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充國:靖邊保國的隴右名將(圖)

趙充國:靖邊保國的隴右名將(圖)

  原標題:趙充國:靖邊保國的隴右名將

  趙充國雕像

  趙充國陵園

  清代著名書法家張裕釗書揚雄作《趙充國頌》碑刻拓片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陳自仁

  甘肅清水縣城西北牛頭河畔的台地上,有一處名為李崖的旅遊勝地。這裡芳草青青,綠樹成蔭,環境幽靜。在蒼松翠柏之中,掩映著一座古墓。每年來這裡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尋根祭祖的趙氏後裔,更是為數眾多。原來,有一位靖邊保國的英雄長眠於此。他就是西漢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趙充國。

  鋒芒初露朝野震驚

  趙充國墓最早建於漢朝。宋代又置了祭田,廣栽松柏,建立祭殿。清嘉慶、道光年間,詔諭大規模修葺,現存的墓碑皆為清代遺物。墓區現存封土冢,冢略呈圓錐體,高2.5米,周長18米,青草茂密,靜幽清寂。冢前有碑亭兩座,內立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漢後將軍營平侯公諱趙充國之墓」和道光乙酉年「漢故將軍營平侯之墓」的石碑。

  趙充國,字翁孫,生於公元前137年,卒於公元前52年,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人。《漢書·趙充國傳》中說他「為人沉勇有大略」。早在少年時期,趙充國就苦學兵法,特別留心邊防事務和少數民族問題。後來,他以「良家子」身份投軍,加入漢朝的騎兵隊伍。在軍隊中,由於他聰慧過人,善於騎射,武藝超群,得到羽林軍將領的賞識,被調入羽林軍即皇家衛隊,並很快提升為下級將領。

  趙充國以軍事指揮者的身份,在戰場上大顯身手,是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這年五月,漢武帝下令征討匈奴。趙充國以代理司馬的身份,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師酒泉。漢武帝時期,「司馬」一職屬於高級將領,是一個方面軍的軍事主官。當時的大將軍,所屬軍隊分為五部,每一部由一名司馬統領。趙充國統領的是李廣利屬下的一支軍隊。

  李廣利部進攻的主要對象,是匈奴右賢王。當時的匈奴,是北方草原的霸主。匈奴單于手下,設有左賢王和右賢王,其中左賢王管轄匈奴東部地區,右賢王管轄匈奴西部地區,是單于的左右手,兵力十分強大。李廣利才能平庸,且好大喜功。他在對敵情缺乏了解的情況下貿然進軍,結果一到酒泉,就被右賢王的大軍團團包圍。

  漢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非常困難。右賢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對漢軍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戰術,企圖把李廣利的軍隊活活餓死、困死。很快,漢軍斷了糧草,天天有軍士餓死,軍營中哀號不斷,將士士氣低落。趙充國識破了右賢王的陰謀,向李廣利提出,與其全軍坐以待斃,不如趁早突圍的建議。李廣利也想到了突圍,可右賢王兵力強大,士氣正盛,他擔心突圍不成,會讓全軍覆滅。趙充國表示,自己願意帶一支精兵,殺開一條血路,為全軍突圍鋪平道路。李廣利聽了大喜,即令趙充國挑選將士,組織突圍。

  趙充國在軍中挑出一百多名精兵,組成類似於敢死隊的突圍先鋒隊。他一馬當先,向前拼殺,一百多人緊隨其後,奮力衝殺,李廣利率領大部隊緊緊跟進。漢軍突然發動兇猛進攻,一下把匈奴兵馬打蒙了。等他們反應過來時,漢軍大部已經突出重圍。右賢王立即組織圍堵。經過一場混戰,漢軍突圍成功,沿河西走廊,且戰且退,一路東撤,最後脫離險境。這次突圍中,趙充國身先士卒,殺成了一個血人,全身負傷二十多處,頓時成了漢軍中的傳奇將軍。

