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楊錦麟:滿紙心酸,永遠倔強

楊錦麟:滿紙心酸,永遠倔強

楊錦麟:滿紙心酸,永遠倔強

我微信朋友圈,最有意思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王瑛大姐,一個是楊錦麟老大哥。每天早上,王瑛大姐總是如柯尼斯堡的康德散步一般,在朋友圈發出早上好的問候,配以精選的孩子童年燦爛真實的笑容,讓每一個父親充滿精神去工作;而每天午夜休息前,老楊頭總是會釋放出不知哪兒淘到的精美的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子照片,作為晚安帖,讓每一個看到的人放鬆 ,甚至甘於沉淪……

我曾驚訝於老楊頭藏貨之豐,問他何來這麼多有趣圖片,他笑說,不告訴你。宛若頑童。

真是老房子著火,沒救了。《不知天高地厚》中有一章自敘,題為「人生六十才開始」,我想,老楊頭是要在六十以後著一場新火吧,要著一場「絢爛的火」(馬化騰《不知天高地厚》序題)。

其實,我所熟悉的老楊頭,本來就是「老房子著火」的老楊頭。我認識、熟悉他時,他已經屬於「老房子」了——當時他是鳳凰幾個鎮台老傢伙之一。

我最初認識他時,他不認識我,他是電視脫口秀明星。當時他在鳳凰衛視主持「有報天天讀」,我在廣州南風窗工作。當時在廣州,有一個好處時,鳳凰衛視隨便看,不像北京,非得在高檔社區或賓館才能看到,由此,我也在電視上認識了老楊頭,驚訝於他的觀點犀利,才思敏捷,靈牙俐嘴——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裡,把這麼多特別精選的內容集納,並完美串燒,呈現於觀眾,這個功力絕非一般人所有——就像老楊頭的前老闆劉長樂對讀報的評價:「楊錦麟讀的不是報紙,是經歷」。事實上,後來老楊頭離開有報天天讀後,這一檔曾經風靡的節目,很快就敗落了,也是一個佐證。

雖然穗港兩地近在咫尺,我印象中我在南風窗期間老楊頭讀南風窗並不多,大概跟南風窗出版周期較長有關係吧。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2008年1月的一天, 我去食堂吃飯晚了些,有報天天讀節目已經結束,做飯的阿姨激動地告訴我,楊錦麟讀了我們南風窗的文章,朱總,是你寫的。還在吃飯的同事告訴我,老楊頭讀的是我給南風窗新年寫的「窗下人語」《新中國元素》。

楊錦麟:滿紙心酸,永遠倔強

我第一次見到老楊頭本尊,是在新周刊的年度活動上。後來幾乎每年新周刊的活動都會和老楊頭見面,以及騰訊南方人物周刊的一些場合,微博微信的互動,跟老楊頭漸漸熟了起來。

2014年,我們一起參加騰訊的活動西南遊,老楊頭跟我聊天,一句點破我在微博上那句「建設自己,就是改造社會,就是建設新中國」背後之意,我笑說,「畢竟老奸巨猾,眼毒的很。」

我還沒到新京報時老楊頭曾多次主持新京報的活動,尤其曾主持過新京報書評周刊的年度好書榜。這些年老楊頭於我困頓中時常對我有提醒鼓勵,於我所做之事,更有支持,儘管形格勢禁,我卻常辜負他,他總是不以為意,說學東,沒事的。一笑而過。

過去我一直更多看到老楊頭作為名人光耀的一面,後來他離開鳳凰創業,先是新疆行花費大量精力物力後未能公開呈現給觀眾;後來做網路視頻節目「夜夜談」——2014年秋天我在港大訪學,曾被老楊頭抓差,做了兩期,老楊頭還在港請陳婉瑩錢鋼老師和我喝了頓大酒,讓他破費不少——我知道「夜夜談」收視率不錯,後來卻突然宣告停播;後來他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的專欄結集出版《楊言》,在北京和廣州的兩場讀者見面會我都參加了,場面很熱烈,但在廣州那場讀者見面會的奇特遭遇,讓我多有聯想,我心知老人家創業之艱難,其中難言之隱,外人不知。但老楊頭從來不說自己的困難,只是一笑而過,接著琢磨開創新的事業。他永遠是這樣,充滿著樂觀,就象著了火的老房子,絢爛無懼。

「學會安忍,也是一種成長。牢記『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是一門學問。倘若永遠一副寧死不屈的倔楊,兄弟我早已不知死過多少回了。」

《不知天高地厚》書中,老楊頭寫下的這句話,我是非常熟悉,他平素也常這樣提醒於我。就在前不久,他還提醒我保重。

我與老楊頭現在交流不少,但對他過去的歷史,其實知之甚少,我只看到他鏡頭前的輝煌,只看到他在台上的揮灑自如,儘管我能想像背後的辛酸苦澀付出。直到我翻開這本《不知天高地厚》,我才真正了解,老頭過去這些年輝煌背後的故事,而作為年輕一些的曾經的媒體同行,我更能理解這種掙扎努力。

