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針灸治面癱的「攻略」
導讀:
針灸治療面癱
作者/王居易
病案
李某,男,68歲,2009年12月3日初診。
主訴:左面麻痹6天。
證候:初起左項(太陽經)僵硬,繼則左目不適,流淚,再而左面部麻痹,左側項、頜、目下及耳痛,面麻木。左目閉合不全,額紋變淺,鼓腮不能,口向右歪。苔白膩而滑。脈右弦滑,左沉滑。余正常。
經絡診察:太陽經、手太陰經、手陽明經異常。
辨經:病在太陽經、陽明經。
選經:太陽經、陽明經。
選穴:至陰(放血),針刺左側的天柱、通天、腕骨、合谷、偏歷諸穴。
二診:頭痛、流淚已輕。唯頭頂、面頰、下頜脹木感。左少澤放血,針左天柱、左合谷、左養老、左足三里。
三診:病在太陽經、少陽經。雙少澤、關沖放血12滴。針左完骨、左攢竹、左偏歷、左足三里、左手三里。
四診:陣發性左側太陽穴痛,雙面頰麻木,左足趾麻。針風池、手足三里、玉枕、天柱、承漿、左鼻竇上、內地倉透頰車、偏歷。
五診:左側頭仍陣發性脹痛,余症已減。同前診方案,減風池、左偏歷,加至陰、左溫溜、左大迎。
六診至十診:面麻已明顯好轉。配穴基本相同,以天柱、四關為主穴。隨症有加減。
療效:經10次針灸治療痊癒。
醫案解讀
患者以前曾得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口僻),經治療痊癒。今年又患此病,但出現在面部另一側。遇到面癱患者,要先了解具體病情和病史,然後仔細觀察癱瘓部位,比較患側和健側。
要求患者:皺眉,觀察兩眉之間的皺紋;抬眉,觀察前額皺紋;閉目,觀察是否可閉目和眼睛的皺紋;聳鼻,觀察鼻唇溝;撅嘴,觀察口唇溝,口的歪斜程度;鼓氣,觀察鼻唇溝歪斜的程度;閉嘴,觀察是否漏氣。患側一般無皺紋或皺紋不明顯。觀察皺紋可幫助醫生了解治療過程中的進展情況。因此每次治療前先察皺紋,記錄是否有變化。
本案進行經絡診察以患側的經絡為主。但需檢查雙側經絡才可以幫助準確辨經。重點要檢查頭項的經絡,尤其是乳突部是否疼痛或手下是否有異常感。乳突疼痛最常見於天柱、風池、完骨等腧穴,但也能在玉枕、腦空、瘈脈、風府、大椎等處出現,必須仔細觸摸,若發現異常疼痛,則先針這些部位的腧穴,而不針面部的穴位。乳突炎性疼痛緩解之後再治面癱後遺症。此患者左天柱異常,說明仍在急性期。
在經絡診察中發現太陽經和陽明經異常。太陽經主開,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此患者由於疲勞過度,太陽經陽氣虛,風寒邪侵入,寒邪凝滯,太陽經不暢導致口僻、頭項痛、耳痛等症。陽明經循行於面部,陽明經筋的鬆弛與口僻有直接聯繫(口眼歪斜)。《靈樞?經筋》寫道:「足陽明經筋:足陽明之筋……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其病:卒口僻(口角歪斜),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陽明經主闔,外邪先侵入太陽經,繼則導致陽明經的鬱熱於內,引起口僻癥狀。
患者的太陽經和陽明經異常,取腕骨和合谷可促進兩條經絡的原氣運行,溫陽解表、疏通本經。腕骨穴位可變動,因此要仔細觸摸。腕骨為手太陽經的原穴,可溫陽益氣,可治與太陽經有關的面神經麻痹癥狀。合谷為手陽明經的原穴,陽明經在三陽主闔,多氣多血,行氣作用強,它的作用較廣,能溫陽解表,溫陽益氣。配偏歷可把本經的原氣宣發於本經的絡脈,通達到更廣泛的部位。
二診耳痛、項痛、頭痛等急性癥狀已減輕但仍未痊癒,故在井穴少澤放血。患者亦有頭脹木,乳突部仍有炎症,則取天柱加玉枕散太陽風邪,昇陽氣。養老為手太陽經的郄穴,能調節本經經氣,可清頭明目,治項背痛。
三診之後急性癥狀基本減輕。面麻、乳突部炎症亦減輕,則可取面部腧穴。局部選穴以皺紋檢查與其他癥狀決定。先治療最明顯和較重的後遺症,先取鼻竇上(治鼻竇旁麻)、承漿(治口歪斜)、內地倉透頰車。重新察經絡,三陽經皆異常。配合谷、溫溜、天柱、腕骨、束骨、太沖治療,太沖為足厥陰經的原穴,厥陰經在三陰主闔,主陰血,可使全身氣血輸布開,從而調理經絡,治血虛導致的面麻、手指麻。十診之後,癥狀消失,笑容自然。(因篇幅所限,原文所附其他3個病案略)
針灸治療面癱的體會
本文4位患者都有周圍神經面癱,但病因、發病的時間不同,因此治療方法不同。第一例李某的病以太陽經為主伴陽明經異常;第二例徐某以少陽經和陽明經異常為主,而且是由於帶狀皰疹導致的;第三例金某以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異常為主;第四例王某以陽明經、少陽經異常為主,累及厥陰經。這說明經絡診察非常重要。
