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不樹: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後重回京城,歸葬西山是真的嗎?
不封不樹:建文帝出逃三十九年後重回京城,歸葬西山是真的嗎?
幾百年來,建文帝出亡以後的蹤跡,始終成為人們不懈探究的歷史之謎。正因為建文帝己經成了歷史之謎,故此誘人去探謎、去解謎;現寫此文,意圖再探歷史之謎。本來,建文帝出亡以後的蹤跡是有線索可循的,可是,為什麼線索竟會消失,而使之成為歷史之謎的呢?
朱棣起兵,謂之「靖難」,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效周公輔成王」,可就在他因「靖難」而攻破京城後,他要輔佐的「成王」卻不知了去向,這難免會使人們心生疑竇,坊間遍布疑雲。此「疑」乃是朱棣的心頭大患,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他能否坐穩那張龍椅。由是,斯時就成了對建文帝問題的絕對敏感期,而朱棣對這一時期內的敏感人物的處理也特別殘酷。譬如:在政治上不能與朱棣保持一致的方孝孺、鐵鉉、景清、練子寧,下場都很慘;方孝孺被滅了十族,鐵鉉被下了油鍋,景清被剝皮碎肉,練子寧被割了舌頭。斯時,血淋淋的事實就在眼前晃動,即使出於最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任何知道建文帝行蹤的人,也得把嚴自己嘴上的開關了。這就是朱棣為了清除建文帝的一切影響,包括所有文字記錄和建文年號的絕對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內,傳遞任何有關建文帝蹤跡的言論和文字都有可能掉腦袋。因此,經過絕對敏感期對有關建文帝文字記錄的反覆清理,使本來可以清晰了解建文帝蹤跡脈絡的線索,就這樣在官方的文字記錄中消失了。
從清初吳乘權等人編纂的《綱鑒易知錄》看,公元1402年的「靖難之變」後,歷經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三代,直至明英宗朱祁鎮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建文帝朱允炆終於浮出了水面,有關建文帝蹤跡的文字,在民間紀史的文字中均有記載,說是「不知去向」,其實歷歷在目。
《綱鑒易知錄》有「永樂六年(公元1409年)夏五月,建文帝還滇」一條,稱:「先是上命太監鄭和航海通西南諸國,和數往來雲貴間蹤跡建文帝,帝東行至善慶里,是月復還滇。」結合鄭和第一次至第三次下西洋的時間(第一次,公元1405-1407年;第二次,公元1407-1409年;第三次,公元1409-1411年)來看,此文記載的「和數往來雲貴間蹤跡建文帝」,恐怕並非出於杜撰與猜測。
據《綱鑒易知錄》記載:「永樂五年(公元1408年)夏六月,建文帝白龍庵災,程濟出山募草。」為了給「蹤跡建文帝」作證,《綱鑒易知錄》中還有:「永樂七年(公元1410年)春三月,建文帝復至白龍庵」一條,稱:「工部尚書嚴震使安南,密訪建文帝,忽與帝遇於雲南道中,相對而泣,帝曰:『何以處我?』對曰:『上從便,臣自有處。』夜縊於驛亭中。帝復結庵於白龍山,尋復舍白龍庵他去。」雖然都負有「密訪建文帝」的使命,但嚴震卻與鄭和不同,嚴震是建文帝的舊臣,他們之間的君臣關係猶在,舊主情難了,新君命難違;在對建文帝行蹤絕對敏感的永樂年間,處在「兩難」之中的嚴尚書,只能選擇「夜縊於驛亭中」自處了。
明成祖朱棣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的蹤跡進入了相對敏感期。
永樂二十年(公元1424年)秋,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熾繼承皇位,是為明仁宗。據《綱鑒易知錄》記載:「是年冬十一月,赦奸黨族屬,並放還家,給還田產。上謂侍臣曰:『方孝孺輩皆忠臣也,宜從寬典。』」對於建文帝朱允炆,朱高熾的感受與其父朱棣相比,顯然有別。慘死於朱棣之手的「方孝孺輩」,不僅由「奸黨」變成了「忠臣」,而且予以「寬典」。這無疑是一個信號,標誌著對建文帝的「敏感度」開始降溫了。據《綱鑒易知錄》記載:「是年冬十月,建文帝下江南,至史彬家。十一月至寧波,渡蓮花洋。」這是建文帝出亡二十餘年來,首次見諸於文字,「下江南」是首次,直接到故臣之家也是首次。這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史彬不再會因建文帝而遭難;二是史彬不會因保全自己而拒建文帝於門外。
