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都是戲,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憑一座空城嚇走司馬懿十五萬大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然而人們在為故事的精彩刺激擊節讚歎的同時,也不禁會發出疑問?司馬懿為什麼不排一支小部隊進城試探虛實呢,或者在城外圍困個十天半月呢,或者乾脆一通亂箭射死諸葛亮不就結了?司馬懿再怎麼笨,也不至於看見一座空城就嚇得帶著十幾萬人馬跑路吧?
其實在正史中,諸葛亮並沒有用過空城計。三國時期確實有人用過空城計,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曹魏的大將文聘。根據《魏略》記載,公元226年,孫權以五萬兵馬包圍文聘於江夏石陽。其時文聘手下並無多少人馬,而且大雨連綿,防禦工事損壞,壯勞力多在田間,一時難以召集人力修補。文聘心知貿然出戰必定失敗,苦思之下得一奇計:他命令城中軍馬全部躲藏起來,自己也躲在官衙之內不現身,城中一片死寂。孫權得知後,心生疑慮,認為文聘是曹操委以重任的大將,不可能如此毫無防備,所以城中必然有詐,或者城外伏有奇兵。最終孫權不敢進攻,引兵而去。
從上面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文聘的空城計之所以成功,還是有一定先決條件的。那就是孫權的兵力只是在局部佔優,在整體上相對曹魏還是處於劣勢。孫權其實並不擔心吃不掉文聘,他擔心的是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戰鬥,在局部陷入糾纏,那大軍主力就有被曹魏援兵趕來吃掉的危險。所以孫權才不敢孤注一擲,面對空城而退。
《三國演義》把文聘的事迹搬到了諸葛亮身上,同時還加上了文學性的創造,如讓諸葛亮端坐城頭撫琴,童子隨侍,笑容可掬,突然弦斷嚇走司馬懿等等,使得故事更有戲劇性和緊張感。不過《三國演義》的這段文學創作,也不能說是荒誕不經,根據當時魏、蜀兩國的形勢,發生空城計這樣神奇的劇情,也不是不可能。下面我們不妨大膽推演一下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心路歷程。
首先,以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他不可能看不穿諸葛亮擺的空城計,即使遲疑不定,也有很多手段可以試探。那麼他為什麼不採取任何動作呢?這就要說到曹魏政權對於司馬懿的態度。曹魏對司馬懿一直是既用又防,曹操曾夢三馬同槽,不一定是真事,但至少說明曹操對於司馬懿很不放心。司馬懿的能力太強,又有鷹視狼顧之相,萬一反叛,曹魏宗族之中沒有一人能相匹敵。但是魏國又不能不用司馬懿,否則蜀漢咄咄逼人,國家安全難以保障。
司馬懿也深知這一點,他對於曹魏政權而言,其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保境安民,一旦諸葛亮死了,蜀漢再也構不成對曹魏的威脅,恐怕他自己也就要面臨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命運了。所以即使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城中沒有兵,也不會選擇進攻。保留一個對手,才能繼續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價值,這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像後來的鄧艾、鍾會,滅蜀之後雙雙被殺,未必不是因為敵人已去,不再有存在的價值所導致。
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高不高明?諸葛亮對曹魏、司馬懿和他自己之間的微妙均衡局勢洞若觀火。他當然不會幼稚的認為自己虛張聲勢一番就能嚇走司馬懿。但是他在賭司馬懿與曹魏之間各懷鬼胎、彼此忌憚的關係,賭司馬懿為了保障自己地位不會打破這種均衡態勢。本來以他謹慎的性格不至於那身家性命去賭這麼一局,但是當時的情勢下他別無選擇,幸運的是他賭對了。對手明明看穿了你的計策,卻還是不得不按照你擬定的劇本演下去,你說高明不高明?
諸葛亮、司馬懿都是當時頂尖的人才,如果歷史真如《三國演義》那般發生空城計的話,那就是兩人利用局勢,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的合演一出好戲。
TAG:虎撲足球 |
※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非也!他怕的其實是這個!
※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看出嗎?
※司馬懿真的沒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其實他都明白,都是為了此事
※歷史上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這個「空城計」才是真實的!
※諸葛亮使出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有看出來?其實是他太聰明
※歷史上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是否真實存在?司馬懿真的中計了嗎?
※司馬懿真看不出諸葛亮的空城計?他的套路其實更深,諸葛亮懂他!
※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看出嗎?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看出嗎?真相原來是這樣
※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嗎? 其實連他擺出的空城計都是假的!
※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他退兵後告訴兒子實情
※司馬懿真的沒有看透空城計嗎?其實並不是,因為他還不想滅蜀國
※空城計,司馬懿選擇撤兵的真實原因,很多人其實都想錯了!
※司馬懿真的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司馬懿其實已經看穿了空城計,那他為什麼還要配合諸葛亮呢?
※《空城計》僅有四人在掃地,諸葛亮真實用意是啥?你真的看懂了?
※司馬懿真沒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嗎?他回城告訴了兒子實情
※司馬懿是真的被諸葛亮的空城計所騙,還是另有考慮?
※歷史 |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真的是有伏兵
※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看得明白,卻還是撤軍,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