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尋硯丨洞口裡傳來遙遠的迴音
孔子曰:「青州出怪石,瓊脂玉花」。用於制硯,名紅絲石硯,簡稱紅絲硯。興於晉,盛於唐,為四大名硯之首。
紅絲石發源地,特別是黑山紅絲石色彩艷麗,黃地紅絲,紅地黃絲,豬肝色,紫紅色、色彩黃紅相間,嬌美華麗,質嫩細膩如玉,天然形成的紋理構成各種虛幻神妙千姿百態的形狀,像彩雲似流水,像山峰似草木等等諸狀.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雅士都曾讚美它的質地,「細潤如玉,溫嫩而不滑,扣之有聲,發墨不損毫,久用筆鋒不退」。
紅絲硯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千百年來是它石不可比擬的稀世之珍寶。紅絲石硯早在1700多年前西晉張華所撰的《博物志》上記載:「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
紅絲石主要產地——黑山
紅絲硯是以山東天然的紅絲石為原料製作的石硯,早在唐宋即負盛名譽為諸硯之首。原硯材出自青州「黑山紅絲石洞」,後因其原料枯竭清後以臨朐老崖崮為主產區。
?歷史價值?
紅絲石為青州黑山山脈所獨有。宋中期後因石材告罄,逐步淡出「四大名硯」之列,被澄泥硯所代替。青州紅絲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收藏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歷代精品在故宮博物院、山東省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和日本龜阜齋等均有收藏。柳公權、歐陽修、趙朴初、啟功等名家也為紅絲硯留下眾多讚美詩篇,譽其為硯中極品。
柳公權在他的《硯論》中說:「蓄硯以青州石為第一,絳州次之」;
宋代唐詢(彥猷)《硯錄》云:「紅絲石華縟密緻,皆極其妍。既加鐫鑿,其聲清越。其質之華澤,殊非耳目之所聞見。以墨試之,其異於他石者有三:漬水有液出,手拭如膏,一也;常有膏潤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自得此石,端歙諸硯皆置於衍中不復視矣。」
蘇簡易《文房四譜》云:「天下之硯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龍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
紅絲石洞
歷史上的青州紅絲石本來就有益都、臨朐兩處。筆者認為,益都、臨朐的紅絲石,宋代以後,均有出產。在益都黑山紅絲洞口的石壁上,除「大唐中」等字樣外,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十年」、「大清乾隆」、「道光二年」、「同治三年」、「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十四年」等字樣,應該為歷朝相關年份採石所刻銘。
如果這些刻石有疑問,也還有文字記載相佐證。乾隆《山東通志》卷二十四《物產志》在「青州府」目下記載:紅絲石,「出益都,石理紅黃相參,理黃者其絲紅,理紅者其絲黃。」按一般方誌的記載習慣,如果是時該物品沒有出產,不會這樣記載。清人胡渭的《禹貢錐指》卷四稱:「今青州黑山紅絲石,紅黃相參,文如林木,或如月暈,如山峰,如雲霞,如花卉,即古怪石也。」這說明黑山紅絲石在清代仍有出產。
唐代萁形紅絲硯
?經濟和收藏價值?
自古而貴。唐宋時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以得到一塊紅絲石硯為榮。宋姚全威《西溪絲書》載:「柳公權、米芾喜用青州紅絲硯」。因產量極少,價值連城。據記載,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徐州刺史李誕的花卉紋紅絲石蓋硯,銘文中記系用30萬錢(即30萬文)買之。而唐宋時米價約為13文一斗,即此硯價值360萬斤米。
?製作?
① 鑿取硯材與設計
硯台要根據采出的石料對其進行設計
② 雕刻
先對硯料進行取型
再根據設計各種刀具對其進行精雕細刻
③ 磨光
利用油石、砂紙、打磨其外表面至光滑
再用玉米骨或細砂紙磨細上光
④ 修染(選做)
在需要暗化處理的地方上墨
使其明暗有致
⑤ 上蠟(選做)
將硯台加熱
塗蠟於其上融化
⑥ 晾涼
用細布料擦至柔滑泛光
⑦ 保養
一般硯台對非硯堂部分進行上蠟處理,用後及時洗凈,以水潤之保存。
硯的觀賞性是由硯本身的文化氣息、製作工藝和天然特點所決定的。製作工藝要求在造型、線條、圖案雕刻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否則既不實用又不宜觀賞。而紅絲硯的觀賞價值除了製作工藝外,主要是由紅絲硯的自然形狀、鮮艷的顏色、豐富的紋理等天然特點決定的。若在加工中巧用其形、其色、其紋進行雕刻,便成為天人合一的既實用又極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
瓜瓞硯(一)
瓜瓞硯(二)
?關於紅絲硯的爭議?