  李廣利班師回朝,向漢武帝報告酒泉之戰,特別彙報了趙充國的英勇表現。漢武帝聽了,大加讚賞,特別召見了趙充國。朝堂之上,漢武帝讓趙充國脫下衣服,仔細察看傷口。看著趙充國一身傷口,漢武帝一番讚揚之後,拜趙充國為中郎,也就是皇帝的侍衛官。

  趙充國初露鋒芒,一戰成名,成了漢軍中的名將,不久,又晉陞為車騎將軍長史。

  漢武帝劉徹去世,昭帝劉弗陵繼位。這期間,西北民族之間衝突不斷,邊關糾紛此起彼伏,弄得漢朝廷焦頭爛額。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春天,武都一帶的氐人舉兵造反。趙充國以大將軍護軍都尉的身份,奉命帶兵平叛,很快平定叛亂。不久,他晉陞為中郎將,屯兵於上谷郡,接著出任水衡都尉,主管皇家園林上林苑,兼管皇家財物及鑄錢事務。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一向體弱多病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劉弗陵一生無子,死後皇位的繼承成了大問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提出,讓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入宮,繼承漢室大統,得到趙充國的積極支持。後幾經周折,劉病已(後更名為劉詢)被迎入宮中,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漢宣帝。在此次繼位鬥爭中,趙充國再次展示了超人的才能,成了漢宣帝眼中的股肱重臣,被封為營平侯。

  西漢時期,西域有個烏孫國,屢受匈奴侵擾,國無寧日。早在昭帝時期,烏孫的解憂公主就上書西漢朝廷,請求發兵解救。當時,由於昭帝體弱多病,自顧不暇,未能出兵解救烏孫。宣帝即位後,烏孫王昆彌又上書求救,表示要發5萬精兵,與漢軍共同夾擊匈奴。打擊匈奴,是漢武帝以來的基本國策。漢宣帝同意了昆彌的請求,派出五位將軍,率騎兵15萬,遠赴西域,打擊匈奴。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身為後將軍的趙充國,被任命為蒲類將軍,率3萬騎兵西出酒泉,長途跋涉一千八百多里,趕到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進擊匈奴。由於匈奴事先得到漢軍西進的情報,早已逃之夭夭。此次漢軍西進,戰果不大,趙充國部僅斬殺蒲陰王以下官兵首級三百餘級,繳獲牛馬七千餘頭。不過此次遠征,趙充國所向披靡,名聲遠播,對匈奴起到了震懾作用。

  西征歸來,朝廷派遣趙充國率領4萬騎兵,駐守五原、雲中、雁門、上谷、漁陽等九郡,負責邊關安全。不久,匈奴單于率兵十多萬侵犯邊關。這時的趙充國,雖年逾古稀,卻威名遠揚,常讓匈奴將領聞風喪膽,即使單于,也是如此。單于領兵進犯,快到漢朝邊境時,才發現是名將趙充國戍邊,頓時畏縮不前。他猶豫再三,還是不敢進攻,率大軍悄然離去。

  自漢武帝劉徹發起抗擊匈奴,至宣帝中期,匈奴大股部隊被漢軍逐出陰山、賀蘭山、大興安嶺以北。匈奴連年敗仗,損失慘重,勢力大不如前。後來,匈奴內部分化,分為兩支,開始走向衰落。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駐紮西域的匈奴日逐王降漢,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天山南北完全歸屬漢朝中央政府統轄。此後,困擾西漢多年的匈奴之患,漸漸消解。

  古稀之年請纓出征

  匈奴之患暫時消除,久居西北的羌人,又與西漢王朝發生了摩擦。趙充國先後服務於武帝、昭帝、宣帝,此時已是古稀之年,作為三朝元老,功績顯赫,譽滿朝野,本該回家養老了,可是,西羌的擾邊作亂,又讓他心急如焚。

