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最高戰略思維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圖)中國孫子兵法城
春秋時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在所著的《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提到一個著名的戰略:不戰而屈人之兵,原話為「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衡量戰爭取勝的一般原則是,以能使敵國、敵軍完整無損的降服於我為上策,而攻破敵國使其殘缺受損,動武力擊潰敵人便略遜一籌;百戰百勝,雖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減弱,根本無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
孫武深得戰爭策略之精髓,此戰略也被各路軍師研究揣摩,實戰應用。
歷史上,不乏因氣勢震懾對手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得知後南逃,數十萬百姓相隨,曹操派遣曹純率領虎豹騎急追一日一夜,劉備軍被擊潰,損失慘重。趙雲在混亂中捨命救阿斗,來到長坂坡時已是人困馬乏,無力再戰。
此時張飛正在長坂橋上斷後,只帶了二十個騎兵,曹純率大軍來到,只看到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執蛇矛站在橋上,身邊只有二十人,竟都不敢近前。
張飛厲聲連喝三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音如滾滾巨雷,曹軍人聽了竟然兩腿發抖,曹操身邊夏候傑驚得肝膽碎裂,倒下馬死了。
曹操以前就聽關羽說起過,張飛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今日見張飛如此氣慨,又擔心中了孔明之計,此時見夏候傑跌於馬下,便策馬往西逃竄,於是諸軍眾將一起倉皇而逃,「冠簪盡落,披髮奔逃。」
張飛這一吼可謂是驚天動地。以一己之力,不動一兵一卒,喝退曹操百萬大軍。
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巧設空城計,僅憑一己之力退十五萬敵軍,被世人傳誦至今。
(圖)空城計,《三國》劇照
馬謖大意失街亭,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所帶領的五千軍隊,有一半被派去運糧草,城中只有一眾文官,和2500名老弱殘兵。
眾人聽到大軍將至都大驚失色,心想,命不久矣。
孔明一陣慌亂後反而靜了下來,硬碰硬等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諸葛亮閉眼苦想,心生一計,暗想,別無他法,只能一試,勝敗在此一舉,於是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洒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率大軍在城門,見城門大開,百姓在悠然掃街,很是詫異,「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司馬懿懂音律,閉眼屏息仔細聽諸葛亮琴聲,樂由心生,倘若諸葛亮有一絲心虛,樂聲就不會擲地有聲。只聽琴聲悠揚平靜,無一絲慌亂,司馬懿躇躊再三,最終下令撤退。
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諸葛亮的機智加上沉著冷靜,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典範。
以上兩個都是憑一己之力,或勇或謀擊退敵軍的,還有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戰役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檇(zuì)李之戰,孫武所在的吳國攻打越國的一次戰役。
沒錯,就是著《孫子兵法》的那個孫武,越國軍師正是潛心研究了孫武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術,才想到了殺雞儆猴的戰略,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公元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所向披靡,獨霸一方。
(圖)中國孫子兵法城
孫武、伍子胥功高震主,名揚天下。而身為君王的闔閭一直生活在大臣孫武、伍子胥的陰影下,很不服氣,要在有生之年,在沒有伍子胥、孫武的情況下,打一場比破楚更漂亮的勝仗。讓天下人看看,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的英勇神武。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死,勾踐即位,闔閭派伍子胥去治河,把孫武也打發了,於是率領三萬精兵攻打越國,想趁亂滅越,這三萬精兵就是曾經打敗了強楚攻進了郢都的精兵。最終,雙方在越國的檇李(今嘉興西南)決戰。
吳國國強兵勝,孫武兵法的精髓在於以剛克柔,主張進攻,速戰速決,孫武雖沒來,但他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了吳軍將士的心中。
越國新喪,兵力薄弱,把漁夫和農夫集結起來,老弱病殘加起來也不超過五千,吳軍若是衝過來,越軍就如釜中魚,籠中鳥,必死無疑。
新上任的大夫范蠡是強硬的主戰派,他熟讀兵書,自以為可以和孫武相比,但畢竟太年輕沒有經過兩軍對壘,今看到吳軍的氣勢,心中也暗暗驚訝。他苦思冥想,戰,則毫無優勢,必須要有讓吳軍不戰而潰的法子,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想到了小時候家鄉獵人逮猴子,猴子機靈異常,且身手敏捷,很難抓到,獵人遇到猴子時,不急著上前抓,先將準備好的公雞從布袋中取出,一手將雞頭反拉到雞背上,將脖子露出,另一手用獵刀割雞的脖子,汩汩的鮮血從雞脖子流出來,公雞一邊顫抖掙扎,一邊發出咕咕的慘叫聲。這時猴子已經是嚇得目瞪口呆,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獵人就扔下公雞拿布袋把猴子套住。
如何用奇謀讓吳軍也像猴子一樣被嚇得目瞪口呆呢?
