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枕戈待旦,這支軍隊時刻準備打勝仗!

枕戈待旦,這支軍隊時刻準備打勝仗!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時,中國北部邊陲朱日和,成了舉世注目的地方。人民解放軍以一場聲勢浩大的野戰閱兵,迎接自己的第90個生日。

藍天和草原匯成無際無邊的彩色帷幕,映襯著強大的受閱陣容。天空與大地之間,轟鳴著鋼鐵撞擊的巨響。此刻,這方戰陣中的導彈,已經能夠打到地球上任何一處地方。而在90年前成軍的那一天,這支軍隊手中的武器,最遠的射程也不過幾公里。

那個地方,與朱日和的直線距離為:1551公里。

第一軍情作者:賈永

一、誕生

——周恩來讓每一位起義官兵在脖子上繫上紅色布帶,以區別於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紅色,成為這支軍隊的本色。

1927年7月31日,農曆七月初三,大暑第七天。正是「火爐」南昌一年之中最為悶熱的季節。入夜,滿街都是納涼的人們。深夜時分,人們好不容易在間或的夜風中進入夢鄉,一陣急促的槍聲又把他們從夢中驚醒。

槍炮聲整整持續了5個小時。第二天一早,當人們輕輕推開門,一支佩戴「紅領巾」的隊伍出現在了眼前。

起義部隊來自共產黨所掌握的北伐軍,領導起義的中共前委書記周恩來讓每位官兵在脖子上繫上紅色布帶,以區別於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紅色,從此成為這支軍隊的本色。這一年,周恩來29歲。

對於中國革命來說,剛剛過去的1927年春天,無疑是最為黑暗的一段日子。就在國共兩黨合作發動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時候,蔣介石、汪精衛背信棄義,共產黨人被昨天的盟友推進了血泊之中。從上海到武漢,從城市到鄉村,慘遭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超過30萬。一位外國記者報道:「在中國,從19世紀50年代血腥鎮壓太平軍以來,再沒有什麼事像這次大屠殺一樣野蠻和殘酷了。」

鮮血,讓年輕的共產黨人猛然醒悟:只有擁有一支自己的人民軍隊,才能守護不滅的理想之火和燃燒的信仰之光。

8月1凌晨2時,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在江西南昌打響武裝反抗的第一槍——宣告中國誕生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也是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武裝鬥爭。作為起義指揮部的南昌大旅社,如今成了這座英雄城市的地標。

戰至拂曉,起義軍全殲守敵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子彈70餘萬發。翌日,南昌各界群眾集會,慶祝起義勝利。

南昌起義總指揮和前敵總指揮是同為31歲的賀龍、葉挺。是時,他們分別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和第十一軍軍長。41歲的九軍副軍長兼南昌公安局局長朱德和35歲的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劉伯承也是主要參加者。

10年後的同一個季節,朱德、葉挺分別作為八路軍總指揮和新四軍軍長一同走上抗日戰場。而賀龍、劉伯承成了八路軍一二零師師長和一二九師師長。八路軍的另一個主力師一一五師的師長,是南昌起義時的連長林彪。

南昌城裡的槍聲,震驚天下。反動軍隊從四面八方撲將過來。起義軍主力撤出南昌後幾經苦戰,在廣東潮汕地區失敗,而在梅州三河壩分兵後留下來阻擊敵人的隊伍也損兵過半。危急關頭,朱德穩住了部隊。

當時,也許沒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南昌城頭升起的一面血染的戰旗,將會改變中國的命運。但朱德似乎意識到了,他在自己的佩槍上刻下了「南昌暴動紀念」的字樣。如今,這支槍號為592032的毛瑟槍,正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主題展中展出。

兩萬餘人的起義大軍,最終僅僅保存下了800人,但正是這樣一批「火種」,由朱德率領,在八個月後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南昌起義,走出了七位元帥、三位大將。

8月1日,後來成為建軍節——「八一」,人民軍隊最鮮明的符號和標誌。

二、鑄魂

——夜風,拂動楓葉。三灣村頭古老楓樹的生命年輪里,從此刻上了足以光照史冊的印跡。

月色朦朧,一支隊伍在羅霄山脈九隴山腳下悄然前行。南昌起義一個月後,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的秋收起義失利,隊伍向蒼茫的大山之中轉移……