敏感度的降溫,並非敏感度消失。朱高熾固然不是朱棣,卻是朱棣的直接繼承人,是「靖難之變」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正史對建文帝的記錄仍是忌諱的。故,類似以上這樣的文字記錄只可能出現在民間,諸如類似《綱鑒易知錄》的記載。
朱高熾在位一年就駕崩了,繼承皇位的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在位十年,於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去世。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此時,乃為對建文帝敏感度的消彌期。
英宗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發生了一件「建文帝被執赴京師」的大事。《綱鑒易知錄》是這樣記載的:「建文帝好文章,能為詩歌,至是出亡蓋三十九年矣。會有同寓僧者,竊帝詩,自謂建文帝,詣思恩知州岑英,大言曰:『吾建文帝也。』英大駭,聞之藩司,因系僧,並及建文帝,飛章以聞。詔械入京師,程濟從。」這段文字至少透露出三個信息:一是建文帝的詩文被同住的僧人所竊,該僧還跑到思恩州府大叫:「吾建文帝也!」;二是知州岑英大驚,即報藩司,並飛馬報朝廷。皇上下詔押解該僧入京;三是一直保護建文帝的舊臣程濟也隨同前往。此事震驚了京城。
據《綱鑒易知錄》記載:「僧稱年九十餘」,年齡不對,是時建文帝朱允炆年方六十四,顯然,僧是假冒建文帝。但是,假「朱允炆」卻說出了他的真要求:「且死,思葬祖父陵耳。」所以,與其說此僧假冒朱允炆以求其名,還不如說此僧是在與真建文帝演雙簧,以探知當局的容忍底線。否則,一直保護和照顧建文帝的程濟也不會隨同進京了。在假朱允炆探出底線後,真建文帝終於現身了。由是,就有了「御史密以聞」,就有了老太監吳亮與建文帝朱允炆相見後的確認,就有了皇家的「迎建文帝入西內。」一個「迎」字,表明了朱棣的重孫朱祁鎮對朱允炆的接納,至此,建文帝的「敏感期」己基本消彌。難怪程濟事後會感嘆說:「今日方終臣職矣。」
據《綱鑒易知錄》最後交待:「建文帝既入宮,宮中人皆呼為老佛,以壽終葬西山,不封不樹。」對朱棣一脈的皇室當局而言,這「不封不樹」四個字,倒是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但也正是由於這個「不封不樹」,使得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里,沒有了建文帝的任何痕迹。也正是由於官方文字的缺失,才引來了民間的不同記錄和坊間的各種傳聞。而隨著傳聞的多樣化和時間的消蝕性,遂使原來脈絡清晰的關於建文帝出亡的歷史真象,終於在真真假假的各種版本的傳說中,逐漸演變成了至今難解的明朝最大的歷史之謎。
※夫妻互補:鑄就勵精圖治品德高尚的完美皇帝
※青樓偶像: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漢宮秘事:為啥元帝寵妃傅瑤鬥不過皇后王政君?
※《秦香蓮》的來龍去脈:真正蒙冤的是陳世美
TAG:蕭家老大 |
※瓜帥:曼城重回榜首的秘訣是永不放棄
※在華夏歷史上消失的民族:幾百年後統治西方,卻仍不敢重回華夏
※小五金恩聖退伍後重回《天天向上》,網友:胖的已經認不出
※西部又亂了!勇士重回第一,火箭追上雷霆,湖人重回前八!
※五等分的花嫁:重回京都,零奈的身份即將揭秘,四葉還是五月?
※《部落衝突》七周年:重回巔峰後又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無天佛祖重回靈山的時候,太上老君與玉皇大帝為何不出手?
※陳冠希乞求:十年了,我能重回娛樂圈嗎?網友回應出奇的一樣
※曾經「離家出走」的一姐,如今重回,朱丹這是與浙江台言和了嗎?
※陳冠希重回娛樂圈:十年了,我能唱歌拍戲了嗎?
※延禧攻略:魏瓔珞重回紫禁城,結盟皇后,袁春望一句話看出貓膩!
※漂泊三年,韓鵬重回魯能!
※《仙劍1》:李逍遙重回十年前,為什麼酒劍仙十年後卻沒認出他?
※火箭少女?吳宣儀重回第一,楊超越第三不稀奇。劉人語出道無緣?
※遠古戰隊皇德耀世重回虎牙,董小颯這次武功真的天下第一了!
※今年穩了!阿森納九連勝,悄悄進前三,兩鋒霸帶隊重回巔峰
※馬刺七戰六勝重回西部前八,五冠王不可小視,依舊有三巨頭
※重回季後賽!三大改變讓北京首鋼王者歸來!
※嫁入豪門的她沉寂五年不拍戲,如今重回熒幕,只是復出那麼簡單?
※琅琊榜:梁帝不想林殊重回朝堂,梅長蘇卻也不想,藺晨道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