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歸依三寶(1):選擇歸依處,應當從五方面去觀察

歸依三寶(1):選擇歸依處,應當從五方面去觀察

歸依三寶(1):

選擇歸依處,應當從五方面去觀察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

謂由五處觀察所歸,乃可歸依:一、由身業清凈故;二、由語業清凈故;三、由意業清凈故;四、由於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無上法故。

所歸依境,就是歸依的處所。選擇歸依處,應當從五方面去觀察,如《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謂由五處觀察所歸,乃可歸依:一、由身業清凈故;二、由語業清凈故;三、由意業清凈故;四、由於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無上法故。」所歸依境既然是我們發心歸投依靠的處所,當然就必須慎重的選擇,觀察它是否可以作為我們真正的歸依處。否則,若是一個三業不凈,有諸過失的人,自救之不暇,我們以他為歸投依靠,那是永遠也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的。沒有大悲心的人,必有偏私;沒有成就無上法的人,於自利利他就不能究竟圓滿。故不符合這五種觀察條件的人,我們就決不應該歸依他。

韓清凈《披尋記》:「謂由五處觀察所歸者:此中且說如來具此五處故可歸依。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眾,皆可歸依,例同下文四緣中釋。經說十八不共佛法中,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導首、隨智而行;謂由智發起攝受,於一切時善方便故。如身業如是,語業、意業應知。此顯如來三業清凈。又復如來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如<本地分>說。(陵本三十七卷二十二頁)《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是名如來於諸有情生起大悲。又復如來具一切種妙智,謂證得如來最極清凈智斷故,是名如來成無上法。《顯揚聖教論》卷第四」:「一切種妙智者,謂證得如來最極清凈智斷故。」。

一、由身業清凈故;二、由語業清凈故;三、由意業清凈故

依據經論中說,只有諸佛如來才經得起這五方面的觀察。如來具有的十八不共佛法中,說如來的三業,皆以智為導首,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所以三業清凈。

如來的現行身業,在一切時間,一切處所,由能成就是身業故,一切有情若見如來即便調伏,或聞說法亦皆調伏。以要言之,佛薄伽梵無有威儀而不調伏諸眾生者,故說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亦為眾生說如是法,令其證入如是智故。是為如來身業清凈

佛薄伽梵不虛說法故,以智前導,所有記莂無不圓備,凡所宣說言詞顯妙。無量無邊微妙清凈如來之語,故說如來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自所證如是語業,亦隨諸有情而為說法,令其證入如是語故。是為如來口業清凈