此前召開的「八七」會議上,34歲的毛澤東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原本希望毛澤東到上海的中央機關,毛澤東回答,我不願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好漢。「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就是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的。

這是1927年9月29日晚。遭遇攻打平江、瀏陽的連敗和20多天慘烈征戰,部隊已由5000之眾銳減至不足千人……

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一家名叫協盛和的雜貨鋪,毛澤東召集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對這支快要垮掉的隊伍實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村頭的大楓樹下,毛澤東向士氣低落的隊伍宣布,想留的留下,不想留的可以走,視路途遠近發路費,將來願意回來還歡迎。「革命講自願」,後來成了共產黨人動員群眾的「口頭禪」。

700人選擇留下來。毛澤東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把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這就是「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

第二、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的委員會;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一切重大問題,須經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

第三、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連以上建立由士兵選舉的各級士兵委員會,參與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賬目公開,軍官不許打罵士兵。

夜風拂動楓葉。古老楓樹的生命年輪里,從此刻上了足以光照史冊的印跡。

一個月後,毛澤東對初上井岡山的紅軍宣布三條紀律:不拿農民一個紅薯;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行動聽指揮。轉年1月,毛澤東又提出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這就是至今仍然雷打不動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前身。

25歲的羅榮桓就在這支隊伍中。這位後來的元帥評價說:「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那麼這支部隊便不會有政治靈魂。

此時,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也經受著與秋收起義部隊同樣的考驗:行至贛南,飢餓疲憊的士兵哄搶了縣城裡的當鋪。

多少農民起義軍就是這樣垮掉的。南昌起義的火種,面臨著熄滅的危險。

朱德命令26歲的73團黨代表陳毅立刻把部隊拉到城外集合。陳毅高喊:「站隊!站隊!」

第一個站到陳毅面前的,正是朱德。第二名,是參謀長王爾琢。第三個,第四個……

朱德說,要革命的跟我走!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

隊伍中沒有幾個人知道1905年的俄國革命,但一雙雙年輕的眼睛卻從這位捨棄高官厚祿投身革命的長者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力量。

從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到朱德領導「贛南三整」,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在這支軍隊的生命幼年艱難探索……

三、尋路

——兩人從此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親密無間的合作,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朱毛」被外界認為是同一個人。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部與毛澤東會師,當時全國工農武裝中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朱毛」紅軍由此誕生。

毛澤東找人連夜趕做了一套灰布軍裝,換下長布衫,背上槍,下山迎接朱德。據說,崇尚「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毛澤東,一生中只有這一天背過一次槍。

寧岡龍江書院,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改編後的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第四軍」番號是朱、毛兩人商定的。是時,全國的紅色隊伍並沒有統一的序列。後來,人們給出的解釋是:「朱毛」的部隊主要來自北伐時期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為傳承「北伐」的戰鬥精神,故稱「第四軍」。

這一年,朱德42歲,毛澤東35歲,正值年富力強的時節。兩人從此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親密無間的合作,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朱毛」被外界認為是同一個人。

時間,靜靜流淌。起初小心翼翼打量著這支隊伍的山裡人發現,眼前的隊伍,與他們以前見過的軍隊有著天壤之別:朱軍長與挑夫一起挑糧上山,毛委員與群眾一起插秧收割,官兵們幫農民耕作,幫年老體弱者砍柴,買米買菜如數付錢,借宿有年輕姑娘的人家從不騷擾……漸漸地,方圓幾百里的年輕後生集合到了這支隊伍之中。

「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這是人們後來總結的井岡山精神。

官兵一致、軍民同心,讓這支雖然弱小卻信念堅定的隊伍,在莽莽群山之中,深深紮下根來。

1928年6月18日,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召開。共產國際書記處書記布哈林還在為俄國革命的經驗不能完全移植到中國革命之中而遺憾,他甚至擔心,「中國紅軍會把農民的最後一隻老母雞吃掉。」

以俄為師,並不意味著複製俄國革命的道路。令萬里之遙的共產國際無法想像的是,儘管紅軍正在遭受重重「會剿」「圍剿」,深深植根農村和農民中間的「朱毛」隊伍依然風生水起。