  羌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部族。先秦時期,羌是西部戎狄的一部分,以游牧為生。戰國早期,居住在今四川北部、甘肅西南、青海大部的羌人,依據黃河上游良好的自然條件,逐漸發展起來,成了當時西北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由於他們主要活動在西部地區,所以史稱「西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驅逐羌人,把他們趕到了邊遠地區。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羌人人口增加,勢力日益強大,開始向東擴張,不時侵擾漢朝邊關,漸漸演變成為西漢帝國的心頭之患。漢武帝開闢河西走廊,迫使羌人離開水草肥美的湟水流域。對此,羌人耿耿於懷,多次向朝廷提出,將湟水流域劃歸他們放牧。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漢宣帝派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巡視西羌地區。先零羌部落首領楊玉又一次提出東渡湟水游牧的要求。義渠安國把先零羌的請求報告朝廷,朝廷答應了先零羌的要求。

  趙充國得到這一消息,對羌人渡湟水的真正目的產生了懷疑,擔心他們渡湟水是為了東進,會對西漢帝國構成嚴重威脅。他上書宣帝,奏明了自己的憂慮。宣帝看了趙充國的奏章,召回了義渠安國,拒絕了羌人的要求。但是,先零羌部落不肯就此罷休,他們強渡湟水,佔據了大片的漢朝邊關地區。隨後,他們又聯絡二百多位羌族部落酋長,訂立攻守同盟條約,又派使者,向匈奴借兵,企圖進攻鄯善、敦煌,切斷漢朝通往西域的交通線,阻斷絲綢之路,切斷漢朝與西域的通商之路。

  漢宣帝得到這一消息,即召見趙充國,請他分析羌人的戰略意圖。趙充國認為,西羌各部落的聯合,是一個不祥的信號,如果他們與匈奴勾結,等到秋後馬肥的時候,必然起事,攻擊漢境,搶佔地盤。他建議立即派人前往邊關,一方面開始備戰,訓練部隊,做好戰鬥準備,另一方面派人深入西羌,對羌人各部落頭領曉以利害,以免被人利用,以粉碎羌人的部落聯盟。宣帝採納了趙充國的建議,又派義渠安國出使西羌。

  義渠安國第一次出使西羌,拒絕了先零羌的要求。他一走,先零羌即強渡湟水,對此,他非常生氣。義渠氏原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依附了漢朝。義渠安國的祖上是匈奴人,他本人性格剛烈,有一副匈奴人的脾氣,此次出使西羌,更是殺氣騰騰。

  義渠安國決定殺一儆百,召集三十多位羌人部落酋長,一頓訓斥之後,推出營門,砍了腦袋。他覺得還不過癮,又縱兵亂殺羌人,殺害先零羌1000多人。義渠安國的錯誤,給漢朝邊關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羌人與漢朝的矛盾迅速激化,先零羌首領楊玉聯絡各部落,一邊圍攻義渠安國的軍營,一邊攻打漢朝邊城,追殺漢朝官吏。義渠安國不是羌人對手,丟了糧草輜重,率領3000騎兵連夜逃往浩亹(即今永登縣西南大通河東岸),很快,又遭羌人劫殺。義渠安國一敗再敗,率殘兵敗將落荒而逃,逃到令居(今永登縣西北部,漢代時為護羌校尉駐地),才穩住陣腳。他無力反擊,只好急忙上奏朝廷,請求朝廷出兵鎮壓羌人。

  義渠安國處事魯莽,導致大敗。西羌舉兵反漢,朝廷震怒。保衛西北邊關,打擊西羌,成了朝廷大事。漢宣帝決定派人征討西羌。可是,派誰領兵出征,難住了漢宣帝。滿朝文武,最熟悉羌人事務的是趙充國。這時的趙充國,已七十多歲,至古稀之年,要派他領兵打仗,滿朝文武無不搖頭。可是,朝廷再也找不出更合適的大將。萬般無奈之下,宣帝派御史大夫丙吉拜訪趙充國,請他推薦一人領兵出征。讓宣帝沒有想到的是,趙充國的回答非常乾脆:「除了老臣,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就這樣,趙充國請纓出征,擔當起了平定西羌的歷史重任。

