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不老,迴響在杜甫草堂里的童聲
草堂
讓駱鴻宇這些小講解員們傳頌杜詩,傳頌詩史,一代又一代,必將使「詩聖」和「詩史」永葆青春,永葆其生命的活力,至所望矣!
報紙原文:《杜甫草堂里的童聲》
作者:復旦大學 張廣智
丙申秋日,到川大參加了史學理論前沿論壇的盛會。會後,川大的朋友們都說:「倘來成都,不去杜甫草堂,憑弔詩聖,那就白來了。」此言不虛,在他們的心目中,杜甫草堂是成都的文化坐標,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是一部世人永遠讀不完的大書。
說著,說著,就出發了。到了,草堂內遊人如織,秩序井然,大家都抱著敬畏的心情,朝拜的虔誠,一處又一處,瀏覽、駐足、細看、省思。
驀然間,從不遠處傳來朗誦杜甫的《春夜喜雨》的聲音:「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聲純,音悅,然稚氣未脫,分明是一個孩子的聲音。童聲吸引了我們,只見一群遊人跟著這個孩子,從柴門至大廨(類似杜甫辦公的地方),在清癯消瘦然目光犀利的杜甫雕像前,那孩子又娓娓講來。他小小的個頭,卻戴著一副眼鏡,估摸十歲的樣子,身穿紅馬夾,背後四個大字很令人矚目:杜甫草堂。他步態穩健,儼然像個「小大人」。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來到成都,在城西七里浣花溪畔,找到一塊荒地,先開闢一畝大的地方建屋。他四處張羅,十分忙碌,百般操勞,草堂終於在次年春末落成。飽經戰亂、深受顛沛之苦的他,終於有了一個溫馨的安身之所。別小看這簡樸的茅屋,它的落成具有象徵意義,文學大家馮至先生在他的《杜甫傳》中指出:「這座樸素簡陋的茅屋便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文脈需世代傳承,前幾年,杜甫草堂管理部門在附近的草堂小學及其他學校招聘志願者,他們從千餘人中挑選四五十人,經培訓擔任小講解員,這個孩子就是他們中的一位,那應該是百里挑一吧。此舉值得點贊,它不僅讓孩子們從小受杜詩熏陶,而且通過小講解員的講解,向眾人傳頌詩史,進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功莫大焉。
在詩史堂,又見杜甫雕像,他並不孤獨,有李白陪著,也只能是李白。此景激起了那位小講解員的詩興,且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這分明是從童聲中吟出來的「盛唐之音」!小朋友的聲調忽而變得深沉,但仍以磅礴的氣勢背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在成都草堂住了三年零九個月,寫下了240多首不朽的詩篇,唯這首最為有名,使杜甫草堂得以揚名天下。
走過工部祠,走過草亭碑,最後就是杜甫的草屋了。杜甫當年住過的茅屋,歷千年之久,早已不復存在了,後經歷代培修,不斷擴充,才擴至現在的20萬平方米,好像是座公園,園內樹木蔥蘢,林蔭蔽天。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草屋,其地理方位與當年應該差不多,因為有「浣花溪水水西頭」、「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背郭堂成蔭白茅」、「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等杜詩佐證。草屋是杜甫草堂的核心,遊人到此均慢步,似乎個個都在踩著杜甫當年所留下的腳印,走在先賢走過的路上。