羅霄山脈,竹濤陣陣。萬山叢中,旌旗獵獵。人民,成了紅色隊隊的再生父母。五百里井岡,成了養育中國革命的第一塊農村根據地。

從井岡山出發,「朱毛」一同領導創建中央蘇區根據地和反「圍剿」,一同領導長征、抗戰、解放戰爭,又一起在21年後登上天安門城樓……烽火歲月里,他們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術原則發揮到了極致。

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夕陽西沉,遠山如血。他獨自一人登上黃洋界極目遠眺,思緒萬千:「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1976年元旦,毛澤東這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發表,病榻上的朱德聆讀再三,欣然不寐,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昔日上井崗,革命得搖籃。千流歸大海,奔騰涌巨瀾。羅霄大旗舉,紅透半邊天……」

四、涅槃

——古田會議將這支軍隊的「靈魂」和「生命線」永遠鑄入了血脈。從此,紅軍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如同羅霄山巔的崎嶇小道,造就一支新型軍隊的過程,不會一片坦途。

1929年1月,從井岡山游擊贛南的紅四軍在瑞金城北的大柏地大獲全勝。然而,一場戰鬥的勝利並不能掩蓋存在的問題。「三灣改編」之後,這支隊伍已經開始擁有了靈魂,但一支軍隊的鑄「魂」,遠非贏得一場戰鬥那麼簡單。

打下閩西古城汀州,紅軍籌集到5萬銀元,舊式軍隊「打家劫舍」的氣息開始瀰漫。

這年5月,一位名叫劉安恭的中央特派員輾轉來到紅四軍,他指責毛澤東「自創原則」,提出實行「完全選舉制度,使黨內負責同志輪流更換來解決糾紛」。

在這樣的背景下,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岩召開。「爭論」的最後結果是,毛澤東失去了前委書記職務,被迫離開紅四軍到閩西養病。

紅四軍又召開了「八大」,結果爭論依舊、問題依舊: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等思想捲土重來,打罵士兵、槍斃逃兵等舊軍隊習氣再度抬頭,創建根據地工作也一度被放棄。更為嚴重的是,動搖了黨指揮槍原則、忽視了賴以生存的根據地建設的紅四軍,連戰連敗。

新當選的前委書記陳毅,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幾經周折,他來到上海向中央彙報。分管軍事工作的周恩來以中央名義,旗幟鮮明地肯定了毛澤東建立農村根據地的思想和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主張,明確指示維護「朱毛」領導,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在周恩來指導下,陳毅起草了《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這就是著名的「九月來信」。

消息傳來,已是菊花怒放的九月。毛澤東登上上杭城裡的臨江樓,心情一如秋日晴空,揮筆寫下《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沒有想到,這期間還發生了一段「插曲」。共產國際英文版《國際新聞通訊》發了一則簡短的訃告:「中國游擊隊的創立者和中國紅軍的締造者之一的毛澤東同志,因長期患肺結核病,而在福建前線逝世。」返回紅四軍途中,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不禁開懷大笑。

趟過坎坷的山路,中國革命又見平川。

1929年11月23日,朱德率紅四軍再占汀州城。11月26日,毛澤東從上杭趕赴汀州。老友見面,分外欣喜:「朱毛,朱毛,朱不離毛,毛不離朱。」

11月28日,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正式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五天之後,紅四軍開赴連城新泉,進行著名的「新泉整訓」。毛澤東與陳毅主持政治整訓,朱德主持軍事整訓,為紅四軍「九大」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毛澤東起草了會議決議主要部分的初稿,讓大家用半個月時間,逐條討論修改。他要做一篇大文章,回答一個共產國際和當時的中央都未能回答的重大問題,這就是:如何使一支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絕大多數的軍隊脫胎換骨,真正建成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黨絕對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

風雲突變。國民黨攻佔長汀,直逼新泉。為確保會議安全召開,紅四軍移師山區小鎮古田。

深夜,古田「松蔭堂」燈光閃爍。思重千鈞的毛澤東甚至忘記了剛剛過去的12月26日是自己的生日。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召開。

那是南方少有的大雪天氣。廖氏宗祠廳堂里,燒旺的炭火映紅了人們臉龐。毛澤東的建黨、建軍思想在實踐的檢驗中得到了全體代表的擁護。

會議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規定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規定了紅軍中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規定了紅軍處理內外關係的準則……

