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了謊,這位媽媽不但不懲罰,還獎勵了孩子
一個小男孩放學後在家玩籃球,一不小心就把客廳的花瓶打碎了,為了逃避媽媽的責備,就謊稱是一隻從窗外跳進來的野貓打碎了花瓶。媽媽很清楚兒子在撒謊,因為每天上班前她都會親手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再打開,但是她並沒有多說什麼。
晚飯後,這位母親把兒子叫到書房,原本忐忑的兒子不但沒有挨罵,相反居然收到了2塊巧克力:第一塊巧克力獎勵你,因為你神奇的想像力杜撰出了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第二塊巧克力代表媽媽深深的歉意,我不應該將花瓶放在容易被打碎的地方,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嚇到。這以後,小男孩再也沒有撒過謊。
故事中的媽媽不但沒有責怪懲罰孩子,反而是以身作則地讓孩子知道了凡事多從自身找原因,當媽媽將問題小孩的問題轉移到自身,問題小孩也就不見了。懲罰只是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但到底該怎麼做,孩子不清楚。獎勵是告訴孩子做對了什麼,孩子就會朝著這個好的方向發展。
撒謊不好,但對於3到7歲的孩子,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爆發,使得他們很容易將現實和自己的想像混淆。比如明明是他們自己把米飯打翻在地,卻堅持說是小狗進來偷食的時候打翻的;睡前明明沒刷牙,卻堅持說自己已經刷過了;明明是不睡覺還在偷偷看小人書,卻堅持說自己正打算睡覺。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撒謊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好現象,因為這表示孩子的大腦很聰明。但是我們一方面為孩子開始撒謊感到驕傲同時,一方面也要想辦法杜絕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當我們發現孩子在撒謊,不要馬上就給孩子貼上各種道德敗壞的標籤,這不但不能幫助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個愛說謊的壞孩子,慢慢就真養成了說謊的習慣,變成了那個壞孩子。我們雖做不到故事中媽媽的不懲罰還獎勵,但也只需要像交通警察處罰違章那樣,有錯就罰,不上升到道德層面對孩子進行質疑即可。
※獎勵孩子這事可不簡單,若搞砸將誤了孩子,專家:這才是靠譜做法
※孩子考了好成績,媽媽砸開存錢罐給獎勵,一鎚子下去爸爸要哭了!
※貓咪偷了魚卻不吃,直到發生這一幕,鏟屎官非但不生氣還要獎勵它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很多父母都做錯了,這才是真正的獎勵方式
※為保護繼子,她讓親兒子去送死,皇帝知道後,不僅不罰,反而獎勵
※父母最不該犯的錯誤,靠「談條件」給孩子獎勵,這些做法父母都該知道
※上帝為什麼不獎勵好孩子
※別再給孩子物質獎勵了,要孩子做某件事,這樣獎勵更有效
※別再這樣獎勵孩子!不僅損害孩子內驅力,還讓親子關係變功利
※別用你的「獎勵」,毀了孩子
※「媽媽,你為什麼不用錢獎勵我」,你的回答很重要
※應采兒為了獎勵自己的兒子,帶他去吃漢堡薯條,小孩子一臉享受
※兒子考試第一,媽媽拿存錢罐的錢作獎勵,一錘下去,不淡定了
※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獎勵零花錢?這2種情況給錢是害他
※狗狗帶一個孩子獎勵一個肉乾,這生意它上癮了:我得搶點孩子過來
※老婆生下兒子我媽獎勵一輛車,岳母來家一趟,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
※兒子考試第一,媽媽兌現「存錢罐獎勵」,敲碎後一家人都不淡定了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孩子做事情?專家說,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好
※有一個熊孩子犯了錯,你會怎麼辦?網友:獎勵給他十塊錢
※「孩子,快去把作業寫了,寫完有獎勵」,我以後再也不說了