第一,病變早期,患部準確的辨經選經是治療關鍵。
在發病前期,有乳突部疼痛時,應仔細察乳突部的經絡。若太陽經異常,一般天柱穴有異常反應,玉枕穴也偶有反應。若患者太陽經並少陽經異常,必須仔細察乳突部的太陽經與少陽經,比較兩條經的異常,完骨、風池、天柱、瘈脈、玉枕或腦空是否有異常;個別在督脈的風府、大椎會有反應,都要仔細摸。
治療急性乳突炎症時以患側乳突部的腧穴為主,禁用面部腧穴。也可考慮在太陽經井穴放血,引陽通絡。若有虛象可加患側太陽經的原穴,為溫補解表。若有異常反應可考慮取太陽經頭頂部腧穴,取患側通天、曲差等。由於屬風寒引發的病,則可加灸大椎,散寒解表。炎症消失或減輕之後可取面部腧穴。
乳突部是面神經核的起點。面神經核由於受風寒或風熱後導致發炎,說明有充血。很多慢性面神經麻痹的後遺症是由於接診醫生忽視乳突發炎情況,造成面神經的營養障礙,使面神經核發生變性,從而導致面神經不可恢復。乳突部的疼痛對醫生認識面神經麻痹的病機,特別是對早期病機的認識有很大幫助。
因此面神經麻痹早期要充分注意乳突部位發炎的存在和消失,發病時間越短恢復時間越快。發病時間越長,恢復越困難。先治急性炎症,供應面神經營養;當疼痛消失或緩解,可以取局部穴位。不要急於在局部取穴治療。
第二,對面神經麻痹的認識不要局限在陽明經,要區分病因、病機和治療時期(時機)。
面神經麻痹一般分兩大類。
1.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屬腦血管病、腦出血、偏癱之類的病。腦血管病獲得控制或好轉以後能自我恢復,可取通里、照海,通腦絡。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針灸醫生常見的屬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大約佔95%以上。
病因基本分兩種:風寒和風熱。一種是在疲勞狀態下受到風寒而發病,另外一種由感受風熱導致。
在治療時先要細緻診察經絡,為辨經,為確認病位、病機提供重要依據。也要分早期或恢復期。 「急則治其標」,由於早期邪重, 應該先祛邪——散寒或清熱;早期先治乳突部疼痛。恢復期乳突部疼痛消失以後可治局部面神經麻痹。
風寒外邪大多侵襲太陽經,與太陽經的走向和屬性有關。太陽主開,主一身之表,能承接六氣的刺激,化解和防止寒邪的侵襲。太陽經若陽虛,不能固表,易受風寒,寒邪凝固本經之氣血,則導致頭痛、面癱。風寒型面神經麻痹能牽連少陽經。當太陽經閉結之後少陽經的疏泄能力也易減弱,病變部位仍在太陽經,因此必須保護此經,防止復感外邪。
風熱導致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常為病毒感染,以陽明經為主。風熱之毒引發陽明經熱郁於內,但亦能包括少陽經、太陽經異常。早期有患側乳突脹痛,故取患側反應最敏感的腧穴,如天柱、風池、玉枕、腦空等。早期禁針面部,但可淺刺額部腧穴,如患側頭維、頷厭等。早期也可考慮在患側商陽放血以清熱解毒,針患側合谷、曲池、足三里。患側足三里也可施血罐。恢復期以取面部腧穴為主。
謹以此文紀念中醫守望人王居易老師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中醫書院7月排行榜(內含8月會員日活動)
※膳養生·立秋丨別再大魚大肉,現代秋膘這樣貼
※自製「三皮飲」,祛濕有妙方(噹噹網獨家預售《小金方》內容提前閱讀)
※少林僧人的自我修養
※自製「三皮飲」,祛濕有妙方
TAG:養生正道 |
※面癱治療
※面癱小攻的飼養方式
※針灸治療面癱穴位詳解大全
※面癱≠面肌痙攣
※面癱的自我治療方法 小心面癱帶來這些危害
※冷風來襲謹防「面癱」
※面肌痙攣和面癱不同,治壞了難康復
※吹空調導致面癱?來一套「臉保健操」壓壓驚
※面癱患者連微笑都困難,面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針灸可以治療中樞性面癱嗎?出現這些異常表現,需警惕中樞性面癱
※著涼會導致面癱嗎?
※女子吹空調致面癱 醫生「針」雕「灸」琢展笑容
※面癱是怎麼來的?該怎麼治療面癱?
※面癱上門,嘴歪眼斜,中醫告訴你如何有效的治療和恢復
※男演員中的「面癱臉」,老戲骨用「面癱」演技打臉小鮮肉
※面癱、冷氣脖、陰暑……一大波空調病來襲如何抵禦?
※盤點動漫里那些表面穩如老狗,實際慌得一批的面癱角色
※針葯結合,治療面癱療效佳!
※面癱,面神經麻痹,中醫的治療基本方法
※「難以閉目」的面癱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