一周之後的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古田留下了又一篇著名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黑暗遮不住如炬的目光。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毛澤東腦海中,奪取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藍圖已然形成,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先期離開古田,轉戰贛南。毛澤東則率領另一部阻擊從龍岩方向來犯之敵。兩路大軍調動敵軍狼奔豕突,國民黨「三省會剿」被徹底粉碎。望一眼萬山叢中的獵獵戰旗,毛澤東欣喜高吟:「山下山下,風卷紅旗如畫。」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如果說,南昌起義賦予了人民軍隊的「形」,三灣改編賦予了人民軍隊的「魂」,那麼,古田會議無疑將這支軍隊的「靈魂」和「生命線」永遠鑄入了血脈。從此,紅軍浴火重生,徹底與有悖於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種種舊軍隊習氣決裂。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要知道從哪裡來,更要知道向哪裡去。85年後,習近平親自率領軍隊高級幹部赴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深情尋根,革弊鼎新,與種種侵蝕軍隊肌體的腐敗現象一刀兩斷,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

五、煉獄

——一段險象環生的艱難跋涉,變成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走過萬水千山,他們眼中已經沒有無法逾越的山了。

至1931年秋,「朱毛」紅軍接連粉碎國民黨三次「圍剿」,把贛南、閩西兩塊根據地連成了一片。面積8.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3萬的中央蘇區,成了蔣介石的心腹之患。

也是在1931年,27歲的王明執掌了中共中央領導權。

連紅軍是什麼樣子都沒有見過的王明,以他在蘇聯課堂上聽來的所謂馬列理論,開始駕馭出生入死的紅軍。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向中央蘇區派出代表團,排擠毛澤東在蘇區的正確領導。一年之後又排斥毛澤東對軍事的正確領導。1932年10月26日,因病在長汀福音醫院治療的毛澤東,被撤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失去了對他親手創建的紅軍的直接領導權。

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口口聲聲指責毛澤東為「山溝里馬列主義」的臨時中央便在大城市無法立足,不得不從上海遷往蘇區。

接著到來的還有一位名叫李德的德國人。儘管共產國際派來的李德既不精於軍事更不懂中國實際,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博古卻把這這位洋顧問奉若神明,將指揮大權拱手相讓。

動用50萬重兵第五次「圍剿」紅軍的蔣介石請來的顧問也是一位德國人。正當這位名叫漢斯·馮·塞克特的前德意志國防軍總司令出謀劃策,讓國民黨在蘇區周圍建起3000個碉堡,步步縮小包圍圈的時候,李德卻命令幾乎沒有重武器的紅軍與國民黨打硬碰硬的陣地戰。

脫離實際的瞎指揮,使得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一敗塗地。1934年雁陣驚寒的10月,中央紅軍被迫踏上長征路。此後一年之內,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也不得不撤離各自的根據地,突圍轉移。

同樣是因為脫離實際的瞎指揮,長征之初,中央紅軍撤離的隊伍長達90公里,大搬家式的行軍捆住了紅軍的雙腳。湘江之戰,8.6萬人的大軍在激戰五天五夜後銳減至三萬餘人。

戰死者的鮮血引發了生者的反思,在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剛剛度過了41歲生日的毛澤東重掌指揮權。平均年齡34歲的20位與會者,獨立自主選擇了黨和紅軍的核心,也將中國的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這是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3萬:40萬,這就是遵義會議後、四渡赤水前,紅軍與國民黨追剿部隊的力量之比。人均槍不足一支、彈不到三發,紅軍需要槍支彈藥、藥品食品,更需要一場鼓舞士氣的勝仗。

