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報告丨STEM教育中國化,真需求還是偽命題?
「所謂STEM教育是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四種學科的組合,最早起源於美國,歷經十多年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近幾年來,我國機構也開始逐漸引入STEM教育,資本對於STEM項目也在不斷看好,STEM的中國化到底真需求還是偽命題?」
今天我們將通過以下四個問題對STEM教育的中國化進行分析討論:
1. 什麼是STEM教育?
2. STEM教育在中國有需求嗎?
3. STEM教育面臨著怎樣的中國市場?
4. STEM教育的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
什麼是STEM教育?
STEM代表了四種學科的組合,分別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其中,科學被認為是認知世界客觀規律的能力,工程和技術是在這種規律下合理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數學為以上三種學科提供了基礎工具。後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其中加入了人文藝術,變成了STEAM教育。現在,很多機構在衡量國家實力的時候,會將這個國家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納入考量範圍。
在我們能看得見的層面,STEM教育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大學階段是開設細分學科進行授課,而在中學和小學階段,則更多是以體驗式、科普式的方式進行。我們目前提到的STEM教育,基本是指的針對中學及以下的較低年齡層的學生。
和其他教育領域相比,STEM主要有兩個特徵:首先,它是一個多學科融合性的概念;其次,它主要是以項目式、體驗式的方式來進行。舉例來說,在一個製造迷你火箭的項目中,老師會先傳授關於各個國家火箭歷史的人文類知識,然後再講解火箭升空相關的動力學及氣象學知識,在學生自己組裝火箭的過程中,會學會相關的工程學知識,等等。
STEM教育在中國有需求嗎?
在政策的強烈支持下,美國、韓國等國家的STEM教育從大學開始往中小學滲透,發展得非常快速。近幾年來,我國也有相關機構開始引入STEM教育。但是,在研究這個市場以前,我們先了解,誕生在國外的STEM教育中國化,到底是真需求還是資本催生的另一輪泡沫呢?
STEM教育的概念是由美國在1986年提出的,目的是培養出更多的STEM方向的就業人才,因為他們認為STEM相關行業是推動國家創新和生產力發展的來源。
雖然,我國現在並不具備美國當時提出發展STEM教育的環境,但是,我國目前已經是獲得STEM學位最多的國家之一,比發展了多年STEM教育的美國高出一倍還多。
圖:全球科學與工程第一大學學位數量佔比
數據來源:《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
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國對STEM相關行業的重視由來已久,同時,在目前也具備了發展STEM教育的需求和土壤。我們可以從政策和市場兩個方向來討論。
1. 我國的政策紅利已經開始顯現
從2014年開始,北京等地就提出要將科技、體育、藝術等內容加入到小學生課後三點半的時間內,並且進行了大量的財政撥款。今年2月,小學科學課標出台,明確提出要將STEM內容融入到小學課程裡面。前一種政策會推動校內課外的STEM發展,後一種政策直接推動了校內課內的發展。
我國出台發展STEM的政策的原因:一方面,STEM行業確實影響著國家生產力和創造力,雖然我國就業人數足夠多,但是中小學生層面的認知仍然不夠;另一方面,我國以往的教育體系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但是實踐、創新類的教育關注度不夠。
所以,我國的STEM政策與國外相比,也有自己的特徵:第一,不同於美國、韓國的自上而下,我國是從小學生開始的自下而上;第二,創客式的教育內容,項目化、團隊化的教育形式,將是我國STEM教育的重點之一。
2. 家長端的市場需求
通過下圖第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隨著80後,90後成為家長群體,他們對動手能力、素質教育的重視度是提升的。在第二組數據中,有三個國家的家長認為,科學技術會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的相關就業崗位,他們分別是:美國、韓國和中國。通過這一類數據,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STEM教育不僅僅存在需求,而且會在某些方面重複美國、韓國的發展路徑。
圖 :不同年齡層的父母對孩子能力有不同要求
數據來源:《2016中國家庭教育消費者圖譜》
圖:不同國家的父母對科學的不同認知
數據來源:《STEM: Country Comparisons》
STEM教育在我國的現狀是?