如來證入如是意業,為如是相智為前導,隨眾生心而為說法,令彼證入如來意故。是為如來意業清凈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十八不共法者: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三者、念無失;四者、無異想,五者、無不定心,六者、無不知已舍;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無減,十者、慧無減,十一者、解脫無減,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者、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者、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又阿羅漢或於一時善身業轉,或於一時無記業轉。如於身業,語業、意業當知亦爾。如來三業,智前行故,智隨轉故,無無記業。智所起故名智前行,智俱行故名智隨轉。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一切身業、一切口業、一切意業隨智慧行」者,佛一切身、口、意業,先知然後隨智慧行。諸佛身、口、意業,一切行無不利益眾生,故名先知然後隨智慧行。如《經》中說:「諸佛乃至出息入息,利益眾生,何況身、口、意業,故作而不利益?諸怨惡眾生,聞佛出入息氣香,皆得信心清凈,愛樂於佛;諸天聞佛氣息香,亦皆舍五欲發心修善。」以是故,言身、口、意業隨智慧行。聲聞、辟支佛無是事心故,作善,然後身、口業善;意業或時無記,不隨智慧而自生,何況餘人!如憍梵波提比丘,雖得阿羅漢,自食吐而更食,是業不隨智慧。又如摩頭波斯吒比丘阿羅漢,跳上樑棚,或壁上、樹上。又如畢陵伽婆蹉,罵恆神言:「小婢!」如是等身、口業,先無智慧,亦不隨智慧行,佛無是事。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何以故?舍利子!由能成就是身業故,一切有情若見如來即便調伏,或聞說法亦皆調伏。是故如來或現默然調伏眾生,或現飲食調伏眾生,或現諸威儀調伏眾生,或現諸勝相調伏眾生,或現隨形好調伏眾生,或現無觀頂調伏眾生,或現觀視相調伏眾生,或現神光觸照調伏眾生,或現游步舉足下足調伏眾生,或現往還城邑聚落調伏眾生。舍利子!以要言之,佛薄伽梵無有威儀而不調伏諸眾生者,故說如來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亦為眾生說如是法,令其證入如是智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三身業智導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何以故?舍利子!佛薄伽梵不虛說法故,以智前導,所有記莂無不圓備,凡所宣說言詞顯妙。舍利子!如來語言隨現而轉不可思議,今當略說。舍利子!如來語者,易解了語、易明識語、不高大語、不卑下語、非不勝語、不邪曲語、不謇吃語、不繁亂語、不澀鈍語、不麁獷語、不隱沒語、柔和聲語、可欣樂語、不虛羸語、不輕掉語、不調疾語、不繁重語、不迅急語、善斷約語、善調釋語、極妙和美語、勝妙音語、善唱導語、大清亮語、大雷震語、無遺逸語、飲甘露語、有義旨語、可親附語、廣大之語、可愛重語、無塵染語、離塵黷語、無栽穢語、無垢濁語、無魯鈍語、威嚴盛語、無障礙語、能教導語、明潔之語、有正直語、無怯憚語、無缺減語、非輕急語、能生喜樂語、令身怡適語、令心踴躍語、寂靜貪語、寂靜瞋語、壞滅痴語、吞噉魔語、調伏惡語、摧異論語、有表示語、天鼓音語、智者悅語、羯羅頻迦音語、上帝音語、梵天音語、海潮音語、雲雷音語、地山震吼音語、鴻鶴王音語、孔雀王音語、黃鸝音語、命命音語、鵝鴈王音語、鹿王音語、箜篌音語、伐洛迦音語、缽拏縛音語、大蠡吼音語、長笛音語、易開解語、易了別語、暢明曉語、適悅意語、可聽聞語、深遠音語、無瘖瘂語、悅可耳語、生善根語、文句無缺語、善說文句語、義句相應語、法句相應語、時相應語、時捷對語、不過時語、知根勝劣語、莊嚴施語、凈屍羅語、教授忍語、練正勤語、令樂靜慮語、悟入正慧語、慈善集語、悲無倦語、清凈喜語證入舍語、安立三乘語、令三寶種不斷絕語、安立三聚語、凈三解脫語、遍修諦語、遍修智語、達者不毀語、聖者稱讚語、隨虛空量語、一切種妙成就語。舍利子!如是無量無邊微妙清凈如來之語,故說如來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自所證如是語業,亦隨諸有情而為說法,令其證入如是語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四語業智導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云何如來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舍利子!夫如來者心意與識皆不可說故。舍利子!夫如來者應以智求,智增上故說名如來。此如來智隨至一切眾生之心、隨入一切眾生之意、不離一切眾生之識,焚盪諸法諸三摩地,不從他緣超過一切所緣境界,遠離緣生滅三有趣,超諸慢種、解脫魔業、離諸諂誑,舍我我所,除滅無明痴暗之膜,善修道支,與虛空等無有分別,與諸法界而無差別。舍利子!如來證入如是意業,為如是相智為前導,隨眾生心而為說法,令彼證入如來意故。舍利子!是名如來第十五意業智導不共佛法。

四、由於有情起大悲故

又說如來具足大悲,於一切眾生,平等度化,於任何一個眾生,未有不簡擇了知而暫時棄捨者,故如來究竟不舍有情。如《攝大乘論》贊如來利樂有情的大悲頌說:「晝夜常六返,觀一切世間,與大悲相應,利樂意歸禮。」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由四緣故,悲名大悲。

