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子母彈攻擊機場目標效費比最高?那是有錢沒地方燒
現代空戰帶有濃厚的進攻特徵,通過積極協同的攻擊,把對方的戰機和其他重要資產打趴在地面上,是最優先的選擇手段,這就叫做空中的勝利從地面上的文章做起。在現代空戰中,封鎖乃至摧毀敵方的機場,就成為空戰的重要內容。一般認為,在這種對抗之中,用子母彈對機場實現攻擊,具有極高的效費比。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在用子母彈攻擊機場時,有個非常關鍵的標準,即跑道上不存在最小升降窗口。最小升降窗口通常是指某型飛機進行起飛或降落所需要的最小區域。例如,蘇-30MKI戰鬥機的最小起飛滑跑距離為550米,那麼最小升降窗口區域的長度就不應當超過這個值。而機場上各型飛機的最小起降窗口的最小值才是這座機場的最小升降窗口,要達到阻止飛機利用跑道起降的目的,就意味著所有固定翼飛機都不能在這座機場上起飛。跑道上不存在最小升降窗口的概率,即跑道失效概率或毀傷概率。
嚴格地說,判斷一座機場是否被封鎖成功的最重要標準,就是跑道上找不到任何一塊滿足飛機起降和滑行所需要的最小跑道長度與寬度的長方形完好道面,即意味著封鎖跑道成功。否則,就意味著封鎖失敗。但實際上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需要耗費太多的導彈,只要要求達到60%以上的覆蓋率即可。
因此用子母彈攻擊機場,可以細化為三個標準,即空間條件、時間條件和封鎖強度。空間條件是指跑道上不存在飛機的起降窗口。時間條件是指規定機場封鎖視線,機場跑道喪失修復能力。封鎖強度就是要求通過不同的火力運用進行射擊任務區分和突擊時間區分,從而達成在規定時間內封鎖機場的目的。只要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讓敵人無法起降飛機,後續航空兵部隊能夠進行清掃,即可達到作戰目的。
子母彈用於封鎖機場時,一般採用侵徹子母彈頭,機場跑道的毀傷標準主要取決於跑道彈坑的大小和起降窗口的大小,要求跑道彈坑使飛機起落架難以通過,彈坑的間距使跑道上要求的最小起降寬度和長度難以達成。對於不同類型的跑道,子母彈實施的攻擊也非常講究,主要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是單跑道。當機場只有一條跑道的時候,即可將該跑道視為線目標。瞄準點的選擇較為簡單,一般選在跑道中心線上,並沿著跑道長度方向依據用彈量均勻分布。而當跑道為雙跑道和多跑道的時候,則不能純粹用打單跑道的方式來進行攻擊。
第二種是平行雙跑道。在攻擊單跑道之外的複雜目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各條跑道的長度和寬度,飛機的最小起飛距離,跑道之間的間距,所用導彈的數量,傾徹子彈藥的拋撒半徑。當兩條跑道的總長度與跑道間距之和小於傾徹子母彈的2倍拋撒半徑,且兩條跑道之差小於最小起飛距離與最小拋撒半徑之差時,瞄準點就應該選擇在兩條跑道的中心線上,而且要根據彈藥量進行均勻分布。
當兩條跑道的總長度與跑道間距之和小於傾徹子母彈的2倍拋撒半徑,且兩條跑道之差大於最小起飛距離與最小拋撒半徑之差時,瞄準點就應當分別選在兩條跑道的中心線和長度較大的一條跑道的中心線上,並且保證理論覆蓋區域最大。當兩條跑道的總長度與跑道間距之和大於傾徹子母彈的2倍拋撒半徑,就需要將兩條跑道分別視為獨立的線目標處理,瞄準點的選擇和單跑道目標相同。
第三種是交叉雙跑道。在攻擊這種目標時,實戰運用中可進行分區處理,通常劃分為5個區,各個區域的彈藥量有專門的計算公式來得出。而在這5個區域之外,還有兩條跑道在兩邊的剩餘區域。如果剩餘區域的跑道小於最小起降距離,則無需浪費子母彈,如果剩餘區域的跑道長度比最小起降距離大,則該區域作為獨立跑道處理,瞄準點的選擇和單跑道目標相同。所有區域的用彈量,需要根據實際的毀傷要求、剩餘長度和拋撒半徑來確定。攻擊多條交叉跑道和平行跑道時,可以根據之前三種情況提到的計算方法進行綜合處理。這種大型目標的瞄準點確定無疑會更加複雜,需進行更多的計算,一枚彈道導彈打出去就是錢啊!
