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服飾,美輪美奐
古代許多服飾只見於傳世文獻記載,只聞其名,不明其形,藉助於敦煌藝術中的比較完整的形象的服飾資料,就可以搞清楚許多有關古代服飾的形制,及其發展演變的情況。
比如,唐初女裝窄瘦,以樸素見長,歷武周、開元,女裝漸肥,盛唐健美豐碩之風尚,躍然紙上。到了中唐,女裝越來越肥,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再比如襆頭是中國古代男子最常用的首服。在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從北周到元代七、八百年間許多不同形狀的襆頭的圖像資料,清楚地反映襆頭由最早的平頂到逐漸施屋分級,從四腳到二腳,從長腳、軟腳逐漸到硬腳、展腳的演變過程。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如古代婦女髮髻形式、婦女面部妝飾等等,在敦煌壁畫中都有豐富的系統的資料。
敦煌的各種美衣,首先我們先從都督夫人禮佛圖說起,莫高窟第130號洞窟,這幅圖永遠的消失了。所幸的是,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長,段文傑先生留下了這幅臨摹作品。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繪製於盛唐,後被西夏壁畫覆蓋,20世紀40年代初期被人剝出,由於長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氣嚴重浸蝕,加上當時剝離技術條件太差,不僅色彩消褪剝落,壁畫泥層也與岩面脫離,殘毀嚴重。現在看到的20世紀50年代整理復原的摹本,也成了珍貴文物。
漢文化很強大,碰上誰誰被同化,看下圖,北魏開始要漢化,這股風也刮到了敦煌,敦煌上也出現了北魏時代的漢服。
南北朝時候的文人不拿摺扇,喜歡手持麈尾而清談,這東西也是諸葛亮手裡拿的那個玩意兒,但絕對不是羽毛扇呦,哈哈!
胡床,第一張圖右邊人坐具。筌蹄,腰鼓形的坐具,第一張圖左邊人坐具,第二張圖佛陀的坐具。這些西域傳來的傢具促進了服飾的進化,畢竟深衣里不穿,坐高了就會走光,正常人學你可不來女神誒!
有人說中國的盔甲沒有歐洲的好看,哎,我們對井底之蛙只能嘲笑之,你看看,他們是不是和我們學的?
西魏時期的步兵對戰騎兵,從這裡可以看出,騎兵的馬都穿上了甲胄,馬鐙也還沒有開始使用。哎,看多了文物,古裝片真是看不成了。還有一個很知名的畫家的馬就是照著這個畫出名的,你猜到是誰了吧,嘻嘻,留言呀!
北朝的騎兵都戴兜鏊,據推測,所謂的蘭陵王面具,只不過是裝飾有神獸的兜鏊,因為史書上有「免胄示之面」,胄,中國古代將士防護頭部的裝具。又稱兜鍪、頭鍪、盔等。由於它常與護體的鎧甲配套使用,所以「甲胄」一詞成為中國古代防護裝具的統稱。如果蘭陵王經常帶面具上場,則大家見面具則知是蘭陵王,何必免胄?一家之言而已,大家隨便看看
皮甲的細部有意思吧,
當貴族努力學習漢服,漢文化時候,老百姓卻熱衷穿上胡服。袴褶服成為了平民百姓的常服。
鮮卑人學習漢文化可知道把頭髮梳好,不想今日的古裝片里描述的一個個披頭散髮的,而且女人的小腰條多麼婀娜多姿,小眼神兒多勾人,
古代的丁字褲,下水捕魚,而且你看這肌肉,這造型,早了西方繪畫幾百年呀
飛襳垂髾是貴婦和平民奴婢衣服的區別,有的貴婦(見第二幅),還裝飾了長長的褵帶,隨風飄舞,如同御風而行,僅僅從服飾的形式來看,既有帝王將相的冠冕袞服,也有平民百姓的布衣短服,
通過和前面的女供養人對比發現,北朝的菩薩已經脫離了勇猛丈夫的形象,往美女形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回頭了,
隋朝帝王群臣求雨圖,那時沒有人工降雨,只有靠天保佑了,
看這下圖的明光鎧啊,口水啊,沒良心的電影人啊,這麼漂亮的鎧甲在電影電視里為什麼不展示啊,別光賺錢,也得研究下文化不是?
隋朝婦女喜歡窄袖衣服,齊腰長裙,髮髻也比以前矮小許多,在天氣寒冷的地方,婦女還愛在外面披上一件袍子,哎呀媽,真時尚。最後那張圖,侍女捧著袍子,好像婚紗哦。。。。
第一次看到這幅壁畫,嚇了俺一跳,心裡一驚,原來粉本來自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啊......《永樂宮壁畫貌》似也有這場景,
哎呀如果穿越回唐代,還是在中原好一點,外國王子怎麼衣服都穿不起,光個膀子,右邊那大哥倒是穿了件袍子,這是什麼季節?
看看中原大地的文武百官多文明,衣冠楚楚的,
唐代全家福,有點意思,,
小孩的圍嘴和肚兜真是歷史悠久啊,,
從初唐到盛唐,吃的好了,人也豐滿了,做衣服也有布了,男人也不喜歡瘦的了,看,肉乎乎的多耐人,,
原來古代貴婦進行大典的時候,也要戴類似男性使用的鵲尾冠啊
初唐時候,婦女出門,都要帶幕籬把全身遮起來,到了高宗時候,皇帝還抱怨,女人不用幕籬,改用帷帽了,玄宗時候,皇帝乾脆下令,女人出門,必須要露臉(這是風流天子要搶民女么。。。。)
發一堆唐代仕女圖,瘦美人是初唐的,胖美人是盛唐的,最後一張是武惠妃棺槨上的仕女圖,大家可以參考下,楊貴妃到底多胖
整理圖片時發現兩張,實在忍不住發一下,難道唐代就流行絲襪,哇還有黑絲?