  屯田戍邊譽滿天下

  趙充國率領1萬多騎兵,浩浩蕩蕩,直赴金城(今蘭州市),駐軍於黃河南岸。

  波濤洶湧的黃河,是一道天然屏障。漢軍位於黃河以南,羌人位於黃河以北。漢軍要進攻羌人,必須渡過黃河。為了防備渡河時遭羌人偷襲,經驗豐富的趙充國連夜派三支小股部隊偷渡黃河,在對岸構築了防禦工事。第二天,在對岸將士的掩護下,全軍順利渡過黃河,在黃河北岸設立大本營,嚴陣以待。

  羌人得知趙充國率軍渡過黃河,立即派出小股騎兵前來挑戰。漢軍將領立功心切,一個個爭先恐後,要求出戰迎敵。趙充國傳下命令,我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只可堅守,不可出戰。他認為羌人騎兵挑釁,目的是引誘漢軍出戰,千萬不能上當。羌人騎兵叫陣幾日,不見漢軍出戰,只好悄悄退去。

  趙充國見羌人騎兵退去,立即率兵西進,佔領戰略要地,進而威懾西羌各部。他派人進入咽喉要道四望峽(今蘭州西部的八盤峽,一說為今老鴉峽)偵察,未發現敵情,即率部隊連夜穿越四望峽,直插西部都尉府(今湟中縣鎮海堡)。

  趙充國有一個打擊西羌的完整計劃。部隊進駐西部都尉府,僅僅是他作戰計劃的第一步。部隊在西部都尉府安營紮寨,卻不出戰迎敵。他每天大擺酒宴,像打了勝仗似的,大張旗鼓地犒賞將士,弄得兵士們一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羌族將領更是莫名其妙。他們天天派人挑戰,趙充國就是不予理睬。

  原來,趙充國制訂了一套對付西羌的攻心策略。他非常清楚,西羌的軍事聯盟其實是一盤散沙。聯盟中有不少弱小的羌人部落是被裹脅進來的,他們並不想死心塌地反叛漢朝。在西羌各部落中,先零羌勢力最大,反漢的立場最為頑固。趙充國的計劃是,先在心理上瓦解西羌聯盟,然後對勢力最大、反抗朝廷態度最堅決的先零羌發動打擊。

  當時,西部都尉府的監獄中關押了不少羌人部落的反叛將領。趙充國到來後,把弱小部落的羌人將士全部釋放,並對他們進行了安撫。他說:「此次大軍到來,只殺那些有罪的反叛者。你們是被裹脅進來的,本來無罪,現在放你們回去,希望你們轉告各部,與叛亂者斷絕關係。天子已經下詔,對於參與反叛而能投案自首的人,或者協助官軍捉拿叛賊的人,都一律免罪,並給予獎賞。凡捕殺叛賊羌人大首領者賞錢四十萬,一般首領賞錢十五萬,小首領兩萬,青壯男子三千。」

  趙充國的做法傳到朝廷,引起軒然大波。漢宣帝和大多數朝廷官員,都反對趙充國的做法。酒泉太守辛武賢向宣帝獻計:重新調集部隊,每人帶一個月的糧草,從張掖、酒泉分路出發,奔襲青海湖一帶的羌人。這樣,即使不能消滅羌兵,也能掠奪羌人的大量牲畜和人口,震懾羌人,逼他們退兵。宣帝同意了辛武賢的意見,一面向隴西調集軍隊,一面把辛武賢的意見轉告趙充國。