在川、黔、滇邊界的崇山峻岭間,毛澤東上演了軍事生涯中最具光彩的篇章:四渡赤水、威逼貴陽、虛指昆明、巧渡金沙……等到蔣介石如夢方醒驚呼「毛澤東回來了」,紅軍已經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毛澤東回來了,實事求是的作風回來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回來了,能征善戰的紅軍回來了!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巍巍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處處是險境,步步生死關,靠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三支長征大軍於1936年10月在西北會師:僅一方面軍就歷經重要戰役戰鬥近600次,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軍74里……一次前路渺茫的倉促撤退,變成了一場向死而生的進軍;一段險象環生的艱難跋涉,變成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張學良談到與紅軍作戰,曾這樣自問自答:誰能在缺衣少食、圍追堵截中把這樣的隊伍帶出來,而且依舊保持著昂揚的士氣和強悍的戰鬥力?只有共產黨的軍隊才能做到這一切!他們的隊伍里沒有官大官小之分,打起仗來爭著往前沖。

走過萬水千山,已經沒有任何的高山與大河能夠擋住這支隊伍前行的步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大本營從此奠基西北,黨和紅軍挺進到了抗擊外來入侵的最前線。

毛澤東說,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

魯迅來電說: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未來。

六、淬火

——強敵,逼出頑強的隊伍。抗戰淬火,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軍事思想日臻成熟,人民軍隊由鐵成鋼。

全面侵華之初,日軍並未將共產黨的武裝視為對手——剛剛經歷過長征的隊伍不足四萬,不少士兵手中的武器還是大刀長矛。然而,他們忽視了這是一支歷九死而重生的隊伍,忽視了這是一群血性迸發的年輕人。

「鐵流兩萬五千里,只朝著一個堅定方向。首戰美型關,威名天下揚……」

1937年9月25日,一一五師血戰平型關,13公里的山谷中倒下了坂垣師團1000多具屍體。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首次遭到破滅。

23天後,一二0師設伏雁門關,幾十輛汽車在衝天大火中化為灰燼。日軍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夢想,如同雁門關下升騰的濃煙一樣隨風消散。

又過一天,一二九師再傳捷報:七六九團夜襲陽明堡,擊毀敵機24架……屯居山西的日寇一時失去空中突擊力量,不得不分兵防禦後方。

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以戰鬥姿態亮相抗戰最前線,讓不可一世的日軍從此記住了這樣一群渾身戰傷的軍人。

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證;勇敢,屬於為尊嚴而戰、為光明而戰、為自由而戰的勇敢者。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對外來入侵最勇敢。當整師整團的國民黨軍隊潮水般潰退的時候,八路軍、新四軍朝著驕橫的日軍迎頭而上。

「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驚呼敵膽寒」。10000多名走出深山野林的游擊戰士組成新四軍。30歲的粟裕率先遣支隊初戰衛崗,在日軍眼皮底下打了一個漂亮仗。九年戰火淬鍊,這位南昌起義時的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已經成長為年輕戰將。

哪裡有民族的召喚,英雄就從哪裡出發。跟著共產黨人衝鋒在前的腳步走,多少從莊稼地里走出來的年輕人成了勇敢無畏的鋼鐵戰士;跟著共產黨鮮紅的旗幟走,多少人甘願把自己的鮮血灑在了血染的戰旗上。

敵後抗戰,八路軍傷亡34萬多人,新四軍傷亡八萬多人。

砥柱中流。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遊擊隊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

強敵,逼出頑強的隊伍。抗戰淬火,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軍事思想日臻成熟,人民軍隊由鐵成鋼。

七、奠基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在他身旁,站滿了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一路征戰而來的戰將。

解放戰爭的結局——從蔣介石逆歷史潮流和人民意願發動戰爭的那天起,就註定了。

但蔣介石並不這麼認為。到1946年6月,美國已經為國民黨裝備了45個師,訓練了15萬人,運送了54萬人到內戰前線。就在毛澤東飛抵重慶談判的第二天,重新印發蔣介石「剿匪手本」的密令已經發到國民黨各戰區。

此時的國民黨軍隊有860萬人,而我軍同連地方武裝只有120萬人。憑藉兵力和裝備的絕對優勢,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剛剛更名為解放軍的人民軍隊,要靠小米加步槍,與擁有飛機加大炮國民黨逐鹿天下。

解放戰爭之初,面對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毛澤東果斷決策:讓開大路、佔領兩廂。

1947年3月,國民党進攻延安。毛澤東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留在陝北與敵人巧妙周旋,用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

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延安,巡視毛澤東住過的窯洞。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不過兩年,人民解放軍就攻佔了他的總統府。

