬曆立即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並按小西提供的名單冊封了日本國大臣。

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沈惟敬硬著頭皮來到天守閣,要向秀吉宣旨。見秀吉以前,沈惟敬先去見了老朋友小西,商量怎麼可以糊弄過去。

同一條船上的小西買通讀國書的人,把詔書上那些可能惹惱秀吉的部分略過。以此實現和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紙包不住火,詔書上的漢字,日本和尚認得,並且原原本本報告給秀吉。

詔書里稱秀吉懇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這詔書和秀吉想像中的國書差距甚遠,大怒之下,他摔了詔書,立即把中朝使團驅逐出境,並要將小西行長治罪。

沈惟敬不敢回國,故技重施,又做了一份假文件,假的謝恩表,企圖矇混過關,可惜這次被廷臣識破,萬曆當即下令兵部尚書石星下獄問罪,並命駐朝明軍捉拿沈惟敬。石星於1599年死於獄中,沈惟敬則斬首於市集。

3、秀吉之死與朝鮮之徵結束

朱國祚的預言成真,外交茲事體大,朝廷啟用一個沒有外交經驗、不懂國之輕重的無賴做重要的外交工作,一個翻譯做起來外交官,「沈惟敬以市井而銜皇命,李宗城以淫貪而充正使,以至風月候節之紿,壺觴好會之詐煌煌天朝,舉動如此,毋怪荒裔之不賓也。」谷應泰這段吐槽的是萬曆朝廷用人輕浮,選材不當,以至於做了許多違背外交原則的事情,自己不知檢點,丟人現眼,被周邊未開化的小國看不起,不足為怪。

1596年秀吉大軍再次攻入朝鮮,戰局膠著,互有勝負。1598年7月,豐臣秀吉死於京都伏見。這件突發事件改變了朝鮮戰局,秀吉之死讓日軍軍心動搖,9月,明軍與日軍於蔚山等處對戰,互有勝負。10月,總兵官劉綎、麻貴分道出擊進攻日軍,並大敗之。

董一元率兵3萬餘於泗水攻打日軍新起的城寨,日將島津義弘有7000兵,日軍戰敗。

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游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李舜臣戰死,而立花宗茂接應小西行長,日軍成功撤退。

總結援朝鮮得失的時候,谷應泰認為當時朝廷的對策應該是:上選,「選武健之將,選精銳之師,出其不意,急擊勿失,如陳湯、甘延壽之於康居」,即以閃電戰迅速擊潰遠道而來的敵人。次選是斷其糧道,破壞日軍的補給線,當日軍彈盡糧絕的時候,再殲滅之。又或者威恩並重,先以兵勢讓對方害怕,再採取懷柔手段。

而明廷在朝鮮,「剿既不足以樹威,而撫又不能以著信,臨事周張,首尾衡決,不可謂非行間之乏謀,而中樞之失算矣」。廟算輸了,一敗塗地。好在運氣還好,秀吉及時地掛了。這七年里,花了大把錢,死了大批士兵,在論功行賞方面,又是一筆糊塗賬。「貪天之功,幸邀爵賞,衣緋橫玉,任子贈官,不亦恧乎!」

朝廷里隨著戰局的變化,對信息的選擇出線偏差,兒戲一般的用人導致「忠言者落職,欺君者封爵」,還鬧出歷史上top10的外交烏龍事件,教訓可謂深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鳴001 的精彩文章:

底層與庸眾
混文憑和賣文憑的二重奏
不世出的超級猛人康有為

TAG:張鳴001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真正需要救命的時候,「中國製造」的體制性優勢就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