  趙充國和將領們認真研究了辛武賢的意見,立即上書反駁。他們認為,從張掖、酒泉分路出發,奔襲青海湖一帶的羌人計劃是不可行的。從隴西到張掖,再到羌人屬地,要繞道千里。如果一匹馬馱30天的糧食,再加上武器裝備,負荷過重,難以快速前進。就算能快速前進,等到漢軍趕去,以游牧為生、飄忽不定的羌人早就逃之夭夭了。就算他們不逃,只要在漢軍必經之地設卡,或者據險扼守,或者不斷騷擾,或者截斷漢軍糧道,就會打垮漢軍。趙充國還是堅持原來的戰術,對羌人各部落先進行分化瓦解,再對頑固的先零羌發動打擊。

  漢宣帝和朝廷大臣收到趙充國的前線奏章,沒有進行認真分析,就予以否定。他們堅持認為,先零羌之所以兵勢強盛,敢於反叛朝廷,是因為受到其他羌人部落的支持。對羌人部落,不論大小強弱,應該一律打擊,毫不留情。宣帝固執己見,對趙充國下詔斥責,同時任命許延壽為強弩將軍、辛武賢為破羌將軍,率兵征討西羌。

  對宣帝的斥責,趙充國沒有反駁。他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前線將領,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正確主張。他再次上書,陳述自己的軍事主張,懇求宣帝收回成命。終於,宣帝被他說服,採納了他的意見。

  就在先零羌認為趙充國不會出兵的時候,趙充國突發奇兵,快速打進先零羌游牧的地區。先零羌猝不及防,丟下了糧草輜重,搶渡湟水,向西逃竄。西去的道路十分狹窄,先零羌人馬擁擠,亂作一團。漢軍將領得到情報,滿心歡喜,提出趁機圍殲羌兵。趙充國不同意。他認為羌兵窮寇,不宜追打,只需慢慢驅趕。結果,先零羌部落主力安全地渡過湟水,向西而去。趙充國帶兵進入羌人弱小部落的領地,嚴令將士不得殺戮,不得侵擾。弱小部落的羌人酋長見趙充國信守諾言,一顆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心悅誠服地歸順了朝廷。

  先零羌部落雖敗,撤往湟水以西,但實力依舊,隨時都會捲土重來。為了確保邊關安全,趙充國上奏宣帝,提出「屯田之策」,要求撤退河湟一帶的騎兵,進駐1萬步兵,一面戍邊,一面農墾,以農養戰,以戰護農,兵農一體,確保邊關長治久安。

  趙充國的正確主張,在朝廷又一次引起軒然大波,大多數朝臣反對他的意見。漢宣帝接受多數朝臣的建議,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兵前來,協助趙充國攻打先零羌。

  看到皇帝詔令,連趙充國的兒子、中郎將趙昂也害怕起來,勸說父親放棄主張,按皇帝的意思行事,迅速攻打先零羌。趙充國堅持己見,並且全家移民令居,準備屯田戍邊。他再上奏章,向宣帝詳細闡述了屯田戍邊的好處,明確提出了「班師罷兵,萬人留田」的建議。他將屯田戍邊的好處,歸納為「十二便」,也就是十二條好處。這「十二便」,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萬人留兵屯田,可以震懾敵人,減輕國內勞役,使百姓獲得喘息的機會;二是屯田士兵生產的糧食自給自足,可以節省國家巨大的開支,餘糧還可以入國庫作為儲備;三是過去由於供給不足,萬里防線只能派少數將士鎮守,現在步兵屯田,可以增加將士,加強邊防力量,有效地抵禦羌人襲擾。屯田戍邊,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趙充國秉筆直書,前後三次上書漢宣帝,陳述自己的屯田戍邊之策。漢宣帝非常重視趙充國的奏章,每次奏章一到,都要召集群臣討論。趙充國的第一份奏章,贊同的朝臣,不足三成;第二份奏章,贊同的朝臣,達到五成;第三份奏章,贊同的朝臣超過八成。最後,漢宣帝批准了趙充國的屯田之策。