我問小講解員:「你叫什麼名字?」答道:「駱鴻宇。《駱駝祥子》的駱,……」說到這裡,他戛然而止,反問道:「《駱駝祥子》是誰寫的?」我故意說:「不知道。」「不知道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那是大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寫的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故事。」同行北京友人王君問:「你到過北京嗎?」「到過,今年夏天。」「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旅遊的?」他說不是。他是去北京參加全國性的第十二屆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總決賽,得了二等獎。賽後,他參觀了北大、清華後,更堅定了自己的志向。說到這裡,眾人問:「什麼志向?」他堅定地回應大家:「進北大,將來當作家。」不等我們誇他,他繼續介紹他的名字:「鴻是鴻圖大業的鴻,宇是宇宙的宇。」「駱鴻宇,好樣的,有志氣!」我們都齊聲讚揚他。
從柴門至草屋,一路講來,駱鴻宇小朋友的講解真是可圈可點,他不時即興背誦杜詩、唐詩,又不時回答人們的提問,有條不紊,言簡意賅,顯出了一副「小大人」的面相。行至門口,他捧著手中的本子,向我索詞,給他的講解作出評估。我不推辭,略加思索,便在鴻宇的本子上寫下了一段文字,字跡有點潦草,個別字還寫了繁體字。我要他讀一下,他有板有眼地讀了起來:
「駱鴻宇小朋友是個可造之才,希望不斷努力,願你的文學夢能夠有圓夢的那一天。那天,在繁花似錦的園地里,去撫摸春天。」我在這段文字後,又加了一則「附記」:「11月13日下午,復旦等校一行五人,與駱鴻宇小朋友邂逅相遇,傾聽講解,人生之樂事也。」他念完這則「附記」,又不假思索地在最後加上一句:「不亦快哉!」
門外,鴻宇的母親已經在等候兒子了。鴻宇一見媽媽,便飛快地撲在媽媽的懷裡。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是個小學生啊!從鴻宇媽口中,我們還知道,孩子當杜甫草堂講解員從小學一年級時就開始了,當時還不能叫小講解員,只能稱「小小講解員」。自此他勤奮讀書,求知不懈,過了三四年後才脫掉一個「小」字,成了一名真正的小講解員。杜甫草堂的小講解員,時有流動,又不斷更新,大體一直保持在五十名左右,而他卻一直堅持著。
我佇立在杜甫草堂浣花溪畔觀景:夕陽悄悄西下,落霞與浮雲聚合,暮靄與晚風相伴,燦黃的樹葉倒影在水面上。這美麗的景色,正是因為有了杜甫,有了草堂,才千古流芳。
如今,杜甫雖離我們久遠矣,但杜詩不老,是我們這個素稱「詩的國度」里的「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讓駱鴻宇這些小講解員們傳頌杜詩,傳頌詩史,一代又一代,必將使「詩聖」和「詩史」永葆青春,永葆其生命的活力,至所望矣!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0期第8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新媒體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李點:人文學科在後理論時代的「數字轉向」
※唐朝時最值錢,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齊昕:四季,四次,割捨不下的屠格涅夫莊園……
※黑夜中高呼的黑塞:我們的靈魂有權進行抗拒!
TAG:社會科學報 |
※杜甫草堂詩臆說
※杜甫草堂問梅
※杜甫草堂的貓你擼到了沒有?
※楊光英 漫步杜甫草堂
※杜甫在草堂招待客人,一首唐詩生活氣息濃郁,頷聯請不要胡思亂想
※從哈代茅舍到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祭詩聖 大廟會裡共祈福
※趙孟頫《廬山草堂記》,遒勁圓潤,百看不厭!
※從杜甫草堂到《旅夜書懷》
※遊覽杜甫草堂
※為了幫助她,杜甫作詩勸說友人拆除草堂籬笆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美得讓人愛不釋手!
※一條綠道串起杜甫草堂、浣花溪、寬窄巷子 你還不來?
※草堂蘊桃李,蘆花舞春風
※王寵《夜燕石湖草堂等詩卷》卷,空靈出塵,簡淡靜穆
※杜甫草堂被風吹散,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阿拉蕾參觀杜甫草堂,扎倆麻花辮坐月亮門下拿扇子拍照像小才女!
※杜甫草堂盛情邀約李敬澤擔任詩聖文化節主祭人
※未覺荷香遠,草堂已秋聲
※游古觀音禪寺和草堂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