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饒宗頤:書法要「重、拙、大」,庶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

饒宗頤:書法要「重、拙、大」,庶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

二十多年前,饒宗頤的學術光芒太耀眼,很少人知道他還精於書畫,隨著年歲日長,他的書畫作品越來越精到,呈現出一種與前人全然不同的風貌,他的畫有極其罕見的學者味,他的書法同樣深受學術修養啟發,在國際享有很高聲譽。

饒宗頤,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中國廣東潮州人,祖籍廣東潮州。

饒宗頤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書畫家、翻譯家,國際著名的漢學泰斗,被譽為整個歐洲漢學界的老師, 亞洲文化的驕傲。2011年7月國際天文聯盟批准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饒宗頤治學領域非常廣,從上古到明清幾乎都有涉獵,還兼治印度文字、西亞史詩、東南亞史等各國文化,此外他還精通古琴,善於詩賦,書畫作品更是清逸飄灑,自成一家。

在當今這個「偽大師」時常出沒的世界,饒宗頤是真正的國學大師,他歷任香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美國耶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和法國遠東學院院士等職,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有「漢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漢學儒蓮獎」。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7任社長。西泠印社創立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專業學術團體,在國際上享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譽。

饒宗頤與李嘉誠都是潮州人,後來又都定居香港,因此香港人總喜歡將饒宗頤與李嘉誠相提並論賺錢,沒幾個人能賺得過李嘉誠;讀書,沒幾個人能讀得過饒宗頤。其實,饒宗頤的家族在潮州當地是名門望族,世代經商,有兩三代都是潮州首富。饒宗頤的祖父是辦錢莊的,父親饒鍔是潮州赫赫有名的大學者,由於饒鍔興趣全在文化上,他的家財中有不少都變成了收藏,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建起了粵東地區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天嘯樓」,饒宗頤一生的才藝也都始於此樓。

饒宗頤18歲時完成了其父未能完成的《潮州藝文志》,20歲出頭被破格聘為中山大學的研究員。抗戰時,饒宗頤因一場大病滯留香港,並從此在香港定居。饒宗頤學貫中西,著作等身,還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被錢鍾書評價為「曠世奇才」,也被世人稱為「國學領域最後一位集大成者」。

《書法六問》是一本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自傳授書法經驗的書,從五指如何執筆,指、掌、腕、肘如何配合,如何以「腕中峰」運筆,到中國書法「之法」「之勢」「之意」「之源」「之理」「書法與養生」等,均以一問一答形式,原汁原味地記述了饒教授的書法理論與實踐。本文整理自該書。

1、書要「重」「拙」「大」,庶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倚聲尚然,何況鋒穎之美,其可忽乎哉!

所謂「重」,就是不輕佻;所謂「拙」,就是避免嫵媚;所謂「大」,是纖巧的對比。我所說的「重」的意思其實有點接近「寧支離毋輕滑」。就書法而言,纖弱是一個很大的毛病,「拙」更接近於渾厚。清末沈曾植的章草就最能表達書法的拙意。至於「大」的意思,是指書法上所表現的雄大氣魄,其實這不是字體、字形大小的問題。王羲之書《樂毅論》、《畫贊》、《黃庭經》、《太師箴》雖然都是小楷,但是氣魄豪雄,為歷代書家所推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主「留」,即行筆要停滀、迂徐。又須變熟為生,忌俗、忌滑。

我所說的「主留」,基本上和孫過庭所謂的「遲留」大致相同,基本是說用筆應該如米南宮(芾)所云「無垂不縮,無往不復」,如此用筆自然行筆就會見到停滀、迂徐。「變熟為生」就是不論在用筆、造型還是結構上,都要盡量避免流於公式化。所謂「生」的意思,就是經過自己的思考,造成一種與世俗不同的表達方式。故此,「變熟為生」可以理解為防避「俗」這一感覺的主要方法。

3、學書歷程,須由上而下。不從先秦、漢、魏植基,則莫由渾厚。所謂「水之積也不厚,則扶大舟也無力」。「二王」「二爨」可相資為用,入手最宜。若從唐人起步,則始終如矮人觀場矣。

我主張順著篆、隸、楷、行、草這一個次序來奠定根基,主要的原因是不論是學書或是藝術,都要投其根源,而書法藝術更加應該如此。因為書法史書寫文字的藝術化,文字是書法的基礎。知道文字的原形,不但可以求得書法的古趣,同時亦可真正了解每一個字的結構,自然更容易追求每一個字的氣勢,進而表達出其美感。學習「二爨」「二王」的原因是書法藝術既要講究深厚,亦要講究俊逸。在「二爨」中求古拙,在「二王」中求流麗,方能不顧此失彼。