  與此同時,漢宣帝也批准了許延壽、辛武賢等人打擊羌人的計劃,對一些羌人部落進行了有力的打擊。

  這時,趙充國對羌人部落分化瓦解策略也發揮了作用。先是弱小的羌人部落紛紛歸順了朝廷,接著先零羌內部分化,部分首領聯手,殺了反漢立場強硬的酋長楊玉,率部屬4000多人歸降漢軍,並得到朝廷的封賞。

  屯田戍邊計劃得到朝廷批准,趙充國立即組織力量實施。短短几年間,大批移民從內地進入河湟地區,開荒造田,架橋修路,打井開渠。內地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將牧區變成了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一些以游牧為生的羌人,開始定居下來,由牧民變為農民,生活更加安定富足。隨著糧食的豐收,解決了戍邊部隊的給養,減輕了內地人民的負擔。萬裡邊關,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據史書記載,趙充國戍邊之策,為漢朝邊關的安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至「自元帝以後數十年,四夷賓服,邊塞無事」。

  趙充國率軍平羌,剿撫並用,取得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勝利,譽滿天下,請求回朝,得到朝廷批准。皇帝賜他安車駟馬,黃金60斤,免官歸第,頤養天年。趙充國經驗豐富,德高望重,退休之後,依然受到朝廷重視,每遇大事,皇帝都要聽取他的意見。

  在人類社會中,民族問題永遠是令統治者頭疼的問題。能否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是衡量統治者政治智慧和治國才能的重要標誌。趙充國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表現出當時人們難以企及的政治智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問題專家。

  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二月,趙充國病逝,享年86歲。為了表彰趙充國的戍邊功績,宣帝追封他為「壯侯」,並將他的畫像掛在未央宮麒麟閣上,供人瞻仰。漢成帝劉驁繼位後,又讓當時著名的辭賦家、黃門侍郎揚雄,在趙充國畫像旁題詩讚揚。

  趙充國逝世後,葬於原籍圭卜山之陽,即今清水縣西北的李崖。從漢代起,歷經唐、宋、元、明、清,人們先後在這裡開闢祭田,修建祭殿,廣栽松柏,並勒石刻碑,紀念這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緬懷他靖邊保國的不朽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黃色原來與皇帝有關,現在用來指代色情呢?
漢武帝是如何將兇殘的匈奴騎兵殺得一敗塗地的?
漢武帝為何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攻打匈奴?

TAG:漢朝 |

您可能感興趣

【靖邊文學】王貴的詩歌
靖邊:信天游唱響《王貴與李香香》 統萬城簫鼓胡笳沙漠披綠洲
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一)為什麼是靖邊
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實景畫——靖邊波浪谷!
榆林人口最多的5個縣區:第5是靖邊,第1是榆陽
李兆飛「靖邊丹霞地貌」攝影作品選
時光的年輪——靖邊丹霞波浪谷
陝北行·意外邂逅靖邊波浪谷之姊妹篇「水上丹霞」
陝北靖邊發現「石峁文化」之前的文化遺存
陝西靖邊波浪谷,一個假裝在美國波浪谷的地方,非常的神奇!
陝西第一人!靖邊女子從珠峰南坡成功登頂
女皇武則天靖邊無力,武周王朝被突厥羞辱
靖邊籍運動員馬麗代表中國參加亞青賽奪得金牌並打破賽會記錄
咱靖邊有個煙墩山
百人實名舉報榆林靖邊黑社會 暴力侵佔、綁架勒索、暴力致人死亡
靖邊佛光寺臘八節施粥法會公告!
醉美靖邊鬧元宵 看陝北人元宵節「怎麼玩」
靖邊縣戲曲晚會好戲連台,真帶勁!
靖邊十人在鎮靖鎮一民居壓明寶 被警方一鍋端 賭資竟然這麼多!
【錄音+圖】靖邊一位女士乘坐計程車時不慎把包丟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