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院:「把脈問診」粵西教育
本報訊(記者 劉盾 王友文)植物生長的奧秘是什麼?近日,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節生物課上,廣東省吳川市川西中學高二(1)班學生陳文基扮作科學家拜爾的實驗助手,一邊演示拜爾實驗,一邊通過小組討論、現場問答與同學互動,一度搶走了教師陳清霞的「風頭」。
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坐落於農村的川西中學給人的印象還是「學生普遍成績差,在校混日子」。校長梁金生說,轉變是從川西中學成為嶺南師範學院人才培養共同體學校開始的。
2010年,為解決地方師範院校相對保守封閉、師範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嶺南師範學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據學院黨委書記羅海鷗介紹,學校轉向開門辦學、協同育人,聯合粵西104所中小學,創建人才培養合作共同體,與地方政府、中小學校三方共同設計實施教師教育課程,踐行教師主導性教授、學生自主性學習、項目式研討和實踐應用四位一體的「教學研做」育人方式。
2013年1月,嶺南師院專家團隊來到川西中學「把脈問診」,建議川西中學開展「爭當小老師」等課改,並定期派專家到校指導。在嶺南師院的幫助下,川西中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一項課題還獲評吳川市中小學當年唯一的省級課題。
嶺南師院還積極助推粵西區域教育改革發展。2011年,學院與湛江市赤坎區共建教師教育創新與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組織專家團隊協助該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特色校、開發校本課程。同時,嶺南師院還劃撥專項資金,資助、獎勵粵西中小學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僅2016年就資助、指導了粵西地區中小學160多項教研課題。
自2016年5月以來,嶺南師院相繼與湛江市、陽江市、茂名市教育局簽訂了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培育名校長、名教師、名學校,開展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校本教育教學研究指導,以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
吳川市塘尾中學校長李炳就是嶺南師院人才培養戰略的獲益者。在嶺南師院舉辦的湛江市省級骨幹校長培訓中,李炳獲評中小學「教授」,「原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能做得更好,而嶺南師院的培訓導師知道我們缺什麼,如何能發展得更好」。
李炳口中的「導師」就包括培訓時的班主任張妙齡。在進入嶺南師院工作前,張妙齡曾在湛江一所中學任教17年,還獲評首批廣東省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雖然僅有本科學歷,但紮實的實踐經歷,讓張妙齡深知中小學教師成長發展的「痛點」所在。
據嶺南師院院長劉明貴介紹,為了讓教師培訓更接地氣,精準匹配需求,學院打破了人事關係限制,引入了包括張妙齡在內的10名具有中小學教學實踐經驗的名師;同時,將40多名中小學知名校長、名師聘為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兼職教師。
「我校培訓以提升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核心,強化學員互動參與,強化基於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劉明貴說,學院培訓在職教師、校長時,會通過現場診斷、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採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並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
「沒有嶺南師院,就沒有湛江教育的今天。」湛江市教育局副局長蘇盛是教研員出身,他認為最有效的培訓就是普通教師與名師共上一節課,嶺南師院安排名師對中小學教師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現場診斷指導,助推了湛江基礎教育的提質發展。
目前,嶺南師院擁有2個國家級、4個省級師資培訓基地。近3年來,該校在粵西共培育451位名教師、102位名校長,並培訓教師3萬餘人次,其中10名學員成長為正高級教師。在今年廣東「強師工程」競爭性申報培訓項目中,嶺南師院獲批26項,位居全省第一。
擁有百年校史的嶺南師院,仍在用變革與發展的火種,讓粵西教育持續升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01日第2版
※樹立高職發展自信的關鍵在哪
※神州看教育貴州篇·數說變化
※鄉村幼兒園:讓山裡娃溫暖無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粵西最大綜合醫院攜手沃森 樹立腫瘤診療新標杆
※粵西小城羅定:龍灣風光
※粵西地區清華狀元地黃氏祖城風水仙鶴過江
※粵西文苑作者群
※「貝碧嘉」趨向粵西到海南
※朱健興 粵西印記
※颱風「山竹」16日將正面襲擊粵西沿海 廣東省全力做好防禦工作
※最新警報:第4號颱風直撲海南、粵西等蕉區,華南全線降雨!
※粵西瀧洲風水名地陳氏發族地羋(米)氏太婆——飽虎掌肉
※粵西有群」山頂洞人
※颱風「百里嘉」將於明天登陸粵西沿海
※茂名電白100:青山碧水,觀山越海,暢跑粵西「武功山」
※廣東9大5A級旅遊景區,粵東、粵北各佔2個,粵西居然沒有?
※睇粵西靚景 聽最酷方言 食生猛海鮮|江湛鐵路換乘接駁全攻略
※胡大雷:「夷夏之辨」與粵西學術的「以夷變夏」
※為何經濟特區的珠海市和汕頭市的GDP遠低於粵西的茂名市?
※我國最南端的城市,如今經濟騰飛成為粵西經濟中心
※地方觀察|粵東粵西粵北6村落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不來打卡一下嗎?
※連接香港-珠海-江門-粵西的大通道,又一條跨海大橋來了!
※粵西海域,戰鷹跨晝夜實彈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