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九則小故事,故事雖短,道理頗深
鑿井得人呂不韋《呂氏春秋》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譯文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裡沒有井,只得派一個人,每天到村外去挑水。後來,他們在家裡打了一口井,逢人便說:「我家鑿了一口井,等於得了一個人。"這話三傳兩傳便走了樣,說成:"丁家鑿井挖出一個活人來了。"
越傳越奇,越奇越傳,最後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宋君就派官吏到丁家調查,姓丁的說:"我說的是鑿了一口井等於得了一個勞動力,不是說從井裡挖出一個活人來呀。"像這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
要懂得辨別信息的真偽,不要以訛傳訛,間接途徑獲得的信息可能會不可靠。
貓頭鷹搬家劉向《說苑》
原文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譯文
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呀?」貓頭鷹說:「我準備搬到東邊去。」斑鳩問:「為什麼呢?」貓頭鷹說:「村裡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我想搬到東邊去。」斑鳩說:「你改變叫聲,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變叫聲,即使搬到東邊去,東邊村裡人照樣討厭你。」
對於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要選擇逃避的態度,而是要勇於改正。
飲狂泉水沈約《宋書》
原文
昔有一國,國有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一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故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君之不狂為狂。
於是聚謀,共執國君,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具。國君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國人乃欣然。
譯文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內有一汪泉水,號稱叫「狂泉」。國里的人喝了這水,沒有一個人不發狂的,只有國君鑿井取水喝沒事。國人都瘋了,反到說國君不瘋的才是真瘋。
因此國人就聚集起來謀劃,抓住了國君,治療國君發瘋的病,針灸、草藥都用遍了。國君不能承受這種苦難,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國君臣民,都發瘋了,國里的人都非常高興。
眾人皆醉我獨醒,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保持清醒,是極其困難的。
趙人患鼠劉基《郁離子》
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譯文
趙國有一戶人患鼠患,就到中山國去借貓。中山人給了他一隻貓,很會捉老鼠,但是也喜歡捉雞。一個月之後,老鼠被捉乾淨了,而雞也被吃光了。他的兒子認為貓是禍害,對父親說:「為什麼不把它除掉呢?」
父親說:「這不是你認為的那樣。我們的禍患在於家裡有老鼠,不在於沒有雞。老鼠偷吃糧食,咬爛衣物,鑽穿牆壁,啃壞傢具,這樣下去我們就要挨餓受凍,這比沒有雞更糟!沒有雞,我們只不過不吃雞肉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呢!為什麼要把貓除掉呢?」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簡單地說,就是權衡利弊,首選利重害輕。
許金不酬劉基《郁離子》
原文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譯文
濟水南邊有一個商人,渡河時船翻了,他大喊救命。有一個漁人駕船去救他,船還沒有開到,商人大聲叫道:「我是大富翁,你救我,我給你一百兩銀子!」漁人把他救上岸,他卻只給了漁人十兩銀子。
漁人說:「你剛才說的是一百兩,現在怎麼只給十兩?」商人大怒:「你一個打魚的一天能掙多少錢呢?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知足嗎?」漁人沮喪地走了。
過了一些日子,這個商人渡河時船碰到石頭又沉了,恰好這個漁人又在場。有人問:「你怎麼不去救人呢?」漁人回答說:「這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結果商人被淹死了。
做人要講誠信,否則最終會害人害己。
何為認真陸灼《艾子後語》
原文
艾子游於郊,弟子通、執二子從焉。渴甚,使執子乞漿于田舍,有老父映門觀書,執子揖而請。
老父指卷中『真』字問曰:「識此字,饋汝漿。」執子曰:「『真』字也。」父怒,不與,執子返以告,艾子曰:「執也未達,通也當往。」
通子見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兩字也。」父喜,出家釀之美者與之。艾子飲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復如執之認『真』,一勺水吾將不得吞矣。」
譯文
艾子到郊外出遊,兩個弟子跟著他,一個名字叫通,另一個名字叫執。艾子感到口渴,便派執到村捨去要喝的。田舍中有個老者迎著門坐在那裡看書,執上前行過禮,說明來意。
老者指著書上一個 「真」字問道:「你若認識這個字,我就給你喝的。」執說:「這是『真』字。」老者聽了很生氣,不給他喝的。執只好回去告訴艾子。艾子說:「執不懂變通,還是通去吧。」
通見了老者,老者又像問執那樣問他。通說:「這是『直』『八』兩個字。」 老者很高興,把家裡釀造的最好的酒拿出來給了他。艾子喝了之後覺得很可口,說:「通真是聰明!如果像執那樣『認真』,一點喝的也沒有!」
人活在世上,到底該不該認真,認真到什麼程度,如何變通,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兄弟爭雁劉元卿《賢奕編》
原文
昔人有兄弟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兄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競鬥而訟於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
譯文
兄弟兩人看見大雁飛來,連忙拿弓箭去射,哥哥說道:「射下來就煮了吃。」在他旁邊的弟弟爭論道:「鵝煮了好吃,大雁卻是烤了好吃!」
兄弟倆爭執不休,就去請社伯評理。社伯告訴他們可以大雁平分成兩半,煮一半烤一半。等他們再回去找大雁時,大雁早就飛得不見蹤影了。
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輕重緩急,未成功之前不要急著考慮享受成果。
按圖索驥楊慎《藝林伐山》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
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
譯文
伯樂的《相馬經》說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蹄子像酒藥餅子的是千里馬。他的兒子拿著《相馬經》尋找好馬,出門看見癩蛤蟆,告訴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外形和《相馬經》所言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像酒藥餅子罷了。」
伯樂知道兒子愚笨,只是從憤怒變為笑說:「這馬喜歡跳,不能駕馭。」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只依賴書本知識會鬧出笑話的。
翠鳥移巢馮夢龍《古今譚概》
原文
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譯文
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小鳥孵化出來以後,翠鳥非常喜愛它們,生怕它們不小心掉下來摔壞,就把鳥巢移低一些。
等小鳥長出了羽毛,翠鳥更疼愛它們了,把鳥巢移得更低。這樣,人們輕而易舉地就把小翠鳥捉走了。
父母過分地溺愛孩子,反倒會害了孩子。孩子要成長,要獨自面對危險和困難,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
本文轉載自「CCTV4國寶檔案」,轉載請註明。
※梁實秋: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還有別人
※中英對照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解惑丨古人為何極為重視立志
TAG:大道知行 |
※小故事,蘊含大道理
※短篇靈異故事,故事雖短但都是真人真事,白天也怕人!
※一個小故事彰顯大道理
※兩農民種菜的故事雖短,道理卻很深!
※九則古人故事,篇幅很短,寓意很深!
※「之乎者也」小故事
※故事與事故都是故事
※七個幽默小故事引發做人的道理
※幾則小故事
※故事很短,卻道破了人性
※事故里的故事
※事故里的故事
※這年頭不知道緋聞是好事壞事(幽默故事)
※幾個歷史小故事, 現代人卻不太理解
※不是故事的「故事」
※6個古代哲理小故事,精簡有趣,寓意深刻
※《還珠格格》再次重播,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看故事的人早已長大
※「九里七」名字的由來,知道它的小故事嗎?
※故事不長都是簡短的愛情故事
※子罕弗受玉——讀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在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