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一個輸不起的賭局 2100年全球海平面會上升1米?
實際上,在對北極氣候的研究中,對許多不同問題的預測都存在著很大的變化範圍。因此,如何對未來的氣候做出估計和應對,這像是一個巨大的賭局
處於北極的格陵蘭島一年四季天寒地凍,白茫茫的冰雪一塵不染。如果這是你對格陵蘭的印象的話,那麼現在是更新的時候了。
7月里,「極地曙光號」來到格陵蘭西海岸的洪堡冰川(Humboldt Glacier)南側時,冰川的邊緣看上去就像是倒在地上的巨蛋,表面有一條條密集的平行黑線。冰面顯得很臟,而且越接近地面的地方顏色越深。
走到跟前看,冰面上附著泥土樣的物質,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鑲嵌在冰面上。選擇一個坡度最緩的地方,藉助於這些泥土和石塊提供的摩擦力,一個人並不難向上攀爬。
但是,在爬上五六十米之後,可能就會遇到困境。因為隨著高度的增加,冰面越來越純潔,坡度也可能出現不利攀爬的變化,這時普通登山鞋的摩擦力就顯得極為勉強了。剩下的二十來米在攀冰裝備的幫助下才更容易完成。
洪堡冰川是「極地曙光號」2009年北極氣候變化科考中所造訪的第二個主要的冰川。在此之前,船上的科學家們已經在格陵蘭的另一大冰川——彼得曼冰川——做了許多研究。
洪堡冰川是格陵蘭島上最寬的冰川,位於大約北緯79度的高緯度地區。近觀洪堡冰川,它的高大已經讓人嘆為觀止,但與格陵蘭內陸能夠將山峰覆蓋住的冰蓋相比,它又僅僅像是巨人的一根大拇指。
冰川學家在洪堡冰川前緣的冰面上安裝GPS。遠處的海面上可以看到「極地曙光號」
冰川學家在洪堡冰川的邊緣進行考察
洪堡冰川邊緣斷裂出的冰塊掉入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 圖/尼克
黑冰憂慮
攀爬洪堡冰川就像是在爬一條由冰構成的山脈,當你爬到了坡頂以後會發現,地勢只是變得平緩了一些而已,你並不會看到所謂「山的那一邊」,相反,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個更高的坡。
與之前在彼得曼冰川看到的景象相似,洪堡冰川的表面也有許多充滿融水的圓柱形小坑。略微不同的是,在這裡,人們沒有看到像彼得曼那樣多的融水形成的水塘,但小水坑的密度要遠遠超過彼得曼。
每一個水坑都清澈見底,底部沉積著一層黑色的泥土樣物質。隨「極地曙光號」而來的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氣候學家傑森·博克斯(Jason Box)及其同事在彼得曼和洪堡冰川分別採集了冰面的化學成分樣本,他們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黑色的物質中存在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所形成的煙灰。
他們將採集到的樣本裝在塑料瓶中,以便帶回實驗室用分光計對其具體成分進行鑒定。科學家已經知道的是,冰川表面的黑色物質主要有三種來源,分別是附近陸地上的灰塵、來自宇宙的隕星物質和燃燒物的灰燼。燃燒物的灰燼主要來自於野火和柴油機燃料的燃燒——這些灰燼共同構成了所謂「黑炭」(black carbon)。
在2007年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報告使用新技術從格陵蘭的冰芯中「讀取」到了詳盡的黑炭的歷史和它的來源。
美國內華達沙漠研究所的約瑟夫·麥康奈爾(McConnel)等人得到了從1788年到2002年間黑炭濃度的精確情況,時間解析度小於1年。將黑炭濃度的變化畫在坐標系裡便能看到一個有趣的變化軌跡。在頭60年里,黑炭的濃度基本處於穩定狀態,而在1850到1951年的一個世紀里,黑炭濃度急劇上升,達到峰值;之後的50年里,濃度又開始下降,但仍高於1850年之前的水平。「公眾對氣候變化的一個誤解是,地球太大了,人類的活動沒法改變地球的氣候。」傑森說。
現在科學家認為,上述黑炭的變化過程包含了明顯的人類「指紋」。自然界的野火主要發生在夏季,由此產生的黑炭對冰芯里的黑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從 1850年開始的一個世紀里,黑炭的濃度卻在冬季顯著升高。這與人類開始在1850年前後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的時間一致。而從1951年開始,隨著新技術和清潔能源的出現,人類對黑炭的貢獻又開始減少。