1. 小而美的市場
我國的STEM教育行業目前有400多個品牌,7000多家機構。因為發展時間較短,市場普及度還不夠,所以目前市場規模不大,在200-300億之間。
而近幾年來,市場參與機構不斷在增加、對家庭端和學校端的滲透率也逐漸在加強,資本也是推動行業快速向前的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行業內就有6起較大規模的融資,金額近3億元。預計在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00-900億。
圖:STEM教育近年來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中泰證券
2. 市場分散,普及程度低
有品質影響力的機構數量少
目前,大部分STEM教育機構呈現出區域化較強的特徵,擁有30家以上分校的連鎖型機構不足15家,而擁有70家以上分校的機構不足5家。
市場集中度極低
TOP5的市佔率不足2%。在以市場極度分散為特徵的K12教育市場,TOP3的市佔率就接近4%。機構難以大規模擴張,主要原因仍然在於市場對行業的認知沒有普及。其實從內容層面上,STEM教育可以分為三類:側重感更強,更看重器械的機器人、編程教育,以樂高、樂博樂博為代表;以課程設計為重心的科普教育,以鯊魚公園、小牛頓為代表;以及更注重交互方式而不是具體知識的創客教育,以寓樂灣、X-school為代表。
競爭對手仍是傳統的素質教育
機構所面臨的競爭並不主要是STEM行業內其他機構,而是傳統的美術、聲樂等培訓機構。因為在消費者心理,這些品類只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素質教育。所以,這反映出來的一點是,機構具體教授的內容屬於STEM中的哪一類並沒有那麼重要,決定它能夠生存的是讓家長認為它在孩子的升學、就業或者社會適應中能夠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
3. 不成體系,學校與機構各自為戰
由於我國的STEM教育是市場上機構自發興起的,所以目前市場的課外培訓體量要遠大於課內合作。從整個教育課程體系來看,課內與課外的機構都各自為戰,並沒有形成一個互補、連續的體系。隨著課改的實施,這種情況應該會逐漸得到改善。
比起課程品類來說,更重要的是服務對象。目前STEM機構面臨的服務對象主要有兩類:學校,也就是to B端,以及家庭,也就是to C端。按時間線來說,to B端又分為校內的課內,即在課堂內教授STEM知識;和校內的課外,即在小學生3:30放學後到5點家長來接之間,由學校組織孩子在室內或者室外學習STEM知識。目前我國進校服務的機構大多是針對校內課外這一塊市場。與課內服務相比,它不僅僅要提供教具和老師(也就是整個課程體系),還會幫助學校設計和建造實驗室,這是一塊毛利更高的生意。To C端主要是佔用孩子放學後或周末的時間,一般有視頻或直播學習、線下直營店以及開設加盟店等方式。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這兩種模式和代表機構。
To B 代表寓樂灣
寓樂灣是一家創客機構。它的發展路徑是從跟公立校合作起家,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做to C端的線下店,今年開始要發展to C的線上直播課程。它有兩個特徵。一個是與公立校合作比較深,一般會為其建設校內的實驗室。第二是它開設線下店的模式很輕,一般都是學校和少年宮合作,對方提供場地,它提供師資和課程,收入按比例分配。這就避免了線下體驗店由於租金過高而盈利困難的情況。
TO B 模式對企業的渠道資源提出更高要求
To C 端代表機構鯊魚公園
它的業務模式是以教具,也就是盒子為中心,開發了三種運用的場景。分別是,父母帶孩子玩的親子型,和孩子去線下體驗店裡與老師互動,以及孩子與老師的線上直播課程。它的業務發展有兩個特點,一是實現了從課程研發、教具生產到授課的一體化,二是控制了線下店的規模,將重心向線上直播模式傾斜。
TO C 模式需產品研發推動
面向未來的市場格局下,投資機會在哪裡呢?
