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公里自動駕駛路測背後,長安汽車走出一條怎樣的智能化之路?
雷鋒網新智駕按:7 月 27 日,在高德「未來交通峰會」的智能汽車新技術論壇上,長安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以「長安汽車的智能化之路」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主要闡述了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長安智能汽車的發展路徑,還分享了此前長安汽車進行2000公里自動駕駛路測的體會。
雷鋒網新智駕對梁鋒華的演講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希望其分享可以給有志於進行智能駕駛研究的車企一些啟發。
一、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
無人駕駛是熱潮,從2010年到現在,諸多企業開展了無人駕駛路測,包括長安汽車在去年進行的2000公里無人駕駛路測。
同時,跨界合作也在不斷加強。尤其是傳統車企、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的跨界合作越來越多。可以看到長安汽車相繼和高德、百度、科大訊飛以及英特爾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軟體也成為汽車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傳統汽車更多地還是以機械為主,從目前來看,以人、車、物的互聯,包括共享移動出行、大數據、自動駕駛相關的領域在整個汽車行業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長安汽車針對這些趨勢,也在快速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包括最近成立了智能化研究院。
在政策法規方面,從2012年開始,關於無人駕駛的法規也在快速革新,從美國加州的法規到歐洲的法規一直到最近德國政府出台的有關無人駕駛的法規,立法開始重視無人駕駛的發展。
同時,國內自動駕駛方面的法規也處在制定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2018版的C-NCAP管理規則已經將AEB車輛追尾和行人納入評價體系。
從整個產業化方面來看,L0/L1級別的智能駕駛車輛已經在快速普及,其中很多技術,包括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以及自動泊車等已經從豪華車型下探到了A級車上。
L2級別的智能駕駛車輛的量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量產企業也從2016年的4家擴大到現在的6家及以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L3級別的車輛,國際主流車企都選擇在2020年推出產品,而奧迪A8作為全球首款量產L3自動駕駛汽車亮相,吸引了廣泛關注。
行業內對L3有非常大的爭議。
有一些企業堅持做L3,有一些玩家則認為L3仍然有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尖銳的就是沒有絕對安全的人類接管方案。
長安汽車則是堅持L3的那一派,因為不管怎麼樣,L3的用戶的體驗是一個大的飛躍,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可能的安全問題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
總體來看,行業人士對於自動駕駛開發的期望是能夠達到哪一個級別的水準,但需要明確的是,實現無人駕駛還有非常大的困難,也很難說何時能量產出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
換個角度,其實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用戶的駕乘體驗,不斷解決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痛點。比如說怎麼解決堵車問題、用戶泊車問題。這其實是自動駕駛開發從注重等級到注重場景的轉變。
自動駕駛對未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是交通安全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同時,交通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升;更為節能環保;對用戶智能出行的形態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影響未來一系列的商業生態。
在智能互聯方面,當前主流應用趨勢為移動互聯,未來發展趨向於車際互聯。主流車型已經基本實現了車內互聯功能,部分車型實現了移動互聯,極少數豪華車品牌旗艦車型實現了車際互聯。
在車內交互方面,貫通式顯示屏布局風格、中控開關簡潔化、集中式中控面板等為代表的座艙技術是未來車內智能交互的發展趨勢。手勢交互、觸覺反饋、視覺追蹤、指紋與人臉識別、3D顯示等多種交互方式融合將會為駕駛員提供豐富、愉悅的體驗,這也是一大亮點。
二、長安智能汽車的發展路徑
長安汽車在智能化方面很早就進行了戰略布局,走在了很多國內車企的前面。長安的智能化「654」戰略發布後,我們一直在按照戰略計劃嚴格推進。該戰略包括6大基礎平台的搭建、5大核心技術的應用以及分4個階段實現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
2015年,長安汽車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產業化目標。因為整個戰略的思維是以量產消費者能夠體驗到實際產品為依託的,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將ACC、AEB以及半自動泊車技術集成到了一些車型上,目前正在全系車型中進行普及。
長安汽車會在2018年實現第二階段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第三階段則會在2010年實現;而高度自動化的車輛預計在2025年進行量產。當然,長安會和行業一道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同時,長安對整個目標進行了更具體更場景化的描述,從駕駛、互聯與交互三個方面不斷提升用戶的體驗。