4、險中求平。學書先求平直,復追險絕,最後人書俱老,再歸平正。

我所謂的「學書先求平直」,就是學書的最初階段,即孫過庭說的「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這一目標。當書法有了一定的成就,對於平正已經是一個自然的情況,在這個情況下,就可以追求從「平正」中顯出「險絕」。就像王羲之的書法,就是在平正之中顯出不平正,也就是一個「險絕」的藝術境界。「人書俱老」的境界是,當一個人人書俱老的時候,書法就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表達,不再有什麼造作或故意求險、求美,或求異於人,故此,自然就返歸平正。

5、書丹之法,在於抵壁,書者能執筆題壁作字,則任何榜書可運諸掌。

「書丹」是古代用硃筆在石碑表面書寫文詞的專用名詞。現代人寫字作畫大多數是把紙或絹鋪在桌上,在寫面積較小的書畫時,當然可以坐著繪寫,但是如果是寫面積較大的書畫,站立懸臂來運筆才能夠把全身的氣力使用出來。

6、於古人書,不僅手摹,又當心追。故宜細讀、深思。須看整幅氣派,筆陣呼應。於碑版要觀全拓成幅,當於別妍媸上著力;至於辨點畫、定真偽,乃考證家之務,書家不必沾沾於是。

臨摹古人作品要做到心手相應,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就是要功夫深,而且不是刻板的臨摹,是要在臨摹的時候用心去理解古人作品中的規律、特色及其用筆、用墨的方法。

7、書道如琴理,行筆譬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輕重、急徐、轉折、起伏之間,正如吟猱、進退、往複之節奏,宜於此仔細體會。

天下萬物,尤其是各種藝術,其理都相通,音樂與書法的基本道理自然也是一樣。而琴道與書道都是以心運手,以手運作,故此,兩者的道理自然是有共通的地方,可以相互體會。用筆能夠不論是剛、是柔、是重、是輕,都力透紙背,其實就是多寫的關係,而且是不斷思考用筆方法的結果。

8、明代後期書風丕變,行草變化多辟新境,殊為卓絕,不可以其時代近而蔑視之。倘能揣摩功深,於行書定大有裨益。新出土秦漢簡帛諸書,奇古悉如椎畫,且皆是筆墨原狀,無碑刻斷爛、臃腫之失,最堪師法。觸類旁通,無數新蹊徑,正待吾人之開拓也。

我認為明代後期的大師如董其昌、張瑞圖、王覺斯、傅青主、倪元璐、黃道周等人的作品,都可供我們臨摹,主要是看每個人筆性相近於哪一種風格。新出土的秦漢簡帛數量極多,而且有不同的書體,我認為只要選取自己喜歡的來多加臨摹,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9、書道與畫通,貴以線條揮寫,淋漓痛快。筆欲飽,其鋒方能開展,然後肆焉,可以縱意所如,故以羊毫為長。

初學者一開始時用什麼工具,用狼毫或羊毫哪一種好,基本視書寫什麼字體或作品的大小而定。「展鋒」不等於把鋒展散,筆鋒開展是依然具有筆鋒,筆畫不應該會變扁。

10、作書運腕行筆,與氣功無殊。精神所至,真如飄風湧泉,人天湊泊。尺幅之內,將磅礴萬物而為一,其真樂不啻逍遙遊,何可交臂失之。

執筆者要把全身之力集中於手臂,臂運腕,腕運筆,最後使力到筆端,做到筆筆中鋒。這是基本功,從此入手,日積月累,就可以達到所謂「人天湊泊」的境界。古人云:天道酬勤。只要用功,而且是用心去思考,就一定可以成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明星的書畫不宜收藏
王鏞:大、拙、古、野、率——這五味葯,是去俗良藥
100個書法專業術語
儒釋道150句經典名句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饒宗頤:書法要避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
饒宗頤 書法要避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
費新我、饒宗頤、臧克家、弘一、陸儼少、謝風孫書法藝術
饒宗頤、陳永鏘、盧瑞華、王貴枕、徐續、余正書法對聯
歐陽中石、饒宗頤、唐玉潤、侯德昌、陳永正、張劍鋒、趙士鴻書法
饒宗頤、胡根天、麥華三、李天錫、孫伯翔、王貴枕書法
饒宗頤書法大師手筆,亞洲的驕傲
饒宗頤、鄭餐霞、劉昌潮、彭玉麐、王蘭若、周一峰國畫花鳥
饒宗頤的香港和新加坡
饒宗頤、南懷瑾、姚奠中
饒宗頤║楚帛書之書法藝術
羽戈:饒宗頤之命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另類」傳承:為何鍾常鳴鼎食之家?
與饒宗頤關於古文字與書法的對話
全體文化人三鞠躬緬懷:國學大師饒宗頤談讀書、治學、修身之訣
饒宗頤:一代國學宗師,亞洲文化的驕傲
王岳川憶饒宗頤:君子不器 依仁遊藝
鍾東:憶昔(「蘊真愜所遇 振藻若有神」—— 饒宗頤教授親書聯)
緬懷饒宗頤:大師已去 精神何承
精通六種語言,縱橫經史考古,長於詩詞畫印,他自學成才,卻被尊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笑傲江湖悼念國學大師饒宗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