延安一座空城,換來了戰略上的主動。戰爭頭八個月,蔣介石以損兵正規軍71萬的代價佔領了解放區的50多座城市。

地盤越占越大的國民黨捆住了手腳,共產黨卻在輕裝前進中越來越強。等到人民解放軍開始戰略反攻,力量對比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軍隊主力在東北、華東和華北戰場悉數被殲。解放軍達到400萬,國民黨軍則下降至200萬。22年間,國共兩軍的力量對比第一次發生逆轉。蔣介石無奈寫下「冬天飲寒水,雪夜過斷橋」,黯然引退。

戰場,是鍛造戰將的熔爐。血火洗禮,溶鑄無畏的勇士。在各個戰場上,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解放軍將領群星璀璨。人民軍隊催枯拉朽,直插國民黨心臟。

一面鮮艷的紅旗,取代了南京城頭的青天白日旗。

上世紀六十年代,蔣介石要求他的高級將領對敗退台灣進行檢討,得出這樣的結論:相比於中共軍隊,國民黨軍隊是「六無」之軍,「六無」的第一條就是「無信仰」。

沒有信仰就沒鐵的紀律,沒有信仰就不會懂得為誰而戰,自然也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而共產黨的軍隊從誕生的第一天,就把「人民」兩字鐫刻在了旗幟上,為人民的利益而戰成為這支軍隊的至高所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第二天早晨,濛濛細雨中,33歲的榮毅仁走上街頭,驚訝地看到:街道兩旁的屋檐下,一排排解放軍抱著槍和衣而卧。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下午三點,起微雨,子夜大風......解放軍在路站崗,秩序極佳。

仁義之師的仁義之舉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戴。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對國民黨殘餘軍隊戰略追擊,用一場緊接一場的勝利,為即將到來的新中國奠基。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凱歌聲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一個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誕生了。這是共產黨從創建之日起就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黨和她領導的軍隊的初心。

這一天,離人民軍隊誕生整整22年又兩個月。

毛澤東在身旁,站滿了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一路征戰而來的戰將。

八、勝戰

——剛剛誕生的新中國鋼產量還不到美國的1/146。毛澤東卻決定打一場立國之戰: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置中國政府一次次嚴正警告於不顧,悍然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鋼產量還不到美國的1/146,國民收入僅為美國的1/16。

局勢看似「一邊倒」,毛澤東卻決定打一場立國之戰。毛澤東說:「美國人是鋼多氣少,而我們是鋼少氣多。」

毛澤東眼中的「氣」,就是這支軍隊所具有的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壓倒的精神,就是每一位領導幹部的身先士卒。首批入朝作戰的隊伍中,就有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信誓旦旦地向杜魯門總統保證:中國人不會出兵,如果他們出兵將遭到歷史上最大的殺戮。

與一切輕視這支軍隊的人一樣,麥克阿瑟的狂妄很快讓他吃盡了苦頭。

1950年10月,當麥克阿瑟在距前線1000多公里的東京「第一大廈」樂觀地等待著「感恩節」——等待著他個人盲目確定的美國士兵得勝班師時刻到來的時候,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正乘著一輛蘇制吉普車,單車賓士在硝煙瀰漫的戰場。

領先於部隊到達前線的彭德懷,及時調整作戰方針,把陣地防禦戰變為在運動戰中尋機殲敵,打了一場被國際軍事界公認為「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雲山之戰。激戰三天,美國陸軍王牌騎一師遭重創,1800人被消滅。直到這時,麥克阿瑟才不得不承認,紅色中國的軍隊確實參戰了。

這一年,麥克阿瑟70歲。彭德懷52歲。

世界上,幾乎沒有哪支軍隊的統帥能在大敵當前先於士兵深入變幻莫測的戰場。但早在長征路上就「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敢,這支軍隊的每一位指揮員、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敢。聶榮臻元帥回憶,紅軍打仗,打得是黨團員,打得是幹部,每打一仗下來,黨團員負傷之數,常常佔到傷亡總數的25%,甚至50%。

此時的麥克阿瑟擁兵44.4萬,噴氣式飛機1170餘架、艦艇200餘艘。而志願軍全部的車輛還不及美軍一個軍的裝備數量。首批參戰的空軍二十八大隊平均在噴氣式飛機上的飛行時間只有15小時,他們的對手卻大都是參加二戰的飛行員。