通常情況下,對於單跑道機場來說,長度越大,達到一定封鎖概率的彈藥消耗量就會越大。對於3000米長的單條跑道,使用4~5枚導彈就可達到80%的覆蓋面積。而對於雙跑道和多跑道機場來說,封鎖概率不僅僅與跑道長度有關,而且同跑道間距關係也很密切。當兩條跑道的間距小於400米時,可以將兩條跑道看作一條加寬的跑道處理,但當兩條跑道寬度及其間距大於500米時,覆蓋率就會急劇下降,用彈量也會大增。
即便是使用子母彈,要想完全封鎖一個機場是非常困難的,彈藥消耗量非常巨大。如果只要求達到一定的覆蓋率,彈藥消耗量則要小一些。通常只要求對機場跑道達到60%以上的封鎖概率,這樣對單跑道的打擊需要4~5枚。而如果要打擊雙跑道且間距超過400米的機場時,達到同樣的覆蓋率,則需要增加1倍的用彈量。因此,跑道間距越大、機場內跑道的條數越多,需要使用的導彈也就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攻擊大型軍用機場時,用彈道導彈攜帶子母彈頭實施攻擊,消耗數量無疑會成為天文數字。
攜帶子母彈的彈道導彈用於封鎖機場,還會面臨著一個不利的因素,就是對方機場的戰損修復能力。就子母彈對機場的攻擊而言,主要造成的傷害有兩種,一種是凸起式彈坑,另一種是凹陷式彈孔。其中,凹陷是彈坑的修復過程相對簡單,即在清理彈坑破片之後,灌注高強度速凝水泥即可。而相比之下,凸起式彈坑的修復就需要將全部或大部分碎片都挖掘起出之後,才能夠向裡面灌注水泥並實施修復。而且,被子母彈攻擊的機場實施戰術修復的時候,還會面臨著更加複雜的情況。比如,彈坑大小各異,破壞種類非常複雜,子彈藥的速度和攻角以及跑道的材料結構可能導致跳彈、啞彈和多重毀傷等等難題。
如果用於攻擊機場的子母彈偏少,對方不需要修復就能獲得升降窗口的可能性極大。而如果子母彈達到了理想的覆蓋率,也並不意味著受攻擊的機場就會坐以待斃,這個時候機場戰損修復部隊就會登場。遭受攻擊之後,地面工程部隊會率先出動裝甲複合掃雷車,先探測對方投下的子母彈,並加以挖掘和誘爆。由於這種掃雷車具有堅固的裝甲,所以即便是在機場遭受攻擊的時候也會持續地進行作業。
隨後,大量工程車輛就會跟上來,用鵝卵石或碎石填平彈坑,用壓路機壓實。最後灌注灌注高強度速凝水泥,對跑道的道面進行修補,整個過程甚至在2個小時之內就能完成。截至目前,機場的戰損修復已經有很多種方法,包括碎石灌漿法、水泥灌漿法、AM-2道面板修復、快速凝結材料修復、混凝土面層修復、預製SEMI道面修復等等。隨著工程機械和新方法的大規模應用,機場的戰損修復速度已經遠遠超出外界的想像。不要說蘇-30MKI這樣的戰鬥機了,就是C-5、B-52和B-1B這樣的大飛機,要為它們開闢出起降窗口,也絕對不會太久。
因此用彈道導彈攜帶子母彈去封鎖跑道,只能起到有限時間內讓對方飛機無法升空或降落的作用,絕非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打了修,修了再打,無疑會浪費寶貴的彈道導彈。如果要採用子母彈頭打跑道,就得航空兵部隊迅速跟進,積極擴大戰果,否則取勝的戰機很快就會消失。而相比之下,將攜帶鑽地彈和高爆彈的彈道導彈去攻擊指揮中心、油庫、彈藥庫、機場工程維修中心、導航通信這些關鍵設施,對方在短期內很難修復。在沒有航空兵掃尾的情況下使用子母彈打擊機場,雖然會令人興奮,但隨著彈道導彈精度和威力的提高,再用這種粗放型的打法,就是有錢沒地方燒了。
全文完,謝謝閱讀。
※值得思考的問題:打掉印度最強基地需要多少彈道導彈
※十萬噸航母換料大修需四年,全球僅中美適合用這種軍艦
※十萬噸航母換料大修需要四年,絕大多數國家都不適用
TAG:雲上的空母 |
※這些兵上場只管猛射,有沒有瞄準目標無所謂,子彈打光就撤
※反艦導彈攻擊目標前,做蛇形機動是為了躲避攔截嗎?事情沒那麼簡單
※空襲敘機場是個幌子,以軍真正目標是這裡,成功摧毀我反隱身雷達
※為什麼狙擊手在瞄準目標時不射擊致命的部位?沒想到還有這一作用
※狙擊手沒了狙擊鏡,還能擊中目標嗎?不要將他們想的太簡單
※打擊敘利亞幾成定局 美國最有可能襲擊哪些目標?
※原來不是所有子彈都是為了殺傷目標,戰場上還有可救人的子彈
※飛行的子彈與空氣摩擦劇烈,子彈沒擊中目標可能就化了,那麼用冰子彈狙殺可信嗎?
※導彈打中目標沒有爆炸怎麼辦?要是有這個功能,就不怕被敵軍撿回家了
※狙擊手射擊能力強,那為什麼不把目標打死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沒有擊中目標的防空導彈去了哪?你一定想不到結果
※狙擊手的技術那麼好為何不射擊目標的頭部?答案並不是那麼簡單
※上帝粒子究竟有多恐怖?粒子束武器攻擊遠距離目標,根本沒的躲
※狙擊手失去了狙擊鏡,還能命中目標嗎?不要將他們想的太簡單
※導彈發射後沒有擊中目標,那麼導彈是去那了!燃料耗盡能落下砸到人嗎?
※爆炸的衝擊波,能把導彈炸得「偏離」目標嗎?
※如果把防空炮用來打地面目標的話,那麼威力會有多大呢?
※戰爭中使用狙擊步槍在直升機上可精確射殺地面目標嗎?難度非常高
※「佛系」護膚,價錢不重要,效果是目標!
※狙擊手在射擊時,他們都是怎麼確定射擊目標的呢?很多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