一、緣甚深微細難了諸有情苦,為境生故。

二、於長時積習成故。謂諸菩薩,經於無量百千大劫,積習所成。

三、於所緣猛利作意而發起故。謂諸菩薩,由是作意,悲所執持,為息有情眾苦因緣。尚能棄捨百千身命,況一身命,及以資財。於一切種治罰大苦,為諸有情悉能堪忍。

四、極清凈故。謂諸菩薩,已到究竟菩薩清凈;若諸如來,已到佛地如來清凈。

第一個理由是觀察甚深、而且微細、不容易明了的諸有情苦為所緣境而生起悲心。其中微細的,就是「愚痴異熟苦」,這個苦也就是比較微細。其次「諸所有受皆是苦」,只要沒有證悟第一義諦一切都是苦,這也比較微細。所以這個「悲心」是大悲。

「於長時積習成故」,第二個理由名之為大悲,由長時期地積集,修習悲心所成就,這就是「大悲」。「謂諸菩薩,經於無量百千大劫,積習所成。」,積集、修習成就的大悲心,這個悲心不是暫時能成就的。

「於所緣猛利作意而發起故」,「由猛利作意」而成立大悲。

「由是作意,悲所執持」,「作意」,就是我們的明了心的心,它一活動的開始叫作「作意」。有如理作意、有不如理作意,各式各樣的作意。現在這個作意是由悲愍心所支持,就是這個明了心由悲心所控制。「為息有情眾苦因緣」,為了息滅一切眾生的苦惱因緣。

這位菩薩為了息滅有情的眾苦因緣,「於一切種治罰大苦」,各式各樣的苦惱境界治罰大苦。「為諸有情悉能堪忍」,為了息滅眾生的苦惱,菩薩都能忍受。這可見菩薩的偉大,誰願意作菩薩!

第四個是極清凈的因緣,才能名之為「大悲」。「謂諸菩薩,已到究竟菩薩清凈」,不是初地菩薩。應該是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到菩薩究竟的位子了。「若諸如來,已到佛地如來清凈」,這個時候的大悲心,名之為大悲,才是極清凈的。這四種因緣名之為「大悲」。

大悲在《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釋初品大慈大悲義第四十二〉,《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三、卷第三十一,有詳細討論。

五、由成就無上法故

如《顯揚聖教論》卷第四說:「一切種妙智者,謂證得如來最極清凈智斷故;謂於染污清凈二法,一切種數相差別中,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所法。又復如來住無漏界,為作一切有清所作事故,於十方士,示佛生有,現身言說,心有所行,有所宣說,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入大寂滅,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所法,是亦名為一切種妙智。」除了諸佛世尊,沒有任何人證得一切種智,故亦無成就無上法者。如上所說,唯諸佛如來經得起五法觀察,可以作我們的真正歸依處。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十四等廣說如來具有不共大悲的意義及顯示如來成就最極清凈的一切種妙智。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31n1606_014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世人見僧有臨終病苦者,便議其不得道,此訛也!
中觀與唯識是印度佛學中的 兩大佛教解釋理論體系
我和「法相概念」的故事
玄奘大師的般若因緣
《供養三寶》系列合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春秋五霸對應當今強國,當今世界誰是晉秦楚齊?
在三亞,這臘八節應當如何過?
第五人格與黎明殺機:應當和諧相處!
盧老師告訴你:找對象應當看重對方的什麼?
美國升級F35解決大量問題,但是又白花錢了,軍方:當初它應當下馬
《金剛:骷髏島》:觀影前你應當了解的七件事
你應當歸來了
當12星座遇上水逆時,應當如何破解?!
張檬回應當小三,向劉雨欣道歉稱:愛本無錯,錯在無知無畏,會承認和面對
四大問題,三大方向,關於5G預商用這些應當知道!
毛筆應當如何收藏?
王者歸來:僅用三盤就拿走第13個大滿貫,他應當收穫了足夠的自信
學佛人,應當守護好五根
從《狗十三》看電影是否應當簡單地去複製現實?
岡波巴:十項應當謹記之事(圖)
社評:美究竟想對中國做什麼,它應當講清楚
伊朗軍方:敵人應當清楚伊朗將對任何侵略做出回應
小楊淺談:憑這3點,玉鐲在翡翠界就貴的理所應當!
深陷死亡之組的巴薩:應當如何應對三大強敵
愛情,應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