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醫|大暑養生,祛濕養心是關鍵
作者 | 趙亞楠(實習)
採訪專家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科·韋尼醫生
來源 | 搜狐健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7月22日,大暑至。
大暑物候
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習俗
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區葭芷街道一帶的傳統習俗。據說在清同治年間,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時節病疫就更為嚴重,人們以為是五位凶神所致,於是在江邊建了五聖廟,在大暑節這一天,用特製的木船將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體健康。
吃荔枝
在大暑節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習俗,叫做「過大暑」。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譜》中載:「採摘荔枝要含露採摘,並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艷;晚間,浴罷,新月照人,是吠荔枝的最好時間。」
趕花街
彝族傳統節日「趕花街」一年兩次,流行於雲南峨山、新平、雙柏一帶。第一次在農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農曆七月十四、十五。節日期間,當地彝族彙集到三縣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資,並進行歌舞活動,青年男女還可藉機相互結識,常通宵達旦。相傳趕花街可使莊稼茂盛,顆粒飽滿。
大暑養生
大暑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雷雨天氣最多的節氣。酷熱加濕重,大暑時節愈加悶熱潮濕,形成了熬人的「桑拿天」。大暑養生重點在於祛濕和養心,祛濕除煩緩解憋悶感,養心除煩緩解憋悶感。
大暑祛濕
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大暑時節人們易受濕熱邪毒侵襲,人易出現食欲不振、腹脘脹滿、肢體困重等現象。
中醫理論認為祛濕當給邪以出路,多通過發汗和通利大小便的方法祛濕。夏季炎熱,人體汗出較其他季節多,這是人體對環境變化作出的正常反應,也可看作是人體對氣血陰陽平衡的自主調節,是人體自主祛除體內濕邪的一種方式。因此,不應該刻意制止出汗,如長時間吹空調風扇,貪食生冷、汗出後即可洗冷水浴等。但汗出也不是越多越好,若汗出過多,容易耗傷陽氣,造成對體內濕邪運化能力下降,反而加重濕邪,出現疲乏無力,頭暈睏倦等癥狀。因此,汗出應有度,以全身微微汗出為宜,同時切莫汗出當風,貪圖生冷。如果汗出較多,當及時增加飲水量。
飲食方面,宜多吃燥濕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可適當吃點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中醫理論認為「苦能燥濕」,上述食物不僅可以燥濕,還清熱祛火、清心除煩,對濕邪化熱導致煩躁、易怒有治療作用。也可適量泡些花茶,花茶芳香,中醫理論認為「芳香化濕」,茶還可通利小便,使濕邪隨小便而排出體外。
大暑養心
中醫中,季節和五行五臟是對應的,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大暑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煩躁,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對於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故以「養心」為重。
大暑「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而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於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愉悅的心情是夏天養生的良藥。
飲食方面,喝粥可以養心。大暑適宜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僅益氣生津,還可清熱消暑、清心除煩,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的人,熬粥時還可以放些淮山藥、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會更好。
專家介紹:韋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病科主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及北京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醫有哪些養心方法 中醫說這樣養心身體更好
※夏季養心需注意什麼?養心食物食譜推薦
※夏季養「心」的小方法!
※三伏天,快來抓住「養心」好時機吧!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推薦喝這個護心湯,安心養神人安康!
TAG:養心 |
※大暑 養心、祛濕
※養生容易養心難 大喜大驚都傷心
※大暑吃「苦」,健脾祛濕養心!
※大暑防中暑,養生先養心
※三伏好養生!護心養心是關鍵
※小暑養生關鍵:養心為上!
※小暑養生是關鍵:消暑、養心、祛濕,全靠這三寶
※端午節後大暑之前炙熱潮濕!養生重在祛濕養心
※三伏天好養生,護心養心是清涼度夏的關鍵
※養生也要養心
※養心即祛病,愛是大藥王,快樂善良是治病的關鍵
※小暑養生 養心為先
※夏季養生需養心
※大暑三養:養身、養心、養生
※小暑過後養生關鍵:消暑、養心、祛濕,古方三豆湯送給您
※夏季養生多吃這4種食物,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養生 養氣 養心
※中醫養生為何最重要是「養心」?夏季養心怎麼吃?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夏季養生,貴在「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