經過一整夜的思考,東方泛白時,他的嘴角終於漏出了一絲微笑。
范蠡依計尋來三百個死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越國將亡,總歸一死,何不死得其所,為國犧牲,光耀門楣,流傳青史。
三百死囚本就難逃一死,竟然在臨死會被賦予如此重大的使命,一個個群情激昂,只求速死。
(圖)中國孫子兵法城
於是,第二天的戰場上出現了這樣罕見的情景。
三百個斷髮紋身的人赤搏上陣,手持一把燦若星光,鋒利無比的利劍,向吳軍陣地撲去。斷髮紋身是越人風俗,剪髮是為了游泳方便,身上刺上龍蛇等花紋,以示自已是龍蛇子孫,乞求神靈庇佑。此刻,三百個龍虎猛獸排著整齊的隊伍,吼聲震天,利刃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尖銳的光芒。
快接近吳軍時,三百死囚由縱隊變成三排橫隊,第一排一百人把劍壓上喉管,高呼口號完畢,整齊劃一的切斷了脖頸,瞬間一個個人頭滾落在地,接著第二排,第三排,只看到三百活人集體割頸自殺,鮮血噴涌而出,一個個鮮活的人刷時變成了人頭,屍體,鮮血,臨死時的悲鳴使人不寒而慄。
吳軍哪看到過這種恐怖的陣勢,愣在那裡不知所措,目瞪口呆,一下亂了陣腳,爭相逃竄,踩踏死的不計其數,趁吳軍猶豫慌亂混亂之際,越軍將領靈姑浮領兵衝殺過去,用刀砍中了闔閭右足,削掉了吳王的鞋子和大腳指,吳王因年老不能忍痛,回到七里之外,自覺悔恨,顏面掃地,大叫一聲而死。
《春秋左傳》中記載靈姑浮「以戈擊闔閭,闔閭傷將指」「卒於陘,去檇李七里」。
越軍在軍力懸殊的情況下,用三百個死囚犯做嚇猴之雞,這種恐怖的氣氛使吳軍震動,驚訝、懼怕、遲疑,膽小的害怕,膽大的無措。自亂陣腳,爭相逃竄。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作者:米微,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台兒庄古城,一個來了不想走的地方,約嗎?
※曾國藩:人「貴」在六處,你在哪一處?
※盤點浪跡江湖的詩人大俠,有些追求江湖浮名,有些託身白刃紅塵
※隋煬帝是明君還是昏君?面對一個諷刺他弒父的詩人,他是這麼做的
※為什麼世人都認為雍正皇帝的殘忍堪比秦始皇呢?
TAG:魚羊秘史 |
※《孫子兵法》的攻心戰與西方的戰略征服
※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體系
※《孫子兵法》關於戰略戰術的九大原則,值得收藏!
※中國的軍事組織能力和戰略戰術到底如何?敘利亞阿勒頗之戰?
※抗戰史之國軍所取得的戰略性成功之會戰
※詳細介紹二戰空戰經典戰機特點和戰略戰術之東線篇
※思維:與眾不同的戰略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以大戰略視角比較一戰和二戰中德軍對法作戰的異同
※二戰德國國防軍陸軍各戰役戰鬥序列之列寧格勒戰略防禦作戰
※避戰保船是李鴻章的戰略,它才是甲午海戰戰敗主因
※龍凱鋒:強軍方略一定要堅持「兵因敵而制勝」的戰略思維
※哈爾科夫反擊戰對德軍而言不是戰略上的勝利;蘇軍未用擅長的戰術
※戰略角色扮演《英雄王國:權略戰爭》正式推出
※戰鬥民族不含糊,俄戰略轟炸機挑戰美國防空識別區,警告莫觸底線
※美《國防戰略》妄圖追求「美軍絕對領先」是過時的思維
※我國最早的特種部隊,曹操近衛虎豹騎,戰術戰略領先千年
※《浴血廣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轉移之前
※二戰柏林會戰,蘇軍最後的戰略進攻
※蔣介石為何放棄持久消耗戰的戰略,要第三戰區官兵與日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