唐代的農夫,士子,俠客,哦不,是強盜。反正俠客在古代都是當強盜土匪處理
唐代女人不光作風豪放,連服裝都要著男服,某女星穿上西裝就能算爺了么,唐代張爺,李爺,趙爺,楊爺多著呢。連丫頭都穿上了西服(胡服男款,長安城最新款式)
唐代婦女都愛穿襦裙,只不過平民袖子比較小,貴婦們穿的都是大袖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其中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服飾資料。如莫高窟,共有735個洞窯,現存壁畫、雕像的洞窯有492個,其中有筆畫45000多平方米、雕像2500多身。這些雕像尤其是壁畫中,保存了數以萬計的任務形象,在這些人物形象中反映了古代不同時代、不同階段、不同民族的衣冠服飾。
敦煌藝術中的人物服飾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佛、菩薩、天王、力士、飛天等宗教神靈的服飾,他們是神,是偶像,其形象不同於世俗凡人,除了頭上有圓光,腳下踩蓮花,被罩上了一層宗教神秘色彩,其衣冠服飾上往往混雜中外,具有誇張、想像的成分,與歷史真實地反映了古代的服飾文化。因此,我們研究敦煌服飾文化,主要是研究世俗人物服飾。
敦煌藝術中的世俗人物真可謂包羅萬象,其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農夫漁民、工匠商旅,又有樂人醫生,獵人乞丐;既有中原漢族人物,也有大量的西北西南各民族人物,還有中亞、西亞人物,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形形色色的世俗人物形象所展示的古代衣冠服飾資料,構成了一座琳琅滿目的古代服飾文化博物館。
敦煌服飾資料的優勢和特色
由於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使敦煌服飾資料與其他方面的資料相比具有許多無與倫比的優勢和特色。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歷史悠久,延續不斷
大家都知道,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石窟,從南北朝十六國時即公元四世紀中期開始營造,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紇、西夏等各個朝代,敦煌地區的民眾連續不斷地開窟營造,繪畫塑像,一直到元代即公元十四世紀,延續了一千餘年,敦煌藝術中的衣冠服飾資料也同樣延續了一千餘年,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千餘年的漫長的衣冠服飾畫廊,這是其他地方的服飾資料所無法比擬的。
2、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敦煌藝術中保存的服飾資料內容非常豐富。僅僅從服飾的形式來看,既有帝王將相的冠冕袞服,也有平民百姓的布衣短服;既有文臣的寬袍大袖,也有武將的鎧甲戎裝;既有出家僧尼僧衣袈裟,也有俗家弟子的家常便服;既有男人的襆頭靴杉,也有婦女的大袖裙褥,還有老人孩子的服裝,等等。總之,古代千餘年間各階層,各種人物的服飾絕大多數都能在這裡找到其形象資料。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敦煌藝術中還保存了歷史官方《輿服志》和其他文獻中所不載或少見的平民百姓的服飾。可以說,敦煌服飾具有很強的平民性。敦煌壁畫中有大量的反映普通百姓各種生活的場景,如婚嫁、喪葬、漁獵、耕穫、宴飲、百戲、鍛鐵舂米、行船背纖等,甚至還有行乞的場景。這些場景所展示的平民服飾資料,非常珍貴。
另外,由於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又是絲綢之路上東來西往的交通要道,敦煌藝術中還保存了許多少數民族,如土蕃、回紇、西夏、蒙古等民族服飾資料。
3、織物品種多樣,主要是指壁畫或塑像所反映出來的形象資料
當然,實物資料也有,如藏經洞、莫高窟北區是石窟等出土的各種織物。從圖像上看,敦煌石窟中有錦、綢、緞、羅、紗、麻布、棉布、絲等織物,顏色多樣,既有印染提花,也有蠟染夾纈, 既有畫繪,也有織成。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簡練且生動!——趙少昂花鳥
※二十年不語李老十作品回顧展
※字寫好了,修養自來
※詩詞里的眼波流轉,一眼萬年
TAG:月雅書畫 |
※艾莎女王穿上中國傳統服飾,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簡直美出天際!
※「元朝 · 堂中對坐圖 · 壁畫」中的傳統服飾
※漂亮小姐姐們齊穿漢服,詮釋中華服飾的美輪美奐
※喜茶首次跨界時尚服飾品牌這個聖誕穿的美美的
※雲肩,太美!中國服飾經典
※海賊王,羅賓傳統服飾登場造型美哭,娜美這次是真的輸了
※美麗的高加索小國亞美尼亞,美女、美酒、漂亮的民族服飾,很陶醉
※英拉美貌不減當年!穿上中國喜慶特色服飾美極了
※《錦繡未央》中精美華貴的古裝服飾,你喜歡嗎?
※古典油畫中精美的服飾細節藝術
※經典傳統服飾:大美漢服,令全世界傾情
※陶瓷做的東方服飾,美爆了!
※中韓女星熒光綠服飾大PK!楊冪和少女時代金泰妍誰的穿搭更美呢
※中國服裝大王,穩壓海瀾之家和美邦,一躍成中國休閑服飾第一品牌
※《延禧攻略》的清宮服飾很唯美?那是美化出來的
※傳統服飾之美:越南奧黛
※百年前的中日韓服飾
※同樣是紅色服飾,西班牙王后穿出「野性美」,凱特王妃穿出傳統美
※成語中的中國服飾演變史
※中國傳統服飾 頸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