像曾經紅得一時無雙的有報天天讀,如果不是這本書的敘述,我也很難想像是在那麼艱苦的環境里做出來的,他那一段時間的生活節奏竟是如此!自然不僅僅是工作的技術物質條件,還有無法明說的「你懂得」的那些東西,年輕的人都很難受此煎熬,但老楊頭熬住了,如履薄冰讀報,堂堂正正做人,熬煮出了一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風靡華人世界的節目。

後來老楊頭在鳳凰做「走讀大中華」,新周刊說這是用「走讀方式點評中國,是最具社會補白價值的,是走向社會現場的觀察家思想者的中國行跡」,確實如此。

老楊頭做走讀大中華,「是一段俯身貼近大地的旅程」,這也是老楊頭作為媒體人第一次真正走向社會底層(儘管他當知青的時候也曾廁身底層),去尋訪那些在主流媒體上永遠見不到的人群,被城市精英無意刻意迴避的人群,以及他們的生活和追求。這些沉默的冰山,這個活的中國,第一次通過電視媒介如此地呈現於更廣大的華人世界,讓華人世界看到一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中國背後的普通人的生活,那些高樓大廈燈紅酒綠豪奢無度的生活之外的中國。

老楊頭說,做這樣的節目,他發現自己「活了」。

楊錦麟:滿紙心酸,永遠倔強

2016年,在後海南沿見面吃麵條,我們一起把盞,老楊特意帶來洋酒來,處理後的倆人合影

也正是在這本《不知天高地厚》里,我讀到了老楊頭做為做為名人的前世今生,他的家庭,他的知青生涯,他的大學生活,他作為專欄作者媒體人在香港討生活的過去。也因此,我知道其實我早通過文字「認識」了老楊頭,不過那時他的筆名叫陳子帛——1990年代中期,我在新聞出版署工作,經常在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上讀到陳子帛的文章,覺得對於兩岸關係分析是溫和理性的——直到我翻開《不知天高地厚》,才知道,陳子帛原來就是老楊頭曾經的筆名!

當然,不僅是兩岸關係,對於香港和內地關係,老楊頭早年的文章,也是獨具慧眼,許多事情不幸被他言中。他轉行做了電視,中國少了一位傑出的時事分析家,多了一位有「大悲心」的媒體人。

翻讀《不知天高地厚》,雖然講述的是老楊頭自己的二十餘年媒體生涯,是個人的歷史記錄存證,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讀到老楊頭如何度過自己的職業生涯,用他的話來說「信筆直書真性情,嬉笑怒罵大悲心」,也可以讀到另外的歷史存證——老楊頭的家族史,是中國現代歷史的一個縮影;老楊頭的媒體生涯,甚至這本書的出版過程,也是中國媒體人和媒體掙扎努力的一個縮影;老楊頭筆下和他那些鏡頭裡的底層中國邊緣中國,也是中國底層社會掙扎生活的真實記錄……

太多的細節,頗堪玩味。

滿紙都是心酸。但雖心酸,卻從未放棄,背後,是情懷,是老楊頭的「大悲心」。

在常人也包括我的眼中,一個六十多歲的人還永不停歇地奔命,確實也夠讓人心酸的,這不是一種常態社會常態生活,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是,在我們這個壓縮餅乾式的社會,也許不僅是老楊頭,也包括我們這些比他年輕的朋友,都會這樣。這是我們的命運。

老楊頭是歷史系的畢業生,他比許多人達觀,即如他在本書扉頁上所引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話:

「如果所經歷的每一場轉變,都讓我們在人生中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就真正體驗到了生活賦予的意義。」

六十四歲的人生,與歷史相比,自是少年,所以,還是不知天高地厚,更不懼天高地厚,還要倔強地去做渴望做的未竟那些事。只不過,此時此際,閱人歷世之後,與那些真正的少年相比,多了韌性,多了黑格爾所言的飽經風霜的意義和廣袤性。

我也會和你一樣。謝謝老楊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魚小南 的精彩文章:

TAG:兒科醫生魚小南 |

您可能感興趣

楊錦麟:最高境界是如何煉成的
范冰冰被抓!楊錦麟髮長文否認,話不是我說的,這個人我不認識?
楊錦麟:這本圖文並茂的《隨丘祖西行》值得推薦,值得一讀
楊錦麟的知青生涯:當年原始森林遇險險丟性命
我不感謝媽媽!6歲楊錦麟寫詩神轉折,網友:今日最佳
一線|范冰冰仍在北京 楊錦麟否認傳其被捕消息
鳳凰名嘴楊錦麟說范冰冰出事了?經紀人這樣回答!
楊錦麟:三十年過去了,抓住真相更容易了嗎?
楊錦麟:人生70才開始,10年後我其實才5歲,是最開心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