一些文章和著作認為紅絲硯始自晉代,則是誤傳。最近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硯」系列之《地方硯》依然說「紅絲硯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時期,張華《博物志》記載,『天下名硯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硯第一』」。不過,同為「中國名硯」系列之《紅絲硯》的作者傅紹祥則認為,紅絲硯始於晉的說法系誤傳,誤傳的原因是將張華的《博物志》和李石的《續博物志》混淆了(筆者按:在有些典籍的記載中,《續博物志》亦作《博物志》)。實際上,《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二早就進行過考證:「《續博物志》十卷,舊本題晉李石撰,然第二卷稱,『今上於前朝作鎮睢陽,洎開國,號大宋』。是宋太祖時人矣。」
現在一些藏家認為,宋代以後,紅絲石「資源枯竭」,紅絲硯停產,乃退出「四大名硯」之列。這種言論,一方面固然與唐詢在《硯錄》中的記載有關,所謂「一日去洞門,而巨石摧掩,而人不可復入,其石遂絕」;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目前的收藏界人心浮躁,不注重深入研究使然。
至於臨朐紅絲石最早產於何時,不得而知。據現有記載,宋代已有,其後陸續有出產。清人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百八,《歷代書論》引唐詢《硯錄》稱:「嘉佑六年,予知青州,至即訪紫金石所,於州之南二十里,曰臨朐縣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然石有重數,土人所取者不過第一、第二重,至第四重,則潤澤尤甚,而色又正紫,雖發墨,與端、歙差同,而資質殊為下。」這是唐詢開採臨朐紫金石的記載。臨朐紫金石與紅絲石几乎在同一產地。乾隆《西清硯譜》卷二十《石之屬》「舊紅絲石鸚鵡硯說」則明確稱:「考(宋)高似孫《硯箋》載,紅絲石出臨朐縣,其色紅黃相間,佳者絕不易得,故世罕流傳。」清代山東人高鳳翰所著《硯史》「摹本第三十七」收錄有一方「芙蓉井」紅絲硯,其題記稱:「青州紅絲石硯,舊人硯譜列上品,當在端、歙之右。此為其鄉人馮北海先生所收,久藏余族舅石帆侍御公家。雍正甲寅冬,表侄方岳出贈。」在這方硯台的側面,有山東臨朐人、明萬曆五年進士馮琦(北海)的銘文,並落款「北海馮琦銘於冶源別墅」,應該是當時臨朐冶源(即現在的冶源鎮)所產。而乾隆《西清硯譜》卷二十三,《附錄》所載「御制紅絲石風字硯銘」,則不但指出了紅絲石的產地為臨朐,還表明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亦製作紅絲石硯。該硯銘稱:「石岀臨朐,紅絲組錦,製為風字,宣和式,審既堅以潤腴,發墨沉,雖遜舊端,足備一品。」光緒《臨朐縣誌》卷八《風俗》亦明確記載:「紅絲石產老崖崮,黃質紅紋。」一直到民國年間仍在出產,民國二十四年編寫的《臨朐續志》卷六稱:老崖崮產紅絲石,「數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駐冶源收買,居民紛往採掘,抱王璞競售,輒得善價,不數月售者日多,日人輦運所得以去」。除史籍記載外,傳世的明清紅絲石硯也不斷有發現。
硯台的發展演變與中國的文明史息息相關,從硯台的造型中可以品讀出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文化特點,如漢代硯台的神秘浪漫,唐代硯台的奢侈大氣,宋代硯台的文明高雅,明清時期的迂腐繁縟,都呈現著那個時代的特點。
而制硯大師趙磊先生,傳承者中國的硯文化,匠心獨造。如作品《抄手硯》,厚重大漆,造像簡潔,雖無雕飾,卻韻味天成一方好硯,用時自會文思泉湧,下筆如神。
趙磊,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中國非遺青州紅絲硯製作技藝傳承人,中華藝術大師,紅絲硯協會副會長。2010年創建青州三石居紅絲硯藝術工作室。2011年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姜書璞收為入室弟子;2014年參與編寫《青州紅絲硯譜》,任副主編,其作品多次被國內名家收藏。
↓
△
- END -
※孫悟空大鬧天宮攪鬧蟠桃會,背後的黑手竟是太上老君
※袁大頭銀元賞析
※茶|白茶為什麼要煮著喝?
※減肥後皮膚會變鬆弛!這4個建議讓你更安全的減肥
※學會這些動作就能成為健身房裡的健身達人了!
TAG:整體健身 |
※徐州一座大山,山裡埋藏著楚王陵墓,洞口被村民用來放紅薯
※洞口新聞‖長塘杜鵑紅
※誰打造了水簾洞,還在洞口挖了一條秘道直通東海?
※阿肯色洲出現奇怪的冒火洞口 地質學家仍然一頭霧水
※女子河邊遊玩意外發現神秘洞口,伸手一撈,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俄羅斯地獄之門再次發聲,看到越來越大的洞口,專家直接搖頭!
※老人上山砍柴時聽見一洞口傳來奇怪聲響,走近挖開一看他激動不已
※在火星帕蒙尼斯火山上,有一個通向地下洞穴的隕石坑狀洞口
※江蘇虎丘的神秘水墓,古代盜墓賊進不去,專家找到洞口卻放棄打開
※二哈堵在洞口不肯走,男子發現一絲異常,仔細往裡一看冷汗直冒
※越南發現神秘洞口,入口不足1米,地下卻藏著一個繁華市區
※看起來深不可測的洞口
※冰洞口釣魚,旁邊冰面上有魚游來游去,怎麼回事?
※網紅柴犬每天在洞口守候,柴犬:快來摸摸我的臉
※實拍薩達姆最後藏身的地洞:僅能容納一人,洞口用鳥籠來偽裝遮掩
※黃聖依這是剛從洞口出來?鞋面上沾滿網絲,還能走得這麼氣定神閑
※島國特色街景。。路邊的各種洞口總能長出貓貓狗狗
※在越南戰爭中,越軍挖的地道洞口很小,美軍都鑽不進去
※世界最大的露天鑽石礦,洞口氣旋可把飛機吸進,人稱地球的肚臍!
※火星發現深不見底的洞口,科學家:難道是火星內部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