強敵面前,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又一次空前迸發。志願軍用一連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把「聯合國軍」徹底趕回了「三八線」,也打贏了這場意義非凡的尊嚴之戰。

美國人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這樣描述中國軍隊:不管這支軍隊損失如何嚴重,只要黨組織還保持完好,他們就有抵禦能力。

上甘嶺,這塊不到三點七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帶,曾經承受了美軍23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的狂轟濫炸。

此役的美軍指揮員是綽號「彈藥量」的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43天的時間裡,美軍投入六萬兵力、300多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架次飛機參戰。山頭的岩石炸低了兩米,最終也沒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匆匆解職。那雙曾經在日本投降書上籤過字的手,沒有簽下朝鮮戰爭的勝利。

兩年後的7月28日,「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被迫簽署朝鮮停戰協議:「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同一天,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籤下自己名字的同時,說了一句讓整個世界從此記住的名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1962年,麥克阿瑟在去世前兩年,忠告當時與中國邊境衝突的某國:「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朝鮮戰爭,美國花費:3410億美元;中國開支62億人民幣。

九、消腫

——「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腫,就是表現我們指導戰爭的能力不高。」鄧小平反問,「虛胖子能打仗?」

1985年6月,京西賓館。時年81歲的鄧小平輕輕伸出的一個手指,震動了世界:中國軍隊減少員額100萬。

以百萬大裁軍為標誌,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始結束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了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

當時,冷戰的陰霾還籠罩在人們的頭上,鄧小平卻敏銳洞察到: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

3個月前的同一天,在會見外賓時,鄧小平鮮明地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

這一年,中國邊境線上的最後一場戰爭接近尾聲。

整個國際社會都彷彿感受到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和平與發展的政治氣魄。它表明,繼全黨工作中心實行轉移之後,這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開始了面向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轉變。

1978年5月13日,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在同當時的總參謀部領導談話時,曾形象地指出:「我們軍隊的狀況,還是1975年講的,就是三種狀況:軟、懶、散;五個字:腫、散、驕、奢、惰。」他語重心長地說,「這麼龐大的指揮機構,指揮戰爭是要打敗仗的。」

以「消腫」為突破口,鄧小平大刀闊斧地裁減軍隊員額——

1980年至1981年,裁併各級機關重疊機構,撤消了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1982年至1983年,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改為總參謀部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陸軍軍建制;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駐省、自治區、直轄市。

隨著百萬大裁軍完成,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11個大軍區精簡合併成七個;全軍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0多個……

三次「消腫」,軍隊總員額由1975年前高峰時的611萬減到1985年的300萬。

如此大規模裁軍,會不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鄧小平慨然作答:「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腫,就是表現我們指導戰爭的能力不高。」他反問道,「虛胖子能打仗?」

鄧小平說,中國軍隊過去「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現在改變了,講質量,講真正的戰鬥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的」。

之後,中國又分別於1997年、2003年和2015年,宣布裁軍50萬、20萬和30萬。

十、強軍

——強軍!強軍!強軍!此時此刻,鏗鏘的戰陣與震天的轟鳴聲在藍天與草原之間,匯成激越的交響。

內蒙古草原精兵雲集。離建軍90周年還有兩天,人民軍隊以戰鬥姿態閱兵,接受三軍統帥的檢閱。

才下訓練場,又上閱兵場。朱日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這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重塑後的全新亮相。

三年前,就是在這方草原演兵場,來自當時七大軍區的七個旅,與我軍第一支專業藍軍旅展開實兵對抗。交戰的結果卻是六比一。藍軍大勝,紅軍慘敗!