1. 前提:未來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未來市場在現有的校內和校外業務以外,還會出現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權威的評測體系,和第三方平台。
權威的評測體系
一個權威的評測體系可以為社會直觀地呈現這個教育板塊存在的意義,同時也為機構的優劣提供了一個評價標準。這個體系的建立,可以是政府主導,也可以是行業協會,或者是跑在前面的市場機構。校內課程和校外培訓仍然是主體部分,只是在未來,校內課程體量會超過校外。課程設置上,校內和校外將會處於同一個體系中,校內將會主導基礎性、講解性的知識內容,而校外注重拔高式、體驗式的教學內容。在測評體系中,可能會有一些行業領先的機構,參與甚至獨立製作測評體系。比如現在上海STEM雲中心、寓樂灣都做出了可對外開放的測評系統。
第三方平台
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還會出現一些專門組織各類比賽、提供交流論壇的機構的出現,一般是針對某一些具體的學科或者項目。目前就有一些培訓機構自行組織了一些機器人比賽,但是由於同時擔任運動員和裁判,所以在市場上認可度還不高。
2. 市場機會到底在哪裡
To B端
教師培訓會是巨大的機會。首先,公立校為了節省成本,會逐漸由購買師資服務,變為自己招聘老師。其次,長期來看,具有學科綜合能力的老師比較稀缺。在美國,教授小學STEM的老師中,只有4%是從STEM相關專業畢業的,其餘都依靠後期培訓。而英國每年會存在6-7萬的STEM老師的缺口。
共享實驗室是另一個機會點。當STEM教育逐漸普及,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有能力和意願去建立校內的實驗室。那麼,會有一些獨立的機構建立區域內的共享實驗室。它的場地更大、器材更多,而且價格更低。
To C端
趨勢一:一二線城市線下體驗店社區化 。線下的體驗店會逐漸從商業中心向住宅區搬離。一方面可以解決招生的問題,起到課後托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減輕租金成本,提高利潤率。
趨勢二:三四線城市,科普化、線上化。科普類教育的滲透率最高,而且大多採用線上的模式。主要是因為,科普教育著重於課程設計,對大型器材和交互環境要求不高;而線上教育可以在降低客單價的同時,為三四線城市家庭提供優質的教師資源。
3. 什麼樣的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首先,課程設置上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現在佔主流的機器人教育,是通過比賽加分,與中高考升學和留學制度掛鉤。最近幾年有一些新興的機構,針對未來的留學群體,為孩子提供國際學校的升學和留學幫助。我認為一些科普機構可以與應試教育的某些學科聯繫起來,比如前段時間融資的玩創lab,它是通過app遊戲教孩子電路的知識。但是目前沒有機構做這樣的嘗試。
其次,機構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可量化的評價體系。這樣的評價體系可以讓家長明確地看到孩子通過接受STEM教育,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從而將一種偶爾體驗式的玩具變成具有連續性、持續性的教育。舉例來說,去年新興的一家創客機構,X-school的評價系統做得很好。它對孩子的測評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課堂上會有一個專門記錄每個孩子各方面表現的老師,另一方面,每次課程結束後,孩子需要在馬上進行線上測評。最後,老師會將孩子的綜合能力評價以可量化的蛛網圖形式發給家長。
本報告作者為清科資本分析師蔣凌子,聯繫郵箱:lynnjiang@zero2ipo.com.cn,重點關注教育、消費升級等領域,如果您對STEM教育或者其他教育行業感興趣,歡迎聯繫。清科資本也將為大家帶來更多行研報告,敬請期待!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歡迎轉發。
清科資本
中國領先的新型精品投資銀行
※WWE巨星現實生活照,都是好兄弟好哥們
※留守兒童高溫中求學 唯一的電扇是壞的
※在俄羅斯看歐洲!小玉的冬宮指南3:古典油畫
※藝術盤點:讀懂了她的眼睛,就讀懂了她的憂傷|張小玉
TAG:art張小玉 |
※ZStack立足國產化,服務泛政府行業需求
※對於智能駕駛視覺技術,OEMs和Tier 1 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你的國際教育夢是「需求」還是「慾望」?
※以太坊DeFi借貸現狀:Maker成「央行」 用戶理財需求旺
※金色財經現場報道 ICOBox聯合創始人MIke Raitsyn:有安保需求的商業領域都可使用區塊鏈
※傳聞雙卡雙待版新iPhone專為中國市場而推出,皆因需求太大
※中國OLED材料及IC後端服務需求興起
※ELMIA系統配置需求一覽
※Twitter高管解讀財報:中國出口市場廣告需求強勁
※《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顯卡需求測試:這次要求是真高
※StarVR One旨在為商業需求打造「一個真實的新世界」
※飛利浦中國 CTO 王熙:深刻洞察醫療 AI 需求,行業標準亟待建立
※中國的ETC需求激增,誰最終獲利?
※夢日記新作YUMENIKKI –DREAM DIARY-統配置需求介紹
※Indeed報告:AI兩類人才需求穩居榜首,憑什麼?
※iPhone XR需求旺盛!台媒:蘋果已向供應鏈追加訂單
※三星財報再次警示OLED iPhone X需求疲軟
※「挖礦」刺激GPU與ASIC需求 為何還利於AI發展?
※迎合中國用戶需求,重橙網路推出中國版Adobe Flash Player
※因故意隱瞞中國市場iPhone需求情況 蘋果公司被集體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