長安針對智能汽車在全球布局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長安在本部重慶設立了智能化技術研發中心、在美國底特律設立了智能化研究部、在矽谷設立了創新實驗室,後兩者主要集中在智能化技術前期的開發。同時,長安還和國內外的一流供應商、科技公司組建了智能化戰略同盟。
在資源投入方面,長安在智能化研發團隊也將不對擴大。2018年,團隊規模要達到800人;2025年要組建起1500人的研發團隊;目前,該團隊已經有400人左右。
同時,整個智能化技術需要非常多產業鏈的協同來實現,長安也將和產業鏈上的各個零部件公司、科技公司以及科研機構等展開深入合作,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開發。
目前,長安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總體開發原則是「以安全為基礎、漸進式開發、實現產業化」。
自動駕駛的未來很美好,通向未來的過程也很精彩,因為該過程中一系列智能駕駛技術會給用戶帶來非常大的價值,解決他們的諸多痛點。
長安在這些方面也進行了諸多技術的積累(如下圖):
2016年4月12日,長安擁有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的長距離路測,通過這個過程,長安積累了大量數據(包括道路的場景、工況)以及開發經驗。
此外,長安自動泊車也已經實現了量產應用,全自動泊車會在今年量產。
同時,長安也在建立完整的測試評價體系,目前整體的框架包括系統的模擬、單項功能測試、功能集成場地測試、實際路測以及示範區運行。
而在智能互聯方面,長安已經實現車聯網產品的規模應用,正在推進車際網(V2X)的開發和遠程刷寫系統(OTA)的完善。
此外,長安在在線地圖以及智慧物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安還扎紮實實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一套遠程迭代體系。
在智能交互方面,長安以安全、科技、易用為核心理念,結合車輛本身的應用場景,融合多種交互信息輸入,打造出了更科技、更便捷的交互系統。
三、自動駕駛發展的挑戰和建議
不可否認的是,自動駕駛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梁鋒華認為這六大挑戰最為突出:
法規標準頂層設計
道路設施統籌規劃
信息安全與防護問題
駕駛員信任
測試驗證體系
成本壓力
去年,長安自動駕駛汽車的總測試里程是2000公里,這裡面大概98%以上的工況,駕駛員沒有對車輛做任何操作。
整個路測過程中,長安的團隊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些主要集中在道路和交通基礎設施上。
正是因為在此次路測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梁鋒華也針對未來的交通系統提出了一些建議。
交通法規問題很緊迫的,因為不管在虛擬測試環境下做多少次測試,也替代不了最終的實際道路測試。而且,接下來很多技術在量產的時候,也將面臨法規的問題。
為了讓自動駕駛更快落地,一方面需要自動駕駛開發者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場景適應性,優化全局演算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優化、統一道路建設和維護標準,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難度。
當然,還要推進道路的智能化、構建智慧交通網,實現道路、道路設施、車輛、行人間的聯網,加快中國標準的V2X系統部署,實現信息共享網路。
此外,加快高精地圖採集製作和定位系統開發,推動高精地圖定位產業化應用也顯得尤為重要。從實際開發的需求來看,在關鍵的節點(路口、交叉口等)布置高精度定位設施,對自動駕駛很有幫助。
最後,也希望整個產業鏈能夠聯合起來推動自動駕駛示範區的建立。
談及對未來的展望,梁鋒華覺得自動駕駛汽車是未來智能交通系統最重要的因素,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的協同使人類交通出行更加安全智能。
*文中圖片由雷鋒網·新智駕拍攝
※對話GGV合伙人李宏瑋:投注Drive.ai的背後,這家VC怎樣思考自動駕駛?
※基於 AI-DR 來談,AI 醫療影像該如何落地?
※現場:ACL 2017 Day 0, 計算機語言學思想碰撞的浪潮開啟 | ACL 2017
※聶萬泉的野心,不是營收翻 500%
TAG:雷鋒網 |
※領克01年初七追尾長安逸動,挪車後車主一臉失望:說好的主動剎車呢
※長安版「路虎」7座不到6萬,這是讓麵包車無路可走嗎?
※60000大軍挑釁5000兵馬,竟被打的跑的跑死的死,就此奠定長安
※長安CS35怎麼樣,29歲寶媽駕駛一年後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長安汽車預計2025年實現自動駕駛L4級量產
※長安CS85現身公路,大遛背車身很個性,尾部4排氣運動感爆棚
※古代沒有汽車,長安為何要修150米寬的路?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這款轎車已經有72萬車主了!長安新一代逸動家族5萬多起售,經濟實用!
※長安新車帥的留口水,車長4.8米,僅售10萬塊,買思域不如它
※長安汽車自動駕駛的乾貨,都在這兒了!
※這車把「長安」標摳了,我打賭能賣50萬
※比吉利多20萬輛,長安成中國唯一進全球銷量前20汽車品牌!
※長安汽車銷量暴跌,10個月市值蒸發超300億,福特成絆腳石?
※我們跟著長安,試驗了L4級自動駕駛汽車
※大批新長安CS35實車到店,比路虎還要帥,這次寶駿510要涼了!
※長安CS85實車首度曝光,花10萬就能買寶馬X6:真沒開玩笑
※6月份國產轎車銷量排行1-107名,吉利包攬前三,長安逸動飆升!
※新能源與智能化齊驅,長安汽車北斗天樞計劃啟動2020年停產非聯網新車
※街頭偶遇純電動長安奔奔,車牌比5個8搶眼!給輛寶馬都不換!
※1950年長安街,大馬車隨便走,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還沒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