更準確一點說,是北美對黑炭的貢獻開始減少。有其他的證據顯示,在1951年之後,來自亞洲的黑炭日益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於純凈的冰面來說,它的表面返照率能夠達到80%,也就是說,它能將80%的太陽光反射出去。但對於存在污染物的暗色冰面來說,其表面返照率則只有20%。這樣一來,後者吸收的太陽輻射便是前者的四倍。
從季節上來說,在北極的冬季,黑炭對冰面的影響並不重要。而到了初夏,其影響達到峰值。麥康奈爾等人的計算顯示,在初夏的時間裡,1850到1951年間,黑炭對冰面升溫的貢獻是1瓦/平方米。在1906到1910年間達到最大值3瓦/平方米——這是自然界力量的八倍。
與這個時間相對應,在20世紀早期,北極曾經歷了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強烈的變暖過程。
「格陵蘭並不是全世界,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記錄和模擬以查明黑炭對20世紀早期北極的變暖是否重要。」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理查德·阿爾雷(Richard Aley)在一篇綜述文章中說,「但是麥康奈爾等人的研究結果更強地將黑炭和北極氣候的歷史約束在了一起……格陵蘭黑炭的消長既顯示了人類改變環境的能力,也顯示了人類限制這些改變的能力。」
夏日暖風
北極的冰川並非一塵不染,這裡的天氣也不總是寒冷的。「極地曙光號」在此考察的幾十天時間裡,彼得曼冰川上的氣溫從未低於過冰的融化點。傑森等人在冰面上安放了一個小型氣象站,儘管這個設備在測量氣溫的時候仍有難如人意的地方,但傑森認為測量結果明確顯示,氣溫在至少兩個星期的時間裡都高過了5攝氏度。
「我認為2009年的夏天會發生大事情。」傑森說。所謂「大事情」指的就是彼得曼冰川前緣會斷裂出一個面積達到100平方千米的「冰島」。
2007年夏季,北極海冰的面積比長期平均水平少39%,2005年和2008年的情況同樣引人注目。儘管更多海冰的融化並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但這種現象也許是某種更大的變化的一個信號。無法忽視的事實是,在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速度在過去30年里也增加了16%。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阿佐·雷納瑪姆(Asa Rennermalm)和她的同事在最新的研究結果(發表於《環境研究快報》)中稱,在每年的夏末,北極海冰的面積越小,格陵蘭冰蓋融化得也越多,二者似乎是有所關聯的。並非冰蓋的所有區域都顯示出這一特點,但在格陵蘭西部和西南部,現象是十分強烈的。
阿佐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海冰的出現和缺失能夠影響海洋的表面氣候。海冰對其表面的空氣有製冷和乾燥的作用,而開放的海水則會讓空氣變得溫暖濕潤。如果風向合適的話,北冰洋缺少海冰所帶來的溫暖空氣可能會被吹到格陵蘭島,從而加速冰蓋的融化。
格陵蘭島西海岸的烏佩納維克(Upernavik)氣象站記錄了自1873年以來的氣溫,2008年夏季的記錄是自那時以來最高的。當時在格陵蘭和加拿大之間形成了一股溫暖的氣流,自南向北運行。加拿大北極群島的氣象站也記錄到了最高的氣溫紀錄,那裡的冰川和冰架也在迅速流失。同樣在烏佩納維克,今年5月和6月的氣溫也高於常態。所謂「常態」,指的是1951年到1980年的平均氣溫。
氣候賭局
一方面,氣候變化正在我們眼前發生;另一方面,氣候學家用以預測未來氣候的模型仍在研究和完善之中。
隨著格陵蘭冰蓋和世界上其他冰蓋的融化,全球海平面到2100年將上升多少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科學家對這一結果的預測從半米到1.5米不等。
實際上,在對北極氣候的研究中,對許多不同問題的預測都存在著很大的變化範圍。2008年6月科學家們曾預測當年9月海冰面積的最小值,結果從 290萬到560萬平方千米不等。基於不同的模型,預測的值幾乎相差了一倍。實際出現的情況是470萬平方千米,與此最接近的一個預測是440萬平方千米。