朱日和草原的衝擊波,震動全軍。習近平主席尖銳地指出,要說有短板弱項,能打仗、打勝仗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項,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不改革,軍隊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強國必須強軍。以變革求強盛,古今中外建設強大軍隊的通則。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習近平提議,黨中央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新華社一條電訊引爆互聯網——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黨的總書記親自擔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改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始終在習近平親自運籌指揮下穩步推進。

紫禁城西北角樓,以它的精美結構吸引著中外遊客。不遠處的一座明清風格的建築里,從2014年春天開始,每一個夜晚都燈火通明,與中南海、八一大樓的燈光交相輝映。習近平改革強軍的戰略構想,在這個當年他工作過的古樸小院變成一幅幅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

2015年11月24日,北京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瑞雪。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習近平發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行動號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它標誌著,中國軍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整體性、革命性改革全面展開。

先改領導指揮體制,再調力量規模結構,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續、壓茬推進。

一聲令下,雷厲風行。四總部告別歷史舞台,軍委機關15個部門全新登場。其中,正師級以上機構減少200多個,人員精簡三分之一。

復興門外的八一大樓,接連見證一個個歷史性瞬間——

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

五大戰區成立;

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

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形成。改革首戰定局。「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了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在看似波瀾不驚中,人民軍隊跨出了石破天驚的一大步。

戰鼓催征。當又一個飄雪的季節來臨,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又一場攻堅戰打響了。

2017年4月18日,習近平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

10天之後,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披露,陸軍18個集團軍番號撤銷,調整組建後的13個集團軍番號同時公布。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發布的信息,只是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調整組建的軍級單位中,還包括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中的諸多新型作戰力量。

2017年7月19日,習近平向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並接見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在這輪改革中由77所調整為43所。

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重塑重構使我軍體制和結構煥然一新,發展格局煥然一新,部隊面貌煥然一新。調整之後,我軍規模更加精幹,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

外電評論,中國軍隊改革力度、深度、廣度空前。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

讓我們再次聚焦內蒙古草原深處的朱日和閱兵現場。

沙場點兵,軍心振奮;枕戈待旦,使命催征。

朱日和閱兵場,鐵流滾滾。信心、力量和熱血在奔涌。

強軍!強軍!強軍!此時此刻,一個宏亮的聲音回蕩在耳畔:

「我堅信,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強軍!強軍!強軍!此時此刻,鏗鏘的戰陣與震天的轟鳴聲在藍天和草原之間,匯成激越的交響——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攝影:岱天榮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壓力山大,美軍駐日基地遇到麻煩面臨縮水!
普京真被美國激怒了,說話悲情空前,同時放出大招絕地反擊!
多行不義必倒霉,最愛懟中國的這兩位麻煩有點大!
剛剛,普京徹底怒了果斷攤牌:七百多名美外交官必須滾蛋!
美國大力軍援菲律賓,被老杜打臉後依然死乞白賴!

TAG:第一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剛打一個小勝仗,士兵就忙著搶劫財寶,如此軍隊焉得不敗
好裝備卻打不了勝仗?沙特軍隊有意同美合作,培養打勝仗的人才
同樣是狙擊手,論精準度,軍隊狙擊手不如警隊狙擊手?老兵默認
軍隊士兵上戰場時,為何願意攜帶手槍子彈不帶槍?老兵說出真相
俄烏重兵對壘!使用同種武器裝備的兩支軍隊,究竟將鹿死誰手?
這支軍隊違背上級命令,堅持要打鬼子,打得日軍三次易帥
警隊和軍隊狙擊手誰的射擊精準度略勝一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軍人退伍能把軍犬帶走嗎?軍隊這一決定,所有士兵都哭了
劉備騙走曹操軍隊,為啥士兵們不反水,還乖乖跟著劉備走?
古時候軍隊裡面的女人不去打仗,是用來做什麼的?滿足軍兵
當逃兵是什麼下場?自己軍隊不處決,也會被敵人的亂槍打死!
戰爭中一神奇裝備,不是槍不是炮,卻能讓軍隊決勝於千里
慈禧逃跑時帶了一支特殊軍隊,一路無人敢阻攔,比御林軍還厲害!
燕軍趁火打劫,趙國軍隊怎樣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越王勾踐戰前做了這件事,鼓舞軍隊士氣,女人卻叫苦連天!
特警狙擊手和軍隊狙擊手有何不同?沒想到差那麼多,完全是兩種!
抗戰時,中國有一支光著腳打仗的軍隊,讓小鬼子吃盡苦頭
在排隊槍斃的時代,走不好正步的軍隊就是被暴打的對象!
晚清軍隊戰鬥力怎麼樣,有沒有跟洋人打過勝仗?
大清朝亡於這樣一支軍隊,真是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