類似地,在冰川如何消融的問題上,至今也沒有一個可靠的三維模型能夠做出模擬和預測。冰川對各種因素的響應並沒有被很好地理解,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會來格陵蘭進行研究的原因。「極地曙光號」上的科學家一直認為,彼得曼冰川前緣會有一個像美國曼哈頓島那麼大面積的「冰島」斷裂出來。一開始,他們說這可能發生在7月3日到15日,但到了16日「冰島」也沒有出現。
後來船上乾脆搞了一個競猜活動,每人都可以下注押「冰島」在哪一天出現,時間範圍從7月末一直到9月中旬,時間精確到12小時。每一注3歐元/5美元,每人可以押多個時間,押中者獲得獎池裡所有的錢。
船上的醫生瓦拉利拒絕參與這項活動。他說:「我不參與賭博。」廚師巴布回應他:「這不是賭博,這是生活。」
傑森本人押了四注,分別是7月31日前半天、8月4日後半天、8月30日前半天和後半天。到8月8日科考結束為止,他的前兩注已經無法給他帶來勝利了。
英國BBC最近在一篇文章中陳述了各種事實,想要說明格陵蘭的融化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迅速和嚴重。幾乎在同一時間,英國另一家媒體《觀察家報》則給出了立場完全相反的論述。
那麼目前的科學研究究竟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呢?總結起來如下:
氣溫無需再上升,格陵蘭島的冰川也會失去更多的冰,這個速度在增加,但速度究竟是多少科學家尚未斷定。同時格陵蘭的降雪量也在增加,所以抵消了一部分流失;
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正在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權威科學家預計,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會上升1米,但2100年之後的事情屬於科幻;
研究認為,人類活動對於氣候變化負有90%的責任。同時,在科學家的氣候模型中,北極對溫室氣體的響應以及氣候變化的因素中還存在許多謎團;
北極並不是「天然地」要有冰的:在地球的歷史上,北極海水在夏天曾經高達18攝氏度。
如何對未來的氣候做出估計和應對,這像是一個更大的賭局。而且,這是一個我們輸不起的賭局。
※海王星軌道以外發現大型廢棄的宇宙飛船?
※星際大航海時代開啟,深度揭秘Elon Musk的火星殖民地圖
※解讀人類第一艘「冥界星球」核動力探測器
※你支持成年人喝人奶嗎?成年人喝人奶該批判嗎?
※從太空俯瞰地球十大古代天文台 這些古迹居然是遠古天文台
TAG:東吳書舍 |
※全球警告!到2100年,海平面將增加一倍以上到66厘米!
※2017年,全球3D列印市場價值達83.12億美元!
※全球2018年年度最佳的15個建築,中國人拿下了3個!
※2017年黑客居然從全球偷了1720億美元!
※2017年馬雲花了近900億,在全球買了這75家公司!
※2014-2016年全球氣溫創下190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全球最大的「冰箱」,佔地280公頃,年交易額達622億元
※全球首富花費2.66億建造一個鍾,壽命長達10000年,1年才動一格……
※IDC:2021年,亞太地區機器人支出將高達1330億美元,佔全球60%
※到2020年 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將達14億美元
※一個月100億,2018全年票房或達957億,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預計到2021年,亞太地區機器人支出高達1330億美元,佔全球60%
※全球首富花2.66億元打造萬年鍾,1000年響一次
※2018:走向全球的中國年
※2018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400億元
※QYR回顧:全球液晶聚合物薄膜和層壓板的銷售量將從2012年的7100噸增長到2017年達到約9050噸
※QYR預測:到2022年,全球前端模塊化市場有望達到10050萬美元
※盤點:2018年全球最年輕的五位億萬富翁
※2017年全球10個至關重要的雲計算命題
※到2023年 全球工業